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吴志伟 《神州》2012,(33):167-167
小额诉讼程序作为民事诉讼法修改的重大举措,就增设这一制度而言,应当说几乎没有争议,但是实行一审终审方式,尤其是是否应当对小额诉讼程序的救济机制作出必要的规定,存在很大争议。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对于小额诉讼程序作了一审终审的规定,在最大限度发挥小额诉讼程序优势的同时,应充分注意对其内在程序缺陷的补救。  相似文献   

2.
张慧娟  宋亚琼 《神州》2013,(33):231-231
2013年1月1日,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正式施行,新法第一百六十二条增设了小额诉讼程序,这意味着小额诉讼程序在我国的正式确立。小额诉讼程序之概念和特征小额诉讼程序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前者与传统的简易程序并无严格区别,我们这里所提及的小额诉讼程序是指狭义的小额诉讼程序。它是指基层人民法院的小额诉讼法庭或专门的小额法院审理数额较小的案件所适用的一种比普通简易程序更加简易化的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3.
曹欣雅 《区域治理》2022,(6):120-12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入贯彻,人民群众的法治思维越来越强,人民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越发增强,人民法院的受案量激增,尤其是基层法院呈现"案多人少"的局面.2012年修订《民事诉讼法》时首次引入小额诉讼制度,2021年第四次修订民诉法时,扩大了小额诉讼适用范围并对审限及审理...  相似文献   

4.
雷云 《攀登》2008,27(1):12-15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本质属性”是同一层次的范畴,而与作为其外在表现和反映的“制度特征”相区别。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经历了从制度特征层面到最高价值目标层面两个阶段,实现了从制度特征到最高价值目标,再从最高价值目标由共同富裕到共同富裕加社会和谐两次飞跃。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在于把社会和谐纳入“本质”之中。这是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共同富裕与社会和谐的相互关系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5.
王晖 《丝绸之路》2010,(10):101-102
在现代民主法制社会中,数额不大的纠纷和轻微权利受到侵害后需要得到救济的情况频仍。我国的民诉法虽对案件审理部分做了简化,但远不能满足对简易民事案件审判的要求,小额诉讼程序作为一种与案件类型相适应的新的诉讼类型已进入法学界的视域。本文在对小额诉讼的指向对象规定的基础上,探索小额诉讼程序在我国的具体建构。  相似文献   

6.
作为文化遗产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救济手段,文化遗产公益诉讼正在得到立法和司法机关的逐步认可。公众作为文化遗产公共利益的直接享有者,应当享有文化遗产权利,通过参与文化遗产公益诉讼保护公共利益。尽管中央和地方立法、司法机关通过听证会、观察员等制度进行了公众参与文化遗产公益诉讼的积极探索,但仍然存在法律依据缺失、参与形式单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件缺乏等问题。虽然文化遗产公益诉讼由检察院提起行政诉讼为主导,但应当拓展公众参与公益诉讼的深度,并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原告资格。公众可以为公益诉讼提供线索与证据信息,参与评估公共利益是否受侵害及恢复情况,平衡各方利益诉求,或以特定身份直接参与案件审理。我国需要从制度层面畅通信息渠道、落实全流程参与决策机制、落实人民陪审员、观察员、监督员制度并完善激励制度,并以此为基础探索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化路径。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科学技术的研究涉及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经济层面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既肯定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发展贡献,同时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政治层面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既严格界定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同时深究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功能的根源;社会层面上,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既从价值维度反思科学技术应用的伦理失范,同时从制度维度批判科学技术应用的目标错位。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启示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行政裁决制度是我国行政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我国依法行政的实现进程。对行政裁决的法律救济应以行政裁决的价值目标为基点,根据行政裁决范围、种类、行使方式及当事人的诉讼标的的不同,灵活确定不同的法律救济模式。  相似文献   

9.
张铁红  李慧芬 《沧桑》2008,(3):85-86
诉讼文化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诉讼制度和观念在法律文化中的积淀,是从价值论角度对诉讼的宏观阐释。在此,主要针对诉讼观念、诉讼制度和诉讼价值观的文化冲突现象,剖析蕴涵于其表象中的深层原因,并从理论上探讨秩序和正义的冲突中当前诉讼文化整合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从2017年检察公益诉讼试点以来,中国的公益案件呈倍数增长,然而当前公益诉讼制度尚未健全,导致各类检察公益制度的衔接有待明确、诉前程序有待补足以及生态损害赔偿制度有待明确等问题.鉴于此,文章立足于当前检察公益诉讼的理论成果和全国实践现状,探讨当前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在构建上的经验与不足,致力于提出有效的优化建设性意见,回应...  相似文献   

