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董玲 《神州》2014,(11):231-231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中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老子是世界生态文明第一人,提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老子的《道德经》是一部天人关系的著作。道家“天人合一”思想对诸子百家影响很大。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同道家“自然无为”、道法自然的思想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2.
《老子》第80章中勾画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理想国度,其主要特点是"小国寡民",人们往往据此认为老子是逃避政治的。如果仅从本章来看的话,确实如此,但综合《老子》全书来解读老子的思想,却发现老子虽然主张"无为",但"无为"的目的是达到"治",即把"无为"作为实现"治"的一种途径。"小国寡民"与"无为而治"二者看似矛盾,但是却是有机统一于老子的整体思想的。  相似文献   

3.
老子的学说中,"道"是核心理念。老子对"道"有不同层面的解说,实存意义的"道"、规律性的"道"、生活准则中的"道"等等。而无论哪个层面,"道"的属性不变,那就是自然之道。老子的"自然"与现代语境中的"自然"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后者是一个具体概念,老子所说的"自然"则应理解为"事物本身的样子或规律"。而追求"自然之道"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有了"自然"的理念,才有了"无为"的基础,才会有世界的和谐。  相似文献   

4.
李德建 《神州》2015,(1):102-104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千古奇文《道德经》是和谐文化之根脉,人类精神之旗帜。《道德经》文中所蕴含的自然无为的艺术哲理,所流淌的"大音希声"的艺术境界,所展示的"大象无形"的艺术风格,让世人所高度颂赞的"上善若水"的艺术精神,铺垫着中华民族的艺术之路,构筑着华夏民族的艺术之魂,影响着炎黄子孙的艺术之史、  相似文献   

5.
陈姝菲 《神州》2012,(18):10-10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道德经》,其中思想的核心在于“无为”的政治观。老予的政治思想崇尚恬淡无为,主张顺应自然,以无为胜有为。本文主要就老子“无为”的政治思想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葛明宇 《神州》2012,(23):28+30-28,30
":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观念,所谓"无为",是指不受强制力量控制的状态下,通过"无为"的途径和方法达到"无不为"的目的。老子身处乱世,通对反思历史和剖析当时社会状况提出的"无为"主张,对当今农业遗产开发活动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子》哲学的基本概念是"道",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道"产生同时又符合"道"的规定。任何事物都存在相互对立的两面,而相互对立的两面在"和"的作用下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事物,千差万别的万千事物的道理概莫能外。这就突出强调了"和"的作用,使"和谐"思想成为老子思想中的重要内容。老子和谐思想对于如何处理人和自然、人和自身、人和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子的军事哲学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老子以"道"为本体的非战观思想作为其军事哲学的逻辑起点;以"天道"为依据的制胜观作为其认识论路径;提出了"人道"主义的战争价值观作为其军事哲学的终极关怀。本文试图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观三个方面挖掘老子的军事哲学思想,阐释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京史志》2009,(3):34-34
书中介绍了道家的无为、无争和贵柔、守雌,是非常典型的和平思想。老子理想的社会是一种自然的、自由的、自给自足的、静止的、小规模的和平社会。庄子则主张万物一齐的思想,提倡万物平等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0.
《太一生水》对《老子》道论有着鲜明的继承性。《老子》对于玄奥道体的构拟体现了浓郁的母性生殖崇拜文化,其对“水”无以复加的赞美的一个深层原因在于看到了水在母性生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玄牝”中充盈着水才具有永恒的生殖之力,方可称之为“谷神”。《太一生水》即是在《老子》母性生殖崇拜特色的道论基础上,直接导出“太一”生“水”的命题。《太一生水》的成书,是战国中后期道家吸收阴阳数术等流行思想以充实、改造道论的一次尝试,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帛书《黄帝书》出土以来,有关其与《老子》的思想渊源,尽管并不是大陆学界研究的重点,但学者依然从道、辩证法、虚静无为、法治、语言、论证方式等几方面陆续进行了探讨,并已取得了相当成就,整个研究也呈现出越来越客观、独立、完整的趋势。与此同时,有关《黄》、《老》思想渊源的研究,还存在着诸如概念混淆、不够重视相关出土文献、独立研究较少、条块分割等种种不足,从而给我们留下努力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老子》書中的"爲"有一種專指老子所反對的不合"道"的行爲的特殊用法,這種"爲"與以"聖人"爲行爲主體的合"道"的"爲"義正相對。對《老子》中的"聖人"而言,"無爲"之義已由"天道無爲"説的"不見其爲之之迹"變爲"没有不合‘道’的行爲"了。根據《老子》用韻之文等線索,《老子》書中專指老子所反對的行爲的"爲"和"無爲"之"爲"原來應該是讀去聲的。從老子主張聖人應"爲"之事來看,他的社會、政治思想主要是消極、落後的。  相似文献   

