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棉纺织业是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日本近代棉业资本的形成与日本传统的棉纺织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拟对日本幕末开国前棉纺织业的发展及由此而引起的农民阶层的阶级分化状况进行一些初步的考察分析,以期加深对“日本式”近代化变革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战,加之纱贵花贱,天津棉纺织业获得快速发展,1920年代初天津华商六大纱厂相继建成,然而纱业萧条却接踵而至,各纱厂虽然调整振作试图走出困境,但是却越陷越深,延至1930年代均归于失败。通过梳理裕元纱厂负债经营的过程,不难得知其得利先分,举债扩张,运营中流动资金不足,动辄则仰给于借款,为企业发展埋下病根;公积金、折旧提取不足,造成固定设备不能及时更新,产品结构老化,以至于产品积压,资金周转过慢,债息愈来愈重,企业不堪重负最终解散。这一时期天津其他华商纱厂情况大体类似。以往对于纱业经营危机的研究,多强调企业经营内外环境的恶化,尤其日方纱商的挤压是造成经营衰败的原因。实际上,天津棉纺织业自身经营的内在缺陷即资产负债率过高是导致其衰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1954年9月开始实行的棉花统购和棉布统购统销政策,保证了当时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但同时也根本改变了原有的生产组织制度以及市场运行规则和习惯,特别是根本改变了原有的农村经济结构,冲击了原有中国农村经济发展路径。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关系,国家在基本原则不变的条件下,因时因地对政策进行过一些调整。手工棉纺织业在国家政策的严格管理和不断调整下生存下来,在改革开放以后得以复兴。  相似文献   

4.
曹爱萍 《黑龙江史志》2012,(9):37-38,40
16世纪末,棉纺织业首次出现在英国。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许多机器发明广泛运用于棉纺织业,使棉纺织业逐渐发展成熟,英国迅速从棉纺织品的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1850年前,英国棉纺织品出口贸易在经济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李会合 《沧桑》2008,(1):31-33
一战爆发后,在中国引起深刻反响。中国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积极寻求参战,借以提高国际地位,并得以参加战后和平会议,收回了部分国家主权,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有明代上海地区的棉花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除了适宜的自然条件之外,技术改造、专业分工、政策鼓励和赋税压力等也是其重要原因。这些特定原因导致明代这一地区棉纺织业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朝代和地区的历史特点,棉纺织业的发展一方面推动贩运贸易的兴盛、汇票和行庄等衍生行业的兴起,另一方面农民阶层为此付出巨大代价,承担日益严苛的赋税盘剥。尽管棉纺业的发展迅猛,但在当时中国的封建性占主导的形势下,资本主义萌芽却并未产生。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抗战爆发前,四川手工棉纺织业已经衰微,手工纺纱因无利可图被生产者所弃,同时部分手工织布因技术有所改进而得以继续存在。抗战爆发特别是国民政府内迁重庆后,四川成为其"抗战建国"的重要基地,军需民用浩繁使棉纺织品需求激增。但是,四川原有的棉纺织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战时需求,其中棉纱短缺尤为严重,国民政府希望通过提倡手工棉纺织业满足战时所需的同时稳定市场与社会秩序。在政府政策措施的刺激下,四川手工棉纺织业不仅起死回生且部分技术较之战前还有所改进,在战时棉纺织品的供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这只是战时机器棉纺织特别是机纱生产能力不足情况下的暂时繁荣,其技术进步不具有可持续性,并非战前四川半工业化现象的延续,更未如战前中东部地区手工业的发展一样形成半工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8.
1914年年底问世的《欧洲战役史论》,是梁启超撰写的中国最早的“一战”史研究专著,该书致力于探讨“一战”爆发的原因等问题,不仅文辞畅达,引人入胜,而且蕴含了其经世意识与史学观念的变革,集中反映了梁启超自觉开拓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风范。从梁氏自己撰述、主持《大中华杂志》、主编丛书的设想和各种评论等综合角度来看,他在兴起阶段的中国“一战”史研究中实具有一种全方位的先导性,充当了引导者和指导者的重要角色。对他之后中国“一战”史研究加以细致清理,便能证实这一点。梁启超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研究、考察和思索,不仅有助于理解他由热衷政治到专事学术的人生转变,而且可以见证其史学及文化思想从崇尚“进化论”、追求“现代性”到对其予以深度反思的心路历程,具有某种转折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探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时,棉纺织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行业。首先,棉纺织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比较简单,不一定要求有较高的技术和复杂的生产设备,只要具有简陋的工具,几乎人人可纺可织,因此,它就能够在广大下层人民生活中,在广大地区内存在和发展起来,因而这一行业中的资本主义也易于在较广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正穆藕初(1876—1943),字湘明,上海人,近代著名棉纺织业家。他早年留学美国,归国后投身于实业救国的实践,先后在上海、郑州等地创办纱厂,引进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大获成功。抗战时期,他为国解忧,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发展民族棉纺织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成功的实业家,穆藕初办事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过,生活中的他风趣幽默,有时还爱讲笑话,令人忍俊不禁。1931年春天,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年,对华借款问题一度成为影响日、美、英三国相互关系的中心问题。一战后,为打破日本在一战期间形成的垄断对华借款局面,美国提议成立一个有美、英、法、日四国组成的新银行团(New Consortium),共同对华借款。在新银行团成立过程中,日、美、英三国之间围绕着中国裁军、南北恢复和谈以及满蒙问题展开了激烈较量,这严重影响了三国之间的关系。出于维护本国利益最大化的需要,三国之间开始相互协调,使新银行团最终得以成立,从而开创了列强协调侵略中国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以英国、加拿大两国国家档案馆的原始史料为基础,以加拿大太平洋铁路运输的时空为经纬,对1917年3月至1918年7月,一战中8万多名中国劳工过境加拿大赴法的历史进行整理研究。如对一战中英军中国劳工的运输线路、承运情况所遇到的困难做了详尽的解析;介绍了中国劳工在威廉角与皮特洼劳工滞留营地、中国劳工的秘密过境与加拿大政府书报检察制度等情况以及英军运输中国劳工的全部过程与运输人数。8万多名中国劳工过境加拿大虽然仅是中国劳工援战的一个环节,但时至一战百年之际却仍属于新鲜的发掘与书写,令人深省。  相似文献   

