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如意 《神州》2014,(17):220-220
“鱼是否知道自己是湿的?”这是马歇尔·麦克卢汉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他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知道”。也许现代人与大众媒介的关系就是麦克卢汉眼中鱼和水的关系。如今,媒介已经完全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以至我们经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它于无形中对我们施加影响,甚至给我们下定义,为我们塑造现实。大众对媒介越来越依赖,但同时也在困惑,这个充斥着媒介的世界到底是真实还是一个拟态的荒漠?本文将从媒介定义、媒介分类以及媒介的理论发展阶段这三个角度初步探寻媒介领域,以便更好地把握媒介与大众、媒介与社会间的多重关系。  相似文献   

2.
王盼 《神州》2013,(5):20-20
在媒介传播的过程中,大众媒体在建构女性形象时刻板印象时有发生,关于女性形象的呈现存在主体虚位、符号异化的问题。本文将就这两个问题,对大众媒体中所建构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高晓芳 《东南文化》2012,(2):115-118
博物馆既具备传播媒介的基本条件,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又更具可感知性和文化承载性等独特的优势。在信息时代的新环境下,博物馆作为收藏、展示、研究文化遗产的特殊媒介,需要树立博物馆的媒介威望,采用新的展示、讲解手段,以宣传片、网站等方式扩大博物馆的品牌影响,以此来更好地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西方的女性评价经历了从性化到性别他者的变化,而中国的女性评价(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则经历了由性别她者到性别他者,再到身份她者的转变。二者差别是由中西不同社会文化背景造成的。在中国,对女性的社会评价不如文化评价那样稳定,而文化评价更依赖历史传统和文化多样性,且可以给女性的社会发展及其相应影响性评价提供多样化的方式,有利于女性选择多种发展途径。目前民俗学、社会学和社会性别学都缺乏这种理论成果,但采用个案法进行研究可发现这个特点。在现代中国社会文化建设中,构建女性的社会发展模式,应考虑中西女性评价的差异,将女性的性别差异、社会条件与文化评价传统加以综合考虑,使女性发展的选择获得社会评价与文化评价的双重合理性,以利于女性就业、事业与人生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文英 《神州》2014,(12):45-46
对于媒介的影响力,麦克卢汉与之后深受其理论影响的波兹曼持的是两种不同的观点,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人体的延伸,电子媒介的发展使得人们各种感觉的变得完整,对于大众文化是一种正面的影响。波兹曼在分析了电视对于各领域的渗透得出结论:我们正渐渐走向娱乐至死的境地。两种观点各执一词,都有其理论意义,却也都夸大了媒介对于文化发展的影响,忽略了大众的主体性及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民族文化商品化的背景下,苗族女性逐渐参与到苗族刺绣的商品生产和销售中。通过传统身体规训而习得的刺绣技艺,恰恰成为女性施展能动性的媒介。她们藉此改变家户内的性别分工,扩展女性的自主空间,并重塑传统的性别角色规范。在此过程中,苗族女性并非仅仅聚焦于族群内的性别权利转移,而是同时通过彰显其族群身份和刺绣技艺,建立起自己在苗绣生产与商品化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性,挑战了在市场经济中苗族被边缘化和客体化的状况,展现了她们为争取文化自主权和话语权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在民俗旅游开发背景下,旅游地女性东道主在民俗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民俗传承主体地位的形成,既源于旅游地社会男女性别角色与分工这一内在因素,亦深受民俗旅游中的性别消费文化以及民俗旅游村落人口流动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女性东道主对民俗文化的传承,对女性东道主自身以及旅游地的民俗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彤宇 《神州》2012,(26):146-147
当今社会正处于"第二媒介时代",每一名社会个体既是媒介信息的受众,也是信息的传播者。本文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介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着重分析了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在语音、词汇、句法结构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在思想教育方面促进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方式的转变,但也容易形成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与现实中的道德反差。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要求,在一个新的媒介时代,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正>关于汉代女性的研究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岳岭、张爱华《近20年秦汉妇女史研究综述》(《南都学坛》2005第1期)提到,"将社会性别视角引入历史研究,是当今妇女史的一个探索方法,社会性别史与传统女性史的最大不同就是超越男性视角,明确地将女性看做一个社会角色"。社会性别理论正是在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中孕育产生的女性学的代表理论。纵观汉代女性历史研究逐步扩展与深入的过程,不可否认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女性学学科发展的影响。胡黄卿在《女性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中阐释  相似文献   

