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起"直谏"一词,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首先会闪现出唐朝的魏征来。事实上,早在十六国时期的汉国,就有一个敢于直谏的大臣。皇帝修建宫殿,他冒死进谏;皇帝并立三后,他冒死进谏;皇帝诛杀贤臣,他依然冒死进谏。可惜的是,魏征遇到了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唐太宗李世民,而他却遇到了荒淫昏暴的汉国皇帝刘聪。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的君臣关系中,一个坚持原则但性格张扬的人,一个总喜欢给皇帝提意见的人,一旦被别人揪住了小辫子,就可能陷入政治上的危机。贞观元年年底的一天,魏征就遇到了一件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危机的尴尬事。有人向唐太宗告发魏征,说他帮助过的某个人是他的亲戚。背后的意思是说他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唐太宗虽说在政治上信任魏征,在意气上却并不完全服他。这是一个机会,可以乘机敲打他一番,压压他的势头。唐太宗命御史大夫温彦博去调查此事,结果是告者所言不实。可平时原本就看不  相似文献   

3.
正提到唐朝贞观之治的重要的大臣时,有一个人是不得不提的,他就是在唐太宗面前敢于直言不讳,甚至是使唐太宗有些敬畏的魏征,他以直言敢谏而闻名于世。一、仕途坎坷,辗转多处魏征(580-643年),字玄成,巨鹿曲城(今属河北)人。他原本也是出生于官宦家庭,但因父母早亡,家境衰败,因而年轻时就已贫寒。尽管如此,但魏征却志向远大,他尽量创造条件读书,而且注意思考。他见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就特别  相似文献   

4.
贞观六年的金秋七月,大唐天子李世民在丹霄殿设宴,与近臣饮乐。席间,和自己的大舅子长孙无忌咬起了耳朵——我说,这伙大臣里啊,有个叫魏征的小老头,如果我不听他的进谏,他就会拿架子不理我,你说这是为啥?当事人魏老头的耳朵就像长了腿似的,立刻凑了过来:我进谏就是有意见,您意见都不肯听了,我还搭理您,您就真要自行其政了,我这是沉默抗议。  相似文献   

5.
晨歌 《文史天地》2006,(11):50-55
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大肚容人,听得进逆耳忠言,成就了一代良臣魏征;魏征以事天下高于事一人,誓言只做利国利家的良臣,不做自毁身家又陷君不义的忠臣,于是他成就了一代明君李世民。古往今来,这样的君臣关系有多少?  相似文献   

6.
《文史月刊》2009,(1):12-12
玄武门事变后,唐太宗大杀李建成的太子门党。魏征是太子李建成的主要谋士,当然在捕杀之列。  相似文献   

7.
正马周(601—648年),唐朝清河茌平(今山东茌平)人。在一般人们的印象中并不出名。在唐太宗时期也是一位爱提意见的谏臣。然而与同时期的魏征相比就显得很不知名了。其实,唐太宗更为喜爱的是马周,因为他是一个很会提意见的好官员。一、一封奏疏,改变命运马周字宾王,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家境自然贫困。尽管家里贫穷,但他很爱学习,嗜书如命,在亲戚的帮助下他读了一些书。他经过刻  相似文献   

8.
一凡 《湖南文史》2010,(3):70-70
贞观初年的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很高兴,散朝之后请几个大臣喝酒。都有谁参加了这次宴会记载已经不很清楚,但是门下省的副长官王琏反正是参加了。王珪是前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大臣,玄武门事变后,他也跟魏征一样,接受李世民的招安,成为贞观时代著名的大臣。  相似文献   

9.
九成宫位于今陕西麟游县西二公里许的天台山,始建于隋,名仁寿宫,唐太宗改名九成宫。初乏水,后挖地得泉,味甘,因名醴泉,勒碑为记,勅魏征撰文,欧阳询书碑。魏征和欧阳询都是唐初的知名之士。魏以直谏称,即在这样歌功颂德的《醴泉铭》  相似文献   

10.
一凡 《文史博览》2010,(3):70-70
<正>贞观初年的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很高兴,散朝之后请几个大臣喝酒。都有谁参加了这次宴会记载已经不很清楚,但是门下省的副长官王珪反正是参加了。王珪是前太子李建成手下的大臣,玄武门事变后,他也跟魏征一样,接受李世民的招安,成为贞观时代著名的大臣。  相似文献   

