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达斡尔民族曾生活在黑龙江流域及外兴安岭至库页岛地区,其部族的传统姓氏多由所居住地的山川、河谷的名称而来。十七世纪后举族迁徙至嫩江中上游一带,民国年间取部族姓氏的声母确定姓氏。  相似文献   

2.
达斡尔族是契丹民族的后裔。远在辽代,契丹的经济文化都有相当发展,已进入封建社会的初级阶段。金灭辽之际,一部分契丹人北徙到黑龙江中上游至外兴安岭的广阔土地上,自称“达古尔”或“达斡尔”(其意思为“原来有国家的人民”或“原来国家宫廷的人民”),在此重建家园,又开始了新的生活。达斡尔族是历史悠久和文化发达的民族。他们在北徙黑龙江流域的时候,也把契丹故国  相似文献   

3.
达斡尔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共计有 121357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三个省区。其中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是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区。  相似文献   

4.
有关达斡尔族名的来源,时至今日也没有比较准确的说法.本文从其自称族名入手,认为达斡尔族名来源于讨浯儿(洮儿)河流名称.  相似文献   

5.
十七世纪初,随着女真各部落统一大业的完成,清太祖努尔哈赤称汗,建立了与明王朝鼎力抗衡的后金政权。此后不久,世代居住于黑龙江流域的达斡尔族便与后金王朝在政治上建立了隶属关系。有清一代,达斡尔族与满族之间在满洲贵族占据统治地位的政治背景下产生了十分广泛和极其深入的接触与交往。随着满洲贵族与明王朝间展开的权力之争以及清王朝统治地位的确立、兴盛和衰亡,满洲与达斡尔民族关系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由于史学领域在满洲与达斡尔等民族关系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致使许多发生于这些民族间的历史事件鲜为人知,并造成了许多人对达斡尔等人口数量较少的民族不甚了解。鉴于上述情况,本文以有关历史背景和清代文献记载的史料为依据,试对清代满洲、达斡尔民族关系及其演变轨迹做一粗线条的勾勒,以求教于史学界专家与同仁。  相似文献   

6.
达斡尔族现有12万多人,绝大部分居住在内蒙古达斡尔自治旗和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茫茫兴安岭,清澈的嫩江,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是达斡尔人世世代代游牧狩猎、繁衍生息的地方,但他们的民族起源在哪里?祖先来自哪里?哪里才是他们的故乡?清同治十年(1871年),清政府派员来东北调查达斡尔族源,结果认为达斡尔族是女真人的后裔。这个调查结果由于缺乏翔实的证据,没有得到清政府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达斡尔族长期遥居于我国东北地区,与世交往很少,萨满教成为当时达斡尔族人民的精神饮品,受萨满教万物有灵思想的影响,当时的达斡尔族人民将世界中的有生物和非生物都视为神来信仰。认为诸神都是人类和自然界的主宰者,所以将它们以神佛进行供奉,保佑人畜平安、各业兴旺。达斡尔人对于所供奉的诸神分为固有的和外来的两类,对于固有的神,不但有神的传说,同时还有各有固定的祭词,另外还将许多神合为一神,富于一定的系列性。本文对达斡尔族历史上所信仰的众神时行了分析,并对多神信仰的文化根基及相关价值观的形成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达斡尔族萨满文化传承人:斯琴掛和她的弟子们》一书,比较详尽地记录了萨满文化传承人斯琴掛和她的弟子们的传承情况。本书既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族萨满文化的关注,也是对萨满文化传承人的肯定,对于达斡尔族萨满文化的保存、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清代达斡尔族编入八旗的起始时间目前学术界尚无相关讨论,本文从清初史料所记载天命元年及天聪八年对萨哈连部和虎尔哈部两次征讨出发,讨论了萨哈连部与黑龙江虎尔哈部的关系、萨哈连部与萨哈尔察部的关系,认为萨哈连部属于达斡尔人,并通过两次征讨的史实,推论天聪八年即1635年部分萨哈连部达斡尔人被编入八旗,1635年即为达斡尔族编入八旗的起始时间。  相似文献   

10.
陈卓  林学伟 《神州》2012,(35):186
由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文化方式、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以及经济水平不同,以至于不同文化差异下的民居建造风格也迥然不同。因此,可以说民居作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不仅仅是我国古老建筑的重要文化缩影,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传承。尤其是达斡尔族,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域风格,俨然已经成为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笔者即从达斡尔族传统民居的建筑布局与建筑特色入手,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此进一步分析达斡尔族的传统民居特色。  相似文献   

