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斯宾塞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以创立"斯宾塞十四行诗体"而享有"诗人中的诗人"之美誉。由八十九首十四行诗组成的《爱情小唱》记录了他对伊丽莎白.博伊尔的艰辛求爱之路。本文从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追求爱与美的思想入手,阐述了柏拉图理想主义在爱情小唱主题中的体现,即:对美的追求,对美的赞美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相似文献   

2.
石斌 《史学月刊》1999,(2):74-82
在国际关系思想史上,康德是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按照国际关系学说史上惯常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之类的二元划分,康德的国际关系思想属于前者,然而这并非一个完整的康德。实际上,康德的和平哲学与其说是乐观自信的,毋宁说是慷慨悲壮的,启蒙运动的乐观精神并未消解他在这个问题上的矛盾。而且,无论在人、国家还是国际体系的层面上,他的一些具体看法也比深受其影响的当代自由主义—理想主义的一般信条来得复杂。在冷战后西方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再度行时的背景下,通过对康德有关文本的解读,辨明他与当代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联系与区别,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学说对清季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毋庸置疑。可问题是,此一鼓吹个人主义的学说何以会成为合群保种的思潮?对此,史华兹、冯客等学者都看到,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学说与他鼓吹的个人主义有矛盾,正是前者成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资源。然而,这一解释仍有未尽之处。从章太炎、严复的论述中能够看到何以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学说在中国会成为国家竞争的学说,及彼时中国人自由观与斯宾塞自由观之差异所在。应当说,斯宾塞的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是对立的,而在中国,二者则具有同一性,这也决定了斯宾塞学说在中国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正回溯整部政治哲学史,几乎所有重要的政治思想家都不曾将国际关系视为自己的研究重心,雨果·格劳秀斯大概是唯一的例外。因此,毫无悬念地,他在国际关系学科的百年发展史以及国际关系思想史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格劳秀斯在国际关系领域英国学派内的影响,甚至被著名政治思想家约翰·邓恩称为"格劳秀斯全部作品在当今政治思想中的主要幸存"[约翰·邓恩、伊恩·哈里斯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早年新史学思想考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孝迁 《史学月刊》2007,1(3):12-18
梁启超早年新史学思想主要内容是取"家谱"说以批判"君史",倡导"民史",而"家谱"说和"君史"、"民史"概念的形成又与西方史学存在学缘关系。斯宾塞的史学理论构成梁氏早年新史学思想的核心,而他又直接受康有为思想的启示,康在梁早年新史学思想形成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康有为的教导下,万木草堂的学生或许都有与梁相似的新史学主张,只是没有像他那样见诸于文字。  相似文献   

6.
杨烨 《神州》2013,(35):293-293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生活论”教育理念继承了卢梭、斯宾塞、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对当时中国的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入剖析陶行知“生活论”的主要观点,结合当下的教育现状,有利于进一步发挥教育理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按】国际关系思想史是国际关系学科一个十分年轻的分支。自1919年国际关系学科创立以来,一代代学人坚持不懈地探索何为国际关系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或范式,以描述、解释和预测国际关系;前者是思想史探究,后者为理论创建。国际关系学科仅历百年,但国际关系思想史探究却渊源更加久远。马基雅维利问道李维,霍布斯追溯修昔底德,格劳秀斯诉诸自然法传统,当代学人则孜孜以求地追溯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格劳秀斯、卢梭、康  相似文献   

8.
<正>本论坛的目的旨在向中国读者介绍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社会学领域对国际关系学的思考。当然英国的历史社会学并非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重要的分支。这种思路很有可能为中国提供建立马克思主义思想与国际关系及历史社会学的联系。在英国学界,比较接近马克思主义的是已被许多中国人所熟悉的贾斯廷·罗森伯格的名著《市民社会的帝国: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批  相似文献   

