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古文物往往与原始宗教信仰有着密切的联系。秦安大地湾出土的许多文物就明显地带着原始宗教关于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印记。本文通过对这些出土文物的分析 ,揭示了其先民宗教信仰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原初自然"虽源自先民一句祷辞,却在中国文化史上震聵千载,儒家求其"立天定人";道家究得天地至道。而禅门似乎最得"原初自然"的精神三昧,禅宗立派以降,"生活即禅""见性归真"与"原初自然"取得了文化与精神上的全面契应。白乐天之后,"原初自然观"中最得生活"禅趣"的当属"苏门学士集团",苦、病、谪、聚种种生活体悟皆在"原初自然"所营造的禅境中须臾释解。"学士"们在"原初自然观"体系下的诗文实践,是对古老文化形态的全新探索,亦是对禅悟精神世界的执着求证。  相似文献   

3.
唐晋 《中华遗产》2008,(4):46-55
从禹铸九鼎开始,上古先民就对广域地理表示出巨大的热情。古地图忠实地记录着先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少相关的传说故事就埋在史家的简册和时间的尘埃中,我们怎能错过它?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说:“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说的是上古先民各得其所,心有所安.淳朴自由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李帅斌 《山茶》2010,(1):14-15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说:“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说的是上古先民各得其所,心有所安.淳朴自由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秦汉以来,我国图书典籍经过多次积聚与散失,后来西汉刘向、刘歆父子对先秦传下来的图书进行整理,为后来的研究者们研究上古先民文化习俗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文字资料。由这些文献整理发掘出来的关于"不死药"的资料记载中,可以管窥上古时期先民的一些思想意识。经秦汉以致魏晋时期,"不死药"的记载与流变在道教的兴起与内外丹的说法中不断衍变,值得我们进行探讨。本文以先秦文献所见"不死药"材料略述"不死药"在先秦时的含义。  相似文献   

7.
在有规律地调配年、月、日的历法产生以前,中国古代漫长的岁月都是所谓“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的观象授时的时代.对上古先民的观象授时,不少典籍都有详略不同的记载.先民将全年各月的天象、气象、物象加以记录,并以此为依据提示人们各月的农事活动.这在当时自有重要意义,后人给以郑重记载,视为经典,也就十分自然.历代学人对观象授时的有关记载认识不同,在中国古代文化史的研究中便生出许多疑(?),有关典籍的真实面目反而含混不清,世代相袭,实有澄清必要.  相似文献   

8.
《山海经》关于"帝"的记载,是我们认识上古先民"帝"观念的宝贵资料。此书的《山经》部分多记帝在天下居住之处以及帝都的情况,《海》《荒》经则多记帝的世系与功勋,这与《山海经》各部分写成的时代早晚有直接关系。《山海经》所载"冢祭"与"禘祭"反映了上古先民祭祀情况及天神观念。在《山海经》里"黄帝"只是诸帝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被定于一尊。  相似文献   

9.
论先秦儒家与道家的自然观及历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以自然山水寓托人格的自然观和经世致用的历史观,是紧密结合社会实际的。道家顺应自然、虚静无为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生发于老庄学说的思想核心。无论是把自然人格化,还是把人性自然化,都显示了儒、道学说的智慧。正是这两的互补,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成为中国特有的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上古先民协调"天人关系"、"人地关系"的实践和认识为背景,从生产经验的积累、宗教信仰的流变和哲学思维的发轫等视角,追溯中国传统生态观念的源起。  相似文献   

11.
廖明珠 《神州》2011,(11):116
日本人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这种自然观渗透在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文化。本文从日本料理的特征出发,分析了日本人的自然观在日本料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廖明珠 《神州》2011,(6):116-116
日本人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这种自然观渗透在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文化。本文从日本料理的特征出发,分析了日本人的自然观在日本料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淮阳太昊陵原为女娲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阳太昊陵原为女娲庙王剑河南淮阳,古为陈地,史称“太吴之墟”。今淮阳城北保存完好的太昊伏羲陵,是中原地区最重要的伏羲遗迹。但伏羲的时代,是上古传说时代,伏羲或许并无其人,而只是先民所崇把的一位神抵。淮阳民间称伏羲为“人祖爷”,而我们知道,在上古传说中...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克思对自然界的看法,笔者曾在《论乌克思的“自然存在”观》①一文中指出,马克思的自然现是属人自然现.而屈人自然又在人的实践的作用下,不停地由旧人的非人化自然向底人的人化自然转化;由于实践之改变世界的手段和完善自身的目的的统一,自然界不但成为人们改造的对象,同时也是人们完善自身的确证,因此,马克思的自然现具有浓重的环境价值论意蕴。随着对这~问题研究的深入,笔者进一步发现,在更高~层的意义上,马克思的自然观是一种审美自然观,而审美自然观的环境价值论色彩则似乎更为浓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得言冷,…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诗歌史上真正意义上的山水诗出现在晋宋时期.它的产生与人们对山水自然的看法有直接关系。而文人自然观则受到流行于思想界的道、玄、佛诸家理论影响,虽然各种自然观都流露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欣赏。但从各家义理来看,它们又不尽相同。下面对此略加比较,以探讨晋宋时期山水诗产生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6.
满族说部<恩切布库>与<乌布西奔妈妈>是满-通古斯语族著名的上古史诗,它们都讲述了女神带领族人建立文明社会的艰辛历程,反映了满族先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状态.通过对两部史诗的比较研究,能够清晰地辨识两位女神不同的性格特征,更能透视出史诗所反映的深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陶塑的滥觞     
杨妍 《收藏家》2002,(3):31-34
当陶器以其低廉的市场价格开始引起藏家的广泛关注时,发掘它在家居装饰中强烈的文化品位,很快就成为了时尚。但是,了解陶塑所凝聚的原始文化的真谛,从这些古朴、稚拙、简约、概括的上古先民不朽的遗存中去体味个中情趣,当对藏家综合修养的提升不无裨益。这也是本刊推荐该文的要旨。  相似文献   

18.
关于“龙”,笔者原有三说,首篇考证龙为蚕的变称——上古创建文制时期作为先民的氏族命名,后世子嗣继之为族称,“龙”才开始脱离蚕的提醒而演化为神物——图象或象形的古金文、甲骨文字。  相似文献   

19.
一、三苗非潮汕地区原始土著畲族之先民拙文《论古揭阳与闽西南及赣南的关系——兼论(揭氏族谱)的史料价值》①曾就上古的潮汕前史以及原始土著等相关问题作相关的讨论。近期,由于地方上有的文章对潮汕族源有不少误解,认为“畲族是东夷三古帝南迁苗裔之一,非原始土著”;“三苗即今瑶、畲、苗等族先民”;“畲族籍出东夷,是南迁而来,故应作迁久成籍的土著较宜”等,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20.
带着诗意的眼睛,看到的一定是美。很多天以来,我一直回味这句话。当我们走进普洱古茶园,诗意自然扑面而来。古茶园是美的,因了自然之性和人性的自然。从青藏高原发源,澜沧江一路奔跑,直抵老挝、泰国……汇入南海。就在高山深谷的中间地带,一片片原生树林郁郁葱葱、带着野性挥洒。与澜沧江一路奔跑的,还有来自高原的古羌族先民、世居本地的古濮祖先民,以及来自南方的古越先民。当他们最终停留在澜沧江两岸,他们就在森林里种下古茶树,并用了千年来守护古茶树的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