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明清时代会馆的演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时代,会馆的出现、发展与兴盛映衬着明清社会历史演进的轨迹,并随着明清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不断变更着自己的社会功能。于是,对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会馆的研究便不无意义。 一、会馆制度的界定 以往研究会馆的学者,或把会馆看作是商工业者的行会,或把会馆看作是一种同乡组织。后者几乎是被学界普遍认可的定义。如“会馆是一种地方性的同乡组织”;“会馆是明清时期异乡人在客地建立的一种社会组织”;“会馆是同乡人士在京师和其  相似文献   

2.
会馆始设于明代前期,最初是同乡人在异地建立的一种社会组织,迄今所知最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早期的会馆绝大部分设于北京,主要作为在京仕宦、缙绅、士子等同乡的居停之所,与工商业关系较少。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和商业都市的逐渐发展,具有工商业性质的会馆大量出现,并开始从单纯的同乡组织向工商业组织转变。会馆兴盛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  相似文献   

3.
会馆是旧时中国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最早的会馆是在京城产生的,是京城的官吏为家乡来京考试的举子和在京侯任官员而设的馆舍。后来又出现了行业会馆。会馆既是谋求公益的组织又是同乡集会议事、宴客娱乐的场所。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全国一些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商品市场繁荣的城镇也建起同乡或行业会馆。早期会馆戏楼是和神庙结合在一起,用作同乡人在一起敬神祈福的场所,后来又发展成了酒楼、茶园、戏院式戏楼建筑。襄樊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2800年的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为  相似文献   

4.
保人参与到入堂厝棺、义园埋葬、棺柩归籍,以及归乡、就医、领养等各类同乡组织救助中,是整个救助体系得以循序运行的关键,是救助成立必不可少的条件,且为受助者承担着担保责任。“熟”是选择保人的关键因素。以熟作保,在当时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伦理观念、法律制度之下,成为了最便宜有效的构建救助组织与受助者之间关系、实现救助目标的方式。以熟作保在城镇各类事务中的广泛存在,显示出传统乡村熟人社会在城镇的延续和发展,映射出传统乡村关系网在城镇的迁移和复制。而从保人参与和身份来看,同乡组织并不能完全复制一个乡土熟人社会,保持如乡土熟人社会中的明确边界。经济关系中保人强调的是“保”,在保人身份的选择上,侧重于保人的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即代偿能力和信用度。而在同乡组织救助中,保人强调的是“人”,即更看重保人的熟人身份,更多的是为得到一种确认。  相似文献   

5.
一月十三日上海文化界工商界和其他各界民众,因昆明民主运动死难烈士于再先生的家属借玉佛寺给于再先生开吊的机会,便给于再先生开个追悼会:我是早得到于家送来的讣书,于再先尘是杭州人,和我是同乡,这样双重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同学会是近代旅外徽州青年学子以学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群体组织,具有多重面向,并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黟山青年励志社、徽社等还突破地域限制,在外地设立分部。作为近代旅外徽州人同乡组织的一种,旅外徽州同学会既遵循同乡组织运行的一般逻辑,也具有自身独特的路径,建立起严格的自律机制,在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近代旅外徽州同学会对内强调联络感情,组织多种形式的聚会,邀请名人发表演讲,组织升学指导委员会等,以增强同学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对外以服务桑梓为核心,创办同学会刊物,撰文探讨徽州社会的各类问题,并积极付诸实施,力图推动家乡社会的点滴改变。  相似文献   

7.
唐力行 《安徽史学》2013,(1):111-121
"同乡"是联系城乡的纽带,也是城乡认同的符号。寄寓他乡的同乡,关心本土的同乡,家乡的天灾人祸都与他们痛痒相关。徽州旅沪同乡会在其存续的30年间,尤其是抗战以及国内战争期间,都是处于艰难困苦的非常时期。同乡会的救乡除了长时段日常的慈善事业外,更多的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他们的所作所为即使不能出同乡于水火之间,毕竟缓解了同乡的苦难。20世纪上半叶,当乡村自治走向衰落之际,城市自治组织的兴起以及城乡之间的互动,使乡村自治得以维持,乡村社会在动荡中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义冢和丙舍是同乡团体联络乡情的重要纽带,然而随着近代上海城市化的发展,这种传统习俗愈来愈表现出其落后性。公墓事关都市形象,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公墓事业被纳入了政府的城市规划中。上海市政府在筹建市立公墓的同时,加强了对传统丙舍和停柩等旧习的取缔。近代上海都市化的发展和政府墓制改革推动了同乡团体殡葬观念的转变,同乡团体开始改良殡葬制度,陆续建立新式公墓。同乡团体公墓的出现,促进了传统丧葬习俗的演变,增进了都市文明的内涵,反映了近代上海都市社会公共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正"会馆"是同乡人在异乡、同业者在异乡或本地自发、自愿组织起来的一种有专门馆所依托的民间组织。地缘和业缘是该组织存在的社会基础。会馆可方便同乡人在异乡之间进行交往、交流,在面对困难和利益时,大家可以同心协力,合舟共济,共享利益,共谋发展。北京作为古都,历史上与地方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多方面的联系,因此也是会馆密集之地。一部72万字的《北京会馆基础信息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北京会馆历史资料。按照大数据的标准,本书提供的基本"字段"包括:会馆名称、会馆名称变更、会馆性质、建立年代、1960年代登记地址、现地址、存  相似文献   

