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有关研究的一般情况对我国古镜的金相分析约终于本世纪三十年代时,1933和1937年,日本学者小松茂、山内淑人计分析了五十六枚古镜,其中有四十八枚可算是战国至明代的;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分析较早,也是数量较大的一宗。七十年代后,有关研究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陈介祺藏镜     
《文物》2001,(8)
陈介祺是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他收藏甚丰,其中铜镜很多。本书用他亲手拓本,采用坷罗版精印而成。拓工精湛,把古人工艺的精华,表现得淋漓尽致。每面古镜都附有相关的文字解说。书后附有今人辛冠洁先生搜集整理的有关古镜的知识、典故、诗、赋等详实的资料。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对中国“镜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关于古镜热处理的几个问题何堂坤我国古镜是否进行过热处理,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是存在不同看法的。本世纪三十至七十年代,以“铸态”说为主,当时一般学者皆认为,今见之古镜均系铸态,是不曾进行过任何热处理的;持此说的学者包括日人小松茂、山内淑人①,美国学者U.T...  相似文献   

4.
贾文超 《收藏家》2006,(2):13-13
镜子亦称鉴或照子。古镜以青铜为主,此外还有铁镜、石镜等。镜早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已出现,古代文献中有许多关于镜的记载。《释名》:“镜,景也,有光景也。”《吕氏春秋》中也谈到了“镜明”《。战国策》还有一则以镜照为喻的故事《邹忌讽齐王纳谏》。鉴,《广雅》曰:“鉴谓之镜”。说明镜与鉴是一个意思。镜又称照子,始见于宋,考其缘由,当与避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的“敬”字讳有关。因而镜铭中凡是见到“照子”二字的,则大致可定为宋镜了。唐代社会稳定,封建政治及经济文化繁荣,因而促进了科技工艺生产的高度发展。这期间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5.
唐镜两题     
韩建武 《收藏家》2006,(6):35-36
一、唐代是否已有带柄铜镜在古代,东西方都使用镜子照容,但东西方镜子的型制有明显的区别。在古罗马,虽然也有不带柄的铜镜,但更典型的是带把手的。中国古代铜镜从形式看,尽管出现过方镜、花式镜、有柄镜等,但圆形具钮一直是中国铜镜的最主要形式,也是中国铜镜的重要特点之一。以钮系组合可以手执,也有多环钮悬挂而用。研究者多认为带柄者始于宋代,李恒贤《试谈宋元明铜镜的鉴别》一文(《江西历史文物》,1982年2期)根据伴出墓志和铸有年款的铜镜作为标准镜,将宋镜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其中第三阶段从南宋乾道起,宋镜走上了创新的道路,其型制有…  相似文献   

6.
2009年9月,在河北张家口地区蔚县偶然见到20枚针首刀。经访问了解,收藏者说是30年代发现于蔚县城北,为其父辈留下者。据说当时共收藏有70多枚,以一块大洋一枚卖掉50多枚,剩下20枚保存到现在。 我们对其中9枚实物作了详细资料。  相似文献   

7.
<正>在源远流长的中国青铜器史上,铜镜是一朵几起兴旺的奇葩。它发于齐家,长于周,盛于汉,繁于唐,宋后衰。其种类繁多,形制特征彰显年代风格,工艺流程自成体系。宋代因受文化、战事、生产力影响,铜镜铸造技艺大不如前朝,但作为铜镜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宋镜以其特异的形制、多样的题材和世俗的镜铭作为另一里程碑一直影响着铜镜发展,直到消亡。潜山县博物馆藏宋代铜镜颇多,其中有两枚较为特殊,今列以小文,谈点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从多年的考古资料看,不少金代铜镜是颇具特色的,不管图纹设计还是浇铸技术,都表现出了一定的艺术水平。但过去对它很少作科学分析,大正七年(公元1918年),日本学者近重真澄分析了一枚;昭和十二年(公元1937年),小松茂、山内淑人分析了一枚,此外便所见甚鲜。这几位学者考察的主要是化学成分,未对金代铜镜工艺的一般情况作全面研究,所以笔者除了对化学成分的分析外,还考察了金相组织和表面状态,旨在更好地了解金代铜镜工艺,并从中探讨它与中原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满城、迁西出土的明刀、尖首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满城出土的明刀 1998年秋,河北满城柳佐镇出土了一批明刀币。据了解,是一砖瓦厂取土时推土机推出的,估计数量有六、七百枚。出土时刀币锈结成团,由于取土工人对其不甚了解,遂用改锥将其强行撬开,因此,完好者甚少,并且随即散失。经调查,只见有30多枚,中国钱币博物馆征集到21枚,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市分行征集到8枚。我们随即对其中的17枚作了仔细的分辨、测量,并用X-荧光(XRF)分析法(下文尖首刀亦同)作了合金成分的分析。所得数据见表1。 满城出土的这批明刀,大小、形制基本一致,当属同一类型;弧背,凹…  相似文献   

