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冶窑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东北约6公里的黄冶村附近。黄冶窑是目前发现的唐代烧造三彩制品和绞胎制品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处窑场,它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初唐开始创烧三彩制品,盛唐已发展成熟,逐步达到鼎盛阶段,并开始烧造绞胎和搅  相似文献   

2.
1、匣具的出现与早期分布匣具以耐火材料预制,为陶瓷烧造过程中装填坯件的主要容器.图29~49所示是中国匣具的主要类型和中国陶瓷考古研究者装烧复原的部分成果.匣具作为陶瓷生产中的重要工具有如下功能和经济价值.1)匣具犹如一个暗匣,为装填进去的坯件创造了一个比较洁净的烧成环境,使釉层不受烟尘火刺的污染,为突出釉面效果创造了理想的环境,中国陶瓷“重釉不重胎”的工艺传统有赖匣具的发明而得到更大的发展.2)匣具为耐火材料预制,承重能力强,可层层累迭直到窑顶.在匣具内装填  相似文献   

3.
贾芸  曹江 《文物春秋》2004,(4):77-77
磁州窑位于今河北省磁县观台镇一带.始烧于宋,终于元.属民间瓷窑.其产品绝大部分是生活用具,装饰技法以白釉黑绘、白釉褐彩花卉为主,线条流畅,风格奔放,色彩对比强烈,深受大众所喜爱、张家口市博物馆收藏有多件磁州窑的典型器物.现择其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桂莲  尹虹 《收藏家》2000,(6):22-25
辽代白瓷是指辽政权统治时期在其所辖地域内烧造的白瓷制品。从窑址调查和发掘情况来看,北京龙泉务窑、辽宁官屯窑以及内蒙古缸瓦窑和上京窑等辽代瓷窑均以烧白瓷为主。而且辽代墓葬、塔墓、遗址中出土的陶瓷也以白瓷较为常见。可见白瓷在辽代陶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弄清其面貌特征对于辽代陶瓷器的研  相似文献   

5.
炒钢是利用生铁在半熔融状态下氧化脱碳制钢的一种方法,是中国古代钢铁技术的十分重要的发明创造。以往学者已鉴定出不少炒钢制品,并初步总结出中国古代炒钢制品的判定标准,即通过钢铁制品中非金属夹杂物的成分和物相类型来区分炒钢与其它制铁技术产品。但该判定标准主要基于前人的判断结果及简单的理论推断,从而对古代炒钢制品的判定原理、炉渣的判定标准等方面仍有较多不明之处。笔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章丘东平陵冶铁遗址的高炉炼铁炉渣及积铁块样品,判断出东平陵冶铁遗址可能存在炒钢冶炼技术,探讨了块炼铁、生铁、炒钢冶炼过程中主要的物理化学变化,初步解释了不同冶炼过程炉渣的形成原理,并对中国古代炒钢制品的判定标准作出补充。  相似文献   

6.
中国陶瓷史将唐代的瓷器烧造划分为“南青北白”的模式,南方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北方以邢窑、定窑为代表的白瓷各具自己的特色。时至宋代,定窑成为北方最为著名的门瓷产地,在当时以及以后的各个朝代均被作为仿制的对象,即使在现代,仿品亦是层出不穷,有些几可乱真。本文拟就北宋定窑器的一些特征以及当时其它窑口仿烧的定窑器、清代和现代仿烧的产品特征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仿古瓷的研烧,古今皆有。历代社会畅销新品类、新工艺,后世每每竞相仿造,在仿烧基础上,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发展。整个中国陶瓷史上,各个时代和各类窑系之间的仿烧,比比皆是。浙江上虞越窑和江西丰城洪州窑,自汉。晋、南朝至隋唐以来,因两窑相距不远,相互交流与借鉴,瓷器造型、釉色和纹饰多有相似之处。隋唐时期,越窑、洪州窑蟹壳青和刻划花、印花装饰著称于世。五代秘色瓷和宋元龙泉青瓷就是在仿烧越窑青瓷基础上所发展和创新之产品。宋时,河北曲阳定窑刻划花和印花装饰蜚声海内外。江西景德镇、吉州永和窑均仿烧定窑产品,风格…  相似文献   

8.
佛山奇石窑始烧于唐,盛烧于宋代,生产颇有规模,并远销海外,是佛山宋代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窑址中发现大量戳印有纪年、姓氏、地名、吉祥语的印记款陶片,是研究石湾窑历史和发展的重要物证。本文将对馆藏的这批奇石窑残片作一介述,并对相关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观台窑考古发掘的新收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磁州窑是中外驰名的我国北方民窑,位于原磁州的漳、滏之滨,现在磁县和邯郸市矿区。由于它生产的瓷器具有独特的装饰艺术,使其在中国陶瓷史发展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与我国北方乃至南方的诸瓷窑都有过一定的联系。因此人们把河南、山西、山东、内蒙、安徽等地生产此类装饰瓷器的诸瓷窑,称之为“磁州窑系”。把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等地的瓷窑所生产的同类型产品,称之为“磁州窑系”器物。 我国明清时已有对磁州窑产品的评述。现代中、外的陶瓷专家,学者和考古工作者发表了不少论文、著作、图录、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报告等。但对磁州窑器物的分期及各期器物  相似文献   

