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余英时(2006)曾提到西方"文本考证学"的"源远流长"、"日新月异"。对于西方校勘学传统的"源远流长",拙译《西方校勘学论著选》一书已约略呈现大概,本文将对西方"文本处理技术"的"日新月异",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清代乾嘉年间的学者黄丕烈以藏书家闻名一时,他的士礼居收藏宏富为一时之冠.宋元旧椠,精校名钞,比比皆是.其中仅宋刻书就有一百多种.他专置一室存放这些珍贵古籍,并美其名曰“百宋一廛”.他自述云:“顾念余生平无他嗜好,于书独嗜好成癖.”为了求书聚书,不惜散尽积蓄.他的这种努力对保存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有着很大的贡献,后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作为著名文献学家的欧阳修 ,曾长期任职馆阁 ,对校勘者提出了见多识广、吃苦耐劳、博采精择、久任专一的条件和要求 ,见解精辟 ;校勘中信守“慎改”原则 ,采取阙疑、存异作法 ,为后世树立楷模 ;探索“文物校勘法” ,集录金石铭刻对传世古籍进行校勘 ,成果显著 ;校勘遍及四部 ,质量精审。欧阳修在校勘学史上应当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校勘学是编辑学的分支学科,也是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必经程序及关键环节。地方志校勘除包含了与其他文稿、书刊相同的内容、文字校勘外,还承担着志书体例、篇目、图、照、表的校勘,以及志书资料、史实真伪的鉴别和考据(证)任务,关系着一部志书的优劣成败。鉴此,认真研究方志校勘学是事关强化精品意识、提高志书质量及发展方志事业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试从校勘学的涵义、地位、作用及方志校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方志校勘学的探究和设想,以期引起方志同仁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校勘学是编辑学中的分支学科,亦是地方志编纂工作中的必经程序及关键环节。从地方志编纂实践分析,地方志校勘除包含了与其他文稿、书刊相同的内容、文字校勘外,还全面承担着志书体例、篇目、图、照、表的校勘,以及志书资料、史实真伪的鉴别和考据(证)任务,关系着一部志书的优劣成败。鉴此,认真研究方志校勘学是事关强化精品意识、提高志书质量及发展方志事业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此提出建立方志校勘学的设想,以期引起方志同仁的关注和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钱大昕(1728—1804年),字晓徵,一字辛楣,号竹汀,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詹事府少詹士。四十七岁归里,先后主钟山、娄东、紫阳诸书院,课学著述不辍。著有《潜研堂文集》、《十驾斋养新录》、《廿二史考异》、《潜研堂金石文跋尾》、《补元史氏族表》、《补元史艺文志》、《竹汀先生日记钞》等。钱氏治学,淹贯经史。段玉裁称其“于经文之舛误,经义之聚讼而难决者,皆能剖析源流”。凡小学、地理、职官、氏族谱牒、金石等“可订六书故实,可裨史传者,及九章算术,自汉迄今中西历法,无不了如指掌”。由于钱氏博涉不拘,兼通数家之长。因此他在校勘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今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吴缜撰《新唐书纠谬》、《五代史记纂误》稽评欧阳修、宋祁官修《新唐书》,欧阳修私撰《新五代史》,历来褒贬不一,但从校勘学角度评价,仍应予充分肯定。他提出的“校勘之职”的独到见解,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他所完善的本校法,缜密科学,现已成为重要的校勘方法之一;他撰专书而不是夹在注释中,系统而不是零碎地稽评当代名家欧、宋之作“正史”,同时,细分门目,使史书考订带上条理类例的特点,又有开导风气的意义;他的校勘成果,后人广泛加以利用,实为《新唐书》、《新五代史》的有功之臣。  相似文献   

8.
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历史等方面都有论著。本文仅就其校勘学思想略作评述。一、胡适校勘学思想的发展线索胡适校勘学思想的发展有着较长的历史。根据胡适自传等方面的材料,可以归纳如下。1、胡适早年在家乡接受过九年的教育,读过许多经史典籍,十几岁时,便有了疑古的倾向。“如有一怀疑也都要予以批判来证明和反驳”。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为配合整理国故,大力鼓吹疑古思想,导致《古史辩》七卷的出版,也许就是基于这时的思想根苗吧,以后,他就寻觅一个能解决他的怀疑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段玉裁(1735—1815年),字若膺,号懋堂,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举人。初官贵州玉屏知县,后改四川巫山县。未几,称疾归养,遂不复出。玉裁师从戴震,于先秦两汉之书无所不读,诸家小学,皆能别其是非。一生著述甚富,汇刻于《经韵楼丛书》中的有《经韵楼集》(附《仪礼汉读考》)、《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周礼汉读考》、《春秋左氏古经》、《声韵考》等,其毕生用力最勤而堪称为代表作的是《说文解字注》(附《六书音均表》),世多单行本。段氏为清代小学名家,也是皖派校勘学家的代表之一。本文试就其在校勘学方面的成就加以述论。  相似文献   

