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崔丕 《历史研究》2005,(1):156-172
《日美相互合作及安全保障条约》(一般称为新《日美安保条约》)标志着美日关系发展的新阶段。美国将修改《日美安保条约》作为确保自由使用冲绳军事基地的手段,而日本将其作为争取返还冲绳的重要途径。新《日美安保条约》确定了“事前协商”制,又保留了种种“例外”。新《日美安保条约》在适用范围问题上采取了“日本本土”与“远东”并用的方式。这一切都体现了美日两国战略利益的差异与汇合。  相似文献   

2.
冲绳的驻日美军基地是维持日美安保体制的核心内容,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和国务院围绕是否将冲绳归还日本的问题发生分歧,最终主张归还的一方占据上风,其战略意图体现为,力求以归还冲绳为契机,进一步增强作为美国亚洲战略依托的日美安保体的有效性制,由此迫使日本在亚太地区承担更多的军事防卫责任。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前后,中西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和平方式无法打开中国大门,为获得和中国"平等"交往的权利,西方列强依靠暴力迫使中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体制逐步取代了朝贡体制。  相似文献   

4.
中日《天津条约》第一款撤兵条款从提出到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甲申政变失败后,日本为将清军彻底撤出朝鲜,谋划和主导了中日撤兵交涉的全过程。日本先是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撤兵策略,以双方共同从朝鲜撤兵为幌子,诱使清政府同意从朝鲜撤兵。而清政府正值中法战争,担心日法联手而两面受敌,同时希望借机让日本从朝鲜撤兵,以“转圜之计”的暂撤考量同意共同撤兵。天津撤兵谈判中,由于李鸿章受到伊藤博文避重就轻、软硬兼施等谈判策略的误导,以及倚恃作为宗主国的将来派兵权,在撤兵时间和范围上均做了妥协,且在没有限制日朝条约内日本在朝驻兵权的情况下,形成了尽快撤尽驻朝两国兵弁的撤兵条款。此条款基本按照伊藤要求形成,反映了日本侵略朝鲜的手段和东亚扩张思想,是李鸿章失策的妥协条款。  相似文献   

5.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中日双方于1974年11月开始缔约的预备谈判,后因日本政局变动使国内政治力量重组,自民党亲台势力掌控党政大权,在反霸问题上态度变化,导致谈判受阻;与此同时,中国也因文化大革命在缔约问题上回旋余地有限,致使缔约谈判一度中断。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国内政治环境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为恢复中日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邓小平的推动下,中日于1978年5月恢复了谈判,并于8月正式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条约的签署对中日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6年《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发布,日美同盟关系在冷战后结束"漂流状态",并确了以提升日本在政治、军事、安全、经济等方面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作为主要目标,以"维护亚太地区和平安全作为主要任务"。[1]250但重筑的同盟关系能走多远?亚太地区格局又将如何演变?本文试图通过对《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的解读,来回答上述疑问。  相似文献   

7.
段继业 《攀登》2006,25(2):100-103
本文是为《青海农牧民的生活状态》一书所做的序,同时也是对青海农牧民的生存状态所做的一个概括。文章通过阐述关键词的方式,试图反映青海农牧民谋生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本文的基本观点是:青海农牧民仍然很苦,但他们在艰难地求变。本文概括出来的关键词是:变迁、打工、牛羊育肥、做买卖、看病、孩子上学。这些关键词既集中反映了青海农牧民的生存状态,同时也基本上是大多数中国农民的真实处境。  相似文献   

8.
《澳新美同盟条约》是新西兰与非英联邦国家签订的第一个防务同盟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其外交和防务政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冷战期间,它不仅加强了新西兰与美澳之间的外交和防务联系,提升了自身的防务能力,而且强化了新西兰参与地区性事务的愿望,同时与昔日对手日本的关系也不得不做出适时的调整。当然,必须强调的是,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新西兰对英联邦集体防御机制的信任,新西兰与英国传统的密切关系并未在根本上受到损害。  相似文献   

