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五五农场     
《黑龙江史志》2007,(1):I0002-I0002
<正>位于黑龙江省密山市北部的国有八五五农场,土地总面积为80.4万亩,多分布在丘陵漫岗地带。现有人口13542人,总户数5435户,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74人。现有机关、职工医院、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单位,下设六个农业管理区、24个作业区。  相似文献   

2.
吕剑鸣 《铁军》2017,(11):35-36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焦港村,位于焦港河边的王石路两侧,是2000年由原三个小村合并而成,当时村级债务70多万元。全村有26个村民小组,3500亩耕地,总人口3100人,总户数1020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46户,其中低保户24户,低收入户22户。为了帮助贫困户尽早脱贫致富奔小康,村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带头发展村级经济,领办合作社、  相似文献   

3.
三泉村位于兰溪市多山的西北部,村后面是主峰海拔307.6米的柱竿山,距兰溪市区11公里,距其所辖的黄店镇3公里,有一条简易机耕路通往黄店镇。在通向黄店镇的谷地两侧丘陵绵连,自黄店、何家、柏树园而至三泉村,地势逐级抬升。全村除4户户主为非唐姓之外,其余均为唐姓家庭。据1997年年底统计,三泉村总户数398户,总人口1213人(未包括退休后回村居住的人口),劳动力总数640人,其中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552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方志》2009,(9):63-63
沈力民在《福建史志》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在首轮志书中,人13志记述的内容主要有:人口总量(包括总户数、总人13、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分布(包括地区分布、城乡分布);人13变动(包括自然变动、人13迁徒);人口结构(包括年龄、职业、文化、民族的构成)。这些记述都侧重于从人13的规模、数量上进行分类记述。  相似文献   

5.
《文史天地》2010,(7):94-94
自统一全国以后,随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唐前期的户口数逐渐上升。武德年间,全国有户200余万,贞观初年增加到300万。705年(神龙元年)全国有户615万多,人口3714万。开元、天宝时期,人口上升的速度更快。755年(天宝十四年),全国户增至891万多,人口5291万多。这一数字是唐代最高的人口统计数。  相似文献   

6.
太和县现有80万人口,294个农业合作社.截至六月四日已办起农忙食堂6,976所.90%以上的社队都办起了农忙食堂,参加152,600户,占农业总户数的83%.农忙食堂的发展过程,大体是这样的:在发展互助合作组织的同时,为解决农忙时劳力不足和有灾荒时缺少烧柴的困难,县委即根据省、地委指示精神,号召群众组织互助做饭.1956年农业合作化高潮后,在双浮、坟台、倪邱等区出现了三个农忙食堂.但因当时条件不足和领导支持不够,这一新生的萌芽,后来又解散了.但它已经给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初步的看到了好处.如双浮区三义社吴店生产队1957年夏收夏种中,试办了一个24户,94口人的农忙食堂,集体生活54  相似文献   

7.
"刚刚来的时候,一个月的工资大概80多块,等于当时我父母两个人的工资"打工潮建国初期,中国的人口流动和迁徙并不受行政限制。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  相似文献   

8.
南宋都城临安府(今杭州),是南宋全国最大的城市,它的商业空前繁荣。南宋定都临安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跟随高宗赵构南迁的“从者如市”。“四方之民,云集两浙百倍于常”。杭州人口增加很快。据记载: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杭州人口(包括属县)主户十六万四千二百九十三户,客户三万八千一百二十三户,总共二十万二千多户。至南宋初年,杭州人口仍停留在二十万五千余户。然而,从临安建为行在所之后,人口的数字飞速上升。兹据《梦粱录》卷十八“户口”条所载资料,列表如下:  相似文献   

9.
宋朝把农村的户口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户,即占有土地,负担两税的民户;一类是客户,即不占有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民户。宋代客户在总户数当中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呢?根据宋朝官方的统计资料,从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公元九八○年)到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一○九九年)的二十八次户口统计数字,北宋主客户的平均比例是65.5:34.5,也就是说客户在总户数当中占百分之三十四点五  相似文献   

10.
《江苏地方志》2005,(4):I0006-I0006
该村位于时堰集镇东首1.5公里,区域总面积3306亩,承包面积1600亩,6个村民小组,553户,农业人口1512人。地理位置优越,安时公路,安时河横贯东西。村现有企业17家,职工850人,2004年全村实现三业总产值1.85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756亿元,税收4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00元。村党总支建立于1987年,为东台市第一家建立党总支的村。2004年11月,中共东台市委批准建立时堰镇嵇东村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党员97名。  相似文献   

