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湖南文史》2010,(3):66-66
无论是在明代,还是清代,太监都是有品级的,这就意味着太监可以依照自己的品级领取俸禄。 尽管太监是有品级的,但是在朝廷发放俸禄时,太监领到的俸禄与同级官员领到的数量是不一样的。例如,按照明朝当时的职官俸禄惯例,正四品官员每年俸禄约合白银144两,而太监由于不用养家荫子,所得俸禄按规定不及正四品官员的1/10。由此可见,从数量上来说,宦官们的俸银还是比较少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探讨元代俸禄体系与散官品阶之间的相似性及其原因。笔者认为:官员的职事官品级与其所在机构品级是影响俸禄分等的两大因素。元代在职位分等体系下追求效率的激励机制,成为元代俸禄精细化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3.
“太监”和“宦官”在清朝以前不是相同的概念。宦官早在商朝就有,不过那时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宦官“悉用庵人”是东汉以后的事情。“太监”一词,辽代才出现。明代,太监和宦官才发生联系。太监是宦官的上司,是高级宦官;充任太监的必须是宦官,而宦官却不都是太监。到了清朝,太监才成为宦官的同义语。  相似文献   

4.
太监在历史上又称寺人、宦官、阉宦、宦者、内官、内监等,是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专制制度的产物。早在战国时期就有“赵有宦者令”的记载:秦、汉时的太监属少府;隋、唐、宋各朝管理太监的机构皆是内侍省;明朝设立十二监、四司、八局,合称“二十四衙门”,均由太监提领。清朝鉴于明朝太监干预朝政的弊端,结合满族社会刚从奴隶制转为封建制的历史特征,对太监的管理进行了改革,建立了符合本朝特点的太监制度。  相似文献   

5.
明初,驸马大都选自公侯和功臣的子弟,宣德之后渐选自民间,驸马与公主的婚礼仪式在明代也发生了许多变化。驸马教育经过了设学录教习、进国子监学习和设仪制司主事教习三种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明制,驸马都尉的品秩为从一品,俸禄一千石,但因个人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驸马的职掌在明初有典兵出镇及掌府部事者,也有担任临时性派遣者,中后期主要有三个方面:祭祀皇陵;掌管宗人府;统领皇帝侍卫。驸马在明初地位较高,中后期由于没有实际权力地位下降,有时甚至受到太监和宫女的压制。  相似文献   

6.
<正>清朝定鼎北京后,宫中沿用明朝之例,设置汉经厂、番经厂、道经厂,由太监充任僧人、喇嘛和道士。~(1)《钦定宫中现行则例》的处分规定中,有关于"太监内如和尚、道士、喇嘛等"犯事如何惩处的规定。~(2)另,太监信修明(1878-1959)也说:"清初,宫中各庙有太监和尚、太监老道、太监喇嘛。"宫中钦安殿、天穹殿、斗姥殿、英华殿等都是道庙,都有"太监老道"。  相似文献   

7.
在所有理发的人中,清朝皇帝的头是最难剃的。清朝皇帝剃头有一定的日期,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就是皇帝剃头的日子,遇有大的庆典,另有加差。剃头时的讲究也特别多,例如剃头的时间要选在太阳升到东南角时,意为:如日之升。清宫还特别给为皇帝剃头的人定了几条硬性戒律:剃头师每次当差,进宫时必须经过检查,脱掉自己的衣服,换上皇家特制的服装,然后被太监领到皇帝面前叩头,请刀子。  相似文献   

8.
清人论职官俸禄与廉洁之补正吴吉远清代职官俸禄经顺治、康熙两朝几次调整,遂为定制,是历代封建王朝最低的。清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贪污腐化、贿赂公行、需索陋规最严重的王朝之一。职官俸禄与为政廉洁是否有直接关联呢?清初一些有识之士也在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敬事房     
清末私人著述和札记中,有不少关于清宫敬事房的记述和描写。可是,对这个机构的创建、沿革、职掌以及地点等,说法不尽相同,甚至是有矛盾的。清宫敬事房,又名宫殿监办事处,是内务府所属专门管理宫内太监的一个机构。太监又称宦官、阉官。早在战国时就有“赵有宦者令”的记载。秦、汉时的太监都属少府。隋、唐、宋主管太监的是各朝的内侍省。明朝的二十四衙门也是由太监提领  相似文献   

