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占领菲律宾后,为了维护其殖民统治,大力发展"美式"教育,扶助开办公立学校,并支持兴办私立学校。华侨利用这"有利"条件,在中华民族悠久文化情结的感召下,倡导开办私立华侨学校。美国殖民统治菲律宾时期的华文教育的兴起与繁荣客观上得益于当局为维护其殖民统治所奉行的相对"自由"的教育政策,对华侨社会认同中华文化及加强与祖国的联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美国殖民统治结束后,华文教育在菲律宾虽然历遭坎坷与曲折,但这一时期奠定的华文教育基础却很难从根本上动摇。广大华侨保持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识,一旦局势改变,华文教育便会兴起。这是美国殖民时期华文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所致,这种影响在如今的华文教育中依然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2.
论文梳理了西班牙华裔子弟华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借助实地调研、问卷与访谈等手段对当地华文教育现状进行了考察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西班牙华人社会发展新形势下的华文教育新趋向。研究显示,西班牙的华文教育具有起步晚、发展迅速的特点,并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突出问题。近年来,西班牙华人社会的高速发展及社会需求的转变,促使当地华文教育由传统的以教授华语为主要目标的留根教育逐渐向旨在帮助华人二代移民适应当地社会、提高群体竞争力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型。华文教育的变革折射出西班牙华人社会的发展变迁,为二代移民建立跨文化视角下的双向族群认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论文以民国时期大陆学人与东南亚学人所编东南亚华校国语教材为视角,探讨华文教育本土化问题。认为大陆学人所编东南亚华校国语教材的本土化倾向包括选材符合国外实际、稳妥处理敏感话题、教给儿童规范汉语及配以实用方便的教学法;东南亚学人所编东南亚华校国语教材的本土化倾向包括突出第二语言教学的特性、使用外语进行解释及强调国语文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论文通过对1998年和2019年基于同一问卷但相隔21年两次调研所得数据之比较,结合荷兰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在荷兰华人社会发展变化的宏观背景下,剖析荷兰中文学校生源构成及学生们学习中文之动因的延续与变化,总结荷兰所代表的中国大陆新移民相对集中之欧洲国家发展中文教育的原生动力和内在规律,思考如何进一步使面向华裔青少年的中文教育能够获得更全面发展,取得更深远实效。  相似文献   

5.
论华文教育的定位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关华文教育的定位,历来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华文教育涉及诸多的学科、政府与民间部门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和各国社会状况、教育文化政策等,我们应对以上诸多因素给以全面、充分的重视。本文据此提出,华文教育应分属海外华人的民族文化教育、政府的侨务工作、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以及华侨华人研究等几个领域。同时,华文教育自身的这种复杂性,也决定了其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低龄学生人数增加、华文学校功能进一步扩大、教学中的语言文字更加统一以及华文教育社会化并逐步进入所在国主流教育系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新西兰的华文教育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近一二十年,该国的华文教育倍受当地华人华侨以及新西兰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推广力度不断加大.近些年来汉语教学与当地正规教育的接轨,为新西兰华文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华文教育之所以能够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并在新西兰开花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新西兰华文教育方面资料的梳理,总结出不同历史时期新西兰华文教育的起因、发展、和特点.  相似文献   

7.
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在国外的一种延伸,是一种国际性的中国语言文化教育。本文以华侨华人兴办华文教育的兴衰沉浮为依据,将其划分为形成、兴盛、不平衡发展、复兴和高涨五个发展时期。最后,追溯其发展的历史轨迹,得出三点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由于国内民族主义的高涨以及国民政府采取的一系列鼓励政策,东南亚各国的华文教育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教授课程、师资力量以及学校规模都较之前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战前新马华文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尤其是女子教育进步较快,但男子教育和女子教育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受教育人数、受教育级别、教育经费和教育内容等方面,本文主要从性别视角分析战前新马华文教育的性别差异及其根源。作者认为,华侨社会的教育理念、教育期望和经济成本是造成这种性别差异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0.
论文梳理了从晚清、民国、新中国政府等不同时期中国官方语言对海外华文教育的影响。认为晚清政府开启了管理海外华文教育的先河,使得中国官方语言改革的成果可以通过华文教育更有力地传播到海外。民国时期的国语教育主要是依靠国内语言政策和海外华文教育机构共同实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取消了"双重国籍"政策。普通话、汉语拼音和简化字主要是由中国国际移民的迁移影响到海外华文教育的。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汉语国际声望的提高,普通话、汉语拼音和简化字在海外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在此过程中,民族共同语教育对华侨华人的民族认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耿虎 《民族译丛》2007,(1):50-55
伴随着海外华侨、华人的出现和海外华人社会的形成,以学习民族语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华文教育也得以兴起,并不断发展。华文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既是海外华侨、华人客观需求的具体反映,也是他们民族感情的寄托和民族生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对瑞士华文学校和华文夏令营的观察和对瑞士华人和台湾教师的访谈,描述了华人移民瑞士的主要情况及其多样化的网络和社会性;介绍了传授华文的组织机构概况和大陆与台湾在支持华文教育举措上的异同;分析探讨了在不同背景下认同类型的变化;意图反映受访者对"文化"和"语言"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理解和阐释。主要观点是,保持这种被认定为统一的"华人"认同,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迁移策略,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融入瑞士或者中国。  相似文献   