11.
刘路红 《百年潮》2014,(8):62-65
广东东江上游东岸的革命老区紫金县西南部,距县城80公里,有一个山区镇——上义镇(公社)。全镇总面积17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66.7公顷,山地面积1.6万公顷。总户数4744户,总人口2.51万人。现下辖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振兴开阳县经济,1998年我县组织了专题调查组,对全县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了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一、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作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个体工商户:1979年93户,1987年发展到4801户,从业人员5480人,注册资金1998万元,销售总额12023万元。私营企业:1990年3户,1997年发展到72户,从业人员1238人,注册资金2895万元,产值  相似文献   

13.
正炉坑村地处霞浦县西南,辖油麻园、青甲垅、炉坑和龙洋4个自然村,共138户738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12人。村民主要收入外出打工和种植蜜柚,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低保户5户、五保户8户、残疾户31人。近年来,炉坑村党支部带领群众种植柚子、脐橙、贡柑等水果1000多亩,6万余株。鼓励村民养鸡鸭3000余只、蜜蜂100余箱。2018年底,全村2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目前正在争创福建省第四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村。  相似文献   

14.
正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山坡街西南部的向阳二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19人,村子现居住的100多户人口中大多数是70岁以上的老人。2017年,我接受汉阳区教育局组织安排,来到江夏区山坡街向阳二村驻点扶贫。三年来,带领向阳二村全体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奋战在扶贫攻坚工作最前线,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态度诠释着奉献的真谛,用  相似文献   

15.
以往学者在估算唐代陕西人口数量时存在不少疏漏。本文对唐天宝元年(742 年)今陕西省境内各有关州(郡)的在籍人口数逐一作了估算,认为此年今陕西境内列入政府户 籍的人口为76.36万户,424万口。在此基础上,又估算了当时陕西境内各类未入籍人口的数 量。如果加上这些未入籍的人口,那么天宝元年时生活在今陕西境内的实际人口数应为548·8 万人。天宝十四年(755年),今陕西境内实际人口数约为580万人左右。  相似文献   

16.
<正>前进农场位于农垦建三江分局中部,辖区总面积760平方公里,总户数7162户,总人口21693人,其中流动人口7000人,耕地面积40万亩。辖区有91处公共场所,31家特种行业, 16个农业生产管理区,100多个家庭农场,11家企事业单位。场内还有国有大型粮库、粮食加工厂和油脂加工厂等10余家驻场企事业单位及金融机构。福前铁路终点站——“前进镇”站座落于前进农场场直,佳抚公路横贯全场,铁路、公路交通便利,是建三江垦区东部8个农场以及抚远县、同江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粮食物资集散地。  相似文献   

17.
畲族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和安徽等省的山区,人口共二十三万人,其中以居住在福建、浙江的为最多.福建的畲族,人口有十二万人,主要分布在闽东各个县里,占全省畲族人口六分之五;其次分布在南平、龙岩、龙溪等专区的部分山区.居住的特点是大散小聚,最大的聚居点最多不过一百多户,地点多在山腰,耕梯田,以农为业.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史志》2011,(12):71-72
<正>青年农场场部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哈东路88号,地理坐标为北纬45°51′~46°,东经126°51′~127°,所辖祖代、江北、新发、长林、石桥、沿江6个作业区和1所医院分布在哈市道里、道外、松浦区。农场总户数427户,总人口1,820人。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史志》2011,(20):I0021-I0022
五大连池农场(原名五大连池原种场,2010年10月更名为五大连池农场)地处五大连池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境内。地理坐标为地理坐标为北纬48°34′~48°48′,东经126°00′~126°26′。海拔平均高度为280-580米。农场始建于1948年3月,土地总面积18837.12公顷,其中耕地8380.24公顷,林地2305.79公顷,草原湿地1710.97公顷。全场总人口7156人,总户数2833户。农场下辖11个农业生产单位。  相似文献   

20.
高句丽人口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高句丽人口数量的发展演变和丧失王统后的高句丽人口流向问题进行了分析考察 ,认为其人口初创时不多 ,三国曹魏时明确记载是 3万户 ,南北朝时为 9万户 ,盛唐之际则达 6 9 7万户。其人口在持续增长中 ,加入了汉、扶余、沃沮、秽貊、百济、等各部族或民族的众多人口。当高氏王统丧失后 ,人口渐次迁移 ,流入中原和东北的渤海、突厥、新罗等政权的辖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