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歌仔戏与芗剧是海峡两岸戏曲文化姐妹花,她们绽放在闽台民间社会里,扎根在中华文化的沃土中,同根同源,血肉相连。  相似文献   

2.
芗剧作为流行于闽台的地方戏曲,其音乐唱腔曲调旋律优美,节奏感强,又用闽南方言演出,具有非常浓厚的地方色彩,演员只有不断通过博取众长和吸纳生活中的养料,来调适自身,使表演与音乐唱腔更好的结合,才能让芗剧始终保持着“古调新声春永在”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黄守田 《南方文物》2005,(3):111-113
何为闽台化?福建社科院研究员刘登翰先生指出.闽台化是中华化的一种地域形态。一般是指来自汉族核心地区的中原化,在播迁闽台的过程中.因地理环境的不同,历史发展的差异和与土化融合所产生的变异等诸种因素,而形成的一种地域性的亚化。  相似文献   

4.
吴小虾 《神州民俗》2010,(6):48-49,52
芗剧表演艺术,是以虚拟的、非写实的手法,表现生活,演绎故事,刻画人物,塑造形象。由于闽南芗剧流行于闽南之间,其表演艺术具有较强的闽南地域性。搞好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才能更好地塑造芗剧独特的形象,形成并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使之更贴近市场,让观众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5.
游小珺  韦素琼 《人文地理》2012,27(5):110-114
福建作为我国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经济发展备受瞩目。闽台隔海相望,在气候、地形等自然背景和经济、文化等人文背景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使得台湾工业化过程的发展政策和经验能够为福建当前和未来的产业结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类比物体动能,对不同工业化时期的闽台经济、三次产业和制造业发展动能进行测算比较,并结合闽台不同时期的政策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福建经济发展动能起点高、增长快。(2)目前福建第二产业明显领先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速度快。(3)闽台在经济发展重点的变化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且当前重点行业具有一定互补性。福建可利用闽台区域条件互补优势,借鉴台湾发展政策,制定工业化中后期产业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6.
闽台历史渊源深远,关系密切。长期以来,福建各界对台湾予以特别的关注,特别是开罗会议宣告将台湾归还中国后,福建省临时参议会和省参议会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台湾和闽台关系的议案,受到中央政府和省政府不同程度的重视与吸纳,并体现在收复台湾和闽台经济交流的政策措施中,对台湾接收和闽台战后重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以来,福建省立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积极先行先试,在闽台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不断探索,两岸文化交流日益活跃。目前,福建省对台文化交流呈现出往来高端化、活动品牌化、交流持续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机制常态化的特点。为进一步发挥“五缘”优势,拓展“六求”作为,本文就如何保护涉台文物、深化闽台文化交流谈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促进闽台成功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2012年9月14日,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南平市社科联、南平市郑成功研究会共同承办的“郑成功闽北军政生涯与闽台成功文化交流”学术年会在闽北中心城市南平隆重举行。来自福建省、市各高等院校、民间社团和新闻、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八十余人参加了这一大会。会议共收到相关论文18篇,散文、诗词、民间故事等作品近十篇,书法作品两幅,就郑成功与延平(今南平)、郑成功与闽台文化交流、郑成功与延平条陈、延平条陈与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文化研究等相关问题阐述了各自见解,其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萍 《福建史志》2008,(4):40-42
闽台两地、一水相连,语言相同,习俗相近,骨肉相亲。虽然一条海峡将台湾岛与祖国大陆隔开,但从文化层面上来讲,自古以来闽台就是同宗同祖、同根同源,存在不可分隔的源远流长的关系:三国时。孙权“为求取国家的利益,开疆拓土”、“觅取海外之发展,谋求贸之利”,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宜洲”,学者一般认为,夷洲即现在的台湾:元代福建泉州路在澎湖设巡检司;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统一台湾,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光绪十三年(1887年)台湾虽然改建行省。仍称福建台湾省。本文拟从闽台两地有关崇蛇习俗的角度探讨闽台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3月16日,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以下简称福建省方志委)在泉州石狮市举行闽台方志万祥馆揭牌仪式暨闽台方志文化交流座谈会。此次活动在全国首开与民营企业合作共建方志文化服务平台的先河,也是福建省举办的首次有香港、台湾地区专家参加的方志文化交流座谈会。福建省方志委主任陈秋平在致辞中指出: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和文化基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闽台一衣带水,两岸"五缘"流长,方志文化是两岸共同守望的精神家园和维系两岸同  相似文献   