10.
韩英 《神州》2013,(34):16-17
1997年在千山灵岩寺遗址施工时,意外发掘出30余万枚,77种钱文的古钱币,历史跨度在两汉至金代之间,笔者在参加此次发掘时,对其情况有了一些大致的了解。通过这些古钱币和发掘出的建筑遗址,可反应出当时寺庙的规模,并对窖藏钱币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同时,这批古钱币数量大,品种多,它的发现,对研究鞍山地方史,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北京琉璃河西周早期墓葬出土了不少很有价值的青铜器,包括礼器、车马器、兵器、生活日用器等。承琉璃河博物馆田敬东先生提供试样,我们对其中部分器物进行了科学考察。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西周铜器曾作过一些科学分析。分析多着重于合金成分,对青铜技术的其他一些内容,如表面处理、大型器物的压力加工等则注意得较少。在表面处理方面,仅见法国学者卫松(AndreVayson de Pradune)分析了一些周代的戈、剑,结果表明是镀了锡。可惜的是所用试样原系传世品,缺少确切的断代,不知是  相似文献   

12.
2013年中国钱币学研究在几个领域都有值得关注的成果出现,首先是有学者对中国古代银锭的成分和铸造工艺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厘清了这一领域的诸多问题;关于明代货币史的多个问题,有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出现;在红色政权货币研究方面,发现了一些新实物和新史料,并且对过去一些未有定论的问题有了比较肯定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清水县博物馆馆藏宋代八卦铭文镜基本特征的梳理,从而展现该面八卦镜与同时期八卦镜在形制、纹饰、镜铭、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并结合宋金时期铜镜的发展规律和历史文化背景,运用文献和相关专业研究基础理论知识,尽可能地对出现在宋镜之上錾刻金代官府验记、镜铭形式风格类同唐镜、罕见的“新官”字款铸文等特殊现象进行分析与解读,力求为天水地区宋金时期铜镜的纵深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河南许昌发现一枚"四比(币)当忻"铜钱,引发了笔者对楚国"四比(币)当忻"的思考。笔者在阅读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综合各家学者的观点,对"四比(币)当忻"名称、形态、历史由来以及对我国货币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解释和阐述,让我们对"四比(币)当忻"铜钱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2004年4月荆州黄山墓地M576出土竹简81枚、木觚9枚。其中竹简包括质日简57枚,遣册简24枚。通过对这批竹简中质日内容的分析,能够了解秦代相关地理信息;结合遣册记载与墓葬中陪葬品,则有利于探究当时的丧葬礼俗。9枚木觚均是单面书有文字,经初步研究,其内容属于裁判文书,对研究秦代司法制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漫谈葡萄镜     
葡萄镜,是唐代铜镜艺苑中新出现的特大镜群。其数量之多,金工质量之高和图案造型之精美,都是一般古镜所无与伦比的,因而得到宋朝以后许多学者的珍爱和重视。但是在葡萄镜的断代和定名问题上,却长期存在着分歧,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最早著录葡萄镜的是宋《宣和博古图》,其中共收录六面,均列入“汉式镜”。这种观点对后世影响颇大,不少收藏家和鉴赏家都沿袭了这一观点。如清乾隆年间出版的《西清古鉴》,道光年间冯云鹏编  相似文献   

17.
河上肇(1879—1946年)是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学研究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这在我国的学术界几乎尽人皆知。但是,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了解的人就不那么多了。事实上,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和普及也有过和经济学同样的重大贡献。论述和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对于日本近代哲学史的研究很有必要。日本当代学者出版了不少关于研究河上肇的著作,对河上肇的生平、著述和活动,提出了各自的评价和看法。关于河上肇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过程也做了很多的分析和探讨,这都是我们研究河上肇的借鉴。有的学者把河上肇确立唯物史观的过程,以他  相似文献   

18.
除了个别情况之外,现知我国北方内陆出土的海贝的年代,多在商周之间。这种产于我国南方暖海的软体动物的贝壳,在商周时代的功能如何,历来有不同看法。或以为货币,或以为装饰品。认真考察其职能,对了解我国货币的起源和商周两代的社会结构,有重要作用。故草拟此文,求教于各位先学和同行。郑州白家庄七号墓,出有海贝460多枚,安阳高楼庄殷代遗址的文化层中,出有3枚海贝;此地9座墓葬有两座共出4枚海贝。  相似文献   

19.
陈灿平 《中原文物》2022,(5):114-120
从墓葬考古的角度来看,唐代道教镜出现的年代、在丧葬中的功能等问题仍有讨论的必要。目前的考古材料还不足以否定王度《古镜记》及其“古镜”的年代为初唐或盛唐早期的可能性。《上清长生宝鉴图》所载第二种镜图的年代应不晚于七世纪后半叶。这份镜图或其所代表的实物才应该是《古镜记》之“古镜”的真正来源。  相似文献   

20.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由中国学者高建平与斯洛文尼亚学者阿莱西·艾尔雅维茨合作编辑的美学文集,主要内容是,当代美学在经历了商业大潮和文学研究热冲击之后又出现了新的复兴。这种复兴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特点,对于社会、生活和艺术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学者们从不同方面对上述问题展开论述,并对美学在当代诸多历史背景和文化状况不同国家的复兴情况作了描述和分析,这些对于中国读者了解当代世界美学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