9.
汉密尔顿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相信霍布斯式的无政府状态是国际社会的基本特性,认同并顺从欧洲主导的国际关系原则,把国际关系视为国家间争夺权力和利益的斗争,排斥理想主义者所倡导的道德与伦理因素。在此基础上,他认为美国在对外关系中应该追求权力与商业利益,使美国成为英法那样强大的帝国。汉密尔顿的思想是美国外交中现实主义传统的起源,对当时和后来的美国外交产生了重要影响。汉密尔顿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糅合了美国例外论和使命观,这一点构成汉密尔顿主义与欧洲大陆现实主义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彭春凌 《历史研究》2020,(3):110-131
19世纪下半叶,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引发的社会问题,令偏向个人主义的斯宾塞社会学说遭到质疑,并引发关于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关系的深入思考。在西学东渐大潮推动下,欧美学界的思考以学术译介的方式传入日本和中国,并因文化传统、话语体系、时政背景以及学者个人因素的差异而发生流变。岸本能武太《社会学》在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说基础上,以"非社会性"对译人类反抗社会秩序的"反社会性"特征,在缓解斯宾塞个人自由观念给日本社会带来紧张感的同时,借此对抗日本日益膨胀的国家主义思潮。章太炎通过翻译岸本《社会学》,将个人自由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逃群"、"隐"、"废"等理念勾连,以"出世"方式抵抗清末新政,为革命提供思想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长老派家庭的宗教背景是构成威尔逊国际政治思想的哲学来源。威尔逊的国际政治思想深深根植于他对英美民主政治的信奉。威尔逊对美国独特性的理解(美国例外论)和对边疆学说的接受影响着他对美国在世界事务中作用的看法。威尔逊国际社会改造的思想是美国国内进步主义改革思潮向国际关系领域的一次延伸。  相似文献   

12.
正国际关系思想史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分支学科,隶属于国际关系学。自1919年在英国威尔士大学(今亚伯大学)诞生以来,国际关系学科走过第一个百年历程。对于国际关系思想史来说,这一百年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孕育期、创生期和成长期。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国际关系学兼具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双重属性,导致人们对国际关系思想史归属产生疑问。学术界大致有两种看法:一是将这  相似文献   

13.
稻盛和夫的哲学立足于企业经营,但又不局限于具体的管理方法。他的哲学涉及人类面临的很多问题,例如环境保护、国际关系、文明的延续等。《拯救人类的哲学》一书是根据2009年稻盛和夫与哲学家梅原猛对谈的记录汇集成的。该书集中体现了稻盛和夫在21世纪对人类文明、国际关系、企业管理的最新看法。本文将全面解读这本书,系统地梳理稻盛和夫的文明观和政治观。  相似文献   

14.
信息经济学奠基者斯宾塞,是中国“十二五”课题的主要研究者和执笔人。他的研究被中国高层所看重,面对中国当下经济问题和世界经济走向,他开出了药方  相似文献   

15.
严复拒卢梭意在讽康、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严复与卢梭思想的关系,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此一问题具代表性的意见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未加分辨地将卢梭置于严复乐于介绍的近代西方思想家之列,认为严复也像对待斯宾塞、赫胥黎、穆勒等人的思想一样,正面介绍和吸收了卢梭...  相似文献   

16.
计秋枫 《史学月刊》2007,63(12):102-107
活跃在19、20世纪之交的美国传奇式人物戴维·J.希尔集多种身份于一身,而他最为后人记取的是他在国际关系学科领域的开创性成就。他所著的《欧洲外交史》三卷,是欧美学界的第一部国际关系史通史著作,极大地推动了19、20世纪之交欧美国际关系学科的兴起。该著作既清晰描绘了1800多年间欧洲政治的宏观轨迹,又生动展示了欧洲国际关系进程的丰富画面。它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对历史主线的精当把握、对历史偶然因素的深刻揭示、对文献资料的广泛挖掘以及清新活泼的写作手法。这些特点使该著作成为国际关系史学的不朽经典。  相似文献   

17.
<正>在漫长的国际关系史长河中,冷战结束以来的20多年只能算是沧海一粟。但这20年来国际关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却远远超过国际关系史上的任何一个20年,这是一段值得大书特书的历史。这一时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关系既延续了历史的惯性,又体现了多元化与极化的特征,在全球、区域、行为体层面形成了国际关系的多重悖论。悖论一:在全球层面,世界高度相互依存与全球性问题空前突出。  相似文献   

18.
正新世纪以来,在经过20多年引进、消化外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立足自身,主动对外来理论成果进行转化和提高,对中国外交重大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大致出现三个层面的内容:关于中国长期以来在处理与世界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概念、理论和思想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20-30年代,英国国际法学者、外交官菲利普.诺尔-贝克关于国际集体安全的论述对当时的学术界和外交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不仅是英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奠基者之一,还亲历了国联公约的起草和国联的组建工作。因此,诺尔-贝克是当时公认的国际问题专家。就思想传承而言,诺尔-贝克的集体安全观对后来的国际关系学者,包括英国学派的主流理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虽然他后来被指责为过于理想主义,但是诺尔-贝克毕生致力于世界和平所做出的贡献还是为世人所公认,为此,他于1959年荣获了诺贝尔和平奖。  相似文献   

20.
发扬吕振羽用唯物史观探索中国历史进程的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振羽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对照 ,在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中国经济史研究中 ,特别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研究中 ,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 ,做出了一系列首创性贡献。这些研究结论 ,从学术领域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适合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适合中国的。他的理论研究及其创造性结论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文化思想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