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民遗址是2011年7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铁力至金山屯公路改扩建考古调查勘探工作时发现的.同年进行试掘,找到了石制品的原生层位.共获得石制品23件,其中地表采集14件,试掘时出土9件.  相似文献   

2.
赵庄遗址发现于河南省新郑市沂水河东岸,2009年冬季进行了正式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和动物化石。脉石英石制品显示传统的中国北方小型石片石器工业。最重要的发现是古菱齿象头位于石英砂岩石堆之上、四周分布有大量脉石英石制品的遗迹现象,可能代表了MIS3阶段人类象征性行为的萌芽。  相似文献   

3.
谢莉  吴雁  谢光茂 《南方文物》2015,(2):121-123
革新桥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遗址。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发掘,出土数以万计的石制品,还发现两座墓葬。年代为距今6000-5500年前。本文对该遗址中出土的一件石拍进行观察,并就其制作工艺及功能和用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宋艳花  石金鸣 《考古》2016,(4):3-15,2
柿子滩遗址第五地点是距今2~1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细石器遗址。该地点于2010年进行了发掘,四个文化层均埋藏于河流相阶地堆积中,出土有石制品、动物化石和人类化石,多以用火遗迹为中心集中分布。其中原生埋藏的人类化石为该遗址的首次发现,为研究晚更新世晚期人类的演化提供了珍贵材料。  相似文献   

5.
四分场遗址位于黑龙江省逊克县逊克农场北约1公里处。2014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共发现石制品144件。该遗址的石制品原料以流纹岩、黑曜岩、凝灰岩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石叶、工具等。工具以片状毛坯为主,多为单向加工。根据地层堆积和石制品工业特征,推断该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6.
陈胜前  罗虎 《考古》2012,(4):7-13,109
华龙洞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丰富的动物骨骼化石、加工使用痕迹清晰的骨器和百余件石制品。其石制品组合具有旧石器时代晚期工业的特征。动物骨骼化石上同时发现了动物啃咬与人工切割的痕迹,推断该遗址的动物骨骼被人类利用,但人类可能是利用动物残余的食腐者,而非这些动物的狩猎者。  相似文献   

7.
廖苏平 《南方文物》2002,(3):123-126
经过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文物普查,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各地发现古文化遗址(包括古人类居住遗址、古城址、古窑址、古矿冶遗址等)800余处,古墓葬1400余座.近年来考古工作者陆续发掘一批古遗址和古墓葬,发现各种人类活动遗迹,出土有品类繁富的文物,为研究江西地方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也为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8.
灵井遗址是国内首次发掘的以泉水湖泊沉积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从2005年至今一直进行野外发掘,出土有大量旧石器时代的动物化石和石制品,本文的内容是遗址动物群埋藏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并通过本文模式的研究,以期待能够在静态的物质遗存中发现动态的人类行为的线索,从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认识人类进化和行为演化乃至技术进步的动因.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对龙骨坡遗址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该遗址目前还没有出土可以肯定的直立人化石。但该遗址的石制品体现了早期人类的存在。测年及动物群等年代学研究工作,反映该遗址是中国和亚洲目前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龙骨坡遗址文化特征有原始性也有进步性,遗址中的砸击技术、把手修理技术等,在中国旧石器文化中被广为流传。龙骨坡遗址保存有早更新世早期动物群化石、早期人类扩散与演化的丰富遗迹,是研究中国和亚洲人类演化背景、文化渊源的重要地点。  相似文献   

