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物保存及展览环境中的细菌对于文物劣化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开展空气微生物的净化工作对于文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研究利用5种植物源提取物(Plant-derived extracts)作为净化剂,对博物馆展厅内采集到的空气微生物进行平板表面的气相熏蒸,进而通过活菌计数法和基于细菌16Sr 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评价植物源提取物在不同使用剂量下对空气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抑菌效果最好的植物源提取物为柠檬醛,最弱的为香叶油。经高剂量组柠檬醛、香茅醇和芳樟醇熏蒸,空气细菌总菌落数可分别下降98.53%,98.53%,97.95%,同时空气中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出现显著下降。此外,PCR-DGGE结果提示,柠檬醛和香茅醇复配可进一步提高抑菌效果。植物源提取物作为博物馆展厅内的空气微生物净化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存在于空气中的微生物种类极其丰富,空气中有害微生物对文物安全和游客健康构成威胁,国内外博物馆均开展了馆内空气微生物的研究。为研究荆州博物馆文物展陈环境空气中真菌数量及种群分布,调查潜在的有害微生物,采用自然沉降法对3个展柜及其所在的展厅进行空气真菌采样。对分离到的真菌菌株进行形态和分子鉴定,并分析群落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展厅中真菌数量范围为17~74 CFU/m~3,展柜中真菌数量在12~21 CFU/m~3之间,青铜器和木漆器的展柜中真菌数量显著低于展厅(P0.05);纺织品展柜和展厅中真菌数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共发现19属真菌,展柜空气中分离出8属真菌,展厅空气中分离出17属真菌。枝孢属(Cladosporium)和小球腔菌属(Leptosphaeria)分别占真菌总数的24.76%、22.86%,为优势真菌。枝孢属普遍存在于展厅和展柜中,小球腔菌属主要存在于展厅中,卵形孢霉(Oospora)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真菌为展柜特有菌。总体而言,荆州博物馆展陈环境中展厅真菌数量和种类多于展柜,木漆器展厅真菌数量最高,种类最丰富。博物馆展厅和展柜在6月和7月温度、相对湿度有利于真菌类微生物滋长,枝孢属和小球腔菌属作为展陈环境中优势菌属,在适宜的环境下,容易大规模生长,对文物或人体具有一定危害,可采取空气消毒措施。该研究结果对了解馆内空气污染现状,保护游客健康和文物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为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武汉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全面了解武汉博物馆的文物保存环境现状,科学评价该馆文物库房环境达标试点工程的成效,总结实践经验,服务我国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改善工作,采用相关检测设施和仪器分析手段,针对该馆的改造新文物库房、未改造老库房、文物储藏柜、包装囊盒、陈列展厅、文物展柜内的环境质量,检测了其中的温度、相对湿度、甲醛浓度、板材的木材含水率、可见光照度以及紫外辐照强度等指标,并对环境中的酸性气体和VOC浓度进行了采样分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博物馆达标改造工程对库房温湿度和光照水平的控制成效明显,基本达到了文物保护要求;增添使用的文物储藏柜、包装囊盒、活性炭吸附材料等具有一定的微环境调控效果。由于装饰材料和橱柜材料等散发污染物的影响、恒温恒湿系统的间歇式运转模式、部分老库房和展厅采用无防护自然采光设计等原因,现文物保存环境中还存在主要污染气体浓度普遍偏高、湿度呈现短周期性波动、局部光照水平偏高等情况。对此,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物保护修复过程中经常产生气体或粉尘污染物,危害人员健康、影响文物安全。专业、科学、合理的通风系统,是控制和排除空气污染物最有效的手段。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通风需求与普通民用系统大相径庭,普通工程设计单位由于缺乏经验,经常造成工程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本工作以文物保护修复相关项目经验为基础,借鉴科学实验室通风系统设计方面的先进技术与严格标准,探讨了文物保护修复场所通风系统设计的思路、技术和关键指标,可为相关博物馆工程项目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深圳博物馆通过实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在新馆建立环境无线监测系统平台,改造展厅、库房等文物保存大环境,调控专题展厅展柜微环境,配置多种专用文物囊匣,更换常设展厅部分不合格展柜,以及建立文物保存环境监控管理机制等措施,初步构建起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使博物馆预防性保护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有效缓解了环境因素对文物安全保存的影响。梳理和总结该项目的实施程序、机制、内容、措施及相关思考,有益于全面、持续推进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 在美国,最古老的博物馆是座落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市的查尔斯顿博物馆。 查尔斯顿博物馆自1773年建成开馆以来,已有216年的历史。这个博物馆不仅向人们展示了美国南部州——南卡罗来纳州的历史,而且还展示了美国东南部的自然史。 在博物馆的自然史展厅,观众置身于一个绘有南卡罗来纳州的野花和动物图案的围墙中。其它的展厅则是查尔斯顿地区人们从早期时代到现代生活的再现。有一个展厅陈列的是美州土著印第安人曾经使用过的一  相似文献   

7.
