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建月 《神州》2013,(10):1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丰富的学习资料,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形式更新颖,教学手段更科学,教学过程更优化,促进教师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黄宁 《神州》2012,(35):68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应不断优化信息技术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3.
王雷 《神州》2012,(2):102-102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整合,促进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一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辅助工具,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作为学习资源的获取工具;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直观激趣,引发求知,情境渲染,激发探究,快速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赵菲 《神州》2011,(2X):153-153
音乐教学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和提高教学水平。随着信息技术适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肖世文 《神州》2020,(1):213-213
课堂教学中,通过应用信息技术现代化教学手段,把一个个枯燥无味的符号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的观察、联想、想象、概括、归纳、表达等各项能力都得到协调发展,使汉字教学既符合汉字本身的规律,又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感知到理解,从抽象到具体,化难为易,识字教学和思维训练相结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多种能力。因此,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深度融合,有效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更紧密,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发展与经济进步。笔者长期从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针对当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通过反思,旨在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史和霞 《神州》2013,(6):120-120
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合理整合,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活"起来了,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崔旭琴 《神州》2011,(6S):73-73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信息技术引入盲校的课堂教学是实现盲教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用信息技术来辅助盲教课堂,既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又可以充分调动盲童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更能把教学时难以讲解清楚的知识、盲童在生活中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正常孩子认为很平常的知识等),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  相似文献   

9.
王培芬 《神州》2012,(20):92
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当前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作文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较具有代表性,在某些方面的优势的确是与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整合是必然趋势,是对作文教学的一次革新。多媒体作文教学,是一种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多媒体网络为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信息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形式。它的出现和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蒋瑞玲 《神州》2020,(5):174-174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传递和呈现,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是,当前职专课堂教学对信息技术手段利用不够。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职专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的指导,根据教学内容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信息化教学资源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刘振兴 《神州》2013,(34):190-190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和有利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从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数学的逻辑性很强,而高中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运用多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可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接受。  相似文献   

12.
郭永涛  ;王学青 《神州》2013,(31):47-47
互联网的运用,已经充当起人类离不开的角色。在这种新的历史形势下,我们教师一方面要深入学习本学科的知识,形成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要把本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终身学习的手段。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整合资源,使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3.
牛晓英 《神州》2012,(21):259-259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技术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也使得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由原来的“冷门”变成“热门”;由原来的大学课堂、高中课堂、初中课堂,逐步走进了小学的课堂。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也由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日益增进。社会信息化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要实现教育信息化首先要实现教学的信息化,信息技术作为人们学习的工具和手段,能为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新型学习模式构建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帮助学习者更有效更快速地进行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面向索质教育,以索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的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4.
厉凤鸣 《神州》2014,(12):88-8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教师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教学手段。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利用信息技术发挥优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丰富的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情景教学、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交互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教学策略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总和。高校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策略应当促进学生广泛地提高为重要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吴俊国 《神州》2012,(28):43-43
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之一,是要把信息技术落实在学科教学的应用上。相对于学科教学,信息技术应该是工具和手段。同时,信息技术更是一种新的教学环境,它将有助于完成学科教学的改革。比如,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以及学生的实践活动想结合,首先就要考虑语文科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语文学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任务是通过演练使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信息技术学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任务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杨铁柱 《神州》2012,(23):192-19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与学的最优化。"〔1〕如何做好历史学科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成为实施新课程的高中历史教师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历史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学科整合是新课程实施的必  相似文献   

18.
杜晓莉 《神州》2012,(21):123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信息技术也逐步成熟起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我通过几年的教学摸索和教学实践,在教学中采取了小组互助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电子提纲学习等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的运用很好地解决了《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的教学难题。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这几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苗志霞 《神州》2012,(13):189-189
本文介绍了一些目前较为流行且适用于历史课教学的信息技术手段,并就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革新历史课的教学理念、设计方法和教学实践进行论述、归纳和探讨,为拓宽历史教师教学思路,丰富其教学方法提供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杨俊红 《神州》2012,(7):239-239
信息技术与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的本质和内涵就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一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认知工具、激励数学情感的工具与丰富的数学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