10.
老虎屯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富裕县塔哈乡老虎屯村东北约1千米的岗地上。2011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共发现石制品201件,其中5件出自地层。原料以燧石和玛瑙为主,剥片技术以细石叶技术为主要特征,工具类型包括石锤、琢背刀、钻器、端刮器、刮削器和凹缺器等。根据埋藏特征和石制品特点初步判断发现的石制品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陶寺遗址发现了一批石制品,因其石料与大崮堆山遗址出土石制品的相似性,加之距离相近,故被认为与大崮堆山遗址有着紧密联系。本文将从石制品岩性的角度出发,讨论大崮堆山遗址和陶寺遗址,以及与临汾盆地同时期其他遗址的关系,从而探讨大崮堆山石料资源的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何斌  李玫  伍和辉 《南方文物》2012,(4):128-134
古耶遗址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古耶村东北,东距西江1.8千米,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所知保存最好、信息量最丰富、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贝丘遗址。遗址中发现石制品共计7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及其进一步加工的各类工具。本文运用类型学、数量统计和操作链等方法对遗址内出土的双肩石锛类石器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研究,为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文化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演变以及与周边同期考古学文化的对比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吉林集安头道南台子南遗址和北屯孤山遗址发现于2007年,均位于集安市西北部。头道南台子南遗址发现石制品47件,包括石核、石片、石锤、石斧、刮削器等。孤山遗址发现石制品29件,包括石核、石斧、石刀、石锤、刮削器、尖状器等。原料均以凝灰岩为主,还有角岩、石英、砂岩、板岩等。石制品的原生层位全部被破坏,皆为采集。石制品在继承集安地区石制品传统基础上又有所突破。根据石制品特点分析,遗址的年代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4.
知文明     
《大众考古》2023,(10):90-91
<正>七角井遗址与史前丝绸之路上的细石器七角井遗址是新疆发现最早、石制品最丰富的细石器遗址之一,在2019年的新地点的调查中,考古队在七角井遗址发现了一处保留原始埋藏信息的石制品加工场,首次将遗址的年代测定在距今1.1万年左右,填补了新疆地区史前文化框架中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早期阶段的空白。新地点发现的以楔形石核为主要特征的细石器组合揭示出七角井遗址与东北亚细石器之间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东谷坨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中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自1981年发现以来,历经多年发掘,出土了丰富的文化遗物。本文通过对该遗址石制品的详细统计和分析,认为东谷坨遗址的石工业技术水平在泥河湾盆地早期旧石器遗址中代表了最高水平;这种技术传统在泥河湾盆地一直延续下去,在中期、晚期都有传承,构成了代表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最为主要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6.
黑土沟遗址是泥河湾盆地目前发现的可以确认时代最老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其层位分布在Matsuyama反极性时的Olduvai正极性亚时阶段下部,年龄为1.77~1.95Ma较早时期,遗址中出土了貌似旧石器晚期石制品。本报告记述的是N111E85探坑出土的377件石制品。  相似文献   

17.
若水 《丝绸之路》2013,(17):68-69
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湘湖北部有一处近年来出土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跨湖桥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曾经是2001年全国考古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遗址距今8000年左右,历史年代早于钱塘江流域的河姆渡和良渚两个人类文化遗址。它的发掘把钱塘江三角洲人类活动的年代又向前推进了1000年。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又一大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18.
西藏自古就有人类居住。从1958年林芝发现古代人类头骨;1978年昌都卡诺新石器遗址的出土;1984年拉萨曲贡新石器遗址的出土;到1991年山南昌果沟新石器遗址的出土。四十多年来,西起阿里地区,东至昌都地区,北起那曲地区,南达定日、墨脱等地,发现大量的旧新石器时代的遗存,计有石器、骨器、陶器以及建筑遗址等等。  相似文献   

19.
湖北郧县直立人遗址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郧县人Ⅰ号头骨、郧县人Ⅱ号头骨分别于1989年5月和1990年6月出土于中国湖北省郧县直立人遗址。2000年以来中法两国学者对遗址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考古学、古人类学、沉积学、微观形态学、地球化学、磁性地层学、地球年代学和孢粉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新成果。研究成果显示遗址的年代在距今984000~780000年之间,两具头骨化石的年代在距今936000年左右,是世界上更新世早期重要的直立人化石之一;郧县人遗址石制品面貌比较古老,是中国南方典型的砾石石器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20.
后河洞遗址位于太行山西麓南段,属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西瑶泉村。1986年当地的考古爱好者发现了一段人类下颌骨化石。20世纪9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后河洞采集到黑色燧石石制品50余件。2012年秋,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史前研究室在附城镇丈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中,再次考察了后河洞,确认该洞是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晚期遗址。由于洞穴内文化堆积受损严重,故做小面积的试掘。收获石制品和动物化石1500余件,石制品原料岩性以黑色燧石居首位,器物组合中石器数量较多,另有石核、石片、断块及碎屑等。此外,清理出残存的用火遗迹。后河洞遗址年代应与塔水河遗址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