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晚清国粹主义述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晚清国粹主义述论丁伟志清朝末年国粹主义文化流派的出现,在中国近代文化思想史上是一件引人注目的新事态。鸦片战争以后的大半个世纪中,先进的中国人一直是沿着向西方学习的路子,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固守传统、排拒西方文化,则是愚昧、腐朽的顽固守旧势力的基调。...  相似文献   

2.
<正>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在中国创办了大量的报刊、广播电台、通讯社等宣传机构,为其军事、政治和经济利益服务。这些机构排挤和遮蔽中国传统文化,全力钳制着中国人民的思想,试图通过精神输出达到"解除中国人的武装"的目的。新中国成立之际,国民党残余势力遭到摧毁,西方国家在华军事、政治和经济势力大大削弱,但它们在华所设的文化实体则继续对新中国施加  相似文献   

3.
《南方人物周刊》2011,(44):22-23
阿富汗喀布尔,英国电影迷俱乐部"秘密电影"在一个地下室中举办放映活动,这也是他们首次走出英国,给这座高度警戒的城市带来了难得的文化艺术活动。在阿富汗,伊斯兰思想和势力仍旧是文化的主流意识,许多势力和人群都拒绝西方文化的渗入,禁止一切违反伊斯兰教义的西方文艺作品公开表现  相似文献   

4.
晚商时期,当商王朝的势力在北方、西方、南方和东南部退缩时,唯有东方地区聚落分布密集,文化繁荣,与殷墟文化关系也最为密切。周初所分封在东方地区的近二十个姬姓、功臣及姻亲邦国均位于晚商文化的分布区内,说明这些封国主要是管控东方地区势力强大的殷遗民。  相似文献   

5.
(-)城市文化是人类以城市这种聚落空间存在形态和生存方式为中心,创造出来或是在城市里体现出来的工具实在(instrumentalreality)。从1800年以来,近代(本文只论及1919年)的中国城市文化大致呈非线性的波动由沿海向内陆,边缘地区传导近代的西方文明和中国城市自身的特色文化。城市新文化随着西方势力的加强以及中国城币文化自身更新的加速而加快了对辐射地域的传导。由于近代文化整合(中外文化,城乡文化,城市与城巾之间文化)的“后工业化”背景,文化整合的“后发焦虑”体现着整合的不合理性——西方文化的弊陋被物质的绝对强…  相似文献   

6.
赣鄱地区处于中原文化圈和百越文化圈的交接地带。商时期,中原文化势力和百越文化势力基本上以赣江为界。西周早期,随着商文化势力撤出这一地区,西周文化势力曾短暂经略过该地区,只是在经略范围上有所区别,从而也造成这一区域文化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西周中晚期,随着周文化势力的减弱和吴越文化势力的加强,赣鄱地区达到了更大范围的统一,成为吴越文化圈和楚地文化圈融合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我们应该批判性地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文化排斥和文化崇洋都会损害中国自身文化的发展。文章以西方速食文化为例,探讨了我国如何应对西方强势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近代化殊途探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肇前 《史学月刊》2001,2(6):88-92
日本和中国一样,都是被动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不同的是,日本的戊辰革命扫除了腐朽势力,以全新的面貌励精图治,奋发求强,迅速崛起;中国的太平天国战争虽然冲击了腐朽统治,但没能建立新的革命政权,只是促使清统治集团改组,旧势力仍很强大,对洋务运动投入有限,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可以说,明治日本发展速度快于晚清中国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革命。  相似文献   

9.
赵晓华 《神州》2012,(15):82
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是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下产生的,与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比,具备明显的西方文化传统和特点。西方思想政治教育在其内容和方式上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对我们研究其教育实质,丰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48年初,周鲠生与胡适就国际局势问题爆发了一场争论。争论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第一,如何看待"西方民主国家"的对德对日政策?第二,苏联是不是一个可怕的侵略势力?周鲠生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的对德对日政策,可能会导致德、日两国军国主义的复活,从而重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民主国家对德政策的覆辙。胡适则认为西方民主国家并未放弃防制德、日侵略势力复活的政策,而苏联已成为一个可怕的侵略势力。从世界范围看,这场争论实际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国内两种不同的外交主张的分歧在中国的反映,其思想根源则在于两种不同的自由主义理念,反映了战后中国自由主义的复杂走向。  相似文献   

