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古遗产无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文化产业的现代化语境下,它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随着大众考古理念的增强以及大众对考古遗产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考古遗产的产业化已成为实现遗产价值、满足人们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考古遗产的产业化同时也是使考古遗产得以可持续传承和传播的一种发展途径。考古遗产产业化利用的具体路径有:一是遗产的资源化,即对遗产的文化解读与阐释;二是对遗产本体的文化旅游开发;三是对遗产内涵与符号的创意策划,与演艺产业、影视产业和创意产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开发文化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2.
当前兴起的考古旅游,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普及公众考古文化常识,提升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研究了徐州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和条件,提出了考古旅游产品的概念。进而以徐州汉文化景区为调查分析对象,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徐州如何发展考古旅游产品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姜传龙  刘向阳 《文博》2011,(2):78-83
标识系统最早应用于城市和公共空间领域。在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起到了辅助游览的作用。近年来,由于文化遗产包含巨量的历史文化信息,被各地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利用,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出现了遗产旅游热。但是,由于文化遗产地尤其是人文景观和遗址类遗产旅游景区普遍缺乏成熟、系统的标识系统,导致参观者对遗产价值和文化内涵产生认知障碍。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标识系统这一体系引入遗址旅游领域,通过丰富和完善标识系统增加公众对于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小波 《旅游科学》2006,20(1):12-17
三峡工程淹没区的文物多达1200余处,三峡文物的保护和抢救性发掘是20世纪世界最大的文物工程。目前,135米蓄水区的文物考古成果已经全面验收。众多的考古成果不仅为认识三峡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三峡旅游开发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以考古学新证据揭示三峡文化的深层结构,提出了考古成果向旅游产品的转化途径,对新三峡遗产廊道的时空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曲阜鲁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例,探讨其在曲阜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旅游产品开发状况。通过对比研究和对其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分析,得出曲阜鲁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旅游产品初步发展的原则、策略,并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野生劝物资源,有速人的旅游景点。经国家、省级有关部门和专家的科学论证,现已确认有旅游、文物考古价值的古遗址、石窟寺、古建筑、古代岩刻画等40余处;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和可供狩猎的野生动物有42种,占甘肃省野生动物种类的58%。1991年国务院林业部枇准建立的中国甘肃肃北哈什哈尔国际丝路狩猎场,现已建成,并配有完善的旅游狩猎设施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向导,是理想的旅游狩猎场所。  相似文献   

7.
自古称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有着丰富的化资源,近年来的许多重大考古发现,引起了海内外极大的反响。这些古遗址,对旅游化经济将会产生重要作用,应加强保护,加强研究,制定良好的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8.
2018年12月27日,江苏省考古学会2018年年会暨'濑水汤汤——江苏溧阳考古新发现成果展'开幕式在溧阳市博物馆举行。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溧阳市副市长陆慧琦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全省考古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媒体百余人参加了会议。龚良院长作了题为《江苏博物馆发展与文化遗产旅游——关于考古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的专题报告,生动阐述了博物馆展陈、文化遗产保护、地域文明探索、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均与考古工作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许方媛 《旅游纵览》2016,(7):101-101
本文主要针对明中都遗址文化旅游发展策略展开研究。在对明中都遗址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明中都遗址文化旅游的具体发展策略:积极加强明中都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与建设;对明中都考古遗址公园的文物进行重点保护;准确定位明中都遗址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积极做好明中都遗址文化旅游的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0.
刘斌 《大众考古》2021,(2):82-87
Archaeology是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面向公众的双月刊考古杂志,已连续出版70余年。自2006年开始,该杂志在每年12月评选出本年度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十大考古发现。自评选以来,中国境内先后共有6项考古发现入选。近日,该杂志评选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以下为入选项目的详细介绍:一、埃及:木乃伊彩绘木棺2020年11月14日,埃及旅游和文物部宣布,吉萨省塞加拉地区出土超过100具距今约2500年的彩绘木棺,这是埃及本年度最重大的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11.
从来就不存在真正的“私人的考古学”。从考古调查发掘所涉经费、土地和考古出土文物、资料信息,到考古知识、理论、技术方法的社会共享,再到考古发掘之后文物、古迹、遗址的保护、利用、管理,无一不是社会性问题。科学考古学满足考古学家和人类面向古代的求知欲望,而公共考古学则是面向人类基于历史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资源、信息、知识管理和价值观建构的考古后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对考古资源的保护利用管理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也为中国公共考古学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2.
林敏捷 《旅游纵览》2015,(4):201-203
文化旅游资源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文化旅游资源也是海口市的重要的旅游精品资源。海口市目前的旅游发展现状和其他市县相比存在旅游资源特色不明显、发展竞争力度不足的问题。本文对海口市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在开发的优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海口市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需要找准自身的旅游优势资源,重新定位旅游形象,加强对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打造属于自己特色的文化旅游专线品牌。  相似文献   

13.
<正>2021年文博界热度最盛、关注度最高的事件当属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新发现。2021年3月20日起,在央视连续4天的考古直播带动下,三星堆遗址在各大网络平台收获了极高的传播度。从三星堆考古“上新”拓展出的旅游热和文创热让三星堆受到媒体持续的关注和报道,“跟着考古去旅游”成为备受追捧的新时尚。据报道,“上新”之后三星堆博物馆的访客量大增,清明假期和五一假期更是排起长龙,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比2019年同期增长360%。  相似文献   

14.
2017年吉州窑获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地方政府合力推动吉州窑遗址的文旅融合,坚持以考古为基础,以文物保护为推力,以休闲旅游为抓手,积极促进吉州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青少年教育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发挥作用,促使考古成果惠及民众,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得吉州窑文化遗产回归于民,焕发出最大的能量与魅力。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12月27日,江苏省考古学会2018年年会暨"濑水汤汤——江苏溧阳考古新发现成果展"开幕式在溧阳市博物馆举行。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溧阳市副市长陆慧琦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全省考古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媒体百余人参加了会议。龚良院长作了题为《江苏博物馆发展与文化遗产旅游——关于考古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的专题报告,生动阐述了博物馆展陈、文化遗产保护、地域文明探索、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均与考古工作息息相关。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作了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介绍了旅游资源评价的定义,对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研究,并对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总结。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旅游资源评价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前期的必要工作环节,对提高旅游规划针对性和旅游资源开发科学性,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合理开发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在整合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和岩性考古等多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对钱山漾遗址史前居民周边区域的资源利用程度和范围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8.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以陕西省汉中市为研究地,从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三方面总结其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依次提出汉中市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以期推动汉中市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媛媛 《丝绸之路》2009,(12):57-59
文物旅游资源是指以文物为依托,具有旅游价值的文物资源。文物旅游资源的稀缺、有限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文物旅游资源法律保护制度应以循环经济作为理论基础,目的是通过未雨绸缪的制度设计,全方位地实现文物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循环利用,减轻文物旅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损害,实现文物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性是江苏省南通市旅游行业发展的基石。随着文旅融合、全域旅游等新兴旅游概念的提出,对旅游资源进行更为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南通市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在简要阐述南通市概况和旅游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旅游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对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