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史》卷155《选举志》一记载: 天圣初,宋兴六十有二载,天下乂安。(中华书局点校本,第3611页) 按:“天圣初,宋兴六十有二载”当更之为“天圣初,宋兴六十有三载”。考《宋史》卷一《太祖纪》,知“建隆元年春正月乙巳,……改元,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宋史》卷三八六《范成大传》“范成大字致能,吴郡人”;王明清《挥麈录》(中华书局1961年点校本)余话卷二载“奏赋之时,与范志能成大诏俱赴南宫,其后志能登第,名位震耀……”;又有罗大经《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年点校本)甲编卷一《范石湖使北》条载“淳熙(当为乾道)中,范至能使北……”,以上关于范成大的字有“致能”、“志能”、“至能”三说,究竟孰是?按四库全书本与古今逸史本《桂海虞衡志》,范成大在自序中载“吴郡范成大至能书”。又按孔凡礼辑《范成大佚著辑存》(中华书局1983年版)“题名”部分中《同登七星…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方舆胜览》卷70利州西路同庆府"建置沿革"载:"唐复为成州,又改为同谷郡……收复之后,复置成州。朱梁改为汝州。"(中华书局,2003年,第1221页)此"汝州"当为"汶州"之讹。考诸史志,陇右不曾设有汝州。《旧五代史》所记汝州属河南道,在今河南省境内。《新五代史·职方考》载:"叶、襄城,故属许州,唐割隶汝州。"(中华书局,1974年,第742页)此事见于《元和郡县图志》卷六,此汝州亦即河南之汝州。  相似文献   

4.
谈及明代帝后宝玺,出于《明史》中的两则记载为必引之资料。现据中华书局1974年版点校本《明史》转引如下: 其一为卷六十八《舆服志》:  相似文献   

5.
《宋史》卷一七七《食货上五》 (中华书局点校本 1 977年版 ,第 4 30 8页 )载 :  是岁 (按指熙宁九年 )…… [役钱 ]见在八十七万九千二百六十七贯、石、匹、两。按 :原载数字首位脱“八百”二字。《文献通考》卷一二《赋役一》 (中华书局 1 999年影印本 ,第 1 33页 )所载 ,错同《宋史》。《宋会要辑稿》 (中华书局 1 957年影印本 )食货六五之一七、六六之四○所载均为“八百八十七万九千二百六十七贯、石、匹、两”。残本《永乐大典》卷七五○七《仓·常平仓》引《中书备对》 (中华书局 1 986年版 ,第 3357—3358页 )记 :“见在八百八十…  相似文献   

6.
读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发现点校疑误一则,抄录于此,以请教于诸方家,并供点校者参考。 一、卷十五《六国年表》魏文侯二十年:“卜相,李克、翟璜争。”(第709页) 按:以此标点,即是说魏文侯卜相,李克、翟璜二人争为相。太史公本意不尔。 《魏世家》载:魏文侯卜相于李克,问  相似文献   

7.
《宋书》卷四八《朱龄石传》 (中华书局点校本 ,第 1 42 2— 1 42 4页 )述朱龄石平蜀事略云 :晋义熙九年 (公元 41 3年 ) ,刘裕遣诸军伐蜀 ,令龄石为元帅 ,以为建威将军、益州刺史 ,率宁朔将军臧熹、河间太守蒯恩 (《通鉴》卷一一六亦作“河间太守” ,《宋书·蒯恩传》、《晋书·谯纵传》皆作“兰陵太守” ,不知孰是 )、下邳太守刘钟、龙骧将军朱林等 ,凡二万人 ,发自江陵。十年六月 ,朱龄石至彭模。七月 ,平蜀。《南史》卷一六《朱龄石传》 (中华书局点校本 ,第 457— 458页 )所述略同。按 ,《晋书》卷一○《安帝纪》 (中华书局点校本 ,第 …  相似文献   

8.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二九一《吴育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9728页)载:"异时宗子所过,纵鹰犬暴民田,入襄城境,辄相戒约,毋敢纵者。举贤良方正,擢著作郎、直集贤院、通判苏州。"按:此处"擢著作郎"、"通判苏州"二说均误,应为"擢著作佐郎"、"通判湖州"。此事《宋会要辑稿》(选举一〇之二二,北京,中华书局,1957年,第4422页)有载:"己酉,策试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以育为著作佐郎、直集贤院、通判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点校本《旧五代史》卷69第914页,正文有“(张)宪初闻有变,出奔沂州。”卷后第923页《校勘记》第二条“出奔沂州”称“殿本、刘本同。《资治通鉴》卷275作‘出奔忻州’。《资治通鉴》注云:《九域志》:太原府东北至忻州二百里。此以宋氏徙府后言也。”但对张宪出奔之地究竟是“忻州”抑或“沂州”,却不予判明,使人读后更不得要领。按,北宋初年人乐史《太平寰宇记》卷23载:“沂州,琅琊郡,今理临沂县”;该书卷42又载:“忻州,定襄郡,今理秀容县……秦为太原郡地,今州即汉太原郡之阳曲县也……(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复为忻州”。“沂州”…  相似文献   

10.
<正>点校本《资治通鉴》卷213唐玄宗"开元十七年三月甲寅"条载:"石堡城在龙支县西,四面悬崖数千仞,石路盘曲,长三四里,西至赤岭三十里。"(中华书局,1956年,第6784页)。该条目所言石堡城悬崖的高度有数千仞,与其他文献记载及实际情况不符,当改。《读史方舆纪要》载:"石堡城在龙支县西,四面悬崖数十仞。"另外,乾隆《甘肃通志》卷23  相似文献   

