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M形匣钵一直被认为是耀州窑引进越窑技术的最有力证据。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耀州窑M形匣钵的使用方式与越窑有很大不同,同期一些其他高端技术也主要是基于北方瓷业技术体系的创新。所以10世纪耀州窑青瓷工艺的飞跃性发展,是适应环境条件的北方陶瓷工艺体系对越窑青瓷工艺的选择性吸纳、融合的结果,在引进吸收中,一种类似越窑又不同于越窑的青瓷逐渐成熟、发展并走向高端。  相似文献   

2.
越窑青瓷款识初析周燕儿越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窑系,绍兴、上虞一带是它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区,因唐代绍兴为越州,而当时瓷窑体系以州命名,故称“越州窑”,简称“越窑”。越窑自东汉晚期创烧出成熟青瓷后,经历三国、两晋大发展,至晚唐、五代和北宋早期,进入了全盛时期。...  相似文献   

3.
王少石 《收藏家》2005,(8):28-30
越窑从东汉晚期创烧我国最早成熟的青瓷开始,至唐成为“南青北白”之青瓷的代表性瓷窑,晚唐五代烧制出极负盛名的秘色瓷,至南宋以后而停烧。在长达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越窑以青釉制品闻名于世,兼烧部分黑釉等瓷器,这是目前人们对越窑较为普遍的认识,然而本文要介绍的却是一件三国孙吴时期越窑生产的白瓷熊灯(图1)。十多年前,笔者于安徽省芜湖市购得,珍藏至今。这件越窑白瓷熊灯,设计精巧,造型生动。器高10.3、盘座足径12.3厘米。碗  相似文献   

4.
周燕儿 《南方文物》2004,(1):51-55,27
越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瓷窑体系,宁(波)、绍(兴)地区是它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区,因这里在春秋战国时属越国,隋唐时又称越州,故名。考古资料表明,越窑的始祖“原始青瓷”始于商周时代。自东汉晚期成熟瓷器创烧成功以来,制瓷业发展十分迅猛,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瓷器始祖之一的越窑,自东汉时期在宁绍地区成功创烧出成熟瓷器后,历三国、两晋等,直到北宋才渐趋衰落。千余年受浓郁的地理人文环境的熏陶,使得越窑瓷器在釉色、纹饰、造型、艺术风格等方面,无不隐射出水乡泽国的地理特征与源远流长的茶文化风貌,以及古越族多神教信仰的人文环境,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有关唐代越窑青瓷刻划花的若干问题。作者以有明确纪年的唐代越窑刻划花青瓷以及相关的同一时期的有代表性的墓葬、窑址、遗址、沉船中发现的越窑刻划花青瓷为依据,总结了唐代此类瓷器工艺的演变规律和技法特征,分析了其与金银器的关系问题,并推测出此类瓷属于对外贸易的外销产品。  相似文献   

