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试对江苏六合程桥三号墓(报告见本期)出土之盘、匜、(?)上铭文作一考释.一、盘:铭文隶定如次:工(?)大(太)叔(?)或自乍(作)行(?)工(?):吴国国号.典籍作句吴,《史记·吴太伯世家》:“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句吴即是吴.金文作工(?)、攻(?)、攻哉、工(吾攵)等.大叔:王之同母弟,即太叔.《左传》中有大叔段、大叔带、大叔仪、大叔遗、大叔文子(大叔仪).大叔僖子(大叔遗)均为王之弟.郑伯克段于(?)故事中的大叔段即郑庄公同母之弟段.(?):吴太叔名.铭文漫漶,(?)从句作,释(?)或释(?).《曾伯文(?)》中黄(?)之(?)作(?),(铭文—般作(?)),《曾仲大父(?)》黄之(?)作(?).(?)释,即越.考戊疑即寿越,考《集  相似文献   

2.
虁纹簠     
按照青铜器的一般分类法,在古代食器类里主要器种有鼎、鬲,甗、(?)、豆、簠、盨、敦等,其中簠与盨、敦等器形一样,均晚出。关于青铜簠的最早出现时间,由于学者们对西周铜器分期的方法不同,有分早、中、晚三期的,有分前后两期的,但无论怎样分期,传统看法是铜簠的最早出现时间不  相似文献   

3.
簠斋轶事     
前谈王石经治印,曾谈到我曾祖(陈介祺)一些关于金石篆刻的言论,但这在它的学业中,仅仅是一点一滴。关于他的成就,在当时的一般学者,曾推之为"集其大成"的金石家。即在今天只要谈到毛公鼎,就会联想到"簠斋"。最遗憾的是它生前比较审慎,虽有不少创见、发明,却不肯把著作轻易拿出来问世。故收藏虽富,而著述流传甚少。在它身后若干年,虽经邓实、褚德彝诸人代为辑印过《簠斋吉金录》等书,那只是流传了吉金文字,于簠斋学术无关,而真正  相似文献   

4.
许齐平 《中原文物》2003,41(4):65-67
许子妆(箐皿)是东周时期的许国青铜器,它为研究古代许国后期的历史,提供了最可靠和最具有说服力的实证。  相似文献   

5.
1986年4月山东省长清县万德镇石都庄发现2件邿国铜簠。《文物》2003年第4期载有铜簠(M1:3)器底、器盖铭文及铜簠(M1:4)铭文拓片。铭文相同,各17字。铭文的首字,M1:3器底铭文和M1:4铭文都从止从子。M1:3器盖也从止从子,但子字上下分开,不相连属。  相似文献   

6.
無公买簠     
無公买铜簠现藏于黄冈市博物馆,该器通体饰繁密的蟠虺纹,盖、底内各有8行35字铭文,据此考证,器主人当是许国君主悼公买.  相似文献   

7.
盡“公买簠     
公买铜现藏于黄冈市博物馆 ,该器通体饰繁密的蟠虺纹 ,盖、底内各有 8行 35字铭文 ,据此考证 ,器主人当是许国君主悼公买。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南阳市八一路44号楚国贵族墓中发现了两件蔡侯申簠.本文结合相关材料,对蔡侯申簠的制作时间以及蔡与楚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该器应是蔡昭侯为蔡申联姻赠送给蔡女的陪嫁礼物,其时间应在公元前518年到公元前506年.  相似文献   

9.
王孙诰编钟     
时代: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出土时间:1978年出土地点:河南省淅川县下寺2号墓出土尺寸:最大钟通高1204厘米,舞修523厘米,铣间5975厘米,重1528公斤最小钟通高2335厘米,舞修106厘米,铣间1225厘米,...  相似文献   

10.
故宫博物院青铜器馆展出的西周时代的荣簋,是一件研究价值较高的重要器物。本文拟对此器铭文略加考释,并论述一些有关问题。荣簋(封面),圆浅腹,平唇,高圈足。四兽耳,将腹四等分。每耳均有长下垂  相似文献   

