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895年马关割台后,日本统治台湾50年。面对其残暴的殖民统治,台湾人民拿起刀枪,前仆后继展开不懈抗争。在不见硝烟的“文斗”战场上,林献堂给历史留下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1911年,梁启超曾到被日本已经占领十六七年的台湾作半月游。当舟次夜泊马关时,他曾到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春帆楼一访,不禁感慨万千,写下“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之句。在台期间,梁氏深受身处异族统治下的台湾名士敬重,其间他与台湾友人诗酒唱和,  相似文献   

3.
日本在台湾推行殖民统治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关条约》后日本侵占台湾使之沦为殖民地,是“台湾独立”、“台湾地位未定”之类的论调得以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根源,认清台湾殖民地地位的“确定”以及日本在台湾推行的殖民统治的本质特征,不仅是对这类论调的有力驳斥,而且有助于认清日本殖民扩张的历史。本文对日本在台湾逐步确定殖民统治政策的过程进行了扼要的历史考察,指出政治“存异”,即强调日本和台湾政治地位的不平等,以及文化“求同”,即通过灌输“皇道主义”精神培养台湾民众对日本的“认同意识”,是日本在台湾推行的殖民统治政策的本质特征。这种特征是漫长的日本“西学”历程的政治结论.同时也是日本在朝鲜和“满洲国”推行的殖民统治政策的前导。  相似文献   

4.
<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日甲午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同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同胞听到割台消息,十分沉痛,同仇敌忾,聚哭于市,严正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他们在台湾开展英勇斗争,反抗日本殖  相似文献   

5.
1895年清政府被迫"割台"后,国民政府对复台有心无力,直至抗战爆发才开始筹划。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任命陈仪为台湾省主官,会同军队接管台湾。原本骄横的在台日军和日本移民,瞬间变为日本侨俘。台湾相继成立日俘管理处、日侨管理处,命令日本侨俘向指定地区集中,等待遣返。1946年1月至4月,台湾遣返近17万日俘和29万余名日侨。被征用和残留之日侨,也在台胞强烈反对下,从1946年8月至1948年12月分四批遣送回国。台湾光复后的日本侨俘遣返,既是战后中国遣返日本侨俘的组成部分,也反映了战后初期台湾面临复杂的岛内形势与国际环境,特别是台胞对日本侨俘和殖民统治的切身感受与认识,至今仍值得海峡两岸人民深思。  相似文献   

6.
日本虽借《马关条约》侵占了台湾,但中国人民从未放弃收复台湾。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将对日清算追溯到1895年,反对战后国际共管台湾。日本投降后,中国政府负责台湾军事与行政的接收。1945年10月25日,陈仪以台湾省警备总司令接受驻台日军第十方面军司令安藤利吉投降,以台湾省行政公署长官名义接管台湾土地、人民等,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美国主导下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对海峡两岸不构成法律约束,"台湾地位未定论"改变不了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历史事实与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7.
戴逸 《北京文史》2002,(1):23-23
自中国反对日本侵略的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于公元一八九五年签定马关条约,割台湾,赔巨款,创深痛巨,举国震动。在京会试举人,义愤填膺,集会上书,要求拒签条约,迁都抗战,变法自强.史称公车上书。西方列强乘中国之危,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于1895年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中国第一大宝岛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作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非常关注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同胞的命运,关心台湾同胞的革命事业,他曾先后三次赴台湾考察,在其一生的著作和言论中,直接涉及台湾和台湾光复问题的更是达35处之多。星星之火遍燃台湾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4个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订立,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在整个台湾被武力占领后的第5天,中山先生便毅然发动第一次广州起义。在…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帝国主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强使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达半个世纪。自割台噩耗传到台湾起,台湾省人民就开始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在大陆的台籍人士又积极参加祖国抗战,为争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收...  相似文献   

10.
略论台湾“左镇人”的发现及有关问题阳吉昌一、引言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台湾省,早在明末郑成功统治时,就有古器物出土①。但现代考古学的产生,应该从1895年腐败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割让后,接着东洋学者纷纷来台开始的。18...  相似文献   

