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微 《民俗研究》2008,(4):247-265
刘锡诚先生著《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于2006年10月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中国民间文学界的一件大事。尽管中国“有”民间文学这门学问已经百年,但至今还没有一部翔实的学术史著作对这段短暂而漫长的故事加以整理,加以综合,并将故事从头道来。闪此,先生的这部近百万字(准确地说是98万字)的、内容难以想象地充盈的厚重之书,及时地填补了一项学术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刘强 《岭南文史》2012,(4):63-64
摆在案头的这部54万余字的《内联外接的商贸经济—岭南港口与腹地、海外交通关系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是暨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专家王元林教授近年来倾力打造的又一部学术力作。该著作展示了以港口为依托的岭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长卷,是近年来岭南历史地理研究,  相似文献   

3.
■攸从鼎铭文中的“且”字,郭沫若先生的《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和杨树达先生的《积微居金文说》中都释为“租”.一些史学著作据以立说,认为地租在周厉王时期就已出现.这就从文字的考释,进而涉及到我国地租,货币地租以及地主阶级出现时间的重要历史问题了,问题这样重要,值得我们继续认真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在傅崇碧将军高大宽敞的客厅里,除了一面窗外,三面墙上都是名人字画,舒同的条幅:“湖清霜镜晓,涛白雪山来。”出处不得而知,但这十个字足以概括傅崇碧将军坦坦荡荡的一生了。傅崇碧说他自放出来重新回到家后,舒同来看他,就请他写字。舒同说:您也练练字,可以从中学到气功。就在那时傅崇碧拜舒同为师,赋闲在家就天天练字。傅崇碧说他虽不是什么文化人,但他对文化人很敬重,爱书画如宝。“文革”中,郭沫若病得很重,躺在北京医院的病床上,傅崇碧去看他,说郭老给他的字都没有了,能不能再给他写一幅。在“文革”中,傅崇碧保护…  相似文献   

5.
“文革”风起,斗、斗、斗,斗到最后斗、批、走。我于1969年9月下放向阳湖“五七干校”,1970年初又斗成反革命分子,在干校一呆就是6年。  相似文献   

6.
老作家巴金写了一篇建议设“文革”博物馆的文章。这是无可非议的,中央报纸也发表过。此文本已收进《讲真话的书》。但是1990年这本书出版时,都将文章全文抽去,只留一个题目。出现了共和国图书第一“天窗”事。最近出版的这部书,已将巴金的这篇文章补了上去。这样做是很好的,知错改错便好。但这中间是有发人深省的教训的,但愿今后再不要发生这些本不该发生的事了。  相似文献   

7.
中共九大是在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的,是“文革”第三年的事。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在新闻影片中,毛主席扳着指头说“已三年了。”这是“文革”达到的一个高峰时期,回忆起来,正是在九大前后,山西南同蒲铁路却混乱的出奇!两派群众的武斗冲击铁路,使铁路这个国民经济大动脉无法正常运转。非法的3.18列车即是当时晋南铁路的“怪胎”,为此毛主席亲自批发了“照办”的“7.23”布告,  相似文献   

8.
必须遵守学术规范——从“强国之梦”系列丛书说起浩力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强国之梦”系列丛书,由10种中国近代著名人物的传记组成,按照“总序”的说法,是出自集体研究的成果,是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学术著作”。然而,丛书中的某些“著作”,无视学术...  相似文献   

9.
方凌 《炎黄春秋》2000,(6):22-24
最近读了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刘少奇的最后岁月(1966-1969)》一书,其中谈到刘少奇在“文革”中惨遭厄运,夫人王光美苦受株连的情况,有一大部分是记载北京红卫兵清华大学“井冈山兵团”私设公堂,对王光美进行非法审讯的经过,地点是在清华大学中央主楼,时间是1967年4月10日晨六时许。“井冈山兵团”的机关刊物《井岗山》刊登这场非法审讯的笔录,  相似文献   

10.
一、对《黄世仲革命生涯和小说生涯考论》这本著作的总评价颜廷亮同志研究黄世仲从文革初到现在《黄世仲革命生涯和小说生涯考论》问世,历时40多年时间,在这40多年对黄世仲的研究过程中发表了不少关于黄世仲的研究著作和论文,如2000年出版的《黄世仲与近代中国文学》等。但是,这部80多万字的《黄世仲革命生涯和小说  相似文献   

11.
袁鹰 《湖南文史》2012,(2):34-34
“文革”期间十个春节,几乎没有欢乐可言,印象最深的是1969年在北京郊区房山农村“牛棚”里过春节。20多人,挤在一间自己盖的棚子里。干校的“五七战士”们春节前大部分回城去过年,留下少数人看守干校,看管我们这些“牛鬼蛇神”。  相似文献   

