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慧 《黑龙江史志》2014,(14):52-53
每一阶段,人们所追求的历史认识价值观都是特定的。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由于缺乏对自然界及人类社会自身的认识,对死亡十分恐惧,于是"灵魂不灭"成为他们的核心观念。古代文明社会时期,人们逐渐认识到神的局限性,开始"重人事轻鬼神","真实的人性"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一点可以从西方"历史学之父"希罗多德的《历史》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到了中世纪,上帝成为一切之中心,人世间的一切都只为论证"神意的真实",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便是最好的说明。经历了文艺复兴,上帝遭到无情的严厉批判,"人性的真实"重新得到重视和歌颂。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的又一场深刻的思想文化运动,那么这一时期,历史学家著书立作追求的又是什么呢?本文以启蒙运动时期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为代表浅析这一时期的历史认识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对女性有了新的认识,但女性服从于男性这一根本原则仍没有松动。本文主要从生理、宗教、法律三个方面来论述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的女性观,认为这一时期的女性观虽有所改变,但女性仍被束缚在家庭中。  相似文献   

3.
晚清民国,中国艺术处于前所未有的历史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艺术是西风吹拂下的艺术,是中西杂陈、新旧交并的艺术,西方艺术的写实主义被引入作为革新旧艺术的利器。20世纪中叶由于社会原因,中国艺术又从写实主义过渡到现实主义。处于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关注社会,心系国家,把艺术革新跟社会革新、跟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内外交困",这一切也都是因为"内外交合"。  相似文献   

4.
14-17世纪时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几乎遍及了整个西欧地区,这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运动打破了封建枷锁和神学束缚,充分发挥了人类的智慧和能力;其中,英国的文学作品在此时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呈现出了新时代的特色,并赋予了更加生动丰富并具有灵魂的人文主义。本文将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人文主义思想,那一时期的诗歌和话剧无不透露出人文主义色彩,呼吁人们追求现世的生活。通过本文,我们将会更好地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以及当时人文主义对社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马寿涛  熊薇 《东方收藏》2022,(10):126-128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因此在美术创作上也呈现出了纷繁多变的特征。这一时期,西班牙出现了一位艺术天才——埃尔·格列柯,他运用自己非凡的艺术创造力谱写了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佳话。本文以埃尔·格列柯创作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为出发点,研究他是如何成为西班牙乃至欧洲画坛代表性人物的。  相似文献   

6.
柯林武德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其史学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因应于实证主义史学传统重视原始史料与恪守价值中立原则,柯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命题体现了理性主义特点,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历史学家而非史料置于历史知识建构的中心,认为理性分析历史事件的关键是发现人类历史的目的性。不同于学界的唯理性主义指责,柯林武德在历史认识过程中,既注意到理性(目的),也没有忽略理性所依托的情感构境。尽管柯林武德做出的基本情感与非基本情感区分并未妥善解决历史认识中理性(客观)与情感(主观)的关系问题,但他围绕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论题进行的相关阐释体现了其辩证的、理性的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伟大贡献是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说明了社会经济形态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在马克思以前,历史学家们都没有把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作为历史研究的中心内容。在欧洲文艺复兴以前,人们用神道主义解释历史;从文艺复兴时起,人们用人文主义解释历史。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虽然把历史理论大大推进了一步,达到了他那个时代的最高峰,但他认为操  相似文献   

8.
周春生 《史学理论研究》2015,(2):121-131,160
在英国诗人历史学家约翰·阿丁顿·西蒙兹所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人们正陶醉在理性、科学的实证力量之中。在这种乐观气氛流行的同时,西蒙兹与西方其他具有超前时代意识的文化人已经敏锐地分析出理性的局限性,并强调人的非理性成分包括诗性的因素正是创造力的源泉,正是一个完整的人之象征。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用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创造出丰富、多面的文化。历史学家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将历史上那些追求真切人性和富有创造力的活生生个体形象呈现出来,让读者去感悟人生,升华境界。由此观点出发,西蒙兹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内容等做了诗性的和历史的双重解读。其中的许多观点对21世纪的历史研究者和阅读者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柯林武德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其思想体现出唯心主义、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特点。"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柯林武德历史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命题。因应于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的到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的范式转型,柯林武德"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命题体现了其历史解释视角从思辨历史哲学强调的整体转变为认识论历史哲学突出的个体。柯林武德阐释的历史解释的社会语境与个体视角,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由此及彼的关系。柯林武德在历史认识过程中,既注意到个人,也没有忽略个人所处的社会语境。在西方历史哲学发生后现代转型背景下,后现代主义者割裂历史解释中个体与整体因素的关联,这突显柯林武德强调历史理解中社会语境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兰绍英 《民俗研究》2004,(3):188-191
五四时期的作家都以反封建为己任,矛头所向,一是社会的不平等,二是摧残人性的封建礼教。因为这一时期的作家多是从封建大家族中杀出来的叛逆者,从切身的感受出发,在具体取材与描写中,往往突出诸多民俗事象的封建色彩而加以批判。鲁迅先生在《祝福》中写祥林嫂的不幸,牵涉到年节、对再嫁女人的态度、民间信仰等许多旧俗。巴金写《家》,旧家族的年夜饭成了束缚人性的桎梏:元宵节的龙灯表演,展现的是野蛮与非人性的场景:大表嫂的死最直接的原因是丧俗中的禁忌。这一切都使人真切地看到了一座人间的地狱。杨振声的《玉君》是五四新文学的重要收…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与史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一词,实际包含两种意义。一是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情,包括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二是人们,主要是历史学家对历史的总结。这后一种意思也就是历史学,或简称史学。对历史学家所写的历史的总结,则称为史学史。以此看来,史学史应该是很重要的。如果说历史是人们对以往一切过往行为的总结和阐述,就象人们必须依靠记忆来生存那样,史学史则是历史学家对以往一切历史著作的反思。没有史学史的研究,历史学家就  相似文献   

