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2014年11月1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和北京市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同春园饭店举行。来自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三十余位学者,以及《历史研究》、《史学月刊》和《人大复印资料》等期刊的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在会议上,专家学者对"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中西史学理论的比较与沟通"、"历史视野与历史研究方法"、"后现代主义史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2.
《史学月刊》2008,(12):F0004-F0004
本丛书包括《客家历史与传统文化》(刘佐泉)、《客家迁移万里寻踪》(大河报社)、《飘洋过海的客家人》(罗英祥)、《太平天国与客家》(刘佐泉)等四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陆学者和海外学者联袂研究客家问题的力作。丛书除对客家起源、形成、发展及其在历史上的贡献进行系统研究外,对客家传统的内涵和特征也作了详尽介绍。丛书把客家历史与国史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3.
两《汉书》“五行志”关于自然灾害的记载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灾害历史文献学的角度 ,对两《汉书》之《五行志》的价值进行了探析 ,认为《五行志》的出现 ,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因此 ,其在两汉灾害状况研究、两汉历史气候研究、两汉灾异思想研究 ,以及反映政府在灾害中的职能与民众灾后的恐惧心理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学界对其文献价值应予以相当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2011年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保持了平稳前进的势头。就笔者不完全统计,本年度出版的专著和论文集有:顾恒一等《舆地志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孙亚冰、林欢《商代地理与方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潘碧华《先秦时期的三峡人居环境》(复旦大学出版社),康保苓《北宋文化重心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路伟东《清代陕甘人口专题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韩光辉《宋辽金元建制城市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侯甬坚《历史地理学探索》第二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吕卓民《西北史地论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张萍主编《西北地区城乡市场结构演变的历史进程与环境基础》(三秦出版社),李并成、张力仁主编《河西走廊人地关系演变研究》(三秦出版社),王双怀主编《关中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三秦出版社),吴松弟等《港口一腹地与北方的经济变迁》(浙江大学出版社),安介生《(魏延昌地形志)存稿辑校》(齐鲁书社),徐卫民《秦汉都城与自然环境关系研究》(科学出版社),朱海滨《近世浙江文化地理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蓝勇主编《近两千年长江上游森林分布与水土流失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黎小龙等《历史时期西南开发与社会冲突的调控》(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李智君《关山迢递:河陇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鲁西奇、林昌丈《汉中三堰:明清时期汉中地区的堰渠水利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张建民、鲁西奇《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专题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鲁西奇《城墙内外:古代汉水流域城市的形态与空间结构》(中华书局),陈隆文《郑州历史地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高金和、李小梅《傣族历史地理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乌兹别克斯坦]B.A.艾哈迈多夫著,陈远光译《16—18世纪中亚历史地理文献》(云南人民出版社)等。  相似文献   

5.
正初冬时节,我借陈其泰教授来山东大学讲学的机会,有幸对他进行了一次早已期盼的采访。陈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从事中国史学史教学和研究多年,撰著有《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史学与民族精神》、《清代公羊学》、《中国近代史学的历程》等著作多部,又主编有《20世纪中国历史考证学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理论成就》,在学界很有影响。这次,他是应山东大  相似文献   

6.
2011年6月25日,由《史学史研究》编辑部和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举办的"《史学史研究》创刊五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以及《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史学月刊》、《安徽史学》、《清史研究》、《人文杂志》和《天津社会科学》等编辑部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林甘泉先生等人,通过来电或以写信的方式对会议表示祝贺。与会的专家学者回顾了白寿彝先生等老一辈学者创刊、办刊的经历,充分肯定《史学史研究》的办刊成绩和办刊特色,并对《史学史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对满族的研究,以往在我国虽然是个薄弱环节,但还是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五十年代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直接指导组织调查组,对满族历史、风俗等问题进行了大量调查,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研究所辽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承担了编写《满族简史》,《满族简志》、《满族社会历史调查》等书的任务,其中《满族简史》、《满族社会历史调查》二书已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8.
河南大学先秦文化研究中心陈昌远教授.多年从事历史地理与先秦史研究。今将他撰写的论文中遴选《历史地理与古史研究》、《河南古县命名规律探索》、《陈胜生地阳城考辨》、《商族起源地望发微》、《从应器谈应国地理位置及西周监官制度》、《关于早周社会性质的几个问题》、《周代井田制度简论》、《商鞅“开阡陌”辨》、《二里头文化与夏代文明》等十余篇,约十六万字,汇集成书,名《历史地理与先秦史研究》。该书对大专院校历史系师生学习历史地理与先秦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每册定价2.40元.邮费0.2元。如需购买,将款寄河南大学先秦文化中心史慧敏。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各个学科都在对本学科的学术史进行清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作为国际显学的敦煌学也不例外。《历史研究》杂志组织过一系列回顾20世纪学术史的专文,敦煌学就是其中之一(郝春文:《二十世纪敦煌文献与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历史研究》1998年1期)。  相似文献   