13.
根据美国最新公布的各族群的普查、统计及抽样等数据与研究成果,对亚裔各族群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华裔、印度裔、菲律宾裔、日裔、韩裔和越南裔,在人口构成与地理分布、人口素质与职业构成、个人与家庭收入、企业数量及收益、自营职业状况等方面各有千秋。华裔呈现两极状态:高层次方面,华裔受教育水平、高级职业比例、企业平均收益等指标,都紧随印度裔之后居第二位;在硅谷和美国新经济中,华裔与印度裔相媲美;低层次方面,华裔贫困率高以及高中以下学历者多,都仅次于越南裔;偷渡移民在亚裔中最为突出。此外,华裔族群经济规模较大,自成一体,具有自我生成、自我扩张的能力,能够消化相当数量的移民。亚裔在美国的差异性与他们在亚洲本土的文化差异度没有直接的相关性,甚至大相径庭。这些差异是移民及其后裔在迁徙过程和异国谋生过程中适应环境所做出的不同的理性选择。中华文化与海外华人的独特性等既有观点,经不起客观数据比较的验证。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唐老亚》《凤眼》《莫娜在希望之乡》三部美国华裔作家的代表作为例,从历史空间、族裔空间、性别空间三个方面对华裔文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虽然华裔作家在主题特征上呈现出多元化和世界主义的后现代倾向,但其作品的生命力依然根植于对华裔生存空间的关怀。对抗记忆的建构构成美国华裔族群身份确立的现代隐喻;流动性族裔空间的开拓揭示华裔生存阈限思考的相对化和复杂化;双性同体的性别操演宣布种族和性别联姻的去合法化,暗示华裔生存空间关注的个性化转向。对华裔历史、族裔和性别空间的大胆勾勒映射出当代华裔美国作家对其民权运动后生存状态的递进式反思以及对其生存空间现实性和可能性的积极开拓。  相似文献   

15.
论文利用组织生态学中的组织生态圈以及生态位理论,剖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海外华文教育面临的困境,探讨了海外华文教育发展的趋势与路径。研究认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海内外华文教育组织出现大量资源重叠现象,生态圈面临重组;海内外华文教育组织生态位窄化问题也比较突出。面对海外华文教育将呈现数字化、多元化、全日制、全球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政府层面应加快健全完善规范管理机制建设,为海外华文教育组织发展提供合法性支持;市场化层面应注重培育与引导,建立多层次、多功能、多样化的资源、能力与技术层的华文生态布局;社会资源层面应加强人才队伍培养,提高华文教育专业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美国职业技术教育现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随团赴美国考察职业技术教育,先后考察了一部分社区学院高级继续教育学校以及普通大学。通过参观、座谈、走访和查阅有关资料,对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经验和改革有了大体的了解,从而开阔了视野、受到了启发。在我们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今天,对比分析、借鉴国外职教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的职业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武文斌 《神州》2013,(20):158-158
美国品格教育运动丰富的理论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改变了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面貌,本文梳理了品格教育是什么、要不要交、教什么和怎么教,立体展示了美国品格教育的面貌。并对品格教育进行了价值的肯定和批判,为我国吸收品格教育的有益元素提供一些视角。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界对于美国汉学史的研究,多侧重于美国汉学概况、研究范式转变和著名中国学家及其著述的研究,而缺少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之影响这一角度研究的论著。论文就赴美华裔汉学者对美国汉学的影响这一论题作了总体性探析。结果表明,20世纪40年代,一批从事中国文史研究的华裔学者赴美潜心于中国文史研究。他们在美所从事的文史研究是美国汉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美国汉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对美国汉学的基础性贡献和推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协力培育美国汉学的基础、矫正美国汉学发展中的流弊、开拓美国汉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刘学 《日本学论坛》2005,(3):209-211
当代日本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金融大国。寻求其发展根源.就在于国家重视教育。而战后日本的教育又深受美国的影响。二战后。美国占领了日本。对日本封建式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实行了战后民主化改革。在教育方面,对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的旧式教育进行了批判,以完善人格、尊重个性、实现社会均等为基本内容,以民主思想作为教育改革宗旨.极大地推行美国教育模式.即所谓的“美国化”。  相似文献   

20.
美国品格教育运动丰富的理论和可操作性的实践改变了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面貌,本文梳理了品格教育是什么、要不要交、教什么和怎么教,立体展示了美国品格教育的面貌。并对品格教育进行了价值的肯定和批判,为我国吸收品格教育的有益元素提供一些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