11.
西方社会主义的输入与中国传统的均平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已经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但是如何看待西方社会主义学说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还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題。西方社会主义学说作为一种外来思想传到中国以后,必然要和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思想文化联系起来。中国社会的土壤在  相似文献   

12.
徐炳三 《民俗研究》2006,26(4):214-221
福建省是近代中国基督教势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大量的入闽传教士为了实现所谓“中华归主”的理想,把目光触及到所有可能影响国人心态的社会现象,企图通过种种世俗化的社会改良来博得人们的好感,进而实现其传教目标。自然,与西方基督教文化相抵触的某些习俗也落入到他们改良主义的视野之中,其中就包括许多与女性有关的习俗。  相似文献   

13.
周书真 《风景名胜》2020,(3):0006-0007
近现代由于受到西方造园思想的冲击,中国的园林以岭南地区为开端深受影响,植物造景方面体现出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特点,目前国内的造园受到西方影响,虽然紧跟设计领域的前沿步伐,但是不能与场地环境相适应,反而丧失了地方原有的个性,广西属于岭南地界,近代受到西方影响,是中国园林文化百年来在西方园林文化影响下的缩影,以武鸣明秀园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造园的空间组合、风水运用、植物选择结合地形、景观布局、景观氛围、视觉序列为研究植物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曹婷 《神州》2012,(21):211
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思想中的创作理论有很多与西方艺术流派表现出的观点是相通的。道家老子思想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意境与西方极简主义设计理论的"少即蕴含更多"相近似,"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简约,清醒,洁净,是美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陈朝云 《史学月刊》2003,1(11):17-21
早商时期是商王朝势力开始迅速扩展的时期。早商政权的迅速扩张可以从商文化取代二里头文化及其对周边地区的文化侵略得以展示。跟随二里头文化的推进步伐,早商文化迅速把势力扩张到湖北、江西北部和湖南北部,其主要目的应该是拓展王朝势力和觊觎长江中下游地区丰富的铜矿资源。便利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使盘龙城商城得以在商王朝建立后迅速兴建。盘龙城商城可能就是商王朝把中国南方与中原早商核心地区连接起来的一个交通枢纽,是商王朝赐封诸侯的王国之都及军事据点。中商时期,由于商王室王位更迭引发了政治动乱,导致盘龙城商城这一地区中心聚落的废弃。  相似文献   

16.
宋晔  隋欣 《神州》2012,(27):37-37
中西音乐的渊源各异,也是各有千秋。中国传统音乐它的立足点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不断完善而使其对外界的感受更加锐敏,更加细微。它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之性、天人相类,而不是西方艺术中的激情。音乐可以代表一个民族的情感,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延伸,也是文化意志的灵魂。音乐和语言一样,也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差异,因为中国和西方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中西方音乐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深刻理解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对正确研究音乐的美学思想起到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韩柳 《沧桑》2009,(1):30-31
五四运动既是一场以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为主的政治运动,同时也是知识分子引发的新思潮,新文学的文化改良运动。随着西方文化的东渐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中西方文化大论战的局面。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并以此为平台宣传学习西方文化的思想,并极力批判中国的伦理道德,对待中西方文化表现出强烈的不可调和主张。本文阐述了陈独秀对可调和论的反对,并分析了他主张中西方文化不可调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慈禧太后掌握清政府大权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而在几派势力中游刃,对西方文化科技既顺迎又抵制。又在中西文化碰撞的时代,铁路作为"长技"在近代中国掀起很大的争端,而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慈禧,她的顺迎、抵制或喜或厌则深刻的影响着铁路在近代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美籍华裔学者林毓生先生在大著《中国意识之危机》中指出:“在胡适的意识中占统治地位的是他的以全盘西化主张为基础的全盘性的反传统主义。”认为胡适是思想文化整体论者和决定论者,又以西方文化为本位,虽然由于文化民族主义在情感伦理上的制约,主张渐进地改革中国传统,再造中国新文明,但在本质上无疑是趋向西方文化的全  相似文献   

20.
<正>在得天独厚的南粤大地上,华侨历史悠久,华侨文化积淀深厚,岭南文化中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思想文化,都打上了浓重的华侨文化的烙印。对于它产生的故土一方,华侨文化具有明显中外文化结合品格,无论在思想、商业、饮食、建筑、语言文字、民俗、艺术、教育、工业文化等方面,都对传统岭南文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思想文化的影响由于华侨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世界,因此成为最直接接触西方,学习西方的中国人群体。与广东本土相比,华侨更"得风气之先"。当中国面对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