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校勘学是现代学科意义上校勘学理论的滥觞时期,在这一理论嬗变过程中,梁启超的校勘学方法奠基了现代校勘学的理论基础。陈垣提出的"校勘四法"标志着现代校勘学的正式创立。胡适的《校勘学方法论》集理论、方法、历史于一身,对校勘学理论进行了系统总结,使它更加具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张舜徽的理论创新则使校勘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民国校勘学理论与方法的嬗变促进了这一学科的快速发展,也为校勘学屹立于现代学术之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校勘学为学者编校文化遗产的书写文本提供诸项原则。在西方世界,搜集、管理和保存记录的传统与实践,最初创立于希臘化时期。亚历山大图书馆,在毁于火灾之前,是收藏古代稿抄本最重要的宝库。在这所图书馆,一个校勘学派自发形成,他们的编校严格恪守字句,不过  相似文献   

3.
顾千里是清代著名校勘学家,“不校校之”是他校勘学思想的核心与灵魂。其校勘学思想地形成,受传统校勘思想,特别是宋人校勘思想的深刻影响。顾氏的校勘学思想和方法,对校勘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些甚至已成为当今古籍整理校勘学科中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福泽谕吉是近代日本亚洲霸权思想的先驱者之一,他曾公然声称:"万卷万国公法不如数门大炮,几册和亲条约不如一筐弹药",主张用大炮弹药"创造未有之理"。福泽谕吉亚洲霸权论的思想基础,是近世日本的华夷世界秩序观和近代西方弱肉强食游戏规则的结合。福泽谕吉亚洲霸权论的形成,与近代日本向亚洲邻国扩张侵略政策的形成相辅相成。福泽谕吉及近代日本的亚洲霸权思想,可谓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5.
黄丕烈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著名学者,毕生从事藏书、校书和刻书出版事业。他广闻博学,精于鉴别,善于题跋。在校勘古籍方面,提出广搜异本,择善而从,力主"死校",以保存古书的原貌,他一生约为800多种珍善典籍留下千余篇题跋,为我国校勘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世间文化,叙"天"、"地"、"人"耳。古今故事,说"天"、"地"、"人"之相互演绎。谈"地",当离不开山与水。而"山为地之胜",是故,"山文化"贯穿人类始终,源远流长。古今多少事,都在"谈山"中。斗转星移,乾坤互换,沧海桑田,世事变化。前人平川建都,今世无山不城。前人曰:"山高路远,山穷人贫";而今说"山青水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2月7-8日,"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西方史学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复旦大学历史系主办,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6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会议讨论共分为七个专题进行,分别为:"西方史学史研究的中国视野"、"全球视野中的西方史学"、"当代西方史学的新视野与新路径"、"西方的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古代中世纪的西方史学史研究"、"西方史学的引入与中国的西方史学史学科建设",以及"近代西方史学的嬗变与演  相似文献   

8.
关于校勘学的性质与对象白兆麟陈垣先生的《元典章校补释例》(后更名《校勘学释例》)于1931年问世。如何实事求是地评价这部著作,关系到校勘学何时形成独立的学科,应当是我国校勘学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前几年,有人宣称:"中国历代虽有较丰富的校勘实践,但缺少...  相似文献   

9.
卢文弨,清乾嘉时代著名校勘学家。本文就其校勘学思想与所用的方法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0.
<正>从思想文化层面来看,近代历史是一段国门被打开之后,国人由被动接触西方物质文明到主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不可讳言的是,在这个不论"被动"抑或"主动"的过程中,中国人都为学习西方付出了沉重代价。虽然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我们不能没有原则地为这段屈辱的"求学"过程"翻案",但我们也不能对这个过程的某些成绩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11.
人类已踏入公元第三个千年,在美国,创世说与进化论之争却进入白热化阶段。这场"文化斗争"源远流长,可上溯至19与20世纪之交。19世纪末,面临现代化的挑战,基督教内部作出自由主义和理性主义的适应,出现所谓"现代派",骎骎然有成为主流之势。针对这股现代主义"歪风",保守派1883年召开"尼亚加拉《圣  相似文献   

