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乾隆时期,是清代宫廷集锦墨制造的高峰期,御墨的包装在承袭旧制的同时不断创新,大量墨品囊匣被修补或重新制作,使得"古墨"以及"乾隆御墨"得到了妥善保存并传之后世。  相似文献   

2.
范丽 《收藏家》2013,(2):51-57
墨作为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是一种书写用品,还是一件融绘画、书法、雕刻于一体的艺术品,具有收藏和鉴赏的双重价值。沈阳故宫院藏有多种清宫墨,仅乾隆时期的御墨就有百余件之多,其墨模、图案、装潢都非常精美。造型更是千变万化、应有赆有;质量精美,形式多样,墨品均是采用上等材料,并由技法超群、造诣精深的墨工制作而成。可以说,院藏乾隆御墨无论从形式到装饰内容都达到了制墨工艺的极至。笔者现将院藏墨按院藏乾隆御墨、院藏乾隆集锦墨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林欢 《收藏家》2014,(5):37-41
<正>自南宋以后,婺源一直是徽墨的主要产地之一。不仅如此,徽墨也是婺源徽商的四大传统经营行当之一。"婺源派"徽墨素以"朴实无文"的平民化特点,以供给普通百姓和小知识分子使用而名扬全国。然而故宫博物院藏有若干婺源詹成圭墨业所制的墨品,皆清宫旧藏,例如"御墨"墨一锭,即是对人们思想中关于徽墨"婺源派"传统观念的一次颠覆。此墨长方形,额间嵌一米珠,下楷书"御墨"二字,中间楷书  相似文献   

4.
乾隆时期,对宫廷内藏墨进行了大规模地整理.整理的方式主要为清点、鉴选、分类、装箱、修补、再和.再和时将较多的旧墨、破墨捣毁,制成新墨,还对个别旧墨进行复制.这一活动使大量旧墨得以保存,同时对大量藏品进行毁墨再制,使原本流传的墨改形易容,后人知其物不识其物.  相似文献   

5.
明代程君房所制墨传世很少。本文以《程氏墨苑》为基础,对程墨墨品、题识特征、落款习惯等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传世的几锭程墨进行对比、分析,探索同一墨品形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墨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明清两代制墨工艺较前代发达,名家辈出,实物流传亦较多。明清制墨中心是歙县、休宁、婺源三县。明清墨又因其作用不同分成七类,即:御墨、贡墨、自制墨、珍玩墨、使用墨、礼品墨、药墨。文章对怎样鉴别明清墨品提出了具体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墨是所谓"文房四宝"之一,与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有密切关系。本文只就清代程一卿所制的墨和他的继承制墨的有关问题,作一些考证。(一)程一卿即程瑤田墨家制墨题款,有用自己本来名号的,如方密庵(君任)等即是一例;也有另用一名好象作家笔名的,程一卿就是如此。从墨上款识来看,只知有一卿,不知还有瑤田、易田、易畴诸名;而从程氏的著作上看,又只知有瑤田、易田、易畴诸名,不知有一卿。按尺木堂墨品  相似文献   

8.
<正>一、纪念墨产生的背景唐末,以奚超、奚廷珪父子为代表的北方制墨名家避乱南迁,带来了先进的制墨工艺。他们以徽州优质的黄山松木为原料,制作出"一点如漆、百年如石"的墨品,徽墨自此声名大显。经过宋元两朝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徽州制墨已是名家辈出,精品不断涌现,一时间世人皆有徽墨既中国墨的认知。清末,徽州制墨一方面受以进口廉价矿物质油烟为主要成分的墨汁、墨水的冲击,丧失了部分传统市场;另一方面则是清代制墨点烟的主要原料桐油大量外销,导致  相似文献   

9.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清代乾隆时期制作的热河图集锦墨两套,其中一套"水流云在"墨侧面有阳文楷书款"程后邨珍藏",表明其为徽州歙县制墨名家程后邨的作品。这两套墨以康熙五十一年(1712)《御制避暑山庄诗》木刻版画内容为蓝本,对相关景致进行了浓缩,表现了封建帝王的山水观及其为政思想。它样式别致新颖,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和史料价值,也显示了乾隆时代御墨的发展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有关法国工匠签名的乾隆款画珐琅菊花纹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检测和文献梳理,进一步明确了故宫博物院所藏三件“乾隆年制”款画珐琅器为法国所造。同时,作者论证了这批法国制造的画珐琅器物进入清宫的时间应为乾隆四十九年(1784),通过对其入藏地点和款识的分析,初步探讨了这批画珐琅器物在乾隆朝宫廷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
珐琅彩是一种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其制作工艺繁复考究。本文通过对故宫旧藏的雍正、乾隆时期的细白釉瓷器造型、胎体、款识等方面探赜爬梳,并与珐琅彩器物进行比较研究。同时,本文结合清宫档案,考证出这一批白釉瓷器是景德镇御窑厂为清宫造办处珐琅作特制的白釉瓷坯,证实了档案中有关珐琅彩制作工艺的记载。  相似文献   