13.
淞沪战役的战略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淞沪战役的战略问题黄道炫1937年8月13日开始的淞沪战役,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以上海为中心进行的一场总兵力达百万人的大会战。这一战役揭开了中国全面抗战的帷幕,对抗战的进行发展有着相当重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史学界对这一战役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不...  相似文献   

14.
郑文光 《神州》2012,(30):253-253
新课程人教版第二单元的第九课讲到了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纱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随后,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经济的解体过程主要就是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中的棉纺织业的衰落,并且与农业的分离过程。本文就这一问题作探讨。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以后,山东手工棉纺织业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下变化是巨大的,原有的古老的手纺业、手织业不断遭到破坏,在农民和家庭手工业的旧式自足性的结合基础不断加剧地遭到破坏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手工棉纺织业在城乡的扩展,随着手工棉纺织业的变化,其内部的各种生产关系也在变化着。  相似文献   

16.
布儒 《文史博览》2014,(11):24-25
1914年7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3月14日,中国政府宣布断绝与德国的外交关系,随即取消了德国根据不平等条约所获取的部分特权。8月14日,中国参加协约国对德、奥宣战。鲜为人知的是,从中国宣战到正式参加一战,孙中山起初是反对中国参加一战的,但后来又支持对德奥宣战。  相似文献   

17.
正侯中军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41万字,89元本书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国外交展开论述,系统阐述了一战爆发后中国从中立到参战的历史过程,并首次详细论证了中国走向一战的一些关键节点。一战爆发后,北京政府虽抱定了中立的态度,但在何时宣布中立问题上,有其自身的考虑。本书对中国中立的讨论,客观呈现了战争爆发之初中国的外交应对。中国宣布  相似文献   

18.
徐国琦博士的《中国与一战:寻求新的民族认同与国际化》是新近美国学界采用国际史视角研究民初政治和北洋外交的重要成果之一。作者现就职于美国Kalamazoo College历史系,从事中美关系及体育与中国的国际化研究,1980年代曾在南开大学师从杨生  相似文献   

19.
民国年间土布业生产的盛衰及其在社会经济中所占地位的升降,是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合乎逻辑的延伸,也是鸦片战争以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不断发生变化的反映。因此,要了解民国年间土布业的情况,首先应该回顾一下在此之前土布生产发展演化的经过。 世界上一般国家的发展道路,纺和织的分离是棉纺织业近代化的起点,然而在中国由于农家一直使用元末明初以来的手  相似文献   

20.
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工业科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工业科技黄立人抗战时期大后方工业科技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工业科技史上特殊的、重要的辉煌篇章,它对于战时大后方的工业乃至整个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争取抗战胜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战时大后方工业科技发展的历史背景战时大后方所在的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