11.
苗玲玲  周敏 《黑龙江史志》2014,(22):143-144
<正>唐太宗曾经问大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与安逸,守成难以!唐太宗曰:玄龄与吾共安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息,故知守成之难。虽创业之难,既以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可见自古以  相似文献   

12.
一提起盛唐气象,人们自然会想到历代帝王中享誉最高的唐太宗李世民,并联想到辅佐李世民的名相名臣房玄龄、长孙无忌、魏征、褚遂良……却往往忽略了被李世民称之为“良佐”的长孙皇后。  相似文献   

13.
寇准在濮阳     
寇准,字平仲,宋华州下(今陕西渭南北)人。生于北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中进士时,年方十九。历官称职,表现出非凡的政治才能,又直言敢谏,受到朝廷重视,不断得以升迁。宋太宗高兴地说:“我得寇准,就像唐太宗得魏征一样。”当他32岁时,...  相似文献   

14.
鸣弓 《文史春秋》2006,(4):64-64
她不是诗人、文学家,名字也就上不了文学史;但她见识堪比魏征,文采不让班昭,可仅有一疏传世。她叫徐惠,唐太宗的贤妃,新旧《唐书》均有记载。徐惠天生是一个小神童,生5月而能言、4岁即颂《论语》、8岁时便喜欢著文,遍涉经史,手不释卷,以才名闻世。唐太宗悦而纳为才人,而后婕妤,  相似文献   

15.
编者导言     
正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此语为唐太宗李世民在唐贞观十七年失去大将魏征之后含着眼泪所发的一番感言。本刊在此并无与古代圣贤比肩之意,只是以"铜镜台"为喻,特设此栏目,意为此处刊登的文章均为中国古代的重要事件、战争、人物。其中所涉及的真实故事,有些可能已经被人遗忘,有些尚未被人挖掘。也许,其中不乏借鉴之意;可能,  相似文献   

16.
唐太宗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律史上占重要地位。贞观法制对唐初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唐太宗结合以往经验形成自己的法律思想对唐朝后期的法律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一说起唐太宗,人们马上会想到唐太宗在贞观年间的英明统治。的确,"贞观之治"是唐太宗不朽的杰作。但是,唐太宗其实也是一个消极面很大的历史人物,为了夺取帝位,他杀兄弟逼父亲,不择手段;在立太子问题上,他最终选择了懦弱无能的李治,从而导致了后来武则天的代唐建周,这不能不说,唐太宗在选太子问题上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宋仁宗在历史上不是个有作为的皇帝。他治天下、御外侮,比不上他的先辈太祖、太宗。他行新政、搞改革比不上他的后人神宗。但是,无论是正史、野史,说他坏话的不多,至少没有把他描绘成一个昏庸之辈,这与他怕谏官有很大的关系。 自古文武百官怕皇帝,也有皇帝怕谏官。那些一心要当活尧舜的开明皇帝就怕谏官。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得到一只特别俊异的鸟,把它放在手臂上玩。他兴趣正浓时,被魏征撞见了。李世民见到这位以直谏著称的老臣,就象顽皮的学生见到老师一样,马上把鸟藏在怀里。这位谏官不给皇帝下台阶,唠唠叨叨地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老…  相似文献   

19.
徐梅 《百年潮》2014,(7):77-79
正自1953年起,马寅初每年都回浙江走访、调研,有赞有弹,从未停止过逆耳忠言的进谏。他的《新人口论》中关于"控制人口,计划生育,普遍推行避孕,每对夫妇生两个孩子。通过人口控制,降低消费,增加积累,扩大生产"的核心构想也是经过3年的实地考察后才提出的。1955年他在人代会浙江组就人口控制作了发言,"好多代表不同意我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意见我不能接受,但都是出于善意,故我主动把发言稿收回"。  相似文献   

20.
正提起元上都的营建,刘秉忠是无法绕开的人物。刘秉忠,字仲晦,1216年生于河北邢州(今邢台市),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杰出的建筑设计师。他曾被忽必烈倚为重臣,为忽必烈取得汗位立下不朽功勋;在忽必烈建立元朝及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他谏言忽必烈"采汉法,以儒治国",提出"马上取天下,不可马上治"的治国理念,对于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