10.
列宾娜是俄罗斯科学院历史一哲学部通讯院士、俄罗斯科学院世界史所副所长。自21世纪初起,她撰写、主编了一系列与跨学科研究相关的著作,如《历史、文化与社会》、《历史与社会理论的科际整合:理论、历史编纂学和具体研究的实践》、《20—21世纪之交的历史科学:社会理论与历史编纂学实践》、《过去与现在的历史和史料》,等等。世界历史研究所的国春雷博士利用2013年10月在俄罗斯访学的机会,就俄罗斯跨学科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对列宾娜院士进行了专访。现将此次专访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夜郎王印与滇王印同是西汉"郡县与封国并行"制度的产物,但对西汉王朝而言,两枚王印颁赐的政治考虑是有区别的。在夜郎问题研究中,夜郎王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还原夜郎古国历史必不可少的条件,有助于判定古夜郎的中心区域、夜郎国首府、传承世系、历代夜郎统治者的墓地位置等,在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热潮中,"夜郎"成为一块炙手可热的文化品牌,出现了民间屡屡发现夜郎王印的现象。要判定某些民间发现的夜郎王印的真伪,首先必须对汉代赐边方国印授的形制、质地、印文格式等有所分析。夜郎与滇同于西汉武帝时获赐王印,因而,滇王印应是夜郎王印的很好参照。破解夜郎王印之谜的途径,是以严谨的学风、科学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态度去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12.
王晖 《史学月刊》2004,(2):14-18
战国秦汉时的文献中常言商王纣脯醢俎杀诸侯方伯,并认为这是周武王兴兵讨伐、商纣亡国的一个主要原因。古今不少学者对此多有怀疑。今地下出土的晚商金文及殷墟甲骨文资料可证商纣俎醢酋长侯伯并祭祀先王完全是历史事实。从殷墟卜辞看,商代从武丁起以人为牲的情况呈递减趋势。商纣俎醢酋长侯伯不是个人品质性格问题,而是殷人文化习俗观念使然。  相似文献   

13.
梁惠王改元为“后元”是他政治生涯中的大事。“后元”之年的确定对于根据古本《纪年》来订正战国后期纪年是一重要的标尺。由于文献记载与后人引《纪年》之说的差异,所以在“后元”年数的确定期上尚有歧异之处,我们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可以看出,梁惠王“后元”应是从他在位的第三十六年开始的。梁惠王“后元”一共十七年,其年代是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18年。  相似文献   

14.

The rise and fall of two of the most famous legendary kings, Oedipus and David, seem to bear great resemblance to each other. This is especially the case in the central narrative of Sophocles' Oedipus the King and the Second Book of Samuel where the kings are usurped by a close relative upon the intercession of a violent third party.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e stories are based on conventions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a sacred king who restores order to a violent and “plagued” kingdom. It proposes a comparative reading of the texts, in conjunction with an anthropological read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sights of Rene Girard. This will provide not only a way of reading these ancient texts but also give insight into the perspective of and reality referred to in the texts. This is to read the text with appreciation of the dynamics of text and reader through the anthropological perspective opened up by the recognition of the victim.  相似文献   

15.
16.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rms of his will, King John was buried near to the shrine of St Wulfstan in Worcester cathedral despite his apparent intention earlier in the reign to be buried in a Cistercian house. When and why John might have developed his particular interest in Wulfstan, the last Anglo-Saxon bishop, are considered and attention is drawn to the relevance of a famous legend linking Wulfstan and Edward the Confessor to King John's dispute with Innocent III over the king's authority in the appointment of bishops. The revival of Wulfstan's cult, which led to his formal canonisation in 1203, is seen as part of a general interest in indigenous saints, both Anglo-Saxon and contemporary, in the late twelfth and thirteenth centuries. The suggestion is made that this concern with national saints provides the context for John's devotion to St Wulfstan and for the significant choice of his place of burial.  相似文献   

17.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erms of his will, King John was buried near to the shrine of St Wulfstan in Worcester cathedral despite his apparent intention earlier in the reign to be buried in a Cistercian house. When and why John might have developed his particular interest in Wulfstan, the last Anglo-Saxon bishop, are considered and attention is drawn to the relevance of a famous legend linking Wulfstan and Edward the Confessor to King John's dispute with Innocent III over the king's authority in the appointment of bishops. The revival of Wulfstan's cult, which led to his formal canonisation in 1203, is seen as part of a general interest in indigenous saints, both Anglo-Saxon and contemporary, in the late twelfth and thirteenth centuries. The suggestion is made that this concern with national saints provides the context for John's devotion to St Wulfstan and for the significant choice of his place of burial.  相似文献   

18.
據南陽出土仲爯父鼎等,知周夷王有未嗣位長子監伯,其後爲監氏。監伯女監姬嫁新宮叔碩父,生子名山,作膳夫山鼎。鼎銘紀年爲三十七年,記山任爲王司飲酒職務。由監伯以下年齡估算,三十七年只能屬於周厲王,從而證明《史記·周本紀》厲王年數是正確的。  相似文献   

19.
明渤泥国王墓位于南京市南郊石子岗,山东德州北郊亦有苏禄国王墓,两墓皆按明代藩王墓规制营建,风格亦相似。两墓与明代藩王墓、明品官墓地在形制、石雕等方面进行比较后可以得出几点认识:明朝对渤泥国王的隆重安葬证明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渤泥国与明王朝的关系有宗主国和藩属国的色彩;从渤泥国王墓的石像生的风格可推断其作用及雕刻艺术水平与前代相比稍逊。  相似文献   

20.
14C测定判别武王克商年代范围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王克商年代是我国古代编年中的一个关键点,近年来^14C测定技术有了重要发展,我国^14C测年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14C方法应用于商周历史纪年的希望。199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立项,利用^14C测定判别武王克商年代范围的任务得以实施。1998年初两个常规^14C实验室以3‰测定精度,前后开始对陕西丰镐遗址出土样品^14C测定,并于1998年10月6-7日先后公布了^14C数据,提出武王克商代范围应判别在公元前1050-1020年间。1998年下半年AMS室开始测定。三室测定数据对比结果基本相合,利用殷墟,琉璃河等遗址出土的样品系列作^14C测定得出的结果,与上述年代范围一致。1998年11月30日公布了天计算结果,与测定结果不谋而合,经多方面反复验证,历时近二年,都无法动摇已有的判别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