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壬午兵变"为契机,清廷对朝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以夷制夷"政策转变为"干涉政策"。清朝政策的转变,是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为维护中朝传统关系而进行的政策调整,但从历史的角度看,清对朝鲜内政的粗暴干涉,破坏了中朝传统友谊,导致宗藩关系最终解体。  相似文献   

2.
以“壬午兵变”为契机,清廷对朝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以夷制夷”政策转变为“干涉政策”。清朝政策的转变,是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为维护中朝传统关系而进行的政策调整,但从历史的角度看,清对朝鲜内政的粗暴干涉,破坏了中朝传统友谊,导致宗藩关系最终解体。  相似文献   

3.
夏冬波 《江淮文史》2005,(5):133-142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八套播放了百集韩国电视连续剧《明成皇后》,在全国引起不小的轰动。剧中有关朝鲜“壬午兵变”的情节刻画得紧张激烈,令人感到惊心动魄。然而,很多人却不知道,“壬午兵变”与清政府以及淮军将领吴长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孙鹏智 《沧桑》2009,(2):31-32
综览张謇与朝鲜问题(壬午兵变及其解决——作者注)的历史,可以看出,张謇从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他力主“以战定和”,从而促进了出兵决策的出台;在朝鲜,张謇是平叛的主要谋划者和参与者,对迅速平息兵乱,化解中日冲突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袁世凯一向为人们所诟病,几乎成为邪恶反动的化身。但"辨证法要求对每一个特殊的历史情况应作具体分析"。[1]综观袁世凯的一生,其崛起的起点是在朝鲜,本文通过对"壬午兵变"和"甲壬政变"的考察,旨在探明袁世凯所展现的杰出政治军事外交才干和过人的胆识,折射出以后袁氏当国的一定历史必然性。也指出作为中朝宗藩关系坚定的拥护者和执行者,袁世凯所为在一定程度上捍卫了中国的东方防御体系,抵制了列强特别是日本对朝鲜的野心,为中朝两国赢得了十多年的相对和平。  相似文献   

6.
"两当兵变"拉开了甘肃革命斗争的帷幕,为陇南乃至甘肃地下党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兵变旧址张家大院建于嘉庆四年(1799),距今已有214年的历史。该院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具有浓厚的人文底蕴,其中牌匾文化即为一例。"读书更佳"牌匾体现了张家重视子孙读书,崇文尚学;"孝悌""忠信"浓缩了儒家的伦理道德,系为人子女的本份,是做人、治学的根本;大院主人用"庆宁堂"给屋命名,立意高远,寓意美好;"永世同居"寄予张家世代永住一起,繁衍生息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韩通是后周王朝重要的军事将领,历后晋、后汉、后周三朝,地位十分显赫,在陈桥兵变时被杀。韩通墓志详细记载了韩通的家世和生平,补充了史书的缺漏。据韩通墓志对韩通之死的描述,可推测韩通被杀是有预谋的,这就为研究陈桥兵变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韩文宁 《中华遗产》2009,(1):156-159
1912年2月29日晚8时,北京城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爆炸声、哭喊声,宛如暴风骤雨汇成一片,混乱到了极点。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直到深夜,人们才得知是北洋陆军第三镇以索饷为名发动了兵变。  相似文献   

9.
松明 《中华遗产》2014,(10):154-159
1912年2月29日(农历壬子年正月十二)晚8时左右,夜幕笼罩下的北京城已经安静下来,各家都掌灯了,东城外突然传来数声炮响,然后枪声大作、人声鼎沸,成群结队的士兵涌入城来,横冲直闯,对沿途的店铺、商号、民居大肆劫掠。一些房屋被点燃,腾起浓烟,火光映天……北洋军阀曹锟部下的第三镇发生兵变了!  相似文献   

10.
1921年初,苏俄位于波罗的海的重要军港、从海上防卫彼得格勒的军事要塞喀琅施塔得发生了兵变。对于这一事件,长期存在着不正确的认识:一是认为这是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反革命武装叛乱,目的是恢复地主资产阶级政权;二是其组织者是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无政府主义  相似文献   

