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帆 《安徽史学》2003,(4):53-57
戴震学术在清代即已引人瞩目,产生较大影响。不过当时学大都只看重戴氏考据学,轻视其义理学。今日戴震广为人知的学术大师和思想家之完整形象,则是清末民初章太炎、刘师培、梁启超等人大力阐扬的结果。在这方面,章太炎有首倡之功,刘师培有完善之力,民初梁启超等人借纪念戴震诞生200周年之机所掀起的研究高潮,促使戴学渐成显学。可以说,正是经由他们的不懈努力,戴震在中国思想、学术史上的完整地位才最终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2.
戴震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五月七日至十日在东原故里安徽屯溪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戴学研究专家、学者。他们提供了四十一篇论文。会议对戴震的哲学思想、学术成就以及产生它的历史背景、社会土壤和它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清代著名学者戴震和章学诚,曾为修志发生过一场激烈争论。后人根据二人争论中涉及的“史”、“地理”等概念,认为这是方志属于历史学还是地理学的争论。但文章认为,只要认真分析历史与地理学科的形成过程和二人争论的有关问题,就可以发现,二人争论有性情和学术背景不同的原因.也有对修志争论体例的不同认识,但是没有涉及方志学科属性的争论。方志的形成与现代学科的形成是两个不同的历史过程.章、戴之争与方志学科属性无关。  相似文献   

4.
戴震是清代引领一时学术风尚的考据学大师,治学注重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对古人作伪之书能够博综群籍,参互考证,使伪者自出,真者自存,充分体现出“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自蔽”的治学风格,其态度和方法对于后来学者有着深刻影响。然而,关于戴震在辨伪方面的实践及观点,至今无人提及。本文从实例出发,略述戴氏在辨伪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戴震是我国清代伟大的方志学家,他长期应聘志局,纂修地方志,硕果累累。他纂修的《汾州府志》详审核博,远胜古人,堪为方志楷模,为清代名志之一,对后世影响很大。戴震形成的方志理论较为完整系统,他提出方志要“重沿革”,认为“古今沿革,作志首以为要”;要“重民生”,以切民用,明政事为修志目的;要“重考据”,主张考辨求实,留信史于后。戴震的方志理论,对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驳章学诚“戴震不解史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道彬 《安徽史学》2012,(2):115-121
戴震与章学诚是清代乾嘉学术的两座高峰,戴氏以典籍考证著名于世,章氏以史学理论自矜于时,二者学术路径不同,旨趣有别。而章氏以"戴君不解史学"攻击考证学派,引出了一个令后人长期争议的话题。通过对戴震著述的全面探讨可以考见,戴氏不惟甚解史学义例,而且在方志、家谱及史料考证方面成就颇多,在清代历史考证学领域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7.
戴震《水经注》校本窃赵冤案,被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称为“近百年来学界一桩公案”,牵涉到两百多年来学界许多名流,堪称“中国化之谜”。然而经过许多学的努力,此案越来越清楚,于今已可以将其真相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8.
戴震晚年大著《孟子字义疏证》中有明显的反程朱"存天理、灭人欲"具有禁欲主义倾向的自然人性观点,因此被认为是清代少有的具有哲学思想的学者。实际上自然人性论的观点在戴震早年便已孕育形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乡的商业环境、学风,也有明末以来的自然人性思潮影响,共同促成了早期的戴震借宇宙本体论之"生生"来构建出的形下人伦庶物之"生生"的自然人性论。  相似文献   

9.
从《方言疏证》看戴震的校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代考据学大师,戴震将其考据方法运用于校勘,他校勘《方言》较少依据版本,而是博综群籍传注,本之小学六书,以理论断;以求是为根本旨归,大胆改正讹文;发凡起例,首次从致讹角度总结误例。戴震的校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学术风尚。  相似文献   

10.
姚鼐与汉学     
本文试对姚鼐的学术思想作出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姚鼐对汉学有批判有吸收;姚鼐与戴震的关系既有"交相师"的一面,也有学术交锋、敌对诋毁的一面;姚鼐中年告退的深层原因是为了捍卫所守之道,为了心中所安.  相似文献   

11.
12.
13.
邝以明 《收藏家》2013,(8):32-38
"居古泉先生是承前启后一位大师,岭南三家初得新技法,合居氏画风影响创出新国画。此册是居氏神来之笔。虽未署款,审定为晚年精品无疑。吾曾见居氏花鸟册不下十余件,但未有及此者,近兄以重金购藏,可宝也。壬申五月、善深。"这是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杨善深先生在居廉《水墨杂花册》中的  相似文献   

14.
夏文明崛起的生境优化与中国城市文明的肇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民族从颖河流域和汾河下游发展到伊洛平原的历史进程中,伴随着生境的不断优化而步入了文明时代,建立了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二里头王都,从而开启了中国城市文明的先河。二里头城市文明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有力地促进了夏文明的跃进。  相似文献   

15.
新乡市博物馆搬迁至原平原省委旧址后,利用旧址主楼推出馆藏文物精品展览.其中<馆藏青铜器精品展>在展室面积、展线长度及展室结构等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精选青铜器103件,内容分青铜礼器、青铜兵器、铜镜三大部分,展示了青铜器在国之礼仪、国之战争及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反映出新乡市博物馆的文物特色,较好地体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的商会票概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国时期纸币发行混乱,呈多元化货币发行的格局,但在各种主体发行的货币竞存中,乡村底层市场上流通的纸币,即县乡纸币,是最独特的一种。笔者有幸参与由戴建兵先生主编的《中国钱币大辞典·县乡纸币卷》的编写,有机会对石长有先生等人收藏整理的民国时期县乡纸币有较全面而又直观的了解,其中经商会注册或由商会直接发行的纸币尤为引人注意。  相似文献   

17.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第九简反映孔子对德的崇尚。第二十六简则见出孔子 反对隐逸。  相似文献   

18.
The author defines satellites primarily on the basis of their commuting links with the central city or cities. He discusses characteristics of satellite cities and towns and their functions,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location of satellit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Soviet city planning. In the following translation, the Russian term gorod has been translated as city, and poselok gorodskogo tipa (urban-type settlement) as town.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