11.
刘新慧 《沧桑》2008,(6):11-12
台湾被纳入清政府版图后,闽台贸易出现前所未有的繁盛景象。至"日据"之前,两岸通过对渡贸易、行郊贸易等独特的方式进行经济往来。频繁的经济交流,使两岸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处于良性的发展态势,对闽台两地的商品经济、商业文化、城市发展都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福建与台湾两地早在汉代就开始了交往,但是却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唐中叶以后,随着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台湾的交流逐渐密切起来。到了宋元时期,福建人民移居澎湖,从事开发,由此以澎湖为桥梁,闽台两地各种形式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从而揭开了闽台关系史上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闽台文化是一元还是多元的?它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体系中所占地位如何?尽管这二个问题尚未成为学者们争论的重点,但从海内外报刊发表的各种言论看,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分歧是确实存在的.笔者认为:闽台文化是一体多块的地方性文化,其中,台湾文化是闽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总体而言,闽台文化是中华文化之中的一个区域文化,它是中世纪中原文化的延伸,并在吸收古老的闽越文化、畲族文化与海外文化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富有开创性的地方性文化.以下我们试从民族语言、宗教信仰、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经济结构等方而论证我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闽台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属边疆区城,开发较晚。近代以降闽台贸易增长迅速。日据台时期闽台区间贸易骤变为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仍无法抹煞闽台贸易的互补性。该地域的边疆区域贸易生命力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试论明清时期的闽台乡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明清时期是闽台地区乡约推行较普遍的时期 ,这是闽台社会处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下 ,地方基层政权与乡绅势力联合重建社会秩序的一种重要表现。闽台地区乡约的推行既有与当时全国一样普遍性的特点 ,同时 ,又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性特征 ,如乡约与乡族、神明威慑力量的紧密结合等 ,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明清闽台区域社会秩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闽台家族社会与民间信仰彭文宇闽台关系源远流长,福建先民不但率先入台开拓建业,而且最早把大陆传统文化传播到台湾去。近年随着海峡两岸关系渐趋缓和,两地人民交往日益频繁,有关闽台关系史问题引起两岸学者的重视。本文拟从家族社会的角度,探讨福建家族与台湾家族间...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迎来崭新的发展时机,作为文化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博物馆理应借助免费开放的契机,勇抓机遇,承担责任。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在此形势下深化组合原有社教项目内容,推出了"情系闽台缘—流动的博物馆"系列教育活动,它是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打造的教育品牌活动,涵盖"闽台五缘巡展"、"闽台五  相似文献   

18.
雷海清,俗称田都元帅,是闽台民间信仰中一位极为特殊的灵魂神之一。雷海清原是唐天宝年问的乐工,死后被闽台戏业奉为祖师爷和保护神;随着闽戏的传播,在戏业艺人的推崇下,雷海清被民众广泛接受而成为闽台民间信仰中主神之一;又因其姓雷而受畲民敬仰,祀为祖先族神。对于闽台信仰中如此特殊的神祗,却少有问津。拙文试就其信仰概况及成因作一粗浅探讨.希冀引起专家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黄亚琪 《东南文化》2021,(3):102-111
闽台地区是我国联系太平洋岛屿的重要纽带,这里发现的岩刻不但是闽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经分析比较闽台岩刻风格,可发现其多有相似之处,且基本符合南岛语族岩刻风格标准,这一方面显示了闽台地区可能与南岛语族岩刻风格的起源有关;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海峡两岸乃至中国与南岛语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福建茶文化历史悠久,编好《福建茶志》是打造福建文化名片的重大工程。出版"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献应与开展系列配套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扩大优秀历史文化的社会影响。编纂整理大型文献《闽台历代方志集成》,对深化闽台文化融合、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意义。福建省方志委在全国率先与台湾有关组织联合编纂志书《妈祖文化志》,这是一次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探索与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