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师秋朗同志是本刊第5期所刊师哲同志《我所知。的康生》一文的执笔者。她对于本刊未经作者同意,删除了稿中若干重要内容,提出了不同意见。我们诚恳接受作者的批评。本期我们还发表了对于《郑超麟和中国托派》一文的意见和补正,前此还发表过关于《蒋纬国的仕途与婚恋》一文的来信,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广大读者、作者来共同关心和监督、改进本刊的编辑工作。 本刊主要发表关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作品,而历史是不容掩盖、歪曲和伪造的。有关的作品作者可以各抒已见,做到文责自负,编者也有责任使作品从内容到文字上更臻完善。 为尊重作者意见,我们将师秋朗同志的来信全文发表,并将信中所说的删去部分补登于后。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今年(1998年)是三联书店成立50周年,本刊曾约请三联的几位负责同志撰文纪念,因她们工作很忙未能及时撰写。我们和内部刊物《联谊通讯》主编曹健飞同志达成协议,有关纪念文章,除在《联谊通讯》上刊出外,本刊也可公开发表。现并征得作者同意,有的同志还作了补充修改交我们发表。在此特向作者和曹健飞同志致以谢意,并向三联书店表示衷心祝贺。  相似文献   

3.
《纵横》杂志编辑部: 承蒙贵刊转来黎辛前辈就拙作《丁玲历史问题结论何以反复——对〈文艺界平反冤假错案的我经我见〉的辩正与补充》所写的善意的意见。这里,我再补充作出几点必要的说明: 一、在我就文艺界的一些材料进行研究和采访的时候,读了有关丁玲的一些著述,我在认为中组部1940年和1984年对丁玲历史问题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也有这样的一个困惑:为什么1940年中组部的结论会被漠视?发表在贵刊的文章,就是试着对这一困惑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4.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时,黎辛任延安《解放日报》的文艺编辑,后又经手发表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5.
自本刊总第22期发表《刘亚楼发火与吴法宪挨剋》以来,曾任刘亚楼秘书的高春山、赵琼二同志,两次来信,数次来电话,说此文“严重失真”,希望本刊据实澄清。本刊编辑部就此除多次打电话给作者谷雨同志外,还将高、赵二同志来信的复印件寄送作者。作者亦两次来信给编辑部。本着对读者负责的精神,现将两方来信和本刊意见摘要发表,以利于沟通编者、作者和读者的思想,同心协力把刊物办得更好。高春山、赵琼认为《刘亚楼发火与吴法宪挨剋》一文严重失真高、赵二同志来信主要指出四点与事实不符。来信说:(一)文章说“有一年,刘亚楼将军奉…  相似文献   

6.
拙作“辛亥革命期间的孙中山与法国”发表后,引起一些同志和朋友的兴趣。经过这一段时间,对该文(以下简称前篇)所谈的问题又多了一些了解,文内有的地方须再加说明,有的需要修正,有的应当补充,因此作续篇。  相似文献   

7.
本刊2000年第7期,曾发表过郑亚非同志根据采访当事人撰写的《刘青山的后人们》一文,引起学界和社会的重视。这篇《刘青山、张子善亲属采访记》,完成于1991年,曾于2001年在《保定文史资料》刊登。20多年来,社会在进步.包括文史资料在内的史学界也在发展。最近,应本刊之约,作者在当年文章的基础上补充了后来获知的内容,玉成大作,惠赐本刊。现予以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本刊第一期发表了朱安平同志撰写的《三峡工程论争溯源》一文,不少读者致函我部,希望进一步了解南宁会议期间李锐和林一山二同志讨论三峡的具体情况。感谢湖北省政协文史资料办公室的支持,他们寄来了两同志亲自写的回忆文章,现予发表,作为该文的补充,以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9.
自从刘九庵同志辑注《林则徐手札十则》在本刊一九七九年第三期发表后,杨国桢同志在本刊一九八○年第三期发表了《<林则徐手札十则>补注》、张守常同志在本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发表了《林则徐手札受信人刘闻石》,都谈到林则徐十札中致刘建韶  相似文献   