12.
1967年到1969年,湖南零陵地区(今永州)道县“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和武装部,以“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要趁‘文革’之机,专无产阶级的政,革贫下中农的命,要杀掉一批党员”为理由,在全县制造了大舰模屠杀“阶级敌人”的惨案事件。1967年9月初的一天晚饭后,队里有几个造反派找上门来,神神秘秘地蒯有件关于“抓革命”的事和我商量。当时“炮打”司令部硝烟滚滚,大队党支部属于“炮打”的范围,算下来还是九级司令部,而我是支部书记。但我自己清楚,他们暂时还打不倒我,还要安排我“促生产”。  相似文献   

13.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65万字黄启臣经过16年的潜心研究而写成的《澳门通史》是一部全面、翔实阐述澳门历史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专著。这部专著共22章,篇幅大大超过以往出版的澳门历史著作,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首先,在纵的方面,此书扩大了论述的范围,将澳门历史的上限推至远古时期,下限延伸到1998年止,并根据厚今薄古的原则,加大近现代史所占的比例,使近现代史的内容占到全书篇幅的四分之三,而现代史的内容又占到全书篇幅的五分之二。这种写法,不仅使整部著作具有深邃的历史感,而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其次,…  相似文献   

14.
“五七”干校,是“文革”中产生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干部学校”。顾名思义,它应该是培养干部,供干部学习的场所。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在这里,我想结合我的亲身经历谈谈情况。“五七”干校,是以劳动为主体,以改造思想为目的而设立的“干部学校”。文化部有两个干校,一个在天津静海,一个就设在湖北咸宁向阳湖。我们是1969年下干校的,从到干校的第一天起,就投入到各种各样的紧张劳动之中。本来,有十几个部打算在向阳湖办干校的,但他们看到这儿的情况以后,大部分改变了主意,到别的地方选点去了。只有文化部“五七”干校仍决定…  相似文献   

15.
宋代人物与学术流派综合研究的新途径———读《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研究》施宗璜在方如金主持、指导下,由方如金、方同义、陈国灿合著的《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研究》一书,最近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1996年9月第一版)。笔者以喜悦的心情读完了这部三十万字的著作,...  相似文献   

16.
偶然结识胡耀邦 说起来是1971年的事情了。我1965年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按四年学制,1969年就该毕业。可赶上了“文革”,到1971年还在学校里“停课闹革命”。1969年,我们学校按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精神,一部分学生到“东方红炼油厂”参加劳动,一部分随同“二外”的教职员工下到河南明港办“五·七”干校。  相似文献   

17.
正当人类迈向新世纪之际,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八五”国家规划重点项目、国家“211工程”重点课题最终成果的学术力作《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带着浓郁书香问世了。这部著作包括导言、政治、军事、边疆民族、农民、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以及对外关系诸卷,历时八年,砥励而成,粲然可观。国际18世纪研究会主席施洛巴赫教授盛誉该书的出版“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情”。笔者先睹为快,十分愿意将这部学术精品荐介给大家。如施洛巴赫教授所说,中国的历史编纂学长期以来没有像欧洲那样将18世纪视为一个独特历史时期的传统。由于学…  相似文献   

18.
“文革”期间出版工作散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革”期间我因病未能去文化部在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劳动。后来国务院出版口需要编辑干部时,我被人民出版社的工军宣队派去工作,因之对那一时期的出版工作情况有所了解,现作为史料写出,供读者和有关同志参考。出版“大字本”大字本,顾名思义,主要特征是字大、...  相似文献   

19.
宋霖 《江淮文史》2003,(1):4-24
一门“显学”/听贤哲警世之声/研究“文革”的指针/毛泽东话里有话/魏文伯说“可能要出事”/应当正视,运动初期省委错整了人/被“炮打”/“支持他们革我们的命”拙文《李葆华主政安徽前后》(载本刊2002年第4期)乃订正讹误之作,职责尽了,也就过去了。不意,许多同志令我续写。续下来就是十年“文革”。那十年,李葆华六年半在安徽,是“安徽头号走资派”;三年半在贵州,任省委第二书记。细审这一沉一浮之间,历史内涵非常丰厚,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文革”研究是国际学术界的一门“显学”,由外国翻译引进的著作即有多种。中国…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这部著作中,提出"以复古为解放"作为清代学术思想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把它作为全书的指导思想和写作纲领。学术界历来对"以复古为解放"的思想褒贬不一,在时隔近九十年的今天,人们再读这部著作时,更多的应从现实意义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