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弓 《黑龙江史志》2013,(12):34-37
<正>8.2最后的守望——赏乌绫继唐代渤海国之后,辽、金、元、明历代,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世代罔替,不断完善和发展。明朝宦官亦失哈开辟了海西东水陆城站,并十下奴儿干,使得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进入历史巅峰时期。清朝立国之初,对东北极边地区采用了"因俗而治"的政策,设置了具有民族统辖特色的行政管理制度——"边民姓长"制度,以各氏族、部落首领  相似文献   

2.
金代的黑龙江流域食盐生产形式多样,肇州、乌古里石垒部和速频路分别为土盐、池盐和海盐产地.该区域盐法除了保留原有的盐税制度外,还吸纳了北宋中原地区的盐专卖法.其中,灶户制度、盐引制度、官定盐价以及划区销售在黑龙江流域都得到推行.在盐务管理上,盐场和盐使司分级负责,以及盐利岁额固定和盐官分办的管理模式在该区域亦被建立.金代将黑龙江流域与中原在行政管理上连成一体,女真族对黑龙江流域的开发经营,以及黑龙江流域与中原民族交往的加强,都推动了黑龙江流域盐业的外延拓展和内涵提升,使金代成为黑龙江流域盐业发展的高潮时期.  相似文献   

3.
由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西伯利亚研究所所长徐景学研究员带领的一支由中外学者、专家组成的考察队,于1988年8月4日至9月2日对我国东北的黑龙江、嫩江流域地区的少数民族进行了联合考察。成员还有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所长徐基述副研究员,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西伯利亚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侯育成副研究员、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历史研究室主任方衍副研究员以及芬兰学者尤哈·杨虎嫩研究员。这次考察的范围、对象,主要是黑龙江流域地区及嫩江流域地区的柯尔克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达呼尔族,重点考察了刺宾河流域的鄂伦春族。进一步考察了有关这些民族发展的历史与今天的经济和文化(包括语言、文物、宗教、婚姻和风俗习惯等)。  相似文献   

4.
明朝初年派遣郑和七下西洋,几乎同时派遣内官亦失哈七上北海(今鄂霍次克海),建立奴儿干都司,敕建永宁寺,立碑两座:一为《敕修奴儿干永宁寺记》,立于永乐十一年(1413);一为《重建永宁寺记》,立于宣德八年(1433),碑文反映了其时文化招抚政策的实施,开创了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的新纪元。本文由亦失哈家族新资料的发现、永宁寺碑四种文字六字真言考和永宁寺碑与东北亚丝绸之路特点三部分组成,确证了亦失哈七上北海,永宁寺碑体现多元文化特征,并提出以北京为起点,明代卫所网络是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的新样态。  相似文献   

5.
2008年,龚强先生的新作《冰雪文化与黑:龙江少数民族》一书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部系统展示冰雪文化和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风情及其内在联系的著作。这部书全面记述了冰雪文化的形成与演进,阐释了冰雪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10个世居于黑龙江流域的少数民族做了全方位的展示和介绍,颂扬了他们创造并丰富冰雪文化的开拓创新精神,讴歌了他们对冰雪文化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透过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可以领略到冰雪文化的源远流长,综观黑龙江少数民族的历史足迹能够了解到冰雪文化的厚重与深邃。  相似文献   

6.
<正>山川秀美,江河纵横,四季分明的自然环境;民俗独特,民风朴实,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是黑龙江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黑龙江灿烂的冰雪文化,从原始的创造,世代的传承,到创新和发展,最主要的还是世世代代居住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拼搏、辟新、创造、升华的功绩。千百年来,黑龙江流域多民族文明的沉淀、积累和不断发展,使得黑龙江地区具有博大、深厚、丰富、深刻的多民族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新的世纪,广西正在加强西部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建设,以此来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开发力度,推进民族经济融合。本文从历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近代以来右江流域城镇圩市发展状况、成因及其对民族经济融合的影响。这将有助于我们了解近世以来,该区域各民族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基质及其动力,深化我们对当前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开发建设的决策思考。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灿烂的冰雪文化,是千百年来居住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黑龙江各族人民拼搏、创造、传承、总结、发展、升华而成的.四季变换,自然环境、人类活动、民俗风情是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历史上黑龙江流域多民族文明的不断发展,使得黑龙江具有丰厚的多民族文化底蕴,逐渐积累形成了黑龙江广博、深厚、凝重、丰富的冰雪文化风格.这其中,世世代代居住在黑龙江地区的赫哲族人民做出了彪炳显赫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流域是女真文化的发祥地,在中国辽金考古中占据了颇为重要的区域位置。长期以来,金代考古作为黑龙江区域考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发现。通过对黑龙江区域金代考古的历程及发现与研究现状作一宏观的回顾与总结,从而进一步推动本地区金代考古工作与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程弓 《黑龙江史志》2012,(22):46-48
<正>7.明代的冰雪丝绸之路7.1令世人瞩目的两大壮举明朝永乐年间,中国丝绸之路出现了令世界瞩目的两个伟大壮举:一个是郑和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另一个是亦失哈开创了黑龙江冰雪丝绸之路。郑和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出使中国南海以西的国家和地区,他先后七次"下西洋",成功地开创出  相似文献   

