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南方人物周刊》2012,(33):38-43
任何希望拍摄《白鹿原》的导演都抱着野心而来,正如陈忠实当初构思《白鹿原》时所梦想的。电影《白鹿原》如同一场长途跋涉的远征,现在看来,暂时输给了时代  相似文献   

2.
王怡晨 《丝绸之路》2014,(24):48-49
余华长篇小说《活着》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张艺谋导演的《活着》由这部小说改编拍摄而成。从叙事学的故事情节、叙述视角和叙述时间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活着》小说与电影两种叙事形态迥然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岳莉 《神州》2013,(21):242-242,244
文学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诞生仅仅只有一百多年。当电影嫁给文学,文学迎娶电影的时候,一个以文字符号散发无边想象的世界就和光怪陆离,变幻莫测的影像殿堂交融在一起,就创造出了文学和电影的奇异“潘朵拉星球”。本文主要结合相关电影改编事例分析研究从小说到电影改编的理论问题以及其中涉及到的两者叙事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在对农民和乡土的叙事中,显现出由"家族"叙事向"村史"叙事演变的趋势,产生了类似于村史或准村史类的文本。村史文学的发生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从八十年代初的个体历史的叙事,到寻根文学的虚化个体历史叙事,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后寻根小说热衷于乡村的"前"家族历史,再到九十年代初《白鹿原》等的家族史叙事,最后演变到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的村史叙事。村史叙事及其文本诞生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也意味着民间话语与民间文化的强烈的生存意识。  相似文献   

5.
尽管当代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但由于人们片面追求物质利益而造成了精神世界的匮乏,重温励志经典有利于当代人回归传统价值观。《肖申克的救赎》自小说改编为电影以来,一直受到大众的喜爱,本文结合《肖申克的救赎》的小说文本和电影,揭示它们作为经典的差异与共性,通过对两者的分析,旨在使励志经典再次回到大众视野,从而为当代人提供启示,并促成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6.
“我是陈忠实”——隔着话筒,浓重的关中乡音从千里之外的西北传来。陈忠实,著名作家。1993年凭借长篇小说《白鹿原》崛起于文坛,迄今已出版有《陈忠实文集》5卷、《陈忠实小说自选集》3卷、散文集《生命之雨》等7卷。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  相似文献   

7.
乔安 《环球人物》2012,(33):78-80
在小说《温故一九四二》中,他将笔触深入到一个被许多人遗忘的历史角落12月6日上午9点钟,刘震云准时走进《温故一九四二》小说完整版的发布现场,他的神情就像他身上随意搭配的蓝绒呢子大衣和休闲裤一样,放松而又从容。在过去的一周内,这部19年前创作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一九四二》上映,中国人的神经也被那场发生在70年前的大饥荒搅乱。刘震云因此被称为"让大家记起那场灾难  相似文献   

8.
彭钰涵 《丝绸之路》2010,(14):87-88
改编自贾平凹同名小说的2009年贺岁电影《高兴》上映后褒贬不一,主要是因为电影和原著截然不同的叙事风格和手法。导演将影片定位为大众喜剧的模式,在保证票房的同时,通过情景细节的细腻设计,人物命运的独到安排和歌舞、民俗的巧妙融合,以幽默的方式体现了"草根"人物艰辛的生存状态,以一种悲喜剧的形式给欢笑后的人们留下思考。  相似文献   

9.
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白鹿原生死的礼仪,并由此折射出白鹿原人对待生死的态度与观念。作者以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家族文化以及各色人物的深刻而丰富的描绘,充分而恰切地传达了作家的"生命体验"。小说营造的生活充满了鲜活的灵  相似文献   

