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学生群体中文化教育与传统婚姻的冲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生婚姻中的冲突与矛盾,是近代学校教育兴起之后的特有现象。接受了西方自由平等观念之后,学生们崇尚婚姻自主,渴望知识女性。但受风俗所限,他们自身多数都被父母缔结了传统姻缘。具有新式价值观念的他们,无法再对旧式婚姻容忍和麻木,而打破僵局又会遭到家族与社会的责难。化教育与传统婚姻的冲突,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为典型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在残运会上,我看见了他们‘ —题记 他们身体残废,l-- 但他们并没有向命运下跪, 那是因为, 他们勇敢面对。 他们生活疲惫, 但他们绝不因此日夜昏睡, 那是因为, 他们生命高贵。 他们可以颓废, 但他们从不相信注定倒霉, 那是因为, 他们充满智慧。 他们也会流泪, 但他们却将困难再次粉碎, 那是因为, 他们不愿后退。 只有他们才配 让我高呼万岁。:不他们才配……@朱捷$南京四中~~  相似文献   

3.
翁敏秀 《神州》2012,(15):73-73
简·奥斯汀在小说中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婚姻的本质,简而言之,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导致经济对婚姻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小说通过对四对婚姻的描述和讨论,展现了作者自己的婚姻观:仅仅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建立在爱情和经济基础上的婚姻才是美满的婚姻。本文主要以经济和爱情这两个因素为点,对《傲慢与偏见》中的三种婚姻进行分析,讨论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经济对他们婚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许多新派文人纷纷脱离旧婚姻,或见诸报端,或与前妻协议。尽管招来父母以及社会上的非议,但他们还是勇敢地向前迈出了一步,推动了婚姻观念的变革,但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5.
革命先驱高君宇与风流才女石评梅崇高纯洁的爱情故事,已经被许多人所熟悉并为之感动。但是高君宇还在中学读书的时候,他的父亲高配天就给他娶过一名叫李寒心的农村媳妇,这可能就鲜为人知了。他们的这桩婚姻是封建礼教的恶果,给两人都造成不幸;特别是李寒心,更是旧社会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李寒心,1894年生于山西省静乐县神峪沟村。相传其祖上是清乾隆、嘉庆年间曾任过刑部、户部主事官和云南巡抚的李銮宣,到其父李存祥时,家道早已失去昔日的高贵,沦为地地道道的农耕之家。但李存祥知书达理,很讲礼义。高配天鉴于李家祖上的光…  相似文献   

6.
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许多新派文人纷纷脱离旧婚姻,或见诸报端,或与前妻协议。尽管招来父母以及社会上的非议,但他们还是勇敢地向前迈出了一步,推动了婚姻观念的变革,但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7.
以歙县虹源王氏为中心看明清徽州宗族的婚姻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瑞 《安徽史学》2004,(6):68-76
明清徽州宗族婚姻圈有以下特征:第一,婚姻缔结以县境地域范围内特别是周边邻近宗族为主要对象;第二,徽州境外的婚姻缔结与徽商的迁徙和经营地域圈的扩大有关,长期经商外地甚或侨寓外地的徽州商人在商业经营或土著化进程中与当地人士结成婚姻;第三,徽州宗族的婚姻缔结以几个大的宗族为主要对象,相互之间结成世婚之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婚制在徽州的盛行;第四,较多以业儒仕宦为背景的宗族相互结成婚姻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婚姻背后文化上门当户对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婚姻论财是婚姻缔结的一项重要礼仪形式。进入近代以后,随着社会贫困化的加剧、男多女少趋势的强化以及社会动荡等因素的影响,婚姻论财逐渐超出了农村社会的承受范围,进而诱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地方精英与农民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地方精英大多站在批判或者消极承认的立场上,采取就事论事的解决方法,但并没有实现的社会基础及社会土壤。农民通过领养童养媳等变通的婚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婚嫁两难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婴儿的生存权问题。童养媳婚俗现象并不值得肯定,但它的确是农村婚嫁困难情况下的一种无可奈何的历史存在。  相似文献   

9.
《南方人物周刊》2013,(8):17-17
王莹和杜碧波结婚才半个月,但他们现在正在上海徐汇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排着队,要办理离婚。两人都笑容满面,与离婚夫妇通常冷眼相对的表情形成强烈反差。据他们说,银行办理抵押贷款的职员跟他们建议,要规避新房产税,离婚是最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清代皇族婚姻问题初探陆可平,程大鲲在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婚姻以门第为基础,服务于现行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他们的婚姻具有社会和政治的双重意义,清代也不例外。皇族的婚姻对清代的政治、军事、经济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清政权建立前,婚姻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徽州宗族以朱熹《家礼》中的婚姻思想为指导,在家法、家训、宗规、宗训中构建了一套契合于当地礼俗秩序的婚姻伦理。在价值理念方面,徽州宗族将婚姻视为正家之始。在婚姻制度方面,他们采用了朱熹《家礼》中的婚配程序;在个人行为规范方面,规制宗族成员在婚姻伦理方面的越轨行为。这套婚姻伦理对徽州地区宗族伦理秩序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几十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西藏的婚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仪式的某些部分正在变得过时,人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这是对他们社区文化日益严重的威胁。本文主要探讨安多热贡一个藏族社区的择偶与相亲,这是婚姻的初步阶段。一方面,本文为配偶选择和配对提供了详细的背景框架,另一方面,它有助于描绘出婚前习俗的完整图景。因为在这里,大多数婚姻都是从夫婚姻,这意味着男性的家庭在配偶的选择和相亲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而女性的家庭则扮演着被动的角色。因此,本文的讨论重点是父系婚姻习俗。  相似文献   

