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书讯     
钟敬文文集(5卷)钟敬文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 定价:218.00元 钟敬文先生是我国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民俗学家、教育家、诗人、散文家,被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人民的学者”。 根据钟敬文先生学术研究和文艺情况,本书分为五卷,即《民俗学卷》《民间文艺学卷》《诗学及文艺论卷》《散文随笔卷》《诗词卷》,完整地辑集了钟先生的学术论著和文艺创作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2.
张勃 《民俗研究》2002,(2):185-189
2002年3月2日,落成不久的齐鲁文化会馆迎来了一批全国着名的民俗专家、人类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和山东省有关学界的专家学者、领导同志,举行“《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首发式”,采用座谈研讨会形式,倾听专家、学者及有关领导同志意见,并将这本书推介给社会各界。  相似文献   

3.
动态     
《民俗研究》2004,(1):181-181
中国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辑部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04年2月12-13日,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在北京召开了“中国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编辑部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民间戏曲志、中国民间舞蹈集成、中国民歌集成、中国民间戏曲音乐集成、中国民间曲艺音乐集成、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  相似文献   

4.
<正>钟敬文(1903~2002),原名钟谭宗。出生于广东海丰县公平鱼街,客家人。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创作工作,贡献卓著。是我国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家。1927年秋,任中山大学中文系助教,与顾颉刚等人组织了民俗学会,编辑了《民间文艺》、《民俗》及民俗学丛书,同时写作散文与新诗,出版了散文集和民间文艺论集。1928年秋到杭州。先在一所高级商校教国文,后执教于浙江大学文理学院。积极从事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文艺创作。著有散文集《荔枝小品》、《西湖漫拾》、《湖山散记》,新  相似文献   

5.
钟敬文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涛 《民俗研究》2000,(1):26-36
钟敬文教授是国际知名的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他是中国民俗学和民间文艺学的奠基者之一。如今,98岁高龄的钟敬文教授仍然奋斗在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的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为培养高层次的民俗学、民间文艺学人才继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全明 《民俗研究》2022,(1):119-130
民间小戏是中国戏曲的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国民间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小戏研究长期滞后于传统大戏研究。在以民间文学为研究对象的民间文艺学领域,神话、故事、史诗研究巍巍壮观,民间小戏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民间小戏研究自民国以来经历了从文本层面的小戏转变为语境层面的小戏和生活实践层面的小戏的认知过程,形成了文本作品研究范式、文化语境研究范式和艺人实践研究范式。民间小戏研究范式的转换与演进受到社会文化思潮、学科建设发展、代表性学术论著和研究方法应用等因素的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民间小戏振兴及民间小戏研究提供了机遇,在乡村振兴的文化实践中,民间小戏的艺人实践研究范式仍然是民间小戏研究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7.
黎敏 《民俗研究》2007,7(1):32-44
1949年至1959年的十年间,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初创时期,社会主义新民间文艺学也起步于这个时期。在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大背景下,民间文艺学理论建构的一个重要参照依据就是苏联民间文艺学理论,对苏联民间文艺学理论的吸收,奠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新民间文艺学理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8.
神奇故事的结构研究与历史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故事形态学》一书的俄文版出版于1928年。在当时它引起的反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一些民间文艺学家,民族志学家和文艺学家对它表示了欢迎。另一方面,也有人指责作者是形式主义,而且这类指责直至今日还在重复。  相似文献   

9.
正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副研究员石沧金博士的新著《海外华人民间宗教信仰研究》于2014年1月由马来西亚学林书局出版。作者利用在东南亚考察时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系统介绍了东南亚地区华人民间宗教和民间信仰,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本书分作两篇七章,第一章绪论交待选题依据和研究海外华人民间宗  相似文献   

