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月12日,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发现故宫的某个建筑里开着美国品牌咖啡店星巴克,他在博客里对此大声抗议,引起了一场世界遗产里该如何进行商业经营的旷日持久的大论战。故宫星巴克事件如同本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作品《我的名字叫红》,两者有着同样的繁缛和枝蔓丛生,若干章节分别可以叫“我,芮成钢”,“我的名字叫故宫”,“人们称我为爱国主义”,“我的名字叫星巴克”等等。同样,我们也可以把故事看作一个谋杀案,一场全球化对天朝上国优越感的谋杀。星巴克是否该被请出故宫只是整个故事的冰山一角,在它的下面有着一个超级庞大的实体,它包含了文化遗产的管理体制、商业道德、全球化、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帝国主义、世界主义、东方学、符号学等等。就让我们模仿《我的名字叫红》的小说结构,来讲述一个与故宫星巴克有关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中华遗产》2007,(2):13-13
把星巴克从故宫里请出去星巴克,虽然东西不坏,甚至还为赚中国人的钱做了些本土化改造,但终究是美国不登大雅之堂的饮食文化的载体和象征,在西方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开在故宫附近或许可以,但开在故宫里面,成为世界对中国紫禁城记忆感受的一部分,实在太不合  相似文献   

3.
事件2007年7月13日,故宫博物院宣布,故宫内所有的经营网点须使用故宫品牌,否则将不得在故宫内从事经营活动。星巴克由于不愿接受该规则,于合同到期后撤出故宫。至此,沸沸扬扬的故宫星巴克事件终于划上了句号。这场争议的起点源于今年1月,央视英语主持人芮成纲在他的博客里撰文,以保护中国文化的纯粹性为由,公开要  相似文献   

4.
对北京故宫来说,5月绝对是残忍的季节。先是有展览文物被盗,后有案件侦破后赠送锦旗,“锦旗”上有错别字事件。再后来,倍受争议的建福宫“会所门”出现了,一直在宫门内过太平日子的故宫,一时间竟手足无措。所谓“会所门”即“建福宫涉嫌做顶级会所”被披露。先来简单回顾下该事件的原委:5月11日,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微博上曝光,故宫建...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老北京消失了。或许是吧,随意走上街头,穿着摩登但面无表情的人们、被车流堵住的各色小车、火热的川菜馆子和星巴克,还有胡同上的一个个“拆”字,好像从中国地图上随意点出一个大城市,都是这模样。  相似文献   

6.
黄宗洛  赵德春 《旅游》2002,(10):44-45
到了北京.人们都得逛长城.游故宫。顺便还要去胡同里转悠转悠。我说。您还应该到会馆瞧瞧去。  相似文献   

7.
杜悦萍 《神州》2013,(33):3-3
1933年元旦,《东方杂志》新年特大号出了“新年的梦想”特辑,有140多人应答,其中许多人梦想着将来的好社会。只有鲁迅不以为然。他说:虽然梦“大家有饭吃”者有人,梦“无产阶级社会”者有人,梦“世界大同”者有人,而很少有人梦见建设这样社会以前的阶级斗争,白色恐怖,轰炸,虐杀,鼻子里灌辣椒水,电刑……倘不梦见这些,好社会是不会来的,无论怎么写得光明,终究是一个梦,空头的梦,说了出来,也无非叫人都进空头的梦境里去。然而要实现这“梦境”的人们是有的,他们不是说,而是做,梦着将来,而致力于达到这一种将来的现在。  相似文献   

8.
声音     
《神州》2012,(16):10
"这是谣传。"——央视主持人芮成钢携新作《虚实之间》在京举行的首发仪式上说到"有人说我很早拿了美国的护照,这是谣传,微博时代里,如果大家注意力只集中在1 40个字之内,急于转发、不加判断,只为获得更多的关注、粉丝,这样背景下,容易对公众人物的任何一句话断章取义。""父亲的压力。"——万方的头上一直有一个巨大的光环——中国现代戏剧大师曹禺的女儿。然而,她早年并未对写戏表现出浓厚  相似文献   

9.
他是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多个领域里向权威部门“叫板”“不务正业,滥竽充数的物理学家”、“伪万能科学大师”、“何祚庥应改名为‘何作羞’”……在网上,何祚庥经常被一些网民漫骂。何祚庥对记者说:“这都是客气的。”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在他任教的大学里,一位学生在网上称他为“何祚庥先生”,立即有人跟贴:“‘何作羞’——为何老而不休?”何祚庥为什么这么不招人待见?  相似文献   

10.
马曦 《神州》2014,(17):47-47
关于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与黄平的《乡土中国与文化自觉》,也许有人仅仅看到了学术专家对“乡土”、“文化”与“自觉”等字眼的咬文嚼字,却没有穷其背后所隐藏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一个一向以自给自足傲视世界的民族在面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时,所面临的道德失衡与文化危机的思考。“切实做到把中国文化里面好的东西提炼出来,应用在现实中去,在和西方世界保持接触、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把我们文化中好的东西提炼出来,应用到现实中去,在和西方世界保  相似文献   