11.
百年来,袁世凯一直被很多人视为民元"北京兵变"的主谋,然而却没有一条可信的材料可以证明这一点,被研究者广泛征引的刘成禺《民元北京兵变内幕》其实是一条假材料。而透过其他许多可靠材料,可以看出,南方在永久首都和临时政府地点问题上做出了重大妥协,因此袁为"争都"而策划兵变没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亦可看出,袁对南下就职的态度,有一个变化过程。起初因有后顾之忧不愿立刻南下,而后随着局势变化,逐步变为积极行动,只不过由于袁克定等突然发动兵变而中止。至于袁克定等之所以要发动兵变,阻袁南下,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前途和既得利益会因袁南下就职而受到损害,而不能像袁那样从南北统一的全局和高度来考虑问题。从最终结果来看,袁世凯固然是兵变受益者,但因兵变失去控制,由"政治性"兵变演变为"真性"兵变,并蔓延到其他一些地方,导致袁在国人及外交团心目中的威望遭受重创,从而对南北合一后新政府的建立和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郭影秋 《百年潮》2012,(5):75-76
1966年5月,我(时为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被任命为北京市委文教书记,兼任北京市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1966年7月27日在北师大的群众大会上,康生信口雌黄地说:“在今年2月底3月初,彭真这个大黑帮策划政变,策划把无产阶级专政推翻,变成他们的资产阶级专政,计划在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各驻上一个营的部队。这件事是千真万确的,而且在北大、人大都看过房子。这件事包含着极大的阴谋,陆平知道,人民大学的郭影秋也完全知道。”我认为康生在讲这话时,他自己也知道并无根据,但为了达到某种政治需要,  相似文献   

13.
吴长江 《神州》2011,(7X):252-254,256
自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伊始 唤醒了旧中国四万万受压受剥削的劳苦同胞 点燃了反帝反封建反侵略的熊熊火苗  相似文献   

14.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既臭名昭著又一度呼风唤雨的历史人物,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但很多论述依然脱不了其“奸雄”、“窃国大盗”等脸谱化概念。历史人物往往是复杂的、甚至很多时候是矛盾的。由于袁世凯政治生涯前后期为官性质不同,前期扮演着臣子角色,后期则为一国当政者截然不同的角色必然会对中国近代起着不同作用,产生不同影响。本文将重点论述其施政过程中推进近代化的积极性贡献,同时指出在其登上权力顶峰后为所欲为,逆历史潮流而动,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近代化进程的反动性一面。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既臭名昭著又一度呼风唤雨的历史人物,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但很多论述依然脱不了其"奸雄"、"窃国大盗"等脸谱化概念。历史人物往往是复杂的、甚至很多时候是矛盾的。由于袁世凯政治生涯前后期为官性质不同,前期扮演着臣子角色,后期则为一国当政者,截然不同的角色必然会对中国近代起着不同作用,产生不同影响。本文将重点论述其施政过程中推进近代化的积极性贡献,同时指出在其登上权力顶峰后为所欲为,逆历史潮流而动,在一定程度上迟滞了近代化进程的反动性一面。  相似文献   

16.
更正     
《沧桑》2009,(3)
《沧桑》2009年第2期刊登的孙鹏智《朝鲜"壬午兵变"中的张骞及其历史作用述论》一文中,作者的学位应为学士,特此  相似文献   

17.
1891年的重庆开埠使重庆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抗日战争为重庆城市近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一方面,日机对重庆的轰炸严重地破坏和阻碍了经济文化发展和城市建设;另一方面,重庆人民的反轰炸斗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重庆城市的扩张,推动了重庆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1891年的重庆开埠使重庆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抗日战争为重庆城市近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一方面,日机对重庆的轰炸严重地破坏和阻碍了经济文化发展和城市建设;另一方面,重庆人民的反轰炸斗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重庆城市的扩张,推动了重庆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1891年的重庆开埠使重庆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抗日战争为重庆城市近代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契机。一方面,日机对重庆的轰炸严重地破坏和阻碍了经济文化发展和城市建设;另一方面,重庆人民的反轰炸斗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重庆城市的扩张,推动了重庆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胡勇  琚婕 《史学月刊》2013,(5):73-82
1934年,陇海铁路通车西安,促进了西安城市近代化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交通环境的改善,西安凭借便利的交通区位成为陕西重要的商品运销地、集散地和中转站,并且取代了三原、泾阳成为陕西的经济中心。陇海铁路通车以后,西安迎来了近代工业发展的黄金期,生产力得到空前提高,由原来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逐渐向现代化的大机器生产转变。抗战爆发后,东南部各省工商业的大量内迁使西安商业资本额大增,促进了西安工商业的繁荣,金融业在这一时期也快速发展起来,提升了西安在军政、商贸、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沦陷区难民沿陇海线西迁,使西安城市人口激增,性别比例失调。铁路的修建促进了市政建设的加快,西安新市区的发展,社会文化日趋丰富,社会生活日趋开化,西安的城市职能得到加强,并带动了陇海铁路关中段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