7.
越窑可谓瓷业的鼻祖,越窑青瓷无愧为瓷器大家族的母亲瓷,而越窑青瓷中最为人称道的则是晚唐五代的“秘色瓷”。然“秘色”却又是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谜。10年前,作者在“越窑、秘色瓷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发表了题为《“秘色瓷”探秘》的论文。作为该文的续篇,本文从“秘色瓷”的属性、“秘色”的本义及引申义等方面进行了更深入、更广泛的探讨,阐述了一些论据充分有力的新观点,并凸显了“秘色瓷”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越窑摭谈     
越窑是中国古代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瓷窑。长期以来,人们从各个层面对它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然仍有不少问题有待探讨。本文就越窑的分布范围、越窑瓷器的断代、越窑衰落的时间以及南宋越地青瓷窑的属性等问题展开了讨论,提出了一些具有学术深度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历代越窑青瓷的制釉技术及发展规律、探讨南宋时期的类官窑青瓷与传统越窑青瓷的差异,从而探讨以配釉技术为载体的中国古代瓷器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及传播线路,由浙江省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合作,采用便携式荧光能谱仪对越窑不同时期的青瓷标本和南宋时期的类官窑青瓷标本的釉层元素组成进行了无损分析。结果表明从东汉、唐代、五代、北宋直至南宋不同时期的越窑青瓷釉的元素组成变化不大,即历代越窑青瓷釉为高钛、高铁的瓷石加草木灰的二元配方,并保持连续了近千年。相比之下,南宋时期的类官窑青瓷的釉料配方中使用了一种钛、铁含量极低的原料,这表明南宋类官窑青瓷的制釉技术有别于传统越窑青瓷。本项研究还表明采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能谱仪可在无损的条件下分析研究古陶瓷的釉层元素组成,这对辅助揭示古陶瓷的釉料配方和发展规律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孙传波 《收藏家》2008,(11):67-72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的《秘色越窑》诗把越窑青瓷的釉色之纯、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越窑青瓷,以其釉色的类冰似玉、造型的奇特多姿而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秘色瓷和普通越窑青瓷釉色特征和发展规律,探讨釉色的影响因素,本文利用分光光度计、光学与电子显微镜、X射线荧光能谱仪(EDXRF)等,对后司岙窑址秘色瓷及普通越窑青瓷、荷花芯窑址普通越窑青瓷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与普通越窑青瓷相比,后司岙秘色瓷釉色更偏青、饱和度更低,其釉色处于普通越窑青瓷向汝窑青瓷、南宋官窑青瓷等釉色的审美过渡阶段。(2)后司岙窑址秘色瓷和普通越窑青瓷釉层较为相似,均属于较薄的透明釉,影响二者釉层颜色差异的因素主要为胎体颜色及釉层中的过渡金属离子。(3)后司岙秘色瓷胎体颜色较白且深色颗粒较少,使得秘色瓷釉面明度值较高且更加纯净透亮。(4)后司岙秘色瓷采用的瓷质匣钵和釉封的工艺是其釉中Fe2+含量高于普通越窑青瓷的原因之一,后司岙秘色瓷釉色因而更加偏青。  相似文献   

12.
<正>号称"上林窑业甲天下"的越窑遗址群,坐落在今慈溪上林湖一带。这里自然资源丰富,蕴藏着大量瓷土矿,且草木茂盛,燃料充足,交通便利,为越窑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从东汉创烧成熟青瓷以来,越窑一直执青瓷之牛耳。唐时,它与北方邢窑齐名,素有"南青北白"之誉,不仅生产民间用瓷,而且早在唐代就设置贡窑,宋时又"置官监窑",烧制高档的官廷用瓷,其产品在唐代晚期开始大量外销,在亚非许多  相似文献   