10.
磁州窑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是古代民间陶瓷的杰出代表。因其窑厂主要位于古磁州而得名。磁州地处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交界处,宽阔的漳河从太行山深处缓缓流出,形成一片扇形的冲积平原。这里蕴藏着丰富的高岭土和优质的煤炭资源,水运便捷,是理想的瓷业基地。磁州窑的烧陶制瓷历史源远流长。古代磁州地域即今河北邯郸的峰峰矿区、磁县和武安等地,早在7500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先民们就已经能够烧制陶器,这一地区曾多次发现仰韶化时期的彩陶、龙山化时期的黑陶及商周的灰陶和战国印纹硬陶;并已出现了制陶作坊,标志着制陶的生产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1.
磁州窑是中国北方地区规模庞大、特色鲜明的民间窑场,其创烧于北宋初年,金、元、明、清各代窑火未断,产品风格粗犷,格调朴拙,自然新颖,乡土气息浓郁,深受普通百姓的欢迎。据现有资料,早在北宋时,就不断有瓷窑烧制仿磁州窑风格的瓷器,逐渐形成一个横贯南北的以磁州窑为中心的瓷窑体系。正因为磁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所占据的特殊地位,对磁州窑产品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古陶瓷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文史博览》2007,(5):F0003-F0003
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总部座落在交通便利、环境优雅的“粤、港、澳后花园”——郴州永兴三胞经济开发区。公司总资产1.2亿元.旗下拥有白银精品厂、白银工艺制品厂、顺达冶炼厂.永银米业公司等企业。主要产品有“永银”牌1#白银和“湘水”牌系列银制品。2006年.公司总产值11亿元.上交国家税款3658万元.是一个集现代化智能办公、生产.销售(出口)、网上交易,工业旅游于一体.并初具集团化规模的企业.是中国银都的龙头和形象企业。  相似文献   

13.
从耀州窑装饰艺术,看铜川民间陶瓷的装饰艺术,有其渊源关系.铜川民间陶瓷,实质是从唐代到近代所形成的,以耀州窑为代表的一条连续的、具有地方特性的陶瓷烧  相似文献   

14.
宫廷用瓷是我国古代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水平的标志.宫廷用瓷因时代的不同,其来源与采用形式也不一样.它大致经过了两个发展阶段,唐宋时期宫廷用瓷源于民窑,采用贡奉与派造两种形式.明清两代宫廷用瓷源于景德镇御窑厂,产品采取“有命则烧,无命则止”的烧造形式.  相似文献   

15.
王兴  王时磊 《收藏家》2009,(8):44-50
磁州窑的观台窑场,分布于漳河流域,位于今河北磁县的观台镇一带,始烧于宋而终于元。宽阔的漳河从太行山峡谷流出后,在艾口、观台一带进入平原,这里蕴藏着十分丰富的高岭土和煤炭资源,河道宽阔,水势平缓,便于制瓷时取水和瓷器的外运,于是在漳河之滨兴建了许多窑场。  相似文献   

16.
<正>清代康熙朝的制瓷业是中国陶瓷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康熙一朝六十余载,御窑瓷器不仅在创新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在摹古方面也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尤其是对于明初官窑制品的仿制,不仅形似,对于器物的韵味把握更是惟妙惟肖,几可乱真。早期的陶瓷研究学者一直认为明  相似文献   

17.
有关青花瓷器起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花"是我国首先创烧的一个品种,是对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用名称。它以钴金属做呈色剂,是我国传统的釉下彩装饰。从十四世纪以来,就深受国内外欢迎。青花瓷器以景德镇窑的制品为代表,在该窑各种制品中,它的沿烧时代最久,产量最大,也最具  相似文献   

18.
葛华 《收藏家》2006,(8):55-57
地处东亚地区的中、朝、日三国,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相互交往,促进了各自的文明发展。三个国家的陶瓷艺术在着釉、装饰、造型、烧制技法等诸多方面,相互影响、不断融通,从而形成了这一地域内陶瓷艺术有别于世界其他地域的特有风貌。日本陶瓷工艺起源于具有神秘审美意识的绳纹土器,它是日本最早的土著文化。到弥生时代,由于中国文化的冲击,日本社会进入文明时期,弥生土器间接地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造型纹饰趋向于精练简洁,表明日本民族审美意识的变化。进入古坟时代,在朝鲜半岛新技术影响下产生的须惠器使日本告别了露天烧陶的历史,其烧…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磁县观台磁州窑遗址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磁州窑系是宋元时期在我国北方活跃着的一个巨大的民窑体系,它分布广泛,特征鲜明,影响深远,为世人瞩目。河北省磁县观台窑址是磁州窑系的一处中心窑场遗址,早在50年代初期,著名古陶瓷学家陈万里先生已经发现了这座窑址。1958年,观台镇兴修引漳灌溉工程,河北省文物工作队配合工程对窑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发表了简报。这次发掘根据地层堆积情况和各地层中出土的铜钱,将观台窑的遗存分为四期,时代分别为元代、金代、宋末金初和北宋元丰以后,从而也说明观台窑创烧于北宋神宗元丰以后,终于元代。可惜发掘面积较小,简报过于简单。1960~1961年,河北省文物工作队为配合岳城水库工程,再次对观台窑址进  相似文献   

20.
何国森 《收藏家》2011,(11):83-84
2009年10月19日可谓中国陶瓷史上一个特殊的日子。景德镇传承千年的窑火在停烧20年后在众人的期待瞩目下复烧成功。传统烧窑技艺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座古窑被吉尼斯认证为世界最古老、容积最大并可使用的柴烧瓷窑,是一座复活的古陶瓷博物馆。笔者有幸加入复烧团队,整个复烧团队由选泥、成型、配釉、挛窑、把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