10.
杨建民 《文史精华》2011,(11):51-54
文革之前,作家梁斌以《红旗谱》、《播火记》两部长篇小说闻名于世。尤其《红旗谱》,不仅热销,1961年义被改编成电影,由著名演员崔嵬扮演其中主角朱老忠,获得巨大成功。电影放映,对小说的传播和影响,发挥了巨大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袁帅 《神州》2012,(16):86-87
《乱世佳人》被称为好莱坞"第一巨片",展现着旷世爱情的绝世佳作,是奥斯卡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至高点"。于1939年出品,导演是维克多·弗莱明,主演是克拉克·盖博和费雯·丽。这部电影改编自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一部好的电影对于小说的改编是至关重要的,《飘》的出版,曾轰动了文坛,在几周内,销量大增。应该说,电影《乱世佳人》的成功,是以《飘》为蓝本的,  相似文献   

12.
衷鑫恣 《文史天地》2022,(10):29-33
<正>一小说家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作于1990年代初,曾获“茅盾文学奖”,乃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白鹿原》的故事与传统儒家文化的关系不浅。尤其书中主角“朱先生”,原型即为清末关中大儒牛兆濂;由族长“白嘉轩”引入、白鹿村人人诵读的《乡约》,原是北宋关学代表吕氏兄弟的老物件。这方面,陈忠实创作手记《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卞寿堂专著《〈白鹿原〉文学原型考释》,已经说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3.
陈振凯 《神州》2010,(2):6-7
我痴迷于《白鹿原》,与一出生便身披黄土不无关系,与时常思考父辈祖辈为什么会是他们现在的生存境地不无关系。这部长篇所叙,打动人心的太多。E1前,偶在夜班编辑机上,读《人民日报》的副刊,得知陈忠实先生出了新书,名为《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书所讲的,便是陈忠实创作《白鹿原》的心路。  相似文献   

14.
《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以关中平原白鹿村为背景,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和厚重的史诗分格。描绘了诸多传统文化习俗信仰,其中就有巫术信仰。笔者应用人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对白鹿原上的神秘巫术行为进行探究,试图指出巫术行为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15.
穆冉 《南方人物周刊》2011,(34):114-114
韩寒曾经这样评价《建国大业》:从类型上看,这是一部幻灯片。这句揶揄虽显刻薄,却道出了观众对影片背离电影化叙事的强烈不满。  相似文献   

16.
史言喜 《沧桑》2009,(1):252-253
当代社会小说电影化已经渐成风气,毕飞宇的作品已有被改编成剧本的先例。中篇小说《玉米》内蕴丰富,思想深刻;戏剧冲突强烈,情节曲折有致;人物形象鲜明,细节描写成功,具有改编剧本得天独厚的诸多优势。  相似文献   

17.
高沁 《丝绸之路》2009,(14):91-92
本文通过对《堂吉诃德》的文本解读,分析其在小说叙事艺术上带来的革新作用。分别从文本隐含中的元小说性、混淆小说叙述者与阅读者身份、“套娃”式叙事模式三个角度入手,揭示《堂吉诃德》的现代小说性质,进而探讨其在现代叙事技法上承前启后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文学在其发展流变中,为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书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本文以尤凤伟的中篇小说《生存》和它的改编剧本,以及姜文据此再度创作和拍摄的电影《鬼子来了》为考察对象,回避其从小说、剧本到电影的流变过程中在文艺样式与拍摄技巧上的特色,而着重从创作主体建立在国族想象上的启蒙立场与文本中阶级意识的隐现上,探讨当前抗战文艺中的历史记忆与现实诉求。  相似文献   

19.
《近似无限透明的蓝色》作为小说,后现代主义倾向和因素、或者说艺术上的最大特点,是对电影艺术的诸多借鉴和整合,并且从中找到了小说文本的全新形态。对于小说和电影的执著,之于村上龙是很难分出伯仲的。正因为如此,他才可能在小说创作中,把电影艺术的长处信手拈来,融汇期间,为自己的文本找到全新的叙事模式,并成为村上龙小说艺术风格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20.
正2016年4月29日,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小说《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1942年出生,陕西西安人)在西安病逝。2006年12月15日,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陈忠实以455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3位,引发广泛关注。从这往前推30年,不要说版税,就连稿费,陈忠实也不知道。写文章发表就有稿费,现在看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文革"期间,稿费被视作"资产阶级法权"被彻底取消;1978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