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珍是清道、咸年间著名学者,他的诗歌是典型的学人之诗,大量征引经学、史学、小学、考据等专门之学入诗,体现出与诗人之诗迥然不同的学理之美。回避或忽略最能体现郑珍学人之诗特征的学问诗,就很难对他的诗歌做出全面允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经学复兴.在此过程中,学者认识到科举制度存在很大弊端,使得经学空疏、学术凋敝.由此引发了李光地所倡导的科举改革.其改革的内容包括:提高五经在科举中的地位、考试中增加经世之学的内容,改变八股文的文风及写作方法.此次改革不仅获得了康熙皇帝的支持,而且也得到了广大学人和士子的响应.在这次改革中,尊崇经学的意味十分浓重,重视经学、提高五经的地位成为改革的核心思想.此次科举改革的意义影响深远,不仅推动了经学的发展,也为后来乾嘉学派崛起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由清代今文经学家皮锡瑞著、近代经学史家周予同注释的<经学历史>名噪学界,早已成为习经学史入门之书.然其间不免皮氏门户之见,如对三国王肃,皮氏即大加鞭挞,将之与刘歆并称为"经学之大蠹",指责其伪造群书诸注,所论似甚痛畅.近因研究<孔子家语>,重读此书,居然发现皮氏在此却出现一低级谬误,而周注更错上加错.读之愕然.第五章论经学中衰时代时有云:  相似文献   

4.
《尚书》传至魏晋,始有伪作羼杂其间,学人对此长期莫辨.至有清一代,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问世,才确征晋梅赜所献《尚书》搀杂赝品.然阎氏此著,学人多以《古文尚书疏证》称之.如《四库全书总目》、《清史稿·阎若璩传》、《书目答问》(张之洞)、《中国人名大辞典》(臧励和)、新版《辞源》《辞海》等言及阎氏此著时均作《古文尚书疏证》.经考,《古文尚书疏证》系《尚书古文疏证》之误.  相似文献   

5.
明代初年,闽人张以宁不仅在政事、文学领域取得重大成就,而且在经学研究上也有独到之处。其《春秋春王正月考》体现了独特思路,取得了较高成就,对当代学人重新评价具体明代经学著作、分析明代经学发展阶段和探讨明代学者解经思路都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客家学于诞生之日始,即有诸多学者学人将交叉学科研究方法运用于客家研究,探索建立研究客家相关课题学科体系。客家学者罗香林首创运用历史学方法研究客家体系,他所著《客家研究导论》和《客家源流考》两部著述,广泛运用历史学方法,对客家源流、客家文化、客家民俗等进行系统研究,由此而创立谱牒研究之方法论,为后来学人所推崇;  相似文献   

7.
范文澜是一位具有深厚经学素养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出身于北京大学国学门,受古文经学大师的陶冶,其早年著作《文心雕龙讲疏》、《文心雕龙注》、《群经概论》均表明他是古文经学阵营中的一员。延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两次系统梳理和演讲经学史,力求摆脱今古文家法之成见,在经学史研究方面带有里程碑意义。他一生以写作中国通史为鹄的,所著通史在追求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民族特色以及体现出的民族观、史料观、学风文风等方面,与他的经学素养和早年的古文经学训练,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清史稿·儒林传》对常州学术的记载颇能反映该书叙学价值之一般。它以缪荃孙在光绪年间任国史馆总纂时的工作成果为基础修订而成,其中常州学人的传记多为缪氏手笔。通过这些传记,缪荃孙编织了常州学派的学谱,最早将常州学派记入清代国史,奠定了常州学派在正史《儒林传》中的重要地位。缪荃孙笔下的常州学人,是贯穿清代学术史始终的学人羣体,基本属於汉学阵营,而非以西汉今文经学反对古文经学的对立派别。  相似文献   