10.
时下热播的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中,经常会出现“谅他一个小小太监有何能为,自古宦官无成事”之类的台词,将宦官与太监混为一谈。很多人误认为宦官和太监是一回事,其实,宦官与太监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11.
在清代太监史上,有一个颇有趣味的现象,即宫中太监曾几度匮乏,转而向王公大臣门下挑取太监。这种大小封建统治者之间的奴仆再分配现象,以乾嘉时期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12.
宋代官吏的俸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论及宋代官吏的俸禄时,以往史学界多存有一种误解,认为当时官员的俸禄都很高,并且经常以清代学者赵翼的“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此宋制之不可为法者也”这样一段近于夸张性的话作为佐证。 实际上,宋代官吏俸禄的高低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不可一概而论。这不仅表现在吏人很少吏禄,就是一般士大夫的俸禄也随官品之大小,差遣之有无而大相径庭,即使《禄令》所载的待遇,与实际收入仍有一定差距。根据笔者研究,宋代广大下级官员的傣禄并不高,有的则远远不足以养廉。这种现象往往在少数宰执、大臣高俸禄的掩盖下,被人们所忽视。为此,本文拟就两宋官吏俸禄的实际状况作些分析,并由此考察俸禄不足对官吏生活和吏治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也论宋代官员的俸禄张全明俸禄制度,是历代王朝职官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对宋代官员俸禄水平的评价,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宋王朝采取“益俸”政策,当时官员的俸禄都很高,“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宋代官僚的俸禄是最为优厚的”①,并多以清...  相似文献   

14.
秋子 《风景名胜》2008,(8):80-81
在苏州,有雨的日子总能营造出一份别样的恋情。一把油纸伞,一条湿淋淋的青石老弄,我的梦便沉浸在苏州老弄堂里了。在苏州诸多的老弄堂中,太监弄是一条充满诱惑的美食之弄。所谓"天堂是苏州,吃煞太监弄",说的就是太监弄的美食。  相似文献   

15.
"人浮于事"原为"人浮于食",语出《礼记·坊记》其中有句"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注称:"食谓禄也,在上曰浮,禄胜己则近贪,己胜禄则近廉." 古代以粮食的石数计算俸禄,所以称之为"食"."浮",指超过.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俸禄和职位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和奉献,那就是类似于贪污;自己的能力和贡献超过了俸禄和职位...  相似文献   

16.
南京图书馆藏抄本《钦定宫中现行则例》,由清代内务府敬事房辑,乾隆帝钦定,成书于乾隆二十六年前后,是目前所见清代最早的《宫中现行则例》,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该书上下册,计19门,内容除详细规定后宫待遇、赏赐、日用、礼仪等外,还用大量篇幅涉及对太监的品级、职责、处分等规定。一些规定不见于嘉庆以后各代的《宫中现行则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卢怀慎在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入阁拜相。他不经营产业,衣服、家用器具,一律不用金玉之类的贵重物品作装饰。每领到俸禄或得到皇帝的赏赐,则是随得随散,并不留存。这一来,他的妻儿老小就遭了殃,常常是食不果腹,挨饿受冻。他奉命到东都去掌管选举,随身只带了一只布口袋。掌管选举,金银财宝岂不是车载斗量,一只布口袋能装什么?其实,他就是在告诉人们,他是不收取贿赂的。他辞世时,家中竟无任何储蓄。  相似文献   

18.
华强 《文史天地》2005,(3):45-48
是些什么人去当太监,太监如何净身?他们也有婚恋吗?走进历史,去认识这些现实生活中不复存在的人们。  相似文献   

19.
太监专权,毁国灭家,自古惨烈。秦汉唐大帝国开国建业何等雄伟,却纷纷毁于嘴上无毛的“公公”之手!不能说朝朝代代都有太监专政,可以说历朝历代都有太监现象。“近习畏宰相则为盛世,宰相畏近习则为衰世”(《鹤林玉露》)。近习就是帝王身边最亲近的人,受信任的太监即近习,近习不都是太监。近习与太监虽不相等,为祸之深之重却难分伯仲。到宰相也要看近习的眼色行事,近习可以对文臣武将颐指气使生杀予夺之时,天下就芨芨可危了!知几之士世世有,防微警钟代代敲,太监近习现象却难消。意志总是敌不过环境。环境就是生产方式和体制。…  相似文献   

20.
俊松 《文史天地》2003,(1):62-62
慈禧太后酷爱看戏。在看戏时,慈禧往往要“请”一些官员陪看,叫作“赏戏”。官员必须跪在戏台下的平地上看戏,夏天烈日当头,地上滚烫;冬天寒风刺骨,全身冻僵。于是,每逢慈禧“赏戏”,就成了太监勒索官员的良机:热天,太监给他们送垫送茶;到冷天,太监给他们送皮袄送手炉。官员们得了好处,便回报以白花花的银子。光绪六年慈禧45岁寿辰时,在故宫畅音阁看戏,下令让进京贺寿的官员陪看。宁夏固原提督雷正绾毒瘾特别大,怕在看戏时烟瘾发作,抽不到大烟。在得知太监有提供大烟泡儿的“特别服务”后,他才转忧为喜。结果他看了3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