10.
媒介-空间辩证法:创意城市理论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蕾蕾 《人文地理》2012,27(4):44-48,82
本文采用思辨方法,以作者对现代城市空间的观察,以及"媒介物"和"媒介表征"在城市空间的渗透,作为出发点,探讨媒介与城市空间的辩证关系,增进有关媒介和城市及其相互作用的认识。文章指出媒介-空间辩证法的知识基础,来自于新兴交叉学科"媒介与传播地理学";然后对媒体的空间性和空间化过程及其在城市空间的具体表现和可能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建立了媒体与城市空间的交互分类体系;通过借用"媒介的物化"和"物的媒介化"思想,将媒体与城市空间的辩证关系,与创意城市的理论探讨相关联,指出媒介-城市空间辩证法对于创意城市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郭培 《神州》2013,(6):248-248
议程设置可以通过提供一定的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在研究议程设置的基础上,建构切合广告效应的逻辑架构。有助于更好的利用大众媒体。使大众媒介和广告传播的效果紧密而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提高广告效应。谋求广告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1793年的"三色徽之争"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性别政治的转折点。该事件源于市场妇女对限价政策的不满,经济利益的矛盾导致了女性革命阵营的分裂。双方冲突通过三色徽佩戴问题表现出来,随即引发了对女性政治权利的争论。性别角色的混乱被视为政治失序的根源,这类话语在卢梭等启蒙哲人的思想中找到了依据。在革命政治危机的推动下,性别政治成为主导话语。女性俱乐部被关闭,妇女退出公共政治舞台,该事件的影响一直持续到19世纪。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伴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等各种新兴电子媒介的出现以及应用,对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部队在维持地方秩序、进行抗洪抢险以及抗震救灾等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电子媒介的关注,同时需要通过电子媒介进行追踪报道,所以电子媒介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下面就简单的对电子媒介、非战争军事行动进行阐述,并分析、探讨电子媒介与非军事行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性别理论与女性主义地理学研究为基础,深度访谈37位酒店女性职业人,试图解析女性职业人的性别建构和空间互动问题。研究发现:第一,酒店基层女性员工认为在工作场域中恰当地践行性别是其职业初期不断摸索和协商的重要事项;第二,消解性别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中高层员工面临突破性别定势的困境;第三,到达酒店高层岗位的女性职业人通过家庭场域的消解性别,或弱化家庭和工作场域的性别矛盾而选择回归践行性别。女性职业人对与性别关联的规范和属性进行挑战和改变,诠释了不同空间和职业发展阶段中的性别规训与操演。  相似文献   

15.
马来西亚女性权力参与程度一直较低,华人女性权力参与程度更低。随着1999年以来马来西亚的民主转型,华人女性政治参与日趋活跃,女性权力参与水平也有所提高。论文分析了马来西亚华人女性权力参与的演变过程、特点和影响因素。认为民主化扩大了华人妇女的政治参与空间,加强了她们权力参与的能力,出现不少引人注目的女政治家。马来西亚华人女性权力参与具有滞后性、边缘性、依附性等特点,深受马来西亚威权政治、种族政治、政党政治和性别观念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6.
杨瑾 《东南文化》2018,(2):98-104
女性题材的展览主要分为女性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综合类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旨在以"物"为媒介来展示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与公众一起讨论有关女性的话题,甚至包括一些敏感的、有争议的现象或问题。博物馆以女性为题材,组织展览和教育活动,关注、探讨并传播女性文化,一方面反映出博物馆关注并回应女性广泛参与社会生活并贡献于社会变革与发展的现实,发挥博物馆作为时代潮流倡导者和引领者的作用;另一方面,女性观众数量增多,参观需求多元化且女性广泛参与博物馆事务,对博物馆展览理念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博物馆的女性主题展览也存在数量少、展览和诠释活动中对女性价值和意义挖掘不够等问题,需要在理念和实践上进一步改变。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研究晚清时期的社会性别时,我们往往会关注报刊媒体中所反映的女性形象。而在媒体的报道中,家庭琐事中的妇女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梳理、认识家庭中的妇女形象,无疑对我们理解认识晚清社会关系具有极大的帮助。《申报》上的有关女性的社会新闻,大致可以以发生空间分为家庭内部发生冲突,包含夫妻关系、妻子与丈夫亲属关系、妻妾关系和家庭与外部发生冲突,其中以拐骗,奸情最为突出。女性在其中扮演的社会角色通常是家庭角色,而非职业。把女性作为一种话语,作为一种思想的载体,更是基于满足大众需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以社会性别来揭示魏晋风度对于男女的不同,可以更好地认识魏晋女性的地位.本文通过<世说新语·贤媛>和<妒记>的分析,得出魏晋女性的风度更多地体现在魏晋女性的才智和性情上.  相似文献   

19.
2010年2月23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为我国教育提出新的改革与发展要求。各高校积极响应进行改革实践,并在建设自身有特色、高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的实践进程中先后取得初步的实践成果。然而,尽管高校这一社会组织一直备受关注,并持续处于舆论中心,却仍有许多高校的实践与改革成果并不被社会大众所知,对自身媒介形象构建缺乏重视。本文着眼于黑龙江大学自2010年以来的相关报道,通过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总结分析黑龙江大学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进程中的媒介形象定位,讨论黑龙江大学在自身媒介形象塑造实践进程中的成果与不足,探求黑龙江大学媒介形象塑造的新思路、新举措,为进一步研究东北地区各高校、全国各高校的媒介形象塑造打下基础,促进高校的媒介形象构建专业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兴媒介的不断出现和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对于传统媒介的研究,特别是中国古代媒介的研究日渐式微。而媒介考古学领域的兴起,也在不断暗示当下人们应该加强对于传统媒介的价值传承作用以及吸取“失败媒介”的经验和教训。针对唐代其他领域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于题壁文化的研究尤其是放在媒介考古学视野下进行研究比较稀少。因此文章通过媒介考古学的视野,即物质性、异质性和复现性的角度来探讨作为唐代媒介之一的题壁是如何承担着媒介的作用进行文化传播的,并探讨当时文人阶层的传播意识以及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