9.
唐琰 《神州》2013,(19):1-2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扩展,原始农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在现代文明冲撞下,一些土生土长的草原人民固守着原有的价值理念,坚韧的生活;而一些接受了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保留传统与寻求先进中苦苦挣扎。草原文明与现在城市文明的冲撞下,产生了广为流传的爱情悲剧。本文从文明冲撞下,草原上女性生存状态、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和爱情悲剧三个方面探寻人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1930年伦敦海军会议是对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辅助舰作出限制的一次会议。会上签订的《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在日本国内的批准过程颇费周章,在政府做出大量让步的情形下条约才勉强获得批准。其结果对日本政局以及政治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条约的签订非但未能有效遏制法西斯势力的崛起,延续政党政治的强势力量,反而使海军内部分裂、派系之争明显,并加速了日本对美国发动战争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佐藤内阁时期(1964·11·9——1972·7·7)是战后日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期间日本利用日益膨胀的经济实力,借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沼不能自拔、经济实力大幅度滑坡、在远东急需日本提供战略合作的有利时机,围绕越南战争、东南亚开发、东亚战略“换肩”、小笠原、冲绳的施政权归还等问题展开频繁的首脑外交,不仅顺利解决了日本战败遗留下来的日美间最大的外交课题,而且顺利实现了日美在远东的战略“换肩”,极大地提高了日本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日美关系从战后日本对美依附时代,进入了日美相互依存时代,为70年代初日本结束“战后”时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2.
欧盟27国领导人于2007年12月13日正式签署了《里斯本条约》,旨在取代此前因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失利而陷入危机的《欧盟宪法条约》。该条约应在所有成员国批准后生效,目前条约已进入紧张的批准阶段,而爱尔兰的全民公投否决了此条约,这使自以为已摆脱了制宪危机的欧盟内部氛围又骤然紧张起来。  相似文献   

13.
出土文献睡虎地秦简《日书》中有两则与牛郎织女传说相关的史料,这为解决牛郎织女故事形成时间上限、传说早期形态、起源地等问题提供了线索。秦简《日书》出土于湖北云梦县战国末期秦墓中,因此战国末期应该是牵牛织女故事形成的时间上限,简文说明牵牛织女婚姻悲剧故事此时已经成型。睡虎地《日书》浓郁的楚文化特色为诸多起源说之一汉水说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4.
动荡的二十世纪上半叶,中西方都在战争和萧条中对人的命运苦苦思索着。《飞蛾之死》中小小的飞蛾维护生命给人抗争的勇气,《小麻雀》中受伤小雀那生死的悬念给人抗击的理性思考。弱者如何生存,其实也就是面对浩淼自然而相形平常的人类如何生存的问题。两相比较,可以反省目前人类自身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5.
16.
美以关系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特殊关系,但也经历了平淡期、发展期和成熟期。"六日战争"不仅是美以关系发展的一个结果,而且反作用于美以关系并夯实了其关系的基础。然而美以关系的基础不断随着时间而变化,其固有的缺陷从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双方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望厦条约》是清朝政府在中英《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之后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三个不平等条约,也是中美之间自1784年开始交往以来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提起这个条约,人们愤慨的往往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  相似文献   

18.
张蕊 《神州》2014,(3):286-286
<正>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日渐成为人们的宠儿。据美国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成年人平均每天花费在手机和电脑上的时间为4小时40分钟,首次超过花费在电视上的4小时31分。而这得益于过去3年移动互联网的崛起,2013年美国人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为2小时21分,这一数字在2010年仅为24分钟。看到这则调查结果,有人感叹: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果然是一去不复返了。说传统媒体不再"一统天下",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因为它毕竟面临着不同类型的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但也并非如一些人所预言,传统媒体将迅速被新媒  相似文献   

19.
徐畅唱 《神州》2011,(8X):23-23,25
《老人与海》是被誉为“精通于现代叙事艺术”的优秀作家海明威的压卷之作,是叙事艺术的精品,故事情节简洁、语言凝练。从时间的纵向角度讲述一个人与自身和自然搏斗的故事,刻画了主人公圣地亚哥“硬汉”形象,然而这故事中蕴含多重悲剧性意味,这种悲剧不会引导人走向消极的一端,而教人在悲剧中感受崇高。  相似文献   

20.
佛教从西汉时期传入中土,便一直潜移默化地在中土传播,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被中国人吸收接纳以至成为中国人传统思维的一部分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由于各自的理论不同,佛教想要在中国扎根必须有一个中国化的过程。在佛教传播的初期,它借鉴道家、道教的有关理论,把佛”、“般若”等佛学词汇比附为道”、“无”等,出现了玄学化的佛教,也““出现了一些有很高理论素养的佛教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