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文化之旅     
从古至今,石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人类文化中,石文化作为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与人类一起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直到今天.石见证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见证着大自然的变化万千.  相似文献   

2.
明代是中国服饰史上对服饰等级规定森严的朝代,但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其思想逐步影响明代人民的穿衣理念,僭越现象频发。本文从已经发掘的明代墓葬中出土的服饰来具体分析明代中晚期对服饰制度的僭越现象。  相似文献   

3.
“有巢氏以出,袭叶为衣裳”,服饰的发展与人类文明密切相关,除了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求以外,服饰也成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文明的重要载体,而妇女服饰作为一定历史时期服饰发展的重要内容,更为细致地反映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服饰本身不断演进发展的美学底蕴。文章以宋代妇女服饰为主要对象,概括其制作工艺、服饰颜色、服饰功用和政府的服饰政策几个方面的特点,以期促进对宋代妇女服饰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4.
张捷 《神州》2011,(26):188-189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显性表征,在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也是人类物质文明的标志,是反映其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资料,而服饰也是舞蹈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表演中舞者只要一穿上舞服,就已经具备了最为直观的形态特征。纵观舞蹈艺术实践更加印证了舞蹈表演与舞蹈服饰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在舞蹈作品创作中服饰设计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不同民族不同人物不同特性的舞蹈必须靠舞蹈服饰的烘托才能呈现舞蹈作品的风格性,舞蹈作品才得以升华、更趋完美。而舞蹈表演与舞蹈服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构成完整的舞蹈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本课题主要从探索传统服饰与舞台服饰的有机结合入手,阐释在舞蹈作品中舞蹈服饰的地位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捷 《神州》2011,(11):188-189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显性表征,在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也是人类物质文明的标志,是反映其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资料,而服饰也是舞蹈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表演中舞者只要一穿上舞服,就已经具备了最为直观的形态特征。纵观舞蹈艺术实践更加印证了:舞蹈表演与舞蹈服饰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在舞蹈作品创作中服饰设计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不同民族不同人物不同特性的舞蹈必须靠舞蹈服饰的烘托才能呈现舞蹈作品的风格性,舞蹈作品才得以升华、更趋完美。而舞蹈表演与舞蹈服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构成完整的舞蹈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本课题主要从探索传统服饰与舞台服饰的有机结合入手,阐释在舞蹈作品中舞蹈服饰的地位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秀玲 《收藏家》2009,(9):17-24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象征。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物品,它体现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观念。古人最初的服饰只是为了遮体御寒护肤,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不仅限于保护人的身体,而且发展到装饰效果极强的饰物。  相似文献   

7.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历程,可以得知,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相互影响作用成正相关。文化是社会的产物,同时也影响教育社会成员反作用于社会。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其实质是追求真理、倡导公平、正义、和谐等崇高理想。在先进文化氛围里,既有对现实社会的肯定与支撑,也有对现实社会的评价与批判,正确的思想理念被发扬,错误的被扬弃。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大量史志文献资料,论述了在明朝政府鼓励农桑政策推动下,松江府纺织业、丝织业迅速发展,在全国处于优势产业的地位以及衣料的生产、织造与运用方面的情况。作者还详细介绍了明代松江服饰从头巾、帽子、男服装、妇女服饰以及鞋袜等几方面由俭朴到奢靡的变化过程,分析了服饰风尚变化的原因与明中后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发展变化的密切关系,以及服饰风尚的变化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全面研究汉代服饰考古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描述了汉代服饰发展的轨迹,并通过分析影响服饰变化的决定因素,总结出了汉代服饰变化发展的四个主要动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是根本动因;社会心理的变化是直接动因;不同服饰文化的碰撞是冲击力;名人效应是偶然动因.  相似文献   

