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志磊 《沧桑》2010,(4):240-241
浩瀚的民间文学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其中的一些女性形象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主要以民间故事为基础,归纳出传统的美善象征、真实的丑角形象、悲剧的扮演者和时代的叛逆者四类女性形象,试图以此来打破人们以传统的单一视角对民间故事中女性形象的审视,从而进一步在多样性中展开对一个真实完整的女性世界的还原。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猫与人有关联的民间故事,通过分析可找到三种类型,而产生这三种类型民间故事的原因与家猫的作用、作为食肉野猫的本性和家猫身上残留的野性及“猫又”传说有很大关系。在日本民间故事中,猫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常常与女性相关联。  相似文献   

3.
周方圆 《丝绸之路》2009,(14):43-45
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东乡族人民创作出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作品,其中民间故事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本文试从题材内容、艺术特色、故事中所蕴涵的民俗文化等方面对东乡族民间故事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祝秀丽 《民俗研究》2003,(1):140-147
中国学者对民间故事讲述活动的关注,可以追溯到“五四运动”后故事文本搜集活动。早在二、三十年代,刘大白、钟敬文等前辈就在自己的家乡采录故事文本,开启了中国民间故事搜集记录的先河。那时的调查者关心的主要是故事文本本身的记录和整理,捎带说明讲述人以及讲述情景的简略情况;研究者的学术兴趣则在于挖掘本民族民间故事的历史、社会、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一直到当代,这种把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5.
董均伦是我国著名的民间文艺学家。他与妻子江源合作,采取"安营扎寨"的方法,以文学工作者的身份,长时间深入群众之中,搜集整理了大量流传在民众中的民间故事并结集出版,对我国的民间文学事业做出了有益贡献。他们的搜集与整理办法,可以用"改写"一词来加以概括;他们所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集,可与《格林童话》相媲美。董均伦,是一个与中国民间故事相映生辉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刘守华 《民俗研究》2017,(1):104-109
60年前,《慎重对待民间故事的整理编写工作》引发一场热烈讨论;60年后,该文作者又指导一位年轻的民间故事爱好者尝试改写民间故事,并就故事"改写"问题潜心思考、专题论述,揭示了阿·托尔斯泰改写俄罗斯民间故事,格林兄弟改写德国民间故事,伊·卡尔维诺改写意大利民间故事以及董均伦、江源改写中国民间故事的成功经验,阐述了改写故事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检索搜检出中国民间故事论文(1978-2010年)1746篇,采用文献计量法从民间故事论文的年度分布情况、选题分布、队伍建设及报刊布局四方面分析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状况。结果显示中国民间故事研究论文数量总体呈现不断增多的演进轨迹,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深度逐步加强,已经形成一支老中青结合的故事学人才队伍,但民间故事论文的专业发表园地逐步减少,在学界有影响力的刊物发文数较少,能称为研究范式的论文不多。  相似文献   

8.
施爱东 《民俗研究》2006,(3):F0002-F0002
故事类型的编篆,是基于如此理论假设:世界上所有的民间故事都可以归于有限的情节类型。正如生物学家认为所有生物都可以归于一定数量的门类和纲目。AT分类法是直接服务于“芬兰学派”的。故事的比较研究要求对同一情节类型,或具有其他相似特征的所有故事进行统编归类,以便对该类故事的历史传承或地理流变进行比较、梳理,这就要求不同地区的故事分类必须执行同一标准。如果各地分类标准不同,无法合并同类项,相互之间就无从比较。阿尔奈率先对欧洲的故事进行了分类,汤普森的增订更使这一分类法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认可,许多国家相继使…  相似文献   

9.
李红武 《民俗研究》2006,(1):114-128
“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假想(或虚构)的内容和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民间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采用的民间故事的概念是广义的,即指社会上民间文学散文作品的通称,包括神话、传说、笑话和故事等。  相似文献   

10.
阎丽杰 《满族研究》2015,(2):99-104
满族民间故事已经成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民间故事的人民性十分鲜明,人民在作品中居于主体地位,作品反映了人民的呼声。由于满族人民的相似的处境和共同的人性,满族民间故事形成了比较固定的创作模式。这些创作模式具有鲜明的伦理道德观,表现了满族人民感恩报恩、互助互爱、战胜困难、崇尚智慧、勇者获胜的情怀。  相似文献   