10.
毛巧晖 《民俗研究》2020,(1):90-98,158
1949-1966年民间文学被纳入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进程,成为文学领域接驳、实践国家话语的重要场域。1962-1964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研究部编纂了九辑《民间文学参考资料》,它们除了展示全国民间文艺实践外,还集中呈现了《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纲要(修正草案)》对民间文艺发展规划、组织以及民间文艺学新体系的设想。一方面,它们呈现了新中国初期民间文艺的研究宗旨;另一方面,既有对民间文艺概念、范畴、价值以及基本特性之讨论,亦有对苏联民间文学理论的集中引入,同时译介欧美民间文学理论现状,形成了与苏联、日本等"新中国的民间文学研究"对话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较有代表性的四幅历代真武“铁杵磨成针”故事图像及其材料来源进行比较研究,将历代描绘真武本生或灵应故事的系列图像分为武当传统(正统传统)和民间传统两大类,并归纳了两类的区别特征.文章通过分析真武“铁杵磨成针”故事图像由磨针涧向磨针井的转变,认为真武"铁杵磨成针"故事图像,甚而整个真武系列图像都有一个从武当传统(正统传统)向民间传统的变化发展趋势,这种变化趋势与明清以来真武信仰由官方向民间的转化趋势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朱红  王桂林 《旅游》2007,(8):62-67
辽源市不大,没什么名山大川或古迹,但是这里民间文艺却是一大亮点,辽源东丰的民间文艺其一是农民画,它被称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秀,与上海金山县和陕西的户县齐名;其二是二人转,这里农民早在1982年就创办了自己的二人转剧团,如今招收学员,成为目前东北地区二人转培训基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读了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云南版)的《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风俗志》(下称《风俗志》)一书,令人十分高兴。这本书的编著者,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对西南地区二十九个少数民族(占我国少数民族总数一半)的民情风俗,作了系统的介绍,并对这些风俗的来源、传说和变异情况,作了生动具体的叙述。看后,使人们大大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并为进一步探索西南地区和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西南是我国的一个多民族的地区。西南  相似文献   

14.
《论傣族诗歌》的发现(已翻成汉文,正积极准备由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出版),是对研究傣族文学,尤其是傣族诗歌的重大贡献,因而也是对我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解放以后,傣族的诗歌引起了我国文艺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应该说在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傣族的文学理论却还是个空白。这本书的出版,总算填补了这个空白。尤其是在文学史中的许多问题上,这本书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资料,是  相似文献   

15.
元阳县委和县政府十分重视民间文艺工作,一九八一年九月一至七日,召开了全县第一次民族民间文学讨论会,邀集新老歌手和省、州、县的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近百人,共同商讨传统的民间文艺如何发展,民间歌手如何为四化歌唱的问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云南分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云南分所、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学院、省群众艺术馆等单位均派专人参加,民研会云南分会副主席李乔同志和常务副主席王松同志也专程前往。元阳县的民间歌手大部分是老歌手——贝玛。会议首先对贝玛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认为贝玛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们的活动主要是在婚丧喜庆中说唱传统的民间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6.
民间故事学考察的对象是故事文本和故事的传承人或讲述人,即故事家。两者相互关联,演述活动的主客体之间构成了一种互动的再生产关系。20世纪民间故事家的考察与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故事家的发现和研究为中国现代故事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学术路径,为民间和学者在故事层面的知识交换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陶冶 《民俗研究》2001,(4):200-202
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学术著作奖日前揭晓. 本次评奖是对改革开放至20世纪末中国民间文艺学、民俗学、民间文化研究及其个人著作的评比,也是我国民间文艺学、民俗学科的首次个人学术著作奖.  相似文献   

18.
资讯     
《世界遗产》2014,(12):124-126
留住乡村记忆传承民间文脉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在屏南举行11月17—20日,中国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隆重举行。本次论坛以"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联和宁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民间文艺研究所、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物考古博物馆学会、宁德市委宣传部、宁德市文联、屏南县人民政府承办。  相似文献   

19.
民间器乐我国的民间器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民间婚丧喜庆、风俗节日活动中,始终显示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真实地反映着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关系急剧变化,宫廷对音乐文化的垄断被逐渐打破,民间器乐活动有了显著的发展;宋代以后,随着歌舞音乐的成熟、说唱音乐的兴起和戏曲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器乐有了进一步发展;元、明、清三代,民间器乐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渐趋成熟。但由于民间器乐一向不被统治阶级所重视,因此留下的资料十分有限,从仅存的一些资料可约略看出,宋代以后,民间器乐确实不断发展,近代民间的许多乐种,正是在这样的长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优秀品种。我国的民间器乐乐种和演奏形式丰富多彩。主要形式有独奏、打击乐合奏、管乐合奏、弦乐合奏、丝竹乐合奏、丝竹锣鼓合奏等,基本上可以归为吹打合奏曲、丝竹合奏曲、独奏曲三大类。我国西北地区的民间器乐主要有西安鼓乐、喀什木卡姆、刀郎木卡姆等。  相似文献   

20.
乡民的狂欢节——豫西北火神祭祀仪式田野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永祥 《民俗研究》2009,(3):228-238
豫西北古称怀庆府,这里自然条件优越、文化底蕴丰厚,民间至今还流行着一种独特的祭祀活动——火神祭祀。火神祭祀的时间主要在春节,它由一系列复杂的仪式构成,如除夕祭祀、新年祭祀、行水、破盘会、转(zhuǎn)会等。“行水”和“转会”是火神祭祀中最隆重、参加人数最多的活动,它们是乡间民众狂欢的节日。火神祭祀作为民间文艺的生态母体,极大地推动着当地民间文艺的发展。火神祭祀仪式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