12.
马云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5):111-121+138-139
乾隆时期清宫佛衣的制作曾盛极一时。本文以故宫博物院现藏实物和造办处档案为第一手资料,从分类、制作、工艺、样式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对清宫佛衣加以梳理,力求呈现乾隆时期兼容传统佛衣披着规制和宫廷审美理念的清宫佛衣之全貌,以揭示清代宫廷佛衣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一著录木工册鼎自乾隆三十六年(1771)颁赐孔庙之后多有著录,较早的有乾隆三十九年(1774)《曲阜县志》、嘉庆九年(1804)《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及道光四年(1824)《金石索》。其中乾隆本《曲阜县志》对乾隆帝颁赐"商周十供"有较详细的描述:乾隆三十六年,皇上临幸释奠,特降圣谕:前岁修葺太学告成,因念阙里庙堂设有牺象诸尊,爰择镌藏周范铜鼎、尊等十事陈之大成殿,用备礼器。兹临幸曲阜,祗谒先师,阅视所列各器不过后汉时所造,且色泽亦不能甚古。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正史及档案资料,以乾隆朝富察家族为例,对清朝重用"满洲"贵族作为边务大臣处理西藏事务进行了考察。在乾隆一朝的涉藏事务中,无论政事或是武功,多有富察家族成员参与,其中有三人担任过驻藏大臣,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本文还试图通过乾隆皇帝重视富察家族的史实,进一步探讨其在边疆事务特别是涉藏事务中的用人原则与得失。  相似文献   

15.
清代禁毁图书,又叫做“字狱”,指的是清雍正、乾隆两朝,特别是乾隆三十九年(1744)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清查上缴、抽毁销毁清廷认为是“违碍”、“悖逆”的图书,岭南地区以对金堡、屈大均两人的作禁毁最为严厉,  相似文献   

16.
正馆阁书额题:"石渠阁覆,以瓦肖其形为砚也。出于琢,非出于冶。友笔墨佐儒雅,思卯金太乙下。乾隆御铭。"并"澂观"闲文宝款。清乾隆帝虽以十全武功,安定边疆为功,然崇文尚古亦其所好也。于文房诸器,常制铭造办,以赏赐廷臣。此砚一如纸墨笔等,乃奉上谕,内务府大臣交造办处,依审定图示及字样纹饰置办。此铭之墨稿书乃出松雪体,无外钱维城等词臣笔,极工致。两面坡雕填金,亦造办处标准。缘澄泥砚需烧冶,端歙石则碾琢,故铭中特意指出。  相似文献   

17.
试论乾隆朝社仓的管理与运行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乾隆朝有关社仓建设的朱批奏折及其它文献资料,对乾隆朝社仓的管理与运行制度作初步的探讨,以期有助于清代仓储制度的深入研究。不当之处,敬祈指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为主要文献,对故宫博物院藏佚名油画《弘历骑马像》的作者、艺术手法、绘制时间及流传经过加以考证,指出该作品是由郎世宁于乾隆六年(1741)以中西合璧的技法为南苑新衙门特制的画作。本文的个案分析将有助于对郎世宁绘制御容的总体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于春秋两拍之间在香港苏富比艺术空间举行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反应热烈,秉承此传统,香港苏富比将于今年12月呈献两场拍卖,分别为"好善簃珍藏明清铜器"专拍及"中国艺术品"拍卖。"好善簃珍藏明清铜器"专拍将于11月27日至12月2日在香港预展,12月3日举槌。此批经五十余年搜集而成的文人收藏中有香炉、古铜器、砚滴、暖手炉及佛造像。其中带"大清雍正庚戌年造"款铜饕餮纹爵及铭"大清乾隆年制"款的铜九元三极炉更是其中之精品,两岸故宫博物院均藏相同例。  相似文献   

20.
芷兰斋所藏《分门集注杜工部诗》纸背文书为清康熙、乾隆时期形成的三种公文档案,其中一种为乾隆时期浙江省漕运钱粮奏销文书,共计143叶。这些以散叶形式存在的文书大致分为四组,可以连续缀合的部分累计达138叶,约占全部文书的97%,连缀比例之高在古文书散叶缀合整理中非常罕见。该种文书的造报主体为浙江省督理粮储漕务道,其中的钱粮征收年度是乾隆六年,钱粮起运年度是乾隆七年,造报年度是乾隆八年,具体造报月份则是该年的五月。文书的性质属于户部漕运类漕白征收子目类的“本折收支(支销)题销册”,具体定名应为《户部项下乾隆七年起运六年分见征漕白正赋存留本折支销钱粮题销文册》。该种文册作为新发现的一手资料,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清代浙江乾隆时期漕白征收类奏销册偏少的缺憾,也为追寻清代内阁大库黄册档案文献流失过程揭示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