13.
林士民 《收藏家》2004,(12):21-28
越窑,是中国唐代名窑之冠。对于越窑名称及内涵,长期以来有许多古陶瓷研究者各持见解。笔者认为对越窑制品的概念,应从制品类型学来划分,历代诗人的诗词,为我们了解越窑的文化内涵提供了线索,对越窑鉴赏鉴定中的要领与仿品的识别则是提高鉴赏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青瓷创烧于东汉,到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瓷业格局,而以浙江慈溪市上林湖窑场为中心的唐宋越窑,则成为南方青瓷的代表。建国以来,文物考古部门多次对上林湖青瓷窑址进行考古调查,采集了大量的瓷片、窑具等实物标本,为揭示上林湖青瓷窑址的产品特征,开展对越窑有关问题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实物资料。现根据考古资料及文献记载就“秘色瓷”与上林湖越窑、“贡窑”与“贡瓷”、“贡窑”与上林湖越窑等相关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喜宽 《南方文物》2015,(2):138-149
越窑是中国名窑之一,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并作为秘色瓷的生产窑场而闻名。然而,越窑在进入南宋时期以后,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本论文将在有关越窑消失相关的诸多问题中,就越窑的具体消失时期和原因进行研究。一直以来,在研究有关越窑的消失时期问题上,研究者们都关注了《云麓漫钞》和《坦斋笔衡》的有关越窑的记载。相信《云麓漫钞》真实性的研究者认为,越窑消失时期是南宋中期;而认为《坦斋笔衡》可信的研究者则主张越窑消失时期是在南宋初期。但仔细分析相关记载可以发现,这些资料对确认越窑的消失时期几乎起不到决定性作用。根据现有的考古学资料,越窑的消失时间在南宋中期的可能性较大。对于越窑的消失原因,学界存在很多不同观点,但多数观点局限在结果论的解释范畴。如果要准确地掌握越窑的消失原因,就必须从越窑瓷器的供需关系进行分析。同时,要铭记当时越窑与其它诸多窑场处于竞争关系这一背景。从以上两个角度来看,越窑消失的根本原因与越窑的釉料和胎土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即越窑的釉料有一个缺点,就是Ti O2含量较高,因此很难烧造当时人们喜欢的呈淡青绿色的青瓷。而且,越窑胎土,由于其Al2O3含量较低,所以有一个缺陷,那就是高温烧成时抗变形力也较弱。约至五代时期,越窑曾经通过改善装烧工艺和成型技法,弥补了这种釉料和胎土的缺点。但是,进入北宋时期以后,瓷业环境变化,由上述缺点引起的问题又逐渐呈现了出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开发没有相应缺陷的釉料和胎土,但因为制瓷原料与窑场周边的地质学特点有密切关联,所以是件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越窑未能解决这些呈现出来的缺点,以至北宋后期以后,衰落到了难以恢复的地步,终于在南宋中期便消失了。  相似文献   

16.
南宋官窑源于越窑,其制品特点、工艺技术、窑炉设备与同期的越窑系窑场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7.
北方地区出土越窑青瓷及相关问题虞浩旭一、北方地区越窑青瓷出土概况自建国以来,在我国的华北、西北等地区,尤其是豫、陕两省相继出土了一些越窑青瓷。现根据手头掌握的资料整理记录如下:1、五十年代,在西安羊头镇唐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李爽墓中出土一件越窑青...  相似文献   

18.
李杨 《文物天地》2023,(3):92-97
越窑青瓷粮罂为唐宋时期宁绍平原常见的随葬明器,用来盛装五谷或酒。其造型由六朝、初唐的盘口壶演变而来,由唐代的圆润饱满向宋代的纤细修长发展。唐至五代越窑青瓷粮罂的纹饰以龙纹最为多见,到了北宋年间,下腹部刻划莲瓣纹成为越窑瓷罂最主要的纹饰。通过对铭文释读可知:唐宋越窑青瓷粮罂多为私人定制;铭文为制瓷工匠所刻;使用阶层为普通平民;越窑瓷罂在上虞窑场、慈溪上林湖窑场均有烧造;在唐宋年间应为价值不菲之物。此外,浙江婺州窑、龙泉窑和江西窑口的瓷罂在器形、纹饰方面均受到了越窑瓷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绍兴县出土越窑魂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窑是我国古代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瓷窑体系.绍兴是越窑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这里的瓷业生产上起东周,下迄唐宋,代代相连,从不间断.特别是从东汉晚期创烧出成熟的青瓷后,经历了三国、西晋的大发展时期和晚唐、五代的鼎盛时期.精品迭出,种类繁多.现仅就绍兴县文物管理部门近年来在考古发掘和调查征集中收藏的一批堆塑五管瓶和魂瓶,进行整理,并略抒己见,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越窑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瓷窑体系,绍兴一带是它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区。越窑自东汉晚期创烧出成熟青瓷后,在三国、两晋时期即得到空前发展,瓷窑林立,种类多样,造型丰满,纹饰繁缛,釉色青绿,精品迭出。从已发现的不可胜计的越瓷看,有不少还刻划、模印或书写款识。这些款识虽在数量上无法与铜镜比拟,但其内容却较为丰富,涉猎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因此,整理和分析汉晋时代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