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论者多认为雅尔塔体系已经"崩溃"。但是从国际体系的视角来看,这种提法并不正确。它混淆了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这三个概念,与当代国际关系发展的实践也不相符合①。国际体系、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并不是一回事,国际格局的崩溃,并不就等于国际体系的崩溃;冷战的结束,只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寿终正寝,而不是雅尔塔体系的崩溃。雅尔塔体系是在吸取了人类数百年来建立国际体系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吸收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建立的一个机制较为完善、国际秩序相对稳定的国际体系。冷战结束后,这个体系不仅没有崩溃,而且还有发展,有力地维护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均势与和平②。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国际秩序的历史研究——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之比较曹胜强20世纪是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世纪。先是出现了以国际联盟为支柱的凡尔赛体系,后又有以联合国为核心的雅尔塔体系。不过,20世纪的国际秩序,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有和平的喜悦,也...  相似文献   

3.
20世纪20年代,美国共和党政府从其保守的国际秩序观念出发,试图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两个方面纠正凡尔赛体系的弊端,以实现欧洲的稳定与安全:一是削减德国的战争赔款,并在此基础上向德国和欧洲输入美国的资本,实现欧洲经济的复兴以及促进德国融入欧洲;二是以停止贷款相威胁促使欧洲国家实现安全合作,解决《凡尔赛条约》引发的欧洲边界与安全问题。作为一战后威尔逊重建国际秩序活动的继续,共和党的这些努力一度获得相当的成功,不仅降低了凡尔赛体系的掠夺性和不公正性,而且促进了法德之间的和解与"欧洲协调"观念的复兴。但是,共和党政府的一些政策失误导致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使其促进欧洲稳定与安全的政策最终失败。  相似文献   

4.
茹莹 《民族译丛》2005,(4):21-29
一战给东欧地区的民族关系以巨大的冲击,而凡尔赛体系作出的战后安排使该地区的民族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在这一背景下,从稳定战后欧洲秩序的角度出发,主要的战胜国建立了一个在国际联盟保证之下的少数民族保护体系,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国际组织监督与调节的形式处理和解决民族冲突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短短的21年中,德国迅速完成了它的扩张战略。这主要是由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来说既苛刻又给德国以撕毁条约的可能,同时,德国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欧洲大国之间的关系,从而一步一步地走上了扩张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短短的21年中,德国迅速完成了它的扩张战略。这主要是由于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来说既苛刻又给德国以撕毁条约的可能,同时,德国充分有效地利用了欧洲大国之间的关系,从而一步一步地走上了扩张道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中世纪欧洲国际秩序及其原则的追述,从体系和单位双重视野出发考察现代国际体系的起源,我们发现,随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国际体系的崩溃,西方国际构造的重心发生了从意大利和地中海西移到北大西洋东岸的转移,全球性政治经济初露端倪;而现代强国的最初浮现与形成,则明显地具有它们作为最初的领土集中的现代民族国家这一根本特征。运用体系和单位双重视野,我们还可以获得如下认识:(1)使得现代国际体系的起源具有重大复杂性甚而曲折性的主要因素,相当集中地寓于与西欧现代强国并立的哈布斯堡"传统型半旧帝国";(2)在这起源时代若干萌发中的新要素,很大程度上规定了现代国际体系未来长期演进的基本方向和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构建了以大国合作为基础的雅尔塔体系,作为维护世界安全新秩序的重要手段。随着冷战的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展开了全方位的对峙,战时的同盟伙伴关系破裂。  相似文献   

9.
凡尔赛格局中,法西斯意大利既非“有”的国家,也非“无”的国家,而是介乎“有”与“无”之间的中间力量。意大利最后盟随德国,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既定方针,而是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或主动、或被动的外交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战争与欧洲国家体系的初步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桂银 《史学月刊》2002,2(11):47-53
1494—1559年的意大利战争是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时期发生的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它直接导致意大利城邦国家体系的覆灭并融入正在形成中的欧洲国家体系。意大利战争的起源、过程和结果表明,战争为正在兴起的欧洲主要大国西班牙、法国、英国、奥地利等提供了竞技场,进而促成了欧洲国际关系中心由地中海向大西洋的转移,为1648年建立的欧洲国家体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余伟民 《史学集刊》2013,(1):112-117,121
20世纪的世界体系经历了从"解构"到"局部重构"、再到"全面重构"的历史过程。冷战处于世界体系的"局部重构"阶段。这种特殊的国际关系形态既反映了世界体系结构的内在矛盾,也反映了世界体系与国际体系的张力与互动。冷战史表达的结构性矛盾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利益竞争和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之争,更具实质性的是两种对抗性社会制度及其指导性意识形态的斗争。冷战后的历史运动表明,冷战终结并非人类社会在发展道路选择上的最后结果。后冷战时代世界体系结构性矛盾的升级和深化使国际社会面临诸多现实的挑战和风险。由于世界体系层面全球治理机制的滞后,缺乏公共产品支撑的国际体系面临失范的风险,后冷战时代的世界正呈现出难以把握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卫艳伟 《沧桑》2010,(3):122-123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而结束。1919年战胜国代表云集巴黎,共同协商战后的世界秩序,最后经过5个月的激烈讨论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希望能够世界和平,避免战争的再次爆发。然而,仅仅经过20年世界大战就重燃了。本文拟通过分析《凡尔赛和约》的两大部分,来重新审视一战后作为维护世界和平基石的该条约与二战爆发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世界历史的分期与国际体系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介绍、分析和批判西方学术界世界历史权威分期法的同时,从国际体系演变的角度,提出了人类从60,000年前分散的采猎群到今天全球经济政治高度一体化的新的历史分期法。作以一种全新博大的历史观对西方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两大领域的主流理论提出了挑战。本译自作《世界史中的国际体系:国际关系研究的再构建》一书。作认为正是由于历史研究的匮乏,致使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陷于只能孤芳自赏的境地。而只有融理论研究于历史探讨,建立一个超越现有诸种框架之上的新时空观,国际关系研究才能走出误区,真正对社会现实和其他学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七年战争"发生在1756年至1763年之间,因历时七年,故此得名.这是世界历史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后,欧洲列强在全球进行的争霸战争.由于战场包括欧洲大陆、北美大陆和亚洲的印度地区,所以也被称为"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或"第0.5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5.
日本在多次对华侵略中,逐渐形成阶段有异而本质无别的战争话语体系,即前近代以日式“华夷秩序”为核心的扩张正当性说辞和近现代以欧洲“条约体系”为威权的殖民合理化阐释。除其粗鄙不堪的利益攫取理由外,甲午战争中的旧伦理煽惑和二战结束后的新逻辑陷阱,为人们辨识中日战争的性质,弥散过浓重的烟雾,也设置了两难的语境。如实揭破其掩蔽在历史表象背后的真实装置,对于中日历史问题的认识和中国抗战话语体系的构建,意义不可谓菲。  相似文献   

