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31年初,蒋介石因约法问题同胡汉民发生冲突,再度引起国民党的分裂,形成宁粤对峙。九一八事变的爆发,迫使双方不得不由对峙走向和解,并最终导致蒋介石政治生涯中的第二次下野。但仅仅六周后,蒋氏又重返中枢。党内各派势力特别是最高领导层内部,从胡汉民、汪精卫合作反蒋,再到蒋、汪联手排胡,经历了一番新的分化和重组。国民党权力变迁的内在因素纷繁,蒋、汪、胡势力相互杯葛、妥协的心态各异。  相似文献   

2.
1931年的宁粤对峙是国民政府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九一八事变后,在停止冲突共赴国难的政治背景下,宁方在粤方的强大压力下被迫让步,蒋介石下野.国民党通过中央政制改革案,强化党权,采用责任内阁制,双方初步和解.宁粤对峙既是个人权力之争,也体现了双方的政治态度.宁粤和解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制度难题,党内冲突继续存在.1935年底汪精卫遇刺后,蒋兼任行政院院长,实现了个人集权,但未走向独裁政治.通过和解方式建立的政制始终存在着反集权的力量,如民主宪政的政治诉求,它在一定的舆论空间与制度空间内,一直有其生根发芽的土壤与成长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金以林 《民国档案》2007,8(1):117-125
自1927年宁汉分裂到1931年宁粤对峙的数年间,国民党内爆发了数次反蒋战争,陈铭枢都以自身实力鼎力拥护蒋介石,成为非蒋嫡系的地方实力派中独一无二的挺蒋劲旅。特别是在宁粤对峙期间,国民党内粤籍领袖几乎全部投入反蒋阵营,唯有陈铭枢率领的这支以粤人为主的第十九路军,公开支持蒋介石,助蒋稳定权力,立下汗马功劳。以往对陈铭枢的研究多集中在福建事变的反蒋活动,而缺少对此前陈氏政治活动的探讨,即使在他个人回忆录中对此也语焉不详。本文主要依靠档案文献,力图重现此段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4.
宁粤对峙与蒋介石的第二次下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31 年,蒋介石扣押胡汉民,引发反蒋派南下广州另立政府,形成宁粤对峙局面.蒋介石为了化解反蒋派的攻击,采取了一系列善后措施,谋求宁粤合作,终因粤方坚持反蒋立场,使蒋氏的各种措施无补于事,不得不第二次下野.  相似文献   

5.
1948年底至1949年初,随着国民党政治军事形势的急骤恶化,国民党党内求和呼声日益高涨,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桂系开始密谋反蒋和共,趁机打出了和谈的旗帜,并最终导致了蒋介石的下野与李宗仁的上台。随后,国共两党又一次走到谈判桌旁,举行了举世瞩目的北平和谈。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1999,(12)
白崇禧密谋和共反蒋毛泽东批准秘密接触1948年除夕之夜蒋介石的“求和”文告,确如中共中央所预见,纯粹是一种缓兵之计。面对军事和经济的败局,国民党内部早已分崩离析,求和之声越来越多。继续不顾一切地打下去,不仅军事上没有喘息的机会,而且政治上必定会引发众怒,危及自身的地位。迫不得已,蒋介石只好一面做出和平姿态,一面准备宣告下野,把和谈的难题留给副总统李宗仁。国民党内一向派系林立,蒋介石的中央军遭受覆灭性打击之后,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拥有相当军事实力的桂系自然变得  相似文献   

7.
十九路军与其他反蒋者的最大不同,在于它有长期的拥蒋经历。由于个人关系纽带的先天欠缺,尽管十九路军与蒋介石有过长期的结合,但基础不牢固。随着九一八事变、淞沪抗战等时局的演化以及国民党派系纷争加剧,内有陈铭枢急剧转变,外有反蒋势力助推,在抗日、"剿共"问题上与蒋介石分歧日益突出,十九路军最终走上反蒋之路。  相似文献   

8.
茂清 《文史精华》2003,(8):4-12
发生在70年前的福建事变,是正当中国处于内忧外患之时,因受蒋介石排斥并力主抗日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官兵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立国改元换旗的兵变。他们以抗日反蒋为号召,欲联合其他反蒋力量及中共红军共同抵御外侮,在拒绝蒋介石逼诱之后毅然发动义举,终因寡不敌众孤立无援而悲壮地失败。《福建事变痛史》一文讲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经过。  相似文献   

9.
李文平 《史学月刊》2008,12(4):73-78
以丁惟汾为首的"丁家党"在蒋介石南京政府的建立过程中,曾发挥过十分特殊的作用,一度形成了"蒋家天下丁家党"的格局.一方面,它对蒋介石南京政府的支持,改变了国民党中派系力量的对比,削弱了反蒋势力,为CC派的迅速崛起和"蒋家天下陈家党"的权力分配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帮助;另一方面,它的存在与活动,使国民党内部各派系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加剧了南京政府的动荡和内部斗争.  相似文献   