12.
“胡汉体制”与“侨旧体制”论——评朴汉济教授关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的新体系周伟洲公元3~9世纪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发展阶段之一。本世纪以来,国内外的历史学家都试图提出一种认识或理解这一时期的钥匙,也就是一种研究的体系或方法...  相似文献   

13.
根据刘家和先生的观点,自殷、周之际至司马迁作《史记》的这段时间是中国古典史学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以史为鉴"、"以史为法"和"以史立言"这样三个阶段,分别以《尚书》、《春秋》和《史记》为代表。本文目的在于,根据刘先生的这一分期框架,分析和探究中国古典史学中的"求真"问题,然后在与西方有关历史客观性理论的比较视野下,挖掘其对当前有关历史客观性或真实性观念的重建所可能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文艺复兴运动的分期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分期问题,长期以来是中外史学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探索文艺复兴的兴起、繁荣和衰落的历史、对于研究欧洲诸国历史的分期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一课题的解决,标志着欧洲某些国家文明发展的象征、时代精神之所在、民族文化生活以及其表露人们思想感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尺度之一。文艺复兴运动的起迄年代和内部阶段的划分,至目前为止,史学界对这一问题仍是  相似文献   

15.
封建赋税制度研究的力作──读周国林《战国迄唐田租制度研究》吴琦战国迄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封建时代的各项制度,多在这一时期形成,并不断发展、反复调整。经济,作为其它一切领域的社会基础,深刻地反映出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特征。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初的西方史学领域诞生了一部堪称文艺复兴史研究的拓荒之作,即意大利历史学家皮尼奥蒂的《托斯卡纳史》。"新雅典"概念是贯穿《托斯卡纳史》全书的灵魂,意在表明古希腊雅典是那个时代及往后西方文化发展的源流,而佛罗伦萨及托斯卡纳则接续这个源流,成为近代意大利学问复兴时代及近代西方文化史进程的中心。新雅典概念蕴含着皮尼奥蒂阐释意大利14世纪至16世纪文化历程的独特思路和学术亮点,它启示学人研究文艺复兴历史、文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从一座城曾经的富庶,读一段历史的繁华虚像。在伏尔泰之前,"历史"一词的涵义,指的只是帝王将相的治政和军功。无论是希罗多德《历史》,还是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抑或是恺撒的《高卢战记》,莫不如此。"似乎世界只是为几个君王而存在,其余的全都被略而不提。历史学家就像他们所谈到的某些暴君,把人类作为献给一个人的祭品了",启蒙运动的大师  相似文献   

18.
正1516年,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英国人文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问世,距今已经整整五百个年头。莫尔生活的时代,一般被历史学家视为世界近代历史的开端。地理大发现使得地球上各个分散地区的联系日渐紧密,走向全球化阶段。文艺复兴不仅意味着文学和艺术的繁荣,更重要的是重新发现了人的价值与能动性。宗教改革运动则逐步打破了教会对人们的长期禁锢。在  相似文献   

19.
晚唐、五代、宋时期,敦煌文献《什物历》中的"踏床"不是当时敦煌民众对"榻床"的俗称,它应当是指垂足坐时供人们承足所用的脚踏或脚凳。隋唐时期,善跏趺坐成为敦煌石窟中弥勒造像的基本身姿,这一时期敦煌石窟壁画中出现的弥勒佛或菩萨垂足而坐、双足所踩的莲花踏的形象,和《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记载的"承足床"的功能一样,也可以被认为是脚踏。五代、宋时期,以方形或长方形较为常见的室内家具——脚踏在民间流行开来,并成为后世官吏、文人和皇家身份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家创作历史时的亲历或个人经历向来为人们看重,但社会历史内容的复杂性,与历史学家个人经历的有限性永远是矛盾的:历史学家不可能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历史进程的方方面面,于是,历史学家"非在场"的事后追述便构成了历史叙事的主流,考量历史叙事的意义无疑应以追述为切入点。历史学家创作历史的过程是一个追述的过程,历史学家完成的叙事著作则是这一过程的结果。研讨历史学家著作的价值意义,作为"非在场"叙事的追述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