16.
在其愈益广阔、愈益复杂的演进中,15和16世纪之交开始的现代国际体系史愈益形成其能动的常在机理和“运动模式”。对它们的首次揭示出自利奥波德·冯·兰克1833年的经典论文———基于欧洲大陆国际政治之动态机理的《论列强》。兰克之后,这方面最卓越的成果当推百余年后问世的《不牢靠的平衡》,其作者路德维希·德约揉合三项地缘政治关系理念,即海权对陆权、欧洲均势对海外优势、传统中等列强对侧翼超级大国(后两项有赖于他的创造或决定性发展),异常雄辩和发人深思地论说了4个世纪的现代欧洲国际权势斗争。德约揭示的现代国际体系史一大范式和主题可用两对概念概括:欧陆均势与海外优势,欧陆均势与侧翼大国。它们与兰克的揭示大有差别,首先因为德约的全球眼界不同于兰克的欧陆眼界。德约的至关重要的深层理解之一,在于“洲级大国”之新兴绝对优势,那是现代国际体系演进史的一大必然性,而中国以及当代美国以外的其他一两个“洲级大国”成为未来世界强国的终极依据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追溯了"宗主权"一词中文翻译的出现过程,指出该词是伴随着日本国际法著述的引入,出现于清末,进而认为中国传统藩属体系与近代西方国际法宗主国—属国关系体制不同,后者代表了当时国际社会强势规则,清朝传统藩属体系在进入国际社会时,不得不受其挑战而进行调适。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清朝对"宗主权"认识迟钝、国力衰弱、列强侵占等因素,无法最终依据当时西方国际法规范对与越南、朝鲜等国的传统藩属关系进行重新确立,而传统藩属体系逐渐被解体。当"宗主权"、"宗主国"等词语进入中文成为固定的术语时,后世学人开始用这些词语重新书写历史,由此产生了"宗藩关系"等词语。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民族在近现代社会文化、科学技术方面创造了极为宝贵的财富,其成就居世界领先地位,其历史内涵非常丰富,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德意志民族的历史与欧洲其他主要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同的道路和经历。它打破了英法控制欧洲的传统,直接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对抗和争霸,由此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本世纪以来,它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异军突起,独树一帜,建立起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特殊模式。某家外国报纸写道,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善于创造奇迹的民族,本世纪内便创造了两次军事奇迹(指两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初期的胜利)、两次经济奇迹(指20  相似文献   

19.
郭永虎 《世界历史》2006,(6):138-140
现代主流国际关系研究通常将签订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视为欧洲国际体系的开端。1648年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一种时间坐标对国际关系研究影响可谓深远,以至于形成了该领域研究的威斯特伐利亚模式。虽然该模式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仍居于主导地位,但同时它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一方面,它使得多数国际关系理论被无意识地锁定在相对狭隘的欧洲和西方历史的范围之内,这意味着不同于欧洲和西方的文化和历史基本上被排除在国际关系理论的建构之外;另一方面,它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国际关系学对1500年前的世界的整体考察,而且它还严…  相似文献   

20.
1815年前,近代欧洲曾经出现过四次争夺大陆霸权的企图,但都无一例外地遭到失败,其主要原因在于近代欧洲民族主权国家的兴起和欧洲均势国际体系的形成。欧洲均势的建立和维持,则主要赖于欧洲侧翼强大的海权国家的存在及其发挥的巨大作用。海权国家通过其大陆联盟战略维持欧洲均势的同时,逐渐在海洋建立并巩固了其优势,海洋霸权由此形成。因此,海洋国家在建立霸权方面比大陆国家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