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文化发展受到重创,与中原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相比,河西地区则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人间乐土.大量中原士大夫避居河西,为保存中原文化成果做出重大贡献,同时为河西地区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尤其在少数民族统治者的大力宣导下,儒学在河西一带得到了广泛转播及长足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儒学在河西地区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政治的进步,为以后北魏乃至隋唐时期文化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嗢末是唐宋之际活跃在河西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指吐蕃征服周边部族之后对这些民族的称呼;后期则指在凉州地区取得实际政权的"凉州嗢末",他们与归义军及中原王朝都有交流,宋初在西夏对河西的战争中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3.
腽末是唐宋之际活跃在河西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指吐蕃征服周边部族之后对这些民族的称呼;后期则指在凉州地区取得实际政权的“凉州嗌末”,他们与归义军及中原王朝都有交流,宋初在西夏对河西的战争中逐渐消亡。  相似文献   

4.
丝路古道上的法律文化资料简介齐陈骏丝路古道是汉唐通西域的大动脉。汉唐时期中原政权的政治中心在今日关中地区的西安,在我国境内,通西域的古丝路主要是经过我国西部地区,即今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因此,我们介绍古丝路上的法律文化,主要也是以这一地域内各族所建...  相似文献   

5.
宋燕  刘言  谢谦 《中华遗产》2010,(7):32-47
某位学者曾有句戏言,“如果不是秦人统一六国,中国疆域是不是不会有西部了?”这句话当然不能当真,历史上第一次将河西走廊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疆土之内的政权不是秦,而是汉。  相似文献   

6.
朱林芳 《沧桑》2009,(5):9-11
晋末大乱,士人纷纷逃离中原,家族分崩离析。太原晋阳王氏的一支在此背景下播迁河西地区,当他们再次回归中原时,其性质与南下的同族产生了差异,带有豪族色彩。他们也和同时期的河西士人一样为北魏政权的建设输入了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7.
历史时期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走廊是我国古代西北多民族多文化分布的重要地区,民族文化交流与整合持续发生。本文通过对河西走廊多民族文化发展过程、动因及机制的分析,认为异质文化因子的不断介入,使河西文化在变化中寻求发展,在发展中取得一致。多民族文化的交流与整合是形成河西走廊以汉族儒家文化为主体兼容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地域复合体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8.
张红 《敦煌学辑刊》2009,(3):145-149
汉唐时期中原政权与西域各族相互依存,密切往来,从西域地区来看,不仅是西域的地理条件和周边形势所决定的,更是古代西域各族人民要求加强与中原政权联系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蔚县夏家店下层文化颅骨的人种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处长城沿线的冀北地区是我国古代各族先民往复迁徙、混杂聚居的地区之一,也是中原文化同北方草原文化及现今东北古代文化的重要接触带。因此可以想见,在该地区的古代居民群体中必然包含着较为复杂的人种学背景。近年来,由于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存的不断发现,人们对这一文化的面貌和性质等方面的研究日益深入,但对于这种文化居民的体质类型尚不甚了解。蔚县出土的夏家店下层文化人骨,为我们研究长城地带青铜时代  相似文献   

10.
金朝作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两宋并立最终被蒙古所灭亡,前后百年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法律文化形式。女真民族从逐水草而居到建立政权并且颁布法律,来维护自身统治,其过程和法律特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金代法律不仅具有游牧民族的自身特色,也不断与中原汉文化融合,接受先进汉文明的思想。金代法律作为中华法系的一部分,也促进了民族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阴山南北的河套地区,截至目前共发现157座战国-秦汉时期城址①,广泛分布在河套地区的这些城址,对秦汉时期当地文化的形成和发育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利用考古类型学方法,对这批城址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类,并进行分期的尝试.河套地区自古就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互发生和不断冲击碰撞的地区,也是中原王朝和北方民族政权之间的必争之地.战国-秦汉时期,该地区承载着保障国家安全和维护经济秩序的历史文化使命,为统一汉文化的早期形成和初步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促进河套地区秦汉考古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今日甘、新两省区,是古代中西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历来研究中西交通史的学者,多着重于论述汉唐两代的业绩,而对于魏晋一段,特别是十六国时期,则甚少着力。甚至给人以这样的印象:当时中原纷乱,军阀纷争,中原政权无力西顾,对西域经营已处于停顿状态,中西交往亦几乎断绝。有些通史著作,对此段西域状况往往也略而不述。事实上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在这一时期,中原政权虽因内部分裂割据,与西域的联系曾受到一定的影响,但并未中断,特别是靠近古称西域的、在今甘肃境内建立的几个称“凉”的政权,这时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仍是非常密切的。可以这样说,称“凉”的几个政权,曾为我国西部各族的融合,为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过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唐五代归义军与周边民族关系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史以来,河西地区为多种民族所杂居,民族成分较为复杂,割据势力不断涌出,造成了错综复杂的民族关系,对河西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产生深远的影响。秦汉之际,羌戎聚居,乌孙、月氏、匈奴先后控据其地。魏晋以后,十六国诸胡政权纷纷涌现,河西地区也出现了由氐、卢水胡...  相似文献   