9.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解读儒家经典及其思想的经学便成为汉代最显赫的学问。经过古今学人的潜心探索,汉代经学研究蔚为大观,多有硕果问世。近年来,随着新史学的崛起,人们对区域社会和文化的关注不断升温,日趋活跃的区域研究为汉代经学课题的拓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在这种研究潮流的推动下,雷依群教授新著《西汉长安经学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问世,开启了两汉经学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新文化派推动经学史学化、以史代经,质疑老辈学人学术。他们以方法和材料为准则判分新旧中西,无形割裂传统学术与现代学科、知识与价值之间的关联。老辈学人宋育仁则提出"述文化于史",尝试以孔门四科统摄现代学术分科,贯通义理与制度,在共和语境下重构儒学人伦与政教体系。其浓厚的复古、尊孔意识或有可商榷之处,但若以宋育仁与胡适等趋新学人的学术分合为线索,梳理近代学术流变的复杂理路,则既可丰富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路径,又能为当下反思以西律中的分科之学,谋求沟通中西、融汇新旧的新学术体系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东汉末年在何休时代,今古文经学已经合流,而佛教传人,道教形成。儒家经学在思想意识方面已不能发挥巨大作用,遂渐从统治地位而潜流于野;于是经师变作人师,无论其政治地位,思想情况,童年教育总是自儒家经学启蒙。以此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佛、道俱有大师,儒家经学虽不寂寞,却步入训诂注疏之整理阶段,所谓“南学简约,得其英华;北学繁芜,穷其枝叶”者,盖南学承玄学流风,北学袭服郑余荫。经学注疏虽云短于思想而长于名物训诂,但因儒、佛、道三家之思想交浸,在经解中亦渗透佛、玄思想,于是唐宋时代正义之学,亦具理学思想之萌芽。北宋理学由萌芽而结硕果,于是中国之哲学思想再现高峰。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编辑撰写论著目录索引类著作的工作,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2010年,作为中国盐文化研究丛书之一种,吴海波、曾凡英著《中国盐业史学术研究一百年》的出版,实有嘉惠学人之功。简言之,这是中国盐业史研究领域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13.
钱穆《刘向歆父子年谱》的刊行结束了晚清以降的经今古文学之争。从该年谱面世前后学者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出 ,民国学者虽然承受了晚清学人的问题 ,沿袭了他们某些治学路径 ,但总的来看 ,由于历史背景、目的、观念和处理方式的不同 ,意义已完全不同。在经今古文问题研究上 ,这种不同最典型地反映了经学没落、史学主位或经学史学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林耀华所著《凉山夷家》,其学术价值前人已作充分论证和高度赞誉,但对其研究方法则论及者不多.本文就《凉山夷家》所展现的民族研究方法略呈管见,以利今之学人于林先生的学术思想有较多认知.1935年经吴文藻引进,英国功能学派研究方法“布于燕京大学”.而林先生就读哈佛大学,曾受鲍亚士学派之熏陶,在吴氏所倡“社会学本土化”之框架下,融通各民族学派研究法而著于《凉山夷家》中,是为西学思想与中学史志研究法相结合之杰作.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汉代文化的重要构成,汉代经学与文学对此均有讨论与表现,二者传递的审美理想并不相同。经学视阈下的音乐之美:以德为本质与归趋;表达欢乐平和之情。汉代文学中的音乐之关,表现为:重视娱耳目乐心意之用;情感悲凄,曲调婉转、急促;乐器以丝竹类为主。  相似文献   

16.
刘秀与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本身具有深厚的经学功底。他即帝位之初,十分重视经学。他招揽经师,兴建大学,发展经学教育,在东汉初年即恢复了西汉的今文经学十四博士之学,同时私学也获得很大发展。他重用经师,并特设明经一科以选拔经学人才,他不但重视今文经学,同样重视古文经学,学习古文经学也可以做官,打破了西汉以来今文经学对仕途的垄断。刘秀对经学的重视,影响了整个东汉一代,使东汉的经学、特别是古文经学,获得极大的发展,被称为经学极盛时期。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12月1—2日,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经学与政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市筼筜书院会议中心召开。海内外29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从多个方面进行发言及讨论。本次会议展现了经学政治研究之新进展,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一、经学政治之奠基。汉朝自武帝设立五经博士,经学兴起,其目的在于通经致用。儒学既为官学,欲明经学政治之情形,必要基于制度层次研究儒学之变化,制度  相似文献   

18.
有清一代,许多学人为避嫌政治,均悉心于考研经学,从事校勘、笺注、旁及文字、训诂、音韵,甚至于天算、地理、乐律、典章制度、金石碑铭等,略有建树。至乾隆、嘉庆年间,已蔚然大观。而能成为大气候者,当属“扬州学派”。  相似文献   

19.
明人之《左传》著作甚多,所涉内容广泛,但至今未引起学人之重视。经学方面,明人对《春秋》学的一些基本问题都有探讨,而其人对《左传》之注解,特别是对杜预注之驳正,对清儒有一定影响。史学方面,则因《左传》所载之事错见别出,颇难寻其端委,故多致力于史体之改编,以便人之观览。子学方面,则将《左传》所载战伐之事分类整理,而成左氏兵法。文学方面,则致力于《左传》文法之细致分析,对于今人之解读与欣赏《左传》,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评李良志著《度尽劫波兄弟在——战时国共关系》温贤美近十年来关于国共两党关系史的研究,已逐渐引起不少学人的兴趣。据粗略统计,从1983年至今,我国大陆上已出版关于“国共关系”的专著约17种之多。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专著中,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