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调查研究是党长期以来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陈云长期担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一生都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在审阅《陈云文选》第二卷时,他曾特别叮嘱编者,在后记中要说明:他在财政经济委员会主持工作期间,\"几乎所有的决策,特别是重大决策,除了他作了必要的调查研究外,都是经过集体讨论作出的\",这足以反映出他对调查研究这一工作方法的重视。毛泽东1962年曾在七千人大会上称赞陈云懂经济:\"他的方法是调查研究。\"陈  相似文献   

2.
陈云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他就为稳定东北局势、恢复东北经济、支援解放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又在国民经济的振兴、发展和调整中,特别是在百废待兴的关键时刻、在国民经济的大起大伏中、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关头,充分地施展了卓越的智慧和才干,他也因此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蕾 《百年潮》2013,(9):17-19
谈到新中国成立后陈云对传统字号的关怀,人们耳熟能详的是他对北京的涮羊肉名店东来顺和烤鸭名店全聚德的调查和保护。其实,作为土生土长的青浦人,陈云与苏浙沪地区的传统字号也有许多故事。  相似文献   

4.
《河洛史志》2005,(2):F002-F002
2005年4月27日,上海市青浦区召开“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创新地方志工作座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出席座谈会并作了讲话。他说,今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和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5.
6.
在陈云同志担任我党驻新疆代表和援接西路军左支队进疆75周年之际,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陈  相似文献   

7.
英国煤炭发展是资本主义世界最悠久的国家,它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强有力的能源基础。伴随着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生产方式和重心也由农业变成了工业,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行大机器生产,工人阶级形成。在工业革命初期,煤炭工业发展缓慢,煤炭利用率低,生产方式以粗放型为主,工人的工资非常低,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开始将煤炭工业收归国有进行大面积改良,主要针对煤炭的安全生产的技术方面进行革新。此后,英国煤炭工业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煤炭大国。本文将在英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探究工人阶级的形成和煤炭安全生产的技术革新。  相似文献   

8.
本次研讨会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和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以及上海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单位联合召开的。首先,我代表研讨会的主办方向应邀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代表、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其次,我代表本次会议的发起方,向为本次会议顺利召开付出辛勤劳动、做出周密安排的新疆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员会、上海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已经基本完成会议的各项议程。按照大会组委会的安排,由我就会议入选论文和研讨交流情况作一简要总结。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力提倡认真学习和正确认识党史、国史,深刻总结和善于借鉴历史经验,并把这些作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措施。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仍在攻击、丑化、抹黑我们的党史、国史,对我实施西化、分化;以否定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目的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也在继续蔓延。在这个大背景下,第八届陈云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把  相似文献   

11.
古籍整理出版,是一项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关系子孙后代的事业。新中国的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从1953年起步,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遭到严重破坏。1976年“文革”结束后,陈云对这一事业非常重视和关心,曾多次发表有关讲话,并于1981年专就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发出重要指示,使这一饱受摧残、完全停顿的事业重现生机,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对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东北历史上匪患不绝,陈云根据东北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建军、剿匪与发动群众"三位一体的战略任务.东北剿匪的胜利,密切了我党我军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极大地巩固了我军的战略后方,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日后全国各解放区剿匪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经济调整中的刘少奇与陈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奇和陈云的友谊可以追溯到在瑞金和延安的岁月,而给历史留下最深印记的是“大跃进”之后的经济调整工作中。陈云在经济调整的决策和组织领导方面得到刘少奇的信任和支持,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也得到刘少奇的推举和赞赏。特别是刘少奇首倡学习陈云论著,反映了他深远的历史眼光。  相似文献   

14.
1951年陈云解决棉花禁运危机的谋略是:节流,全国大部分纱厂在一定时期内停工,节约出原料供应军品生产;统购,实行统一收购管理棉纱、棉布市场,由合作社牵头对棉花进行预购和包收;调控,提高棉花收购价格和棉布、棉纱销售价格,补收中间商存量的棉、布税,给予出售棉花者优惠政策,提高棉农售棉积极性;促收,动员全党全国掀起购棉高潮。在陈云市场与计划相结合、行政手段与调价措施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处理因禁运而出现的棉花危机的经济斗争取得了胜利,对新中国恢复时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陈云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中,对为什么要改革、怎样改革、改革的任务与目的、改革的性质、改革成败的评判标准等重要问题,都有明确的观点和系统的论述。这些观点和论述有共性,也有差异,有区别,也有联系,对中国改革开放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邓、陈改革思想中的大同,主要是由二人的经历类似、信仰一致决定的。邓、陈改革思想中的小异,主要是由二人的性格特点、工作方法和所处的具体位置不同决定的。这种差异具有互补的作用。邓、陈的互相配合与互补,是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得以开辟并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党内纪律检查工作的卓越领导人——陈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律检查工作是党建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紧紧抓住党风问题 ,是陈云同志指导纪律检查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中纪委在陈云同志有关指示精神的指导下 ,集中抓了为刘少奇同志平反和康生、谢富治两个阴谋家的审理案件 ,对于明辨“文革”中的是非 ,实现拨乱反正 ,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 ,陈云同志一再提醒全党和各级纪委 ,一定要严防改革开放可能带来的消极东西 ;从严执纪 ,是陈云同志的一贯主张 ,在纪检队伍的建设中 ,陈云同志特别强调了干部素质问题 ,陈云同志对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纪律检查工作作出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他所形成的思想成果 ,是邓小平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主要从财经工作领域参与了全国民族工作。在和平解放西藏谈判期间,他与当时西藏上层人士频繁进行工作交往,开展了上层统战工作;在民族贸易工作中,他倡导民族贸易应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重视民族贸易干部的培养,推动了民族贸易发展;在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工作中,他参与指导了民族自治地方的财经体制建设。这些思想与实践,表现为全国与民族自治地方工作的结合、党的民族政策的实施与财经工作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1956年11月下旬至1957年2月,在周恩来总理应邀出访亚欧11国期间,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商业部部长的陈云代理了国务院总理职务。陈云代总理在国内处理一系列国务要事的同时,处理了涉及苏联援华专家、对阿援助、对罗贸易和中南关系等多方面的外交事务。虽然陈云不是专门分管外交工作的,但是,他在处理涉及四个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外交事务时,始终关注国家利益、心系民生,实事求是并坚持增信释疑,圆满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付的重任和嘱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与市场调节机制退出经济运行同步进行的。而市场调节机制从农村经济退出的表现之一就是自由市场的关闭。陈云最早发现了由此产生的严重弊端,并提出了在国家计划市场为主体的前提下,开放农村自由市场。这个设想的付诸实施,也确实活跃了城乡经济。但是自由市场在短缺的条件下,必然会对高积累和农副产品统购统销产生冲击,同时也为农民脱离集体经营和集体经济进而脱离国家计划控制提供了空间。因此,在1957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之后自由市场就又被关闭了。尽管如此,这次短暂的探索不仅为后来的改革积累了历史经验,而且使人们认识到如果没有生产环节的变革,仅有流通环节的改革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20.
陈云是我国金融工作的卓越领导者。陈云金融管理的核心思想,一是强调货币发行权集中于中央,二是反对通货膨胀,保持物价稳定。建国初期,在他的指导下,我国建立了新型的货币管理制度,开始在货币发行与流通、银行信贷、企业结算等方面实施有效的管理;我国于1955年3月顺利发行人民币新币,完成了货币制度划时代的重大革新;他还领导经济管理部门积极探索稳定人民币币值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平抑物价、治理通货膨胀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