11.
浅淡中国古代金属货币的制造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亚巍  郭永和 《江汉考古》2004,(4):91-94,67
本文通过对古代范铸技术铸钱的研究,提出了古代铸钱工艺是采取了多种铸造技术。通过采用砂型工艺铸钱的实践,提出了秦代也可能采用过砂型铸钱工艺。通过对出土文物的研究,证明圆形方孔钱的铸后加工技术,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了规范的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焊接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古代的多项金属技术都很早就取得了较高成就,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人们对我国古代焊接技术的发明、发展状况还是了解较少。本文主要依据考古实物的科学分析和文献研究,对此试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长城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龙 《文物春秋》2001,(2):37-39,43
长城作为古代社会最宏伟、持续修筑时间最长、最系统的军事防御工程,在我国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长城“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不仅是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和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热爱和平的精神力量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夏寒 《四川文物》2006,(2):51-56
明代墓葬中多出土明以前的钱币,通过探讨明代以前和明代铸钱的情况,说明由于受纸币和白银的影响,明代钱币的数量和作用大不如前,而整个明代前朝的旧钱一直处于流通中,并且时常被用于随葬,这种情况尤其在北方地区多见。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跪拜礼仪的废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跪拜礼是封建社会中尊卑贵贱等级制的重要礼仪表现形式。 1873年外国使臣以鞠躬或作揖礼觐见同治帝的事实 ,如同一个强有力的楔子 ,严重动摇了传统跪拜礼仪的权威与根基 ;西方国家礼制、礼仪书籍的传入 ,清廷出使官员对外国政治与外交礼仪的感知 ,均使国人对跪拜礼仪进行深刻的反思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但对跪拜等旧礼俗进行了猛烈抨击 ,而且身体力行 ,以握手、鞠躬代替跪拜与长揖之礼。跪拜礼已深深积淀于民族意识之中 ,因此废除跪拜礼需要借助政权的力量。 1912年 ,中华民国政府以法律的形式正式废除在中国实行了数千年之久的跪拜礼。这既是辛亥革命的结果 ,同时又是国人对中西礼制长期比较、反思后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地名学理论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地名学谈不上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也没有系统的阐述,但也有为数不少的朴素思想,“近取诸身、远取诸物”^①,在地名认识、命名原则等方面均有长足的进展,取得了可观的成就。笔姑且称之为“理论”。今天我们清理这笔历史遗产,既有助于了解古代地名学的学术成就,又可古为今用,为今天的地名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人类的历史是由不同地区的不同人种、民族乃至国家的历史构成的,起源于不同化与历史背景下,并拥有各自的不同理念与习俗之不同类型与不同性质的地区性体系或国际秩序的长期共存,才是世界历史的一个真实面貌。约从16世纪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和次第扩张,近现代的世界才开始逐步出现并形成为一个以西方明为主导的全球性体系,而明程度曾经高于或至少不亚于西方世界的广大第三世界地区则逐步沉沦衰落,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河南水旱灾害及其政府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新留 《史学月刊》2007,(5):103-110
民国时期是河南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时期,不仅灾害出现的频率高,而且灾害的强度也非常大。为了应对灾害,政府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应对措施。事实证明,没有政府的救灾措施,灾害的影响是不可想象的。一个转型中的政府越来越有力地确立自己在赈灾过程中的主导性地位。  相似文献   

19.
侯彦峰 《华夏考古》2021,(1):122-127
田野考古动物遗存采集是动物考古学研究的关键环节之一,受人为控制,本文着重讨论了采集过程、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旨在推进采集的规范化、科学性和完整度,为深入开展动物考古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原始资料。  相似文献   

20.
肖霞 《民俗研究》2009,(4):239-244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态或文化表现形式的形成,都是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多种因素的合成。“道”既是日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日本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对日本“道”的认识与了解,是认识日本社会的一把钥匙。本文从“道”在日本社会中的表现出发,揭示了日本“道”的来源及文化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