10.
扬州会馆     
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地方性的同乡利益整合组织。它以地缘为纽带,“敦乡宜,叙桑梓”,是旅居他乡的同籍人自愿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社会团体。从明代中叶到清代成同时期,中国各类会馆纷起频出、竞相争胜,呈现出“群星璀璨”般的繁荣兴盛的景象。  相似文献   

11.
刘宗志 《史学月刊》2007,(9):134-136
晚清江南商品经济发达,以会馆、公所为代表的工商业组织广泛设立,成员内部互助是其一项重要职能。互助活动在清前期已经出现,从嘉庆年间进入了一个发展高峰,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进一步发展。从其内容来看,同乡组织的互助活动以设殡舍、置义冢、资助乡人运棺回乡等“送死”活动为  相似文献   

12.
正明清以来,传统社会发生了某些结构性变动,会馆作为客居于异地的同乡人士所建立的社会组织,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会馆及其产生的同乡认同便成为理解社会变迁的关键。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今天,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会馆的研究持续不断,随着碑刻资料的结集出版,涌现出丰富的成果。会馆研究是一个庞大的话语系统,包含了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它们之间相互交叉,错综复杂。然而由于问题意识和学术背景不同,学者们所采用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郭鹏 《陕西史志》2000,(2):61-61
会馆,是古代某同一行业或同一籍贯的人,在京城或一些城市中自行组织的机构,建有场所房舍,供同行业或同乡人士聚会、寄寓之用,旅外同乡有困难,会馆往往提供帮助;在外同乡到京城,往往前往会馆食宿或会友。这种形式创于明代,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中载:“尝考会馆设于都中,古未有也。如嘉(靖)隆(庆)间……用建会馆,士绅是主。凡出入都门,籍有稽,游有业,困有助也。”  相似文献   

14.
会馆,旧时亦称“公所”,作为一种联络同乡、同行,并为之服务的封建团体或机构,“会馆”一名最早见于明代。早在汉代,京师已出现外地同郡人的邸舍。南宋时,杭州已有外郡人为同乡谋公益的组织团体,作为一种建筑形式,会馆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中也是别具一格的,就河南境内的会馆建筑而论,现存的尚有十余处,大多数为清代中叶前后所建造。外省和本省在射也建的会馆计有“开封山陕甘会馆”、”南阳社旗山陕会馆”、”洛阳潞泽会馆”、”洛阳山陕会馆“、“南阳唐河陕西会馆”、“舞阳山陕会馆”,  相似文献   

15.
1956年夏,反胡风斗争和审干结束之后,中共云南省委为了发展云南的文学创作,培养云南各族人民的作家及创作人才,组织党的文艺队伍,决定成立中国作家协会昆明分会。就是现在云南省作家协会的前身。那么为什么叫昆明分会?因当时中国作协规定,凡各省成立作协分会,均以省会所在地名为名。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来到昆明的难民大学生,既要读书,又要谋生,忙得够呛。我的湖南同乡,益阳上湖乡人,有名的“两间庐主人”陈述元更是忙得团团转。他主要读经济系,但又丢不下他的密尔敦、莎士比亚以及文选楚辞和唐风宋韵,还要应付慕名而来的那些学英语、国文的老补习生。他对求教的人来者不拒,连黄埔早期毕业的军训教官毛鸿也曾成为他的入室弟子(毛很进步,吴晗在《人物》杂志上发表过《记毛鸿上校》)。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的地方心理观念论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探讨了民国社会的地域性特征及这一特征的三种观念表现形式——家乡观念、地界观念和同乡观念,分析了三种地方心理观念的相互关系、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祖国宝岛台湾生活着约十万湖北籍的同乡,他们几代人在那里劳作、奋斗,为台湾的建设和繁荣作出了贡献,已融入到了那个社会。但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于是在台北,就有了湖北旅台同乡会、湖北文献社和台北私立金瓯女子高级中学,以维系那剪不断的浓浓乡情。随着台海关系的解冻,他们通过这三个单位,积极组织湖北同乡的寻根活动,从事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他们经常在台湾介绍湖北的社会、建设等各方面的情况,为家乡的发展积极招商引资,与此同时,他们也十分渴望家乡的人民了解他们的情况。最近笔者到台湾访问,受到这三个单位的热情接待,现将这三个单位的情况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上海掀起抗日救亡运动,许多旅沪同乡团体积极投入运动。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抗日救亡运动进入高潮,各同乡团体大力支援前线的抗战。潮州旅沪同乡会在九一八、一二八抗日救亡运动中,成为爱国表现最突出的同乡团体之一。  相似文献   

20.
叶恭绰是民国名人,学问好,官做得也大。先后在南京国民政府做过交通部长、铁道部长。叶恭绰官做得大,其中一个原因是他的社会活动能力特别强,用眼下时髦的话说是会公关。试举一例,即他到处认同乡。他祖籍广东番禹,生在北京。于是他碰到广东人认同乡,碰到北京人也认同乡。少年时代,其父在江西做官,他侍父左右,于是遇到江西人,他也认同乡,说自己自小在江西长大。所以受到萍乡人、与梁启超一起组织强学会的文廷式的赏识。碰到苏州人,他也能认同乡,套近乎。他说他的先祖就是宋代词人苏州叶石林,所以他与苏州人当然是同乡了。同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