12.
在古汉语中,"胡"曾被用于泛指来自西方和北方或国外的人和物。但是,其起因仍待研究。"胡"字在汉语中读音为"hu",很接近北欧地区八种语言和古凯尔特语中的"Far"、"Ver"、和"Fade"等表示"远"的单词的读音;同时,"胡"字系由"古"和"月"二字构成。其中"古"可能表示"古老",而"月"则可能是指"月支"部落。据此,可作这样的猜想:当西方人首次到达中国时,遥指西方并说来自"远方"("Far"、"Ver"或"Fade"),曾途经"月支";而当时的中国人则误认为,他们所说的"far"、"Ver"或"Fade"(远)是地名,就把这些西方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胡(hu)",并误认为该地区是古代"月支"游牧的地方,就在"月"前加上"古"而创造出"胡"字表示该地区。从而,就把这些来自西方的外国人称为"胡人",并用"胡"泛指来自西方的物品。如果上述猜想属实,则可进一步从语言学方面推测当时到达中国的西方人所属族群,并从"胡"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籍中的时间及首次将西方人称为胡人的时间和月支游牧于中国西北地区的时间,推想出这些西方人到达中国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抒情传统历久弥新的文学国度,素有"诗国"之誉,诗歌历史源远流长。"诗教"在"万世师表"的孔子那就得到高度重视。五四以来,悠游出入中西文化的林语堂也认为中国的诗歌重"意"尚"神",对移情冶性有极其重  相似文献   

14.
蒋贞 《文物天地》2020,(4):94-99
鞋,古称"屦",又叫"履",也称"足衣",为人类行走的工具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中国鞋履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间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进程,创造了无数种不同类型、不同材质、不同文化功能的鞋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鞋不仅包含了历史、审美等文化功用,还是身份地位、民族迁徙、社会角色的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两部《群书校正》,《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为"清卢文弨撰",其体例类似《群书拾补》,为校记汇编之作。然而,与《群书拾补》被广泛称引不同,此书鲜有学者提及或利用。;因此,有学者提出此书非卢文弨所撰。若此论成立,以此书为依据的研究成果都将存疑。作为清中期重要的校勘学家,卢氏校勘成果向为学者所重,故辨明此书真伪,对于认识此书价值及推动相关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世纪》2014,(2)
<正>纵观150多年来的中国工业化历程,可以发现,企业的"官民"之争、"公私"之争,或者直白地说,是"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这种纠结伴随始终。这一"争",不是企业之间正常的市场竞争,而是国家政策两种导向的博弈。当初清政府以"自强"为口号,引进西方机器技术,以"官为控制"为方针,办起了江南制造局等一批官办的新式工业。后来清政府又着眼于"招商",吸纳商股参  相似文献   

17.
魏孝稷 《史学理论研究》2015,(2):107-116,159,160
早期现代史研究长期受西方中心主义范式的支配。在这种范式下,西方的历史被界定为一系列构成现代性要素的"西方特性",非西方则被想象成缺失"西方特性"的前现代社会。近年来,西方中心主义范式遭到多元主义范式的挑战,在这方面,"加州学派"的比较研究功不可没。该学派否定了"西方特性"论,致力于寻求西方与非西方历史的相似性因素,同时也承认两者的差异性。将西方与非西方社会平等视之、互为主体的交互比较方法将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8.
正巡司河,系武汉市城南的一条古老河流。巡司河源远流长,据《水经注》载:"江之右岸,当鹦鹉洲南,有江水右迤,谓之驿江渚。"说明巡司河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巡司河古称"里河",据《江夏县志·山川》载:"里河,在望山门外,今呼巡司河,西通长江。"谓之"巡司河",是因为明代在其北岸置"鲇鱼口巡检司"而  相似文献   

19.
"活佛",藏语称作"朱古",意为"转世者"或"化身",蒙古语称作"呼毕勒罕"。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一种独特的高僧法位传承制度,历史源远流长,最初于13世纪由噶玛噶举派首创,16世纪中叶为后期兴起的格鲁派采用,17世纪中叶以后就成为藏传佛教各教派普遍采用的主要传承方式,形成了固有的历史定制和宗教仪轨。从其建立、发展到完善一直受到中央政府的尊重与保护、管理和支持,从中都体现了中央政府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20.
<正>一、宗族结构与古镇空间(一)"宗族"与"房"1、宗族宗法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块基石,它早在以西周为代表的中国奴隶制社会中就已确立。"宗族"是一个有确认的共同祖先、统一的祭祀仪式、共同的财产、并可分家族、房份、支系等组织系统的继嗣团体。宗族观念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西周、春秋时简称"宗",中国史学家陈寅恪早在1919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