11.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其人口有13.2万多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受生产生活、人文环境、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达斡尔族的民间节日与其它传统文化一样,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变异.在此,我们对达斡尔族民间节日的内涵及特色,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在沙俄入侵以及政府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达斡尔族传统文化被迫发生变迁。这一时期外部力量的干预在达斡尔族文化变迁的历程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主导着达斡尔族社会的发展走向。达斡尔族文化变迁的历程极为坎坷、艰辛,但却开启了民族近代化的进程,为达斡尔族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直到现在达斡尔族现代化的进程仍在进行,分析文化变迁的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三个方面对20世纪初期达斡尔族文化变迁的原因进行论述,以做引玉之石。  相似文献   

13.
达斡尔族狩猎文化之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斡尔族至今仍遗留的某些传统的狩猎生产方式及现代达斡尔语口语中丰富的狩猎类词语证实了达斡尔族具有悠久的狩猎文化传统.本文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及相关研究成果试对达斡尔族狩猎文化的成因进行分析,认为达斡尔族狩猎文化的形成既由历史因素、也由自然环境因素及其它社会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4.
达斡尔族历来没有自己的文字。归清以后被编入八旗军内,安置于清廷兵役制度下,几乎所有的壮丁都服兵役,从事征讨,效命疆场,出现了不少战场上立功的勇士和武将,当时公文或来往书信多用满文和汉文。于是达斡尔族出身的文武官员就不得不学习满文了。且于康熙三十四年经驻守墨尔根城的萨布素将军的奏请,设旗人(达斡尔人)义学堂于墨尔根城(《黑龙江志稿》),达斡尔族官员的子弟,还有一些旗人的子弟入学,开始学习满文。后来在各个乡村里面也纷纷办起私塾,送子弟入学,聘请懂满文的人利用冬闲时期教满文。达斡尔人掌握满洲文字这一有利工具以后,就开始读起满文的《三国演义》、《列国志》、《五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说的“蒌蒿” ,有人考证就是柳蒿。柳蒿为菊科植物 ,属蒿中的白蒿 ,略苦 ,味似柳 ,故名柳蒿。柳蒿有解毒作用 ,与河豚同煮 ,可消解河豚之毒。从苏轼的诗看 ,我国食用柳蒿的历史十分悠久 ,而且范围很广。可要说最会吃柳蒿的 ,当属嫩江流域的达斡尔人了。柳蒿芽达斡尔语“昆米勒”。清人西清在《黑龙江外记》中写齐齐哈尔一带特产时 ,说“野菜有柳蒿者 ,春日家家采食”。齐齐哈尔本是达斡尔族聚居的地方 ,其食俗受到达族人的影响极深 ,春天吃柳蒿芽 ,早已成为风气。我小的时候 ,经…  相似文献   

16.
毛艳、毅松主编的《达斡尔族:内蒙古莫力达瓦旗哈力村调查》是经过深入社区,调查材料与文献相印证,经过核实完成的民族志著作。通观全书具有如下特点:以点带面、见微知著;注重分析问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进行了深度的描写;通过鲜活的个案为例说明问题。是一部地域、民族特色浓郁的著作,详实反映了半个世纪以来达斡尔族社会文化的变迁情况。  相似文献   

17.
刘亚虎 《满族研究》2015,(2):105-106
戴嘉艳老师的专著《生存智慧与文化选择——达斡尔族农业民俗及其生态文化特征研究》是一部关注农业民俗及其映射的生态文化方面的论著。作者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选取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地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一个典型农耕村落为个案,以生态文化特征为视角,对达斡尔族农业民俗进行全面、整体的考察。既结合传统生活背景,深入分析和阐释农业民俗的文化本质与社会功能,又从文化变迁的角度,联系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对农业民俗的现代传承与价值提升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这无疑是在应用民俗学领域拓展视野和思路,并在实践层面进行的有益探索,体现了民俗学者的社会担当与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8.
有清一代,达斡尔族在满族文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较为广泛的满达双语文化现象,并逐渐形成了在满文字母基础之上的“达呼尔文”文学语言,由此开创了达斡尔族的书面文学之先河。清代达斡尔族的书面文学作品保留至今不多,但从目前所保留的一些作品语言中我们可窥探清代满族文化对达斡尔族文化影响之一斑。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以敖拉·昌兴等为代表的一批达斡尔族文人采用以满文字母音写达斡尔语的形式,创作了大量的达斡尔语书面文学作品,采用满文字母音写达斡尔语的文字形式也逐渐定型,成为这斡尔族历史上的一种文字形式--"迭呼尔文"."迭呼尔文"不仅是达斡尔族顺应当时大的历史环境所致,也从深层次上反映了达斡尔族对满族文化的一种认同.  相似文献   

20.
清代前期达斡尔著族──精奇里哈拉史地考古清尧一、精奇里江边的"著姓"精奇里哈拉在清代前期是达斡尔族的望族。"哈拉"为满语,汉语意为"姓",是父系血缘组织的氏族名称①。达斡尔族归附清朝后,即接受了满族表示氏族的这一称呼,并沿用下来。其实,达斡尔族本有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