10.
郝昭荔 《历史研究》2023,(4):91-113+221-222
国民党二次北伐宣告完成后,蒋介石试图利用权力制衡和政治拉拢等手段,从整合平津地方势力入手,打造“蒋即中央,中央即蒋”的局面。此举加速了冯玉祥、阎锡山、白崇禧等地方实力派的分化组合和离心倾向,侵蚀着国民政府刚刚在平津建立的统治基础。表面上看,这是地方势力盘根错节,始终不放弃对权力与地盘的争夺所致,实际上则是由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决定的。蒋介石权术先行、厚此薄彼,进一步强化了地方实力派的派系观念,使派系斗争逐渐发展为国民党的沉疴痼疾,造成国民政府与地方相互倾轧、交相侵逼的政治生态,对北方政局的走向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裴京汉 《民国档案》1998,11(3):86-91
汪精卫与其追随集团为确保其自身在政治上的合理性,为建立其思想理论基础而极力利用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并将之作为其宣扬“中日和平”的根据,汪伪政权为进行对民宣传而主导发行了《大亚洲主义》、《东亚联盟月刊》、《大亚洲主义与东亚联盟》及《大东亚月刊》等杂志,从分析这四种杂志内容的结果,我们可以知道汪精卫及其追随者们利用孙中山提出的大亚洲主义,作为使其“和平建国论”得以合理化的手段,并错误地将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与“大亚洲主义”等同起来,进而,连这种被歪曲的“大亚洲主义”也逐渐被日本侵略亚洲的理论,即所谓的“东亚联盟论”、“大东亚共荣圈论”所吸收,汪伪政权最终成为其代言人。  相似文献   

12.
汪精卫以烈士登上历史舞台,却以汉奸结束政治生命,在貌似多变、矛盾的政治选择背后,潜藏着他一贯的性格,即在行动中常带着一种近于妄想的偏执与自信,且不乏付诸行动的勇气。然而一旦身陷困境,就自暴自弃,缺乏强韧的意志和圆融折冲的智慧。汪精卫在民族生存最艰难的时刻,没有坚持战斗的勇气,接受日本人的诱降条件,幻想以媾和赢得一个偏安之局,最终被诱而亡,身败名裂。他大起大落的政治命运与他的性格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周锦涛 《民国档案》2005,(2):124-130
汪伪统治时期的女子奴化教育,是在特定历史语境中形成的产物,它主要是适应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治华、以战养战的政策与奴化教育国人以巩固自身统治的需要,是逆近现代女子教育发展潮流的丑剧,最终逃脱不了失败的结局。  相似文献   

14.
黄骏 《民国档案》2003,4(1):55-56
193 7— 1 945年的抗日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极为惨烈的一幕 ,对这场战争的反思与研究因而也成为了史学界的热点之一。与研究抗战中的国共两党相比 ,对当年存在于中国的另一种政治势力———汪精卫政权的研究目前则显得较为薄弱 ,而即使在这一薄弱的研究领域 ,也多集中于对汪伪政权的政治、经济或军事的研究 ,对汪伪教育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边缘状态。事实上 ,汪伪在1 940— 1 945年在其控制的区域曾广为推行奴化教育。通过反思这一历史 ,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汪精卫政权的性质。一1 940年 3月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精卫任伪政府…  相似文献   

15.
本组史料包括德国外交部与驻日使馆、驻北京代表处来往电,反应了德国在承认汪伪国民政府问题上的态度,可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6.
1、1940年1月12日函布公钧鉴:前奉二十九日尊示,谨悉种切。政公转下巨数已收妥,迭蒙厚赐,感铭心□,今后唯有努力图报,以符期许之雅望也。兹将近日所闻另呈于后,以资参考耳。此谨肃。敬请春后学谊敬上一月十二日一、敌阁于十四、五日必塌台,此间敌报界预测,继之者仍不出军人,似以寺内较有望,但宇垣呼声亦极高。二、公博、圣武、宗武均先后由沪来港,宗武且于月初去马尼拉,不知任务为何,颇值注意。三、敌方最近拟将宣传工作由军部、外务及占领区当地统筹办理,粤敌报道部内藤英雄其人到此,亦负有此项任务,并有利诱文化…  相似文献   

17.
汪伪奴化教育政策述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必宏 《民国档案》2005,1(2):110-117
汪伪国民政府建立后,为配合日军对沦陷区的侵略和统治,消灭中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和民族意识,大肆推行奴化教育,制定了一系列奴化教育的宗旨、方针和政策,并随着日本侵略战争的需要而变化。汪伪奴化教育政策以太平洋战争爆发为界点,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汪伪奴化教育政策紧紧围绕“和平反共建国”的卖国方针制定并组织实施;在后一阶段,为配合日本所谓“大东亚战争”,汪伪将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纳入了战时轨道,其教育政策也是围绕着“完成战争之使命”而制定。汪伪的奴化教育政策遭到了沦陷区广大爱国师生的反抗,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失败。  相似文献   

18.
黄骏 《民国档案》2006,5(4):108-112
汪伪国民政府成立后,为配合日本对沦陷区的侵占,建立起了系统的奴化教育体制。在教育体制中,教师处于重要的地位。为了确保教师不致流失,伪教育机关专门制订了改善教师待遇及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诸项政策。汪伪政权的自身性质,决定了实行这些政策的最终目的都在于确保沦陷区教师为其“奴化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9.
1940年3月汪伪政权成立后,为了推行奴化教育向日本派遣了一些留日学生,沦陷区也有部分学生自费留学日本,那么他们的情况如何呢,本在梳理档案的基础上,就当时留日学生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描述.以图再现一段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20.
《民国档案》2006,(1):31-33
<上海新闻检查所工作报告>,汪伪上海新闻检查所主任刘石克撰拟.<报告>对上海新闻检查所的沿革、职责及工作方式等作了简要回顾,对研究汪伪新闻检查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