13.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王士性在其地理学名著《广志绎》中对贵州风貌有详细论述.王士性通过自身的所见所闻,不仅翔实地记载了贵州的历史人文地理,包括贵州的历史、行政管理、交通、物产、民风等,而且还记载了贵州的自然风貌,并且做出了精彩论述,体现出比较先进的人文地理思想.这不仅为研究明代贵州人文地理及自然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同时也有助于今天贵州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庄子》对《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对音乐美追求的发展,《老子》追求关乐,《庄子》扩大了美的追求范围,揭示了审美愉悦;对音乐审美标准的发展,《老子》以“音声相和”为音乐审美标准,相和是美乐,不和是丑乐,《庄子》发展为“至乐自然”的音乐审美准则,“籁乐”、“至乐”、“天乐”是美乐,失性、屈礼、不适之乐是丑乐;对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老子》追求“大音希声”的音乐境界,《庄子》发展为追求“至乐自然”的音乐之“道”。《庄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创新:阐明了音乐的本源、功能问题,强调有声人为之乐的重要,揭示了音乐审美的心理历程。老子是道家音乐和文化的领军人物,庄子则是一号旗手。老子树起了“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巅峰,庄子开拓了审美心理的先河。  相似文献   

15.
李菊萍 《神州》2021,(3):24-25
自然田园法是顺应自然的一套田园方法,它运用现代科学发现的人—自然之间,植物—动物—土壤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态学原理,选用现代的植物种类和品种,借鉴千百年传承下来的多样性种植、种植与养殖结合、物质循环利用等传统农业精华进行农业生产.本文就李晓明和李萍萍编著的《自然田园法》从内容、系统性和可读性等方面进行论述,给出该书的特色与...  相似文献   

16.
《日本国志》是我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史学名著,它以广阔的视野考察了近代历史的发展,向国内传达了东邻日本的巨变和世界潮流的信息,是民族危急关头寻找解救之方取得的重要成果。该书批判封建专制,介绍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制度,力求改变国人的陈旧观念,冀望中国走上民主道路,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作为环境保护主义的先知,利奥波德的职业生涯一直在研究生态整体主义。在自然中生存,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沙乡年鉴》中的生态思想已日益成熟。丰富的生态伦理的思想不仅丰富了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人类的伦理观、价值观和决策行为,人们逐步认识到与自然的休戚相关。本文旨在通过对利奥波德大地伦理以及生态整体主义内容的分析解读,认识人与自然的多重关系,研究其生态伦理观背后的内涵,意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8.
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大一统"思想,主要蕴藏在《春秋》这部史书中。"大一统"思想为秦以来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因此有必要通过研究《春秋》来对孔子的"大一统"思想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  相似文献   

19.
赵元信 《安徽史学》2006,(2):106-107
西汉初年的思想家中,影响较大的当数陆贾、贾谊、韩婴和董仲舒.这些思想家是不同阶段思想界的代表人物,展现了思想演变进程中的时代特点.从秦的法家专政到汉武帝以后儒家经学地位的确立,思想家们的贡献就是从根本上转变"治"的指导思想问题."治术"对于思想体系的基本要求是有效地进行实用操作和实现制度化,汉代中期形成的新儒学达到了这一要求.这正是思想家努力探索的结果.在这批思想家中,陆贾是最早作出这种贡献的.  相似文献   

20.
新方志中的自然实体志从继承关系上来源于旧志的山水志。旧志山水志主人文,新方志自然实体志重自然,由于时代不同,其定性定位、记述对象的重点和范围均不相同。可以看成是新方志自然实体志在编修过程中的探索和创新,在整体设计、篇目设置和内容安排上有目标地减少旧志中有关人文的容量,以符合新编志书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