11.
<正>东北边疆指从山海关到黑龙江流域,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生活在东北边疆的各民族在生活习性乃至信仰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在经过了肃慎、东胡、穢貊这三个具有明显特征的种族后,分裂形成各个部落民族,并逐渐同汉族融合走向汉化。一、肃慎及其分支发展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民族是肃慎,也写作息慎、稷慎。商周时  相似文献   

12.
刘伟 《北方文物》2018,(2):24-31
从现有认识出发,通过全面搜集和整理黑龙江流域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资料,对其时空范畴、造型特点、功能作用、地域差异等问题进行尝试性的探讨。认为黑龙江流域是目前我国新石器时代人像雕塑发现最早的地区,在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000年的黑龙江下游地区达到顶峰;采用浮雕和圆雕技术表现方式,突出塑造人物的面部特征,写实与抽象相结合;人像雕塑可能是原始宗教祭祀器具或巫术用品,与祖先崇拜、神祇崇拜相关,并经历了由家庭崇拜向氏族部落崇拜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王元林 《北方文物》2012,(2):102-105
正高句丽是汉唐时期东北地区出现的一个古老而有重要影响的边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在东北亚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过重要作用。高句丽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在中国东北、朝鲜平壤、韩国首尔汉江流域等广大地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大量文物,其中  相似文献   

14.
一、亦失哈与女真中国东北的女真地区是亦失啥每次出使的目的地。在明朝以前,女真和中国(此指中原王朝——译者)的交往已达数世纪之久。事实上,从1115年到1234年,他们一直占有并统治中国北部许多地区,创建了金朝这样的中国朝代。1234年,亚洲腹地的一个新集团即蒙古人击溃了女真人,并将他们大部分赶出中国(此指中原——译者)北部。在蒙古统治时期,少数女真人仍留在中国(此指中原——译者),大多数则定居于满洲.蒙古人设置了七路:辽阳、大  相似文献   

15.
肃慎女真族系是中华民族和东北亚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中国民族历史发展和东北亚民族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肃慎女真族系的研究也是中国民族史研究和东北亚民族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中外民族史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龚强先生的新作《冰雪文化与黑龙江少数民族》一书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一部系统展示冰雪文化和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风情及其内在联系的著作。这部书全面记述了冰雪文化的形成与演进,阐释了冰雪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对10个世居于黑龙江流域的少  相似文献   

17.
陈鹏 《满族研究》2004,(4):44-49
清太宗时期通过不断招抚和征讨,基本上完成了对黑龙江流域的统一,把分散的不相统属的东北边疆诸民族集合在后金(清)政权的旗帜下,吸收大批少数民族加入满族共同体,最终确定了有清一代在东北的疆域,也为后来东北各族人民抗击沙俄的野蛮侵略准备了政治和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众多的北方少数民族中,鲜卑族这个源自黑龙江大兴安岭北段、嫩江中上游至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中第一个进入中原建立王朝的民族.鲜卑族不仅建立了政权,推动发展生产,促进民族融合,就其音乐而言,发展也是比较快的.鲜卑音乐最大的特点是在保持本民族原有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其他各民族的音乐元素,尤...  相似文献   

19.
伊犁河是我国为数不多向西流淌的国际河流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孕育了众多民族的一条母亲河。历史上环河而居的众多民族为了政治、经济利益,在伊犁河上往来驰骋,从而形成了几个闻名的古渡口。2500多年来,伊犁河流域是人类活动的一个重要地域。众多的民族,大规模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活动,多年的碰撞、交流、融合、发展,给伊犁的历史绘...  相似文献   

20.
<正>黑龙江在早期历史上曾有几十个曲种。这些曲种和曲艺艺术为生活在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嫩江流域,以及大小兴安岭和白山黑水间的当地居民与外来齐鲁燕赵的移民与被流放这里的流民,带来了文化和艺术精神,在广阔的黑土地上,我们既可以听到走屯串乡的曲调高亢粗犷、豪爽刚健、充满乡土气息,用黑龙江地方语言演唱东北大鼓,走进北大荒的对口莲花落,唱遍村屯和黑龙江老乡炕头上的二人转,走进市井茶肆酒楼和小剧场的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