11.
周公方鼎是周公后人托周公之名而设文王庙时所作的祭器。铭文书写者应为微史家族的乙祖商。  相似文献   

12.
马贤亭 《东方收藏》2024,(2):135-137
从目前著录、网络资料披露的情况来看,已知陈介祺(以下简称簠斋)自用印约225方,包括姓名字号印、斋馆印、收藏印、闲章印、纪年印五类。这些印大多出自王石经、陈佩纲、翁大年、杨澥等人之手,形制兼有长方形、圆形、瓶形等,涵盖象牙、青田石、寿山石、芙蓉石等多种材质。文章通过簠斋自用印分类及印文信息的具体分析,与其书信互相补充论证,以期对簠斋印学思想获得更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文物》1982,(6)
1977年8月,扶风县黄堆公社云塘生产队社员在村南何家沟崖边铲土,发现西周铜器窖藏一处,出土伯公父簠一件。这处窖藏在1976年1月发现的西周铜器窖藏以南,相距仅二十多米。  相似文献   

14.
殷周时期是我国青铜器极为发达的时代,青铜器铭文除记事和美化作用外,宗教功能也不可忽视。商中晚期金文的书写还不算太成熟,西周时期可分早、中、晚期,代表性的有大篆金书的"四大国宝",东周时期铭文书写地域特征明显,可以以地域来讨论其艺术风格。本文将对这些特点作一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簠斋,山东潍县人,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陈氏家学渊源,专志学术,以收藏宏富名世.其收藏种类繁多,涉及青铜器、印玺、瓦当、陶文、古泉、古砖等方面.陈氏于集古颇具眼光,青铜重器固为收藏之重,兵器杂器也一样网罗.本文集中讨论陈氏所藏之弩机.  相似文献   

16.
正上路弘法提起藏传佛教噶当巴的历史,不得不从这样的一则故事开始:公元9世纪中叶,与他的吐蕃先祖们相比,显得更为崇尚佛教并采取了一系列激进措施的赤祖德赞热巴巾被谋杀后,其兄达玛邬东赞(被称为"朗达玛",意为"头上长角的达玛"或"牛魔达玛")上台执政,开启了吐蕃历史上最为严苛的一次"禁佛"运动,佛教遭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朗达玛"被佛教僧人拉隆·贝吉多吉刺杀,最终导致了吐蕃王朝的分崩离析,难复统一。  相似文献   

17.
1981年5月,湖南省常德地区文物工作队在慈利县许家坊公社收集到一件铜簠,据了解是社员盖房取土时挖出的。铜簠仅存下部,为长方形,长24、宽19.5、腹深6、高11厘米。直口平唇,唇沿外饰一周瓦纹及重环纹。腹部饰一周波带纹,其间饰眉纹和口纹。两侧有两个对称的环纽,下腹斜收,平底。底下斜伸出十个镂空波带纹长方齿足,  相似文献   

18.
上海博物馆在上世纪60年代曾收集到一件!,马承源先生著文指出!当为晋器。此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同意,如吴镇烽《金文人名汇编》等均认为器主"长子沫臣"为晋人,而搜集楚器较为著名的如刘彬徽《楚系金文汇编》等亦未收此器。本文对长子沫臣!进行综合研究,通过此!中出现的"芈"姓,初步认定其当为楚国器;再考订铭文字体的特点与南方楚系文字接近,而与中原同期文字字形较远;由铭文右行以及"!"类器在中原及楚系中出现的频率及制作的精粗等,论定此长子沫臣!实为楚器。最后,联系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及湖北黄陂发现的长子狗鼎等,认为此!铭中之"长"与长子口、长子狗之长实有相承关系,由此初步推测了西周时期长国、厉国的迁徙方向。  相似文献   

19.
青铜簠是西周晚期大量出现的一个新器类,在春秋早中期得到较大发展,直至战国早期以后才逐渐衰落,此文对两周青铜簋做了初步研究,对其衰落原因提出了分析看法。  相似文献   

20.
贾麦明 《文博》2000,(1):64-64,,66,
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最近收藏一件西汉时期铜铫。富平县出土,出土情况不详。但此器较为重要,现介绍如下: 铜铫平沿圜底,浅腹。口径17.5、高5.5、沿宽1厘米。器薄,沿略残(图1)。器底部有多处修补痕迹,显然系长久使用所致。此铜器周身无纹饰,唯口沿刻有九字,其文为:“华阴铜五升铫重八两”。(图2) 华阴即华阴县,战国魏阴晋邑,秦惠文王六年,更名宁秦。汉高帝八年,改日华阴,属京兆尹,为京输尉治。后汉武帝十五年,改属宏农郡,晋田袭,后魏属华山郡。 铜五升,汉一升约为200毫升,五升即1000毫升。查汉1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