10.
卢文弨在校勘上属于博涉一派,然而他的博涉却是以专精为基础的。文昭校勘的卓著成绩,得力于他在多年实践中摸索出的一套方法。粗浅分析起来可得以下数端:1.广罗异本,以对校为基础具备众本是校勘的第一前提,因为书籍在传刻中出现的谬误,只有未误之本才是最可靠的回改依据。如果罗致的版本不全,就会直接影响校书的质量,如果遗漏了重要版本(尤其  相似文献   

11.
赵阳 《沧桑》2012,(2):93-95
历史学家陈垣发凡起例,对文献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建基工作,特别是结合自己的校勘实践、充分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的校勘四法,使校勘学走上科学的轨道,奠定了校勘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版本学概说     
关于版本学这个名词,比目录学要后起一点,考究版本大概从明朝末年才开始的。第一部专门研究版本的著作,是清末长沙叶德辉做的《书林清话》。到现在讲版本的还脱不出它的范围,现在介绍几部研究版本的重要著作。 1.书朴清话十卷 叶德辉自刻本、石印本、铅印本,有余话校补等。 2.论书绝句 杨守敬 上海古籍出版社印本。 3.留真谱 同上,木刻本,这是最早的书影。 4.中国书史 刘国钧 铅印本,这是北大图书馆系的讲义,刘氏还有简明的有关版本学的小册子。 5.古书版本常谈 毛春翔 上海古籍出版社印本。  相似文献   

13.
瓷枕概说     
(一) 人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觉离不开枕,《说文))云:“枕,卧为所荐首者也”。枕对睡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人入睡时,枕把人的头部垫起来,以减少脑中血压,使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枕的起源很早,其字从木,应是古人以木代枕转化而来。它至迟出现在殷商时代,据晋人《拾遗录》载,殷纣王有“玉虎枕”,  相似文献   

14.
汉碑概说     
一综述汉碑泛指汉代这一广阔时间、区间内的碑刻。举凡碑、碣、墓志、摩崖、石经等皆属此列。其内容大多是记载重大历史事件,为统治者歌功颂德,或名人墓志铭等。汉代的主要通用字体是隶书,“汉策”在中国文字史和书法史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上承古象征结,与小篆并签,下开魏晋草、楷、行书新脉,实为中国书法艺术之基石。汉字的发展大致经过象(甲骨文、全文、石鼓文、小篆等)、隶、草、楷、行几个大的发展阶段。据史书记载,汉以前在以竹简、木续、帛书、碑用、摩崖刻石等为载体的诸多汉字书体中,尤以汉碑数量最多,达…  相似文献   

15.
陈列学概说     
一 博物馆运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本世纪开初几年,一个蓬勃崛起的博物馆热潮席卷中国大地,我们暂且将其称之为“博物馆运动”。在这个“运动”中,中国博物馆不仅在数量上剧增,而且在行业的分布上也实现了许多零的突破。特别是在北京、上海等几个城市,为数众多,颇具规模的各类行业博物馆纷纷建成开馆,引起世人的注目,同时也引起博物馆工作在欣喜之余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黄丕烈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著名学者,毕生从事藏书、校书和刻书出版事业。他广闻博学,精于鉴别,善于题跋。在校勘古籍方面,提出广搜异本,择善而从,力主"死校",以保存古书的原貌,他一生约为800多种珍善典籍留下千余篇题跋,为我国校勘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关于校勘学的性质与对象白兆麟陈垣先生的《元典章校补释例》(后更名《校勘学释例》)于1931年问世。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这部著作,关系到校勘学何时形成独立的学科,应当是我国校勘学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前几年,有人宣称:"中国历代虽有较丰富的校勘实践,但缺少...  相似文献   

18.
卢文弨,清乾嘉时代著名校勘学家。本文就其校勘学思想与所用的方法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9.
俞樾是晚清著名经学家、语言学家,一生校释了大量典籍,在校勘学上取得了较大成就。他校勘的内容丰富,在校勘过程中重视分析古书讹误的原因,系统总结古书讹误的条例,科学运用各种校勘方法,对我国的古籍整理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民国校勘学是现代学科意义上校勘学理论的滥觞时期,在这一理论嬗变过程中,梁启超的校勘学方法奠基了现代校勘学的理论基础。陈垣提出的校勘四法标志着现代校勘学的正式创立。胡适的《校勘学方法论》集理论、方法、历史于一身,对校勘学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使它更加具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张舜徽的理论创新则使校勘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民国校勘学理论与方法的嬗变促进了这一学科的快速发展,也为校勘学屹立于现代学术之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