13.
我在《史学月刊》1965午第7期内,发表了“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家庭”一文。把亲属称谓一段减去了。但亲属称谓是研究家庭婚姻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提供有关方面更多的研究材料,特加以补充。永宁纳西族现行的亲属称谓基本上是类分式,它是与母系家庭和阿注婚姻形态相适应的。从亲属称谓中可以看出他们经历过血缘婚阶段,并正在向一夫一妻制婚姻过渡。亲属称谓是:  相似文献   

14.
在非常现实的生活流里,男人和女人像两股拥有激情的水,流到了一起,激起了生活的浪花。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赞美的比喻,一种对男女组合的爱情、婚姻、家庭的美誉。然而,曾几何时,这种美誉被打破了,男人和女人并非一定就要成双成对,他们不需要爱情和婚姻,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范围。社会将这样的一群人,定义为“单身一族”。作为单身一族的衍生物,单身俱乐部也在这几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都市风景,甚至成为单身者的避风港湾,在某种意义上,对于单身族来说,单身俱乐部还似乎成为一个“家”的模糊意义上的象征。首先…  相似文献   

15.
陕劲松 《沧桑》2012,(3):115-117
民国时期的婚姻转型在山西农村中有所体现,但农村婚姻行为中的大量陋俗成了婚姻转型的障碍,尤其是早婚、重财、买卖婚姻、冥婚等一系列陋俗成为当时山西农村婚姻的组成部分,而剔除这些陋俗就成了近代山西农村婚姻转型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15世纪英国帕斯顿等三大乡绅家族的书信,是研究经济社会史的重要史料。以1469年玛杰里·帕斯顿的婚姻个案为切入点,并以中世纪基督教的婚姻同意原则为大背景,对15世纪英国乡绅的婚姻观念与实践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关于同意原则对于基督大众的规训和支配作用,不宜作过度解读;同样,对于同意原则下婚姻所突显的自主、自由和爱情等现代性特征,不宜过分强调。乡绅书信为我们描绘出充满画面感的日常婚姻,其中偶有如玛杰里"爱情和自主"婚姻的另类点缀,但就乡绅的日常婚姻而言,仍然是土地财产和身份地位等传统要素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门巴族是西藏自治区独有的跨国民族,历史悠久,曾与现代藏族的祖先吐蕃族同时生活在青藏高原上。门巴族居住的地区虽然气候条件优越,但由于喜玛拉雅山的阻隔,与内地长期处于隔绝封闭状态。直到解放前,门巴族地区绝大多数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所以在其婚姻习俗中保留了原始社会,尤其是原始社会中的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的遗俗,反映了对母权衰落,父权确立的惋惜和怀念之情。独具一格的“骨肉亲”婚姻门巴族内部贫富差别不大,同时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不强,男女相爱一般不受贫富等级观念的影响,人们看重感情因素。他们实行氏…  相似文献   

18.
正幸福的婚姻个个相似,不幸的婚姻各不相同。那些幸福的婚姻,往往不过是坚持的婚姻。在时光的淬炼中,它由生铁变精钢,直到熠熠生辉,如钻石般耀眼,引无数人欣羡。人生如是,坚持的人生最幸福。坚持,是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最健康的身体,是坚持锻炼的身体;最幸福的婚姻,是坚持到最后的婚姻。现代社会中人们选择的机会更多,随时可以"从头再来",但在无数的放弃和重新开始之间,我们  相似文献   

19.
英国宗教改革反对禁欲主义,肯定了婚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市场经济对社会的冲击和婚姻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使反对婚姻生活的独身观念逐渐在近代早期社会中萌芽成型,许多未婚的青年男女对婚姻望而却步。加之部分已婚人士以自己失败的婚姻为例,告诫未婚人士避开婚姻的陷阱,更坚定了他(她)们独身的决心,独身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究其原因,是因为男女双方都担心婚姻带来的只有经济损失和感情背叛,从而使自己陷入婚姻的陷阱无法自拔。独身观念激励了更多的人保持独身,独身者也因独身而受到社会的批评和质疑。尽管如此,独身观念的传播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人们可以以独身的状态过幸福的生活。与此同时,随着女性独身者数量的增加,女性的群体意识增强,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父权制的权威。  相似文献   

20.
清代的官员们为显示其威风和地位高贵,出来的时候有仪仗在前,官越大仪仗越多。在北京城里,因为有皇帝在那里,官员们不能显示他们的威风,所以出来的时候没有仪仗。外省的官员们,在他们做官的地方就摆出仪仗。现就在桂林所看见的,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