国际友谊博物馆的国礼文物的特点一是门类品种多;二是友博目前没有自己的展厅,现以巡展为主。所以,根据现状,藏品要"防患于未然",就必须重视藏品的防御性科学保护。本文建议采取加强保管人员对国礼文物的保护意识、控制文物库和展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掌握空气洁净度和气流速度、注意光线的照射、防止蛀虫及微生物、做好巡展中文物防御性保护工作和借鉴国外博物馆的经验7个措施对国礼文物防御性的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8.
当今博物馆纪念馆陈列展厅有大量的文物展示,需要有恒温恒湿的环境加以保护。而现今许多博物馆已有空调,温度达到恒温,但是湿度难以控制,分析原因是因为空调设备的选型是舒适性中央空调,而舒适性中央空调调节温湿度以人体舒适为标准,在有些客观条件下,不能有效地控制湿度。为了利用现有的设备达到恒湿的效果,可以根据现存的能力和条件将原有的空调系统加以改造,改造的方法是将新风进行初步的除湿处理,再通过原空调箱将新回风进行降温降湿处理,从而达到控制湿度目的。上海鲁迅纪念馆的空调系统通过改造后,基本能达到一定的温湿度要求。因此,本方法对于一些采用舒适性中央空调且在控制湿度变化上存在困难的博物馆纪念馆进行改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天津博物馆文物保护环境状况,选取天津博物馆展厅内的部分展柜微环境为监测分析对象,利用无线传感监测系统对文物保存环境进行监测,监测日期为2015年1月份,监测参数包括展柜内的温湿度、光照度、紫外线和空气污染物。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结合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和控制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展柜的调控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独立加湿机控制的独立展柜相对湿度介于60.4%~63.3%,相对湿度偏高,建议展柜内配合一定量的调湿材料一起控制;光照度在闭馆时为1.84lx,开馆时介于43.96~52.22lx,开馆时紫外线强度介于0.02~0.06μW/cm2,基本能够满足《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的要求;展厅内二氧化碳浓度受观众人数的影响,在12∶00~14∶00浓度达到最大值,随后又不断降低,VOC浓度在展柜内存在累积增加现象。调查分析结果可为提高文物保护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武汉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测评价报告》综合分析,将武汉博物馆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建设一期工程中对文物保存环境中的温湿度、空气污染物、光照等控制方法和效果做了客观分析和评价。同时从工作观念的更新、工作程序的规范和工作方案的科学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对影响文物保存环境的因素做了客观分析。进而提出建立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建设专业技术委员会、加强文物保存小环境的研究、尽早公布实施《博物馆藏品保存环境规范》、重点解决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的主要矛盾和重视新馆建设、规范陈列制作和环境改造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等建议。强调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馆藏文物保存环境达标试点工作,以实现我国基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工作从传统的个体保护走向科学的整体保护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太原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库房保存环境状况,利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文物库房温度介于14.7℃-19.1℃,相对湿度介于9.41%-61.3%,整体温度偏低,整体湿度较为适宜;甲醛浓度含量范围为0.002ppm-0.025 ppm,符合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18883-2002)要求;中转库照度保持在80lx-130lx,超过《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GB/T 23863-2009)中对藏品库区光照度的规定。工作人员进入文物库房时紫外线强度在0.02μW/cm~2-0.08μW/cm~2范围内波动,基本能满足《博物馆照明设计规范》的要求;有机化合物均在0ppb-1279 ppb之间,整体含量存在数据偏高的监测点,91.91%的VOC数据低于300ppb;空气环境质量级别为S5/C1/P1,与空气品质分级推荐中博物馆库房级别S2/C2/P2相比,含硫污染物超标,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符合要求。从而为进一步的环境调控和文物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笔者通过发放"关于天津教育博物馆建设的问卷调查",调研了天津市民对天津教育博物馆建立的必要性、周边环境及外观、藏品及展厅分布、经营管理模式、开展活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意见及建议。利用SPSS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天津教育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大部分的文物都存放于库房中,库房的环境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库藏文物的安全状况。那么,如何控制库房环境呢?在库房中安装带有过滤装置的空调系统是控制库房环境最理想的方法,然而受各方面条件所限,能采用此方法的博物馆为数不多。对于一般博物馆,通常采用三种措施来控制库房内的污染:一是使用表面吸附材料(被动吸附);二是使用机械通风,将室外经过过滤的洁净空气带入库房;三是库房内空气的循环和过滤。  相似文献   

14.
