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军 《文物世界》2012,(3):26-28
我国传统的丧葬,土葬较为普遍。但在宋金时期,我国却盛行火葬,而且,这种丧葬形式一直持续到元代。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卷15《火葬》中指出:“火葬之俗盛行于江南,自宋时已有之。”据伊沛霞在《宋朝的火葬》和韩森的《宋代的买地券》两文中的估计,当时全国的火葬在10%.30%之间。而在山西南部的河东地区,宋金时期火葬亦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2.
3.
对于一切生命而言,死亡是谁都不能回避的归宿。由于中国古代先民认为灵魂不灭,死不过是向另一个世界即阴间过渡。因此,古人把对死的安排(即丧葬)变成一种生活内容,并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方式。葬俗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丧葬习俗对研究逝去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也是十分深远的。  相似文献   

4.
在这一期民族风情栏里,我们集中编发了四篇有关少数民族丧葬习俗的文章。这些古遗的习俗在今天是不足为训的,但是对民俗研究和民间文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足之处是,有的文章文字尚欠活泼。希望广大作者继续给予我们支持,把介绍民族风情习俗的文章写得资料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5.
十七世纪中叶,满族自东北一隅的建州进入辽沈,继而入关南下统一全国,随着其政治地位的改变,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起了重大的变化,礼仪风俗也有许多演变,主要是被汉族的儒家礼法所同化。特别是在丧葬习俗方面尤为明显,“自疾革以至成服,大约  相似文献   

6.
于博 《北方文物》2018,(2):91-95
真容偶像是辽代墓葬中颇为常见的一种葬俗,特别盛行于辽代晚期的汉人墓葬中。从真容偶像的分布情况和图像特征入手,并将其置于辽代的末法思潮之下,进而与辽宋时期的舍利瘗埋制度相关联,并结合契丹民族独特的丧葬观念,试图进一步揭示佛教对辽代丧葬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韩茗 《四川文物》2021,(2):90-100
魏晋南北朝铜香炉可分为熏炉和熏斗两大类,总体上为汉代铜香炉样式的延续和发展,而形制有所简化。装饰艺术方面有所创新,融合新的时代因素,与同时期的其他生活家居用品风格配套。尽管受到瓷器制造业兴起的影响,铜香炉仍在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一时期,熏香习俗更加普及,内涵更为丰富,生活用香和宗教用香在文献中有不少记载。香料、香具和熏香习俗也随着贸易和交往传播域外。  相似文献   

8.
船棺葬是战国秦汉间巴蜀地区流行的一种丧葬习俗。本文运用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相结合的方法 ,从船棺葬的发现与地理分布、船棺葬与巴蜀先民生产与生活的关系、船棺葬的特点及其民俗文化内涵等三个方面 ,探讨这一古老的丧葬习俗形成的原因 ,以及它所蕴藏的民俗文化内涵。指出巴蜀船棺葬的产生 ,既是巴蜀先民受到本民族“送魂”意识支配下的产物 ,同时又与古代巴蜀先民的生产活动与生活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唐宋时期,随着中国政治社会的巨大变迁,对西部历史地理研究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其中西部都邑志的编纂异军突起便是一显著标志,出现如《两京新记》、《秦中岁时记》、《长安志》、《长安图记》、《雍录》、《兴元志》、《成都记》、《成都古今记》等一系列记载西部都会城市历