11.
一台湾银行的建立及性质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根据清政府与日本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马关条约》,台湾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自此台湾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直至1945年光复,日本帝国主义统治台湾整整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2.
抗战胜利前后中国收回澳门的谋划与流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后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展,关于战后安排的问题逐渐提上议事日程。当时对于澳门,国民政府面临着是否收回,如何收回,以及收回后如何治理等问题。大体上,以宋子文、王世杰为首的外交部系统主张“缓进”,举棋不定;以李汉魂、张发奎为代表的广东地方当局较为“急进”,并一度对澳门采取封锁行动。由于蒋介石最终倾向于外交部方面的意见,收回澳门的计划未能实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澳葡当局不愿拱手归还,明里暗里搞了一些花样,如打“英国牌”、打“民意牌”、利用国共矛盾等;二是由于国民政府过于谨慎,一再错失良机,加上很快陷于内外交困之局面,收回计划最终流产了。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与台湾收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推行殖民统治。蒋介石青年时代具有一定的民族主义理念,关注台湾问题。国民政府建立后,他屈从于日本占领台湾的现状,设立台北领事馆,加强大陆与台湾的民间联系。在抗日战争中,他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美英承诺在日本战败后将台湾归还中国。成立台湾资源调查委员会,筹划收复台湾的具体工作。1945年10月,国民政府收复台湾。蒋介石在收复台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4.
开罗会议期间,由于蒋介石对美国有所顾虑而表示愿意与美国共管琉球,这成为日后解决琉球问题的基调。日本投降后,虽然国内主流舆论要求收回琉球,但托管琉球已经成为国民政府最为现实的选择。在直接收回琉球无望的形势下,国民政府曾有过具体应对措施,寄希望于琉球革命同志会,外宣托管,内实收复,才是蒋介石在琉球问题上的真正策略。但是,由于缺少外交经验和大国实力,以及自身败退台湾等原因,对琉球的政策最终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唐景崧历任清朝吏部主事、福建台湾道台、台湾布政使、台湾巡抚.中日甲午战争,大清国战败,1895年腐败无能的清朝廷被迫与日本侵略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命令唐景崧“内渡”回大陆.唐景崧回到大陆后,旅居桂林,在桂林寓所潜心研究桂剧,亲自编写40多个剧本,并组建桂剧戏班,进行桂剧改革,成为桂剧第一个剧作家、桂剧最早改革者.  相似文献   

16.
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与台湾光复陈在正1894年日本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清军在平壤、黄海大东沟陆海战接连溃败及北洋海军在威海卫全部覆灭后,清政府于1895年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遂沦为日本的殖民地。此后,台湾人...  相似文献   

17.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全面接收台湾。在邮政方面,不同于内地邮政独立设局管理,为节省事功、便利民众起见,国民政府决定在台湾暂时维持旧制,试办邮电合并。本组史料反映了战后邮政总局接收台湾邮政初期的人事安排及工作进展状况,有助于了解日本殖民统治下台湾省的邮电概貌、国民政府接收台湾邮政的经过以及试办邮电合并的困境。  相似文献   

18.
近日,台湾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率领代表团前往日本,要求讨回在靖国神社内供奉的所谓”高砂义勇军”的灵位,遭到日本政府和右翼分子的阻挠。那么,“高砂义勇军”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被迫应征当“炮灰”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  相似文献   

19.
国民政府与台湾光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民政府与台湾光复左双文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收复台湾过程中的立场和举措,尽管存在应当依靠什么力量收复台湾的问题,但从总体上看,是较为积极的,这也是蒋去台后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坚持“一个中国”立场的一个重要历史渊源。一、国民政府收复台湾...  相似文献   

20.
清政府的“保台活动”及其失败王连夫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一条严重地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内容就是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对此,全国上下喧声鼎沸,义愤填膺,坚决反对日本侵略者霸占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