浅论博物馆陈列文物的保护龚德才博物馆的藏品在陈列过程中的保护问题,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物藏品在陈列过程中,外界的条件,如光照、温度、湿度、空气中污染物含量(微尘和有害气体)都会发生改变,容易对藏品造成损伤或损坏。怎样防止文物藏品在陈列展出过程...  相似文献   

15.
郝良真 《文物春秋》2001,(3):42-45,72
邯郸市博物馆陈列布局的调整,是2000年至2001年整体配套改造工程的一部分。2000年6月初,邯郸市委、市政府决定投资1860万元,实施市博物馆配套改造工程,对原建筑(8000平方米)进行全面维修加固,扩建展厅(3000平方米),安装中央空调,建设文物库房,重新布置基本陈列。为此,我们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对陈列布局进行了总体设计,并通过了河北省博物馆专家组的论证。本文就邯郸市博物馆陈列布局总体设计的指导思想等有关问题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珠江河畔、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旁边,竖立着一个四五层楼的透明“啤酒桶”,镶嵌在五颜六色的墙壁之间。这儿是广州首家国际性啤酒博物馆——珠江-英博国际啤酒博物馆。展馆共有3层,设有啤酒历史工艺主题厅、珠江啤酒展厅、岭南文化展厅、英博集团展厅等:  相似文献   

17.
智能博物馆     
智能博物馆是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图形显示技术、现代陈列与建筑设计艺术的发展而诞生的,是博物馆发展的高级阶段。智能博物馆是智能建筑的一种,它较1984年1月在美国康涅狄克州哈特福德市诞生的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化大厦即智能建筑要晚一些。智能建筑虽仅有16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不仅是世界建筑业中一朵瑰丽的奇葩,而且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王放 《东南文化》2017,(1):41-47
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考验着世界各国对自身文明与当代文化导向的思考,这其中将历史建筑改造为博物馆则是这种思考的重要体现。中西方在此类博物馆改造中,所呈现出不同的重构形态,不但有技术与制度上的原因,背后实则折射出不同的文化视角,本文试从以上几个方面,通过典型案例解析博物馆建筑重构形态的差异,并以此阐发博物馆形态在重构中的重要意义,同时希望能给如何评价历史建筑改造博物馆带来一种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黄翀宇 《东南文化》2023,(1):157-163
“一米线”是博物馆运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现代工业设计产品。博物馆是否设置、如何设置“一米线”,既影响博物馆的展览效果和观众的观展体验,也涉及博物馆的观众需求、观众注意、观众态度、观众行为等一系列观众心理与行为的问题研究。“一米线”在博物馆的文物展示空间、互动教育空间、公共服务空间中,其功能与效果各有利弊。从人群行为控制理论观点出发,博物馆应兼顾展览效果与观众感受,利用视觉设计解决观众视觉引导的问题,在展示空间中利用群体结构控制,合理设计“一米线”及其使用形式,从而实现观众群体需求和使用感受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严建强  许捷 《东南文化》2018,(6):111-116
对展览传播质量作出中肯判断并作相应的调整与改善,是博物馆履行使命的重要环节。除了专业的展览评估外,博物馆也可以采用相对简易可行的观察来判断展览传播质量及观众受益情况:从空间维度(观众参观动线的吻合度)和时间维度(单位参观耗时变化)观察观众在展厅内的行为,大致可判断展览的传播质量及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改善提升展览的传播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