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海城 《攀登》2014,(6):116-121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的较大省份之一,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民族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为青海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由于受自然条件、历史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城乡二元结构、地区发展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使青海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在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机会供给等方面仍呈现不均衡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基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与全国教育水平差距较大,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较多。  相似文献   

2.
《攀登》2015,(4)
历史上丝绸之路青海道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今国家实施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战略为促进该区域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借助"点—轴"理论,在分析丝绸之路青海道沿线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基础上,构建了"点—轴"模式的丝绸之路青海道旅游空间开发格局,并相应提出了一些旅游开发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阿朝东 《文博》2010,(3):72-76
青海位于中原、西域、北方草原民族等文化圈的交融地带,出土了大量的隋唐时期联珠纹饰样的文物,生动地反映了隋唐时期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萨珊联珠纹在青海地区的流行,对研究隋唐时期中、西亚文化在青海的传播发展,以及"丝绸之路青海道"在中西交通史上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族》2009,(2):F0002-F0002,I0001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是青海建立最早的高校和全国建校最早的民族院校之一,也是全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200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青海民族大学。建校60年来,始终弦歌未绝、办学不辍,为青海的政权建设、民主改革、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事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攀登》2014,(1)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最好写照。"两弹一星"精神对青海有着特别的意义,进入新时期,被赋予了新内涵的青海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在本文中笔者将青海精神的内涵概括为"坚韧、自信、实干、创新"。  相似文献   

6.
对建国以来青海资源开发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德生 《攀登》2001,20(1):86-89
建国以来,青海资源开发先后经过了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以来两个重要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就,为青海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资源开发历程中也有许多值得汲取的历史教训,“资源依赖症”和“资源近视症”就是突出的表现。另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也是值得牢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新青海精神是新时代伟大民族精神在青海大地的具体展现,是激励青海各族人民夺取"双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是青海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支撑。探究新青海精神的生成逻辑、鲜明特征及时代价值,既是着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确保青海同全国人民一道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又是构筑新时代青海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不断激发建设新青海精神动力的应然之举。  相似文献   

8.
在纪念《中国土族》杂志创刊15周年之际,中共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同志发来贺信。他在贺信中说——"土族儿女海纳风行,平和博大,与其他民族一道携手并进,共同创造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古往今来,土族人民培养出了许多杰出人物和优秀儿女,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自己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是国家社会治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其治理能力最为直观的体现。在国家治理理念、治理原则和治理方略的引领下,青海省委省政府以及基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作为,因地制宜,探索"枫桥经验"本土化路径,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书写社会治理的"青海故事"。本文根据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的实践,梳理了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八个坚持"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记者 郭晓芸)近日,杨生顺《河湟"花儿"综论》由青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杨生顺,青海开放大学副教授,青海花儿研究会秘书长.20年来,他深入西北、江南与江淮,深度调研访谈,搜集、整理、研究"花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6年,主持完成青海社科规划项目"基于青海生态文化建设背景下'花儿'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11.
《攀登》2021,(5)
青海是我国的生态高地、资源重地以及战略要地,但由于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何协调发展面临着重大难题。近年来,青海始终保持生态保护优先的战略定力,不断深化"三个最大"省情认识,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初步探索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的"两山"转化路径、转化模式。但"两山"理念在青海的转化实践仍处于探索期,遇到了转化能力缺乏、市场发育不够充分、制度体系架构不完善、认知需要加强等过程性和阶段性的困境和挑战,急需通过优化转化条件、加快培育建立市场、完善制度保障、全面提升认知水平等措施,打通转化通道、提高转化效益,助推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建设。  相似文献   

12.
古人以偏盖全,或仅凭主观想象,往往把青海高原描写得悲怆荒凉,毫无生气,什么"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什么"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等,使人们闻而却步,不敢西进.殊不知,这江河源头天高地广,物华天宝,有不少人间胜境.截至目前,青海已有互助北山、坎布拉、昆仑山、察尔汗、年保玉则、贵德阿什贡等国家地质公园,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使青海有了展示大美的金色名片.  相似文献   

13.
《攀登》2017,(2)
追溯青海的红色历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班玛地区,广大红军指战员以自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和不可磨灭的革命斗志,在青海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留下了革命的星星之火,留下了红军长征在班玛的伟大革命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在班玛的伟大精神,是铸就新青海精神高地、建设民族团结先进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青海篇章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攀登》2014,(6):47-54
青海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专题研究加强"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建设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加强"三基"建设提升执政水平的意见》。"三基"建设成为青海探索治青理政规律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推进青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确保长治久安,建设法治青海以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实践创新;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5.
青海歇家是从事青海地区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交易的中介人。歇家的出现填补了"茶马互市"终止后所导致得青海贸易链条上的空缺,对青海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二十世纪初随着外国资本的介入,在"西宁毛"出口贸易中歇家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但由于青海官僚资本的垄断经营,歇家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精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强调,青海最宝贵的财富是精神,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建设新青海,要有新精神。省委对新青海精神的概括,体现了中华文明传统,贯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青海人民独特的文化理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新时代奋力开创青海建设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本文从文化视域探讨了新青海精神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建构,阐释了新青海精神在文化内涵和核心要素上突出的文化特征及其在锻造新时代青海各族人民积极向上的文化心态和精神人格上产生的相应的时代价值,以期更加全面深入理解和把握新青海精神的历史渊源、事实建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提高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全面实施"一优两高"战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吕霞 《中国土族》2001,(4):27-29
古老的黄河,自茫茫雪原、皑皑群山深处奔涌而来,在她湛蓝的身影即将揖别故乡青海,远离青藏高原之际,却在青海东部与甘肃交接的地方拐了一个温柔的湾,冲积出了一片富饶的河谷,给青海留下了一块"千家门巷皆铺锦,十里园林尽罩烟"的美丽土地,这就是有"小江南"之称的民和土族聚居区--三川.  相似文献   

18.
《攀登》2021,(1)
深度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青海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本文围绕"十四五"期间青海如何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一主题,明确提出了对外开放的四条主攻方向和战线,即尼泊尔、巴基斯坦、中亚五国和湄公河五国,并分析了青海的优势条件,阐述了开展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9.
王芃 《四川文物》2009,(5):117-121
1940年,以王子云先生为团长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立.从1940年至1944年,考察团考察了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其主要活动有陕西关中汉唐陵墓考察、河南洛南龙门石窟考察、青海塔尔寺考察、敦煌莫高窟考察、拉卜愣寺、河西走廊石窟群考察、西安考察、兰州考古等,取得了非常珍贵的田野调查资料,功载史册.  相似文献   

20.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经作为一项战略目标,进入了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之中。青海的文化产业开发应该建立在青海丰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基础上,围绕文化资源潜质、产业集中度和产业关联性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