10.
《世界》2004,(10):44-49
衣、食、住、行,以衣为首。在民族传统文化中,服饰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类自脱离动物界那一天起,外在形态上就多了一件动物所没有的、遮羞蔽体的东西。后来,人们名之为衣服。与此同时,身上又挂上了形形色色的东西。后来,人们名之为饰物。可谓爱美之心,从古即有之。人类审美意识的生成,可以追溯到人类刚刚用树叶、兽皮披挂到身上的年代。这正是在考古发现中,与山顶洞人甚至比其年代更早的人类骨骼化石相伴的,有经人手加工过的石珠、贝壳的原由。人类的审美意识在发展,服饰的变化——不仅是种类、品质,而且是精美程度,正是这种发展的外在表现。然而,服饰并非纯粹的艺术创造物,像文学作品、绘画那样。服饰,尤其是衣服,实用是第一位的,美化是第二位的。服饰蕴含的主要是民俗风情,因而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中华民族是汉、满、蒙.回、藏.壮等5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庭。56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民族服饰,甚至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同一个民族也不有同的服饰传统特征。中华服饰真可谓异彩纷呈、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1.
连接亚洲、欧洲和非洲的古代丝绸之路 ,曾对人类的进步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本文从促进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等问题着眼 ,揭示了这条路线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穿衣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远古时代,人们过着茹毛饮血,披兽皮,挂树叶的简陋生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社会文明逐渐深化,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已不只再满足于御寒防晒,而增加了美化、装饰的需要。到了阶级社会,服饰又成了统治阶级“严内外,辨亲疏”,“分  相似文献   

13.
张琼 《神州》2012,(32):181-181
人类对关丽的永恒追求一直体现在人类服装的历史发展长河之中。到了今天,服装的作用已经由最初的避寒和遮体发展为了具有相当多功能的综合体,其中的面料、装饰和款式等都不断地体现着人类智慧与艺术思想的进步,随着服装功能的进一步多样化,服装与图案的不断融合将人类对服装美和服饰美的要求体现的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方志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志的"存史、资政、育人"功用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形势下,方志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秉笔直书、实事求是著信史,才能更好地发挥存志为用、资治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田园 《文物世界》2009,(1):78-80
一般认为,国民教育体系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普通教育,一是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在人类从古代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中,它起到了启迪心智、普及文化知识、传承人类文明成果、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它仍将发挥巨大的作用。职业教育是在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新的教育类型,  相似文献   

16.
关于保护多样性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文化本来就是由多样性的文化所组成,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失去了文化的多样性就意味着失去了人类文化的特色,失去了人类文化“多样共存”的和谐关系。保护多样性文化最重要的价值,是它向我们传承着我们民族根脉延续而存活到今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敦煌壁画中僧人服饰与域外佛教服饰不同,从中可看出敦煌佛教服饰汉化、世俗化的形成过程,究其原因:一是本土文化的影响,二是南北文化的交流。中土外来的僧人服饰受到本土传统服饰文化、思想的同化与影响,随着中土僧服的形成而成为汉化的服饰文化。同时,它也为拥有极强包容性和同化力的中土传统服饰文化所渗透,而完成其汉化、世俗化过程,与中土传统思想所相融。  相似文献   

18.
毛萍 《神州》2014,(11):253-253
<正>道德,就是通过理想、信念、传统习俗以及社会舆论来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与手段。孔子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教师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各种人才的培养者,对于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影响人类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劳动,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昌盛紧密相连。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依靠传统习俗、内心信念、社会舆论、职业要求和思想感  相似文献   

19.
服饰民俗,是指人们有关穿戴衣服、鞋帽、佩戴、装饰的风俗习惯。人类的最初发明都含有一定的功利目的,诸如御寒。服饰,是一种物质文化。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与民族相联系,而且是民族休养生息的地理环境、生产与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审美意识、价值观念等综合、客观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的重要窗口浅谈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贾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高类型的精神文明,它继承和吸收了以往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成为人类社会最富生命力的文化积淀。作为精神文明重要窗口的博物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