10.
《攀登》2020,(2)
正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相似文献   

11.
本刊1996年第2期刊登著名作家舒芜所写《“五四”时期的周作人》一文,责任编辑在处理此稿时曾作较多删节,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又未征询作者意见,以至出现了某些事实上的和文理上的错误,特别是删去了表示作者对周作人研究的态度的结尾,舒芜同志对此很有意见。本刊接到舒芜来信后,两位社领导曾登门拜访向舒芜同志诚恳致歉。现遵照舒芜同志意见,将他给本刊的来信全文发表。今后,我们将更加严肃地处理来稿,努力避免不应出现的失误。  相似文献   

12.
座谈东山嘴遗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物》1984,(11)
1983年7月在辽宁省朝阳市和喀左县召开了东山嘴遗址座谈会。这里发表十二位同志的发言记录(根据录音整理,本刊略有删节)。同时发表苏秉琦先生为这次座谈会写的一篇短文,原题为《我的几点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13.
本刊收到《发动庐山兵谏的邓演达》一文后,曾致函作者罗昌洪同志,询问稿件内容是否真实准确以及资料来源。作者复信称,曾“到庐山采访”,“采访了有关知情人的遗属”,“资料准确无误”,“时间地点都有据可查”。此文发表于本刊1995年第8期后,先后收到王光远、熊华荪、傅  相似文献   

14.
本刊自去年九月号发表了万繩南同志的“论隋煬帝”之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烈辩论,先后收到稿件甚多,其中对对万繩南同志意见表示支持者仅是少数的、个别的;绝大多数同志对万同志的意见都抱着相反的态度,我们按照收到来稿次序先后,在本刊去年十二月号和本年一月号发表了两篇,到现在万同志还没有进行反驳,而来稿意见的论点又大致是相同的。为了节省读者的宝贵时间和节省篇幅起见,我们仅从来稿中选辑一些意见发表,说明大家对隋煬帝评介问题的般看法,其余恕不一一发表。意见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观点方面的,—部分是关于论点方面的。  相似文献   

15.
《百年潮》1999,(4)
黄一龙同志《写党史不应文过饰非》一文在本刊发表后,我们收到和听到了一些读者的不同反应。下面这封来信代表一种意见,特予发表,并愿以此与黄一龙同志共勉。  相似文献   

16.
《沧桑》2002,(4)
《赵宗复及其战友和学生们》在本刊发表后,深受欢迎。有些读者希望更多地了解宗复同志的革命事迹。本文是作者根据当事人生前回忆写的纪实文学,介绍了抗日战争前赵宗复同赵中枢从事情报活动的部分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本刊今年一月号发表的李庄的回忆文章:《喜喜忧忧“想不到”》,文字朴实无华,但寓意深刻发人深思,引起不少读者的注意。这里仅就该文涉及的两个具体事实,发表两封来信摘要和作者说明:《人民日报》创刊时间的几种说法浙江省绍兴县稽江镇复兴村胡寿荣来信,对李庄所写的《人民日报》创刊时间提出疑问,李庄同志答复说:日本投降后,随着人民解放军反击国民党无理进攻的上党战役、平汉战役取得巨大胜利,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四个抗日根据地联成一片。为了加强对合并后的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  相似文献   

18.
王淮冰 《纵横》2009,(2):53-55
本刊2008年第11期发表了小鹰的回忆文章《在白区地下工作的岁月——纪念我的父母邵荃麟和葛琴》。这封来信是资深老报人、曾任汉口《大刚报》社社长的王淮冰先生与作者的通信,信中回忆了与邵荃麟夫妇交往的经历,并对一些重要史料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9.
2014年,本刊发表了黄金的来稿《沦陷前后张庭济与"奉命维持"的北平故宫博物院事业》。该文为作者硕士论文的一部分,发表前按照本刊匿名审稿制度,已请熟悉该段历史的学者审读并同意发表,刊载于《院刊》2014年第5期。出版后,该文获得了学界广泛的关注,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于坚先生对该文的某些学术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撰文《对黄金文章的几点意见》,现刊载于此,供原文作者及读者参考比较,并传达本刊对严谨学风之倡导。  相似文献   

20.
这是萧克同志1971年冬在江西永修云山国务院农林部“五七”干校写的一篇读书笔记。原文写于作者所存1960年人民出版社《列宁选集》第四卷第591─599页眉批上。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辰75周年,又是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发表的75周年,我们特请萧克同志将他这篇文字核校后,在本刊发表,想来定能给读者以教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