11.
一、《明史》卷161《况钟传附朱胜传》:朱胜“超迁江南左布政使”(中华书局点校本第481页)。按:“江南”误。据《明史》之《职官志》及《地理志》云,明设十三布政司,其中无“江南”布政司。“江南”当作江西。《英宗实录》卷347天顺六年十二月壬午条云:朱胜知苏州,“几九载,擢江西布政使,赴任卒于道”。二、卷315《云南土司传·车里》:正统“六年,麓川宣慰思伦发叛,诏给车里信符、金牌,命合兵进剿”(第8157页)。按:正统六年,思伦发已死多时,不得如传所  相似文献   

12.
清人蒋良骐《东华录》卷 6 (中华书局 1 980年点校本 )云 :顺治六年三月 ,“吴三桂报 ;‘大兵抵秦 ,克复宜君、同宫二县 ,击败逆贼王永强等 ,折七千余级。’”考诸史籍 ,此“同宫”县应为“同官”县之误。理由是 :其一 ,据清人所年《明史·地理志》、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及《清史稿·地理志》等文献记载 ,明清两代 ,陕西有宜君(清属鹿阝州 ,今陕西富县、同官 (清属西安府 ,今陕西铜川市 )二县 ,并无“同宫”县。其实同官县是北朝以来的旧县。据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 2《关内道二》(中华书局 1 983年点校本 )载 :同官县始设于北魏太武…  相似文献   

13.
《明史》卷一○七《功臣世表三》(中华书局点校本1974年版,第3224—3225页)载:朱永“(成化)十五年进封公,世袭,禄二千石……(弘治)九年二月卒,追封宣平王,谥武庄。”此处记载有两处错误:一、朱永进封公爵和获得子孙世袭公爵特权不在同年,二、朱永的谥号不是“武庄”。《吾学编》卷一九载:“(成化)十四年,建州夷结朵颜入辽东塞。明年,永出塞破其营,加太子太傅,进封保国公……十七年,大同御虏亦思马,因战海东山功,赐券世公……(弘治)九年卒,追封宣平王,谥武襄。子晖言与祖谦谥同。改谥武毅。”《国朝献征录》卷七载:“辽东巡抚陈钺报建州虏结…  相似文献   

14.
1.《元史》卷三《宪宗纪》(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76年,第48页)载:"[宪宗四年]擢史枢征行万户,配以真定、相、卫、怀、孟诸军,驻唐、邓。"此处"怀"与"孟"之间不应点断。《元史.地理志》于"怀孟路"条内虽有"元初治下  相似文献   

15.
(一)中华书局点校本《宋史》卷二百五十四《赵赞传》:“乾德六年,移建雄军节度。秋,命将征太原,以赞为邠州路部署。”(第8892页) 按:从文意看,赵赞是受命征太原的将领之一。宋时太原在今山西省太原市南,而邠州在今陕西省邠县,两地相距数千里。疑“邠州”误,当为“汾州”。据《续资洽通鉴长编》卷九“太祖开宝元年(开宝元年即乾德六年,是年十一月改元开宝)”载:“八月戊辰,以昭义节度使同平章事李继勋为河东行营前军都部署,……建雄节度使赵赞为汾州路部署”,征太原。《宋史》卷四百八十二《世家  相似文献   

16.
(一)中华书局点校本《魏书》卷35载:“(崔浩即下信佛、道,模深所归向,每虽粪土之中,礼拜形像。浩大笑之,云:持此头颅不净处跪是胡神也。”案此处将佛、道断开是误断。翻检史籍可知,北魏崔浩与道教的关系是密切的,“(崔浩)既得归第,因欲修服食养性之术,而寇谦之有神中录图新经,浩因师之。”(《魏书》卷35)我们知道,服食为道家修炼之术,而寇谦之为北方天师道首领,崔浩师之问题不言而喻。陈寅  相似文献   

17.
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七于真宗天禧五年末记述北宋矿冶情况时说道:“产铁有四监,曰徐州之大通、利国,兖州之莱芜,相州之利成。”此处记载有误,《元丰九域志》卷一《京东西路》和《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一·京东西路》,只记载徐州有利国监一个铁冶监,没有  相似文献   

18.
永平二年:“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以配五帝.”李贤注引《五经通义》曰:“苍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黄帝含枢纽,白帝白招矩,黑帝汁光纪”(此据绍兴本).汲古阁本和武英殿本“黑帝汁光纪”均作“黑帝叶光纪”,中华书局点校本据之改从“叶”按点校本系误改,《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贾公彦疏:“五帝者,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舍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光纪.”此五方  相似文献   

19.
《宋史》卷464《高遵裕传》载: 熙宁初,朝廷用王韶复洮、陇,命为秦凤路沿边安抚,以遵裕副之。寻以古渭为通远军,命知军事。明年,持附顺羌部图籍及会青唐、武胜形势入献,擢引进副使、带御器械,俾归治师。(点校本13576页) 据此段文字记载,高遵裕是通远军首任知军事。其实非然。《宋史》卷328《王韶传》载: 帝(神宗)志复河、陇,筑古渭为通远军、以韶知军事。《宋史》卷15《神宗本纪》也载:  相似文献   

20.
《通鉴》卷一八四: 丙辰,洲至西河,慰劳吏民,赈赡穷乏:民年七十以上,皆除散官,其余豪俊,随才授任,口询功能,手注官秩,一日除千余人;受官皆不取告身,各分渊所书官名而去(见中华书局点校本6741页(。按:受官不取告身。与唐制不符。新、旧《唐书》皆不载此事。唯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记此事甚详。《通鉴》正取资于此书。其书卷二云: 丙辰,至于西河。……自外当土豪隽,以资除授各有差。官之大小,亦帝自手注,量才叙効,咸得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