11.
瞿淼 《区域治理》2022,(4):109-112
目前,我国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范围的规定过窄,阻碍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发挥应有价值.公民是公共利益的载体和诉求的行使者,在法理上拥有公益诉权,成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具有其在保护自然环境、节省司法资源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因此建立恰当的公民提起资格引入制度格外重要.本文分析了当下我国有资格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及其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创建大学和谐班集体的必要性出发,重点阐述新时期大学和谐班集体的特征和分类,进而提出从民主、目标、文化和制度管理四个层面来创建大学和谐班集体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侯慧慧 《沧桑》2010,(2):44-45
我国由于历史传统的因素,长期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观念,常常出现牺牲程序正义来实现实体正义的情况。当然,随着西方法律观念对我国影响的加大,我国也在逐步探讨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但是,这种观念还不是根深蒂固,仍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在我国实体制裁中,理论和实践中体现得比较完整。而在我国诉讼法中,对这些程序性限制却很少。在理论上,对诉讼行为的研究也不深入。在这里,笔者要从多个方面论述诉讼行为理论,其中会着重谈一下公共权力行使者的诉讼行为,而且还会涉及一个重要制度:诉讼行为无效制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文物保护管理体系长期以行政管理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度有限。公益诉讼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能够从程序上突破传统诉讼制度对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限制,且能够达到事前保护的效果,弥补文物行政执法的不足。本文以96起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时空分布、原告类型、被告类型、案件性质、责任承担、审理结果等方面的发展态势,总结当前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实践中的亮点与问题,并从路径选择、主体资格、程序设置、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就推进文物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由于历史传统的因素,长期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法律观念,常常出现牺牲程序正义来实现实体正义的情况。当然,随着西方法律观念对我国影响的加大,我国也在逐步探讨程序正义的独立价值。但是,这种观念还不是根深蒂固,仍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在我国实体制裁中,理论和实践中体现得比较完整。而在我国诉讼法中,对这些程序性限制却很少。在理论上,对诉讼行为的研究也不深入。在这里,笔者要从多个方面论述诉讼行为理论,其中会着重谈一下公共权力行使者的诉讼行为,而且还会涉及一个重要制度:诉讼行为无效制度。  相似文献   

16.
郝爽 《区域治理》2022,(9):101-104,173
在紧张的司法资源背景下,诉前程序对于推进国家执法机关依法行政、审前筛选、缓和对抗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独立的价值,期限制度的存在、完善与发展也有其正当性理由.通过对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期限制度的相关考量因素加以阐述与分析,考虑对履职期限有一个刚性到弹性设置的转变,使其可以在司法实...  相似文献   

17.
王娜森 《区域治理》2021,(1):119-120
我国的证券集体诉讼机制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新《证券法》的特别代表人制度为证券集体诉讼提供了更专业的解决途径,以"默示加入、明示退出"的诉讼参加方式将广大的中小股东集合起来,同时降低了诉讼成本.但集体诉讼制度在调动社会律师积极性、均衡中小股东利益、提高投资者保护机构效率以及在程序法上鼓励支持证券集体诉讼等方面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城市各项事业不断发展,但城市管理及其体制明显滞后,存在着很多问题。从价值层面来看,城市管理的价值导向模糊不清;从制度层面来看,体制建设有缺陷、法制建设不配套;从操作层面来看,城市功能扩张、管理投入滞后。  相似文献   

19.
刘覃贺  雷鑫  李斯奇 《文史博览》2015,(2):52-54,57
随着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人们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公益诉讼将被提起。不同于普通的诉讼案件,公益诉讼的专业性以及复杂性要求必须要有律师的协助方可进行。而现行的律师费用制度并不能全部适用于公益诉讼制度。所以,本文将从公益诉讼律师费用的负担方式、公益诉讼律师费用的移转支付、公益诉讼律师的奖励以及法律援助这四方面对如何解决公益诉讼律师费用制度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20.
冯红 《黑龙江史志》2013,(21):34-34
唐王朝统治的时期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封建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制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其中的诉讼制度,无论在遵守的原则、原理上还是在具体的操作实施中,都比秦汉、魏晋南北朝和隋代的诉讼制度更加完善。因此,唐代的诉讼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的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后代人研究、探讨和借鉴。本文以唐代诉讼制度的几个典型制度为研究对象,包括管辖制度,告诉制度,刑讯逼供制度和死刑复核程序等,以此来分析唐代诉讼制度在中国法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所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以期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唐代的诉讼制度的独特韵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