11.
我和半岛北京社长伊扎特是好朋友,虽然他一直不喜欢我和美国人走得近。我向他提过要为《意见与异见——半岛电视台的崛起》写书评,他直接就和我说,“什么时候中国人自己写一本半岛的书?”我自己知道答案。发现巴勒斯坦难民营每家楼顶都有一个生锈的“锅”的时候,我明白了半岛穿越国界的力量的来源,同时也意识到,中国尚未达到向半岛学习的地步。之前清华某传媒教授和伊扎特有场学术讨论,这位教授说,半岛的崛起代表着打破西方话语霸权的努力,可以被中国媒体借鉴,伊扎特却反驳说,半岛只是在做一个真正的没有审查的媒体而已,做的只是新闻,不为任何人说话,这才是中国首先可以借鉴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进入资本主义化进程的时候,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国家,中国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学习西方,这就产生了一个融入世界的问题。中西文化接触之后,在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出现了割裂中国文化传统、过分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现象;但是一因中国文化传统深厚,二因传统文化有其现实有效性.这就产生了转向民族传统的问题。近代以来这两种趋向一直存在.而抗日战争期间更有突出的表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于上面两种趋向做了顺应的变化。中共本来只是在共产国际划定的范围内活动,对帝国主义国家采取坚决对立的立场,这时则积极与美英打交道,认为“中国已紧密地与世界连成一体”。中共长期激烈地反传统.甚至声称“五四”“被埋葬在历史的坟墓里”了。这时转为主张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形式”、“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这些是中共党史上的重大变化。当时中共已是一个国内国际有影响的党.以后成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这种变化对中国有着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声音     
《中华遗产》2009,(3):10-10
故宫博物院有两个,但故宫只有一个。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说:“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只有一个。这个整体包括故宫的古建筑、藏品和故宫近六百年所经历的人和事,它们是不可分割的。而故宫博物院指的是同根同源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一宫丽院’、国宝分居的格局是历史造成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都是故宫学的重要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4.
放映员往事     
每当丧礼降临村子的时候,总会勾起王炳民对于过去时光的回忆。“我从小生活在这个村子里,父亲也是。记得小时候,村子里谁家有人过世了,父亲总会去帮忙。父亲是农民,没有钱,也没有文化,但他想着给人做点事总是可以的,扫地、摆桌子、打水、做饭……这些事情他都会去做。”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史学界对历史学性质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是否是科学的问题,在西方已讨论了200多年,在中国也争论了将近一个世纪。近代,由于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西方史学家提出,如果采用适当的方法去研究历史,就有希望得到科学的结果。20世纪初,中国新史学兴起。史学家们大量引进西方的史学理论,关于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历史学能否成为科学的问题也引起史学界的极大兴趣。有人认为历史学是一门科学,或可以成为一门科学。有人认为历史学不是科学,而是艺术或其他学问。还有人认为历史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  相似文献   

16.
若盘点西方媒体近来炒作的“中国航母威胁论”,其中最荒诞的,要数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爆料的“水泥航母”——一个建在上海青浦公园里的游乐设施,居然成了中国“建造航母”和“研究攻击美国航母”的证据。据说美国驻华大使馆都被惊动了,要求现场勘察这艘“中国航母”。炮制这篇“奇文”的,就是《汉和防务评论》总编辑安德烈·平可夫。  相似文献   

17.
一故宫博物院开设了一间西式咖啡厅,立刻遭到激烈的指责,批评者认为,咖啡厅破坏了故宫的历史景观和古典氛围,是对民族文化的完整性的放肆入侵。有媒体反诘:故宫内有20间贩卖“可口可乐”、“蓝箭”口香糖、美国“翘胡子”薯片的小卖部,算不算“文化入侵”?故宫开咖啡厅,与上海博物馆开茶馆一样,为了方便游客。博物馆的“完整性”,是展品能够完整地结构出历史、文化、艺  相似文献   

18.
宫廷绘画是宫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某些独特的风格和特点。狭义上也可以称为“院画”。在北京建城850周年、故宫博物院建院78周年之际,座落于明清两代皇宫遗址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于2003年10月15日至20日举办了“中国古代宫廷绘画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继1990年首次独立举行“明代吴门画派国际研讨会”后,故宫又一次单独举办的大型古代绘画学术研讨会。为配合这一国际学术盛会,还在故宫绘画馆相应举办了《历代宫廷绘画特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开幕式上开宗明义地说:“故宫博物院主办中国宫廷绘画国际…  相似文献   

19.
迷失故宫     
围绕故宫最近出现的“毛贼窃宝”、“锦上添错”、“皇宫夜宴”等诸多问题,处在舆论声浪中的许多故宫人闭嘴沉默,采访殊为不易。但,还是有人有话要说。一位在故宫工作了几十年的老专家坐不住了,其对故宫怀有深厚感情,不希望自己工作了大半辈子的地方走向一个更为糟糕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故宫的价值与故宫博物院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宫与故宫博物院密切相关,对故宫价值认识的程度,影响着对故宫博物院内涵的理解与功能的定位。故宫人对文物及其价值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博物馆不只是收藏“人类和人类环境的见证物”,更要在收集、保护、研究和传播上下功夫。故宫的古建筑不只是一个“壳”,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和标志,也体现了建筑艺术中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反映宫廷历史文化方面,故宫及其藏品可称为是明清皇家生活方式的标本,值得深入挖掘、整理和利用。从传统的古物概念扩展到保护文化遗产,是故宫人对故宫价值认识的一个飞跃,故宫不仅要保护有形的,而且要高度重视、努力抓紧保护无形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