14.
元代北方边地农牧经济的发展及其地域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 甘肃行省及其以西地区 (一) 移民垦殖和农业经济 元代的甘肃行省包括今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湟水谷地以及内蒙古额济纳旗等地。甘肃迤西的天山南、北地区则是察合台后王的封地。 宁夏、河西等地原本是西夏的领土。由于战争的原因,社会  相似文献   

15.
战国秦汉时期,江南和岭南各地居住着众多越人,因种姓不同,支系繁多,统称为“百越”。西瓯和骆越是百越中的两大重要支系,主要分布在广西地区。西瓯人主要生活在今广西西江中游及灵渠以南的桂江流域,骆越人主要聚居于西瓯的西部和南部,其中心区域为今广西左、右江流域。秦统一后,在岭南设立三郡,即南海郡、桂林郡、象郡。西瓯和骆越聚居的广西地区属桂林郡。秦末汉初,则隶属于南海郡尉赵佗在岭南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南越国。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并在该地重设九郡,岭南的郡县制最终稳定下来。瓯骆地区处于中原文化与华南、西南文化的交…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发展史中,那种自匈奴人时开始的社会发展历程,都始终是以与中原王朝的抗衡为表象,以中华民族的求同意识为实际内容。北方诸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承及其不断变异、发展的形态,同中原地区一样,也是不受政权的更替等条件限制的,是一种运动着的发展状态。在古代北方民族发展史中往往有一些风俗文化现象成为诸民族共同拥有的东西,如契丹四楼即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通过长江流域青铜文化发展基本特征的论述,来认识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和发展初期的真谛,并就古代文化交融的途径与方式作初步的探索.一长江流域的青铜铸造业的发展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相当于中原夏商、西周(一些地区延至春秋初期),后期为东周时期.由于长时期没有出现一个统一的国家,加之地域辽阔,部族繁杂,地理环境相异,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地与中原政权亲疏不一,相互影响程度不同,表现在文化面貌上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搜集旧大陆西部早期传入中国的作物及家畜资料,尝试辨析这些因素在进入中国的初期,也就是龙山—二里头文化时期,在当时生业体系的作用。小麦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发现的地点很多,但在农业中所占比例极小,在燕辽地区、北方地区和甘青地区则几乎没有,但在河西走廊至新疆东南部则很多且比较重要。绵羊、山羊和黄牛等家畜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所占比例很小,在燕辽地区、北方地区和甘青地区则占到家畜的一半以上,在河西走廊和新疆东南部也大致如此。河西走廊和新疆绿洲型农业应当是与中亚农业经济连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19.
更始末,张掖属国都尉窦融基于黄河为河西地区屏障的地理认知,以河西四郡跨越乌鞘岭联合金城郡,形成了据境自保的“河西五郡”地域共同体,自任“河西五郡大将军”。窦融此举更改了金城郡的地缘关系,使其进入河西、陇右和中原的区域互动关系中。东汉建立后,刘秀联合窦融的河西集团,夹击并消灭割据陇右的隗嚣势力集团;后公孙述败,“河西五郡”完全失去战略联盟的价值,其解体成为必然。“河西五郡”地域共同体的形成,是窦融将隗嚣视为阻隔其与中原政权交通的独立集团,是多区域结构性关联的结果。两汉之际人们对河西自然区地理界线认识的模糊,是金城郡被纳入“河西五郡”体系的直接原因,而窦融集团的政治需要则是其重要推动力,但此举未能根本改变金城郡的地理区位,也未能结成稳定的地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河西宝卷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态与河西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土壤中培育出来的一种讲唱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活动相结合的说唱艺术,也是中国民俗文化史上一朵耀眼的奇葩。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在甘肃河西地区广为流传。它蕴含的爱国佑民、惩恶扬善、敬老仁孝、忠贞爱情、家庭和谐和褒扬妇女的思想内容,是其思想的精华,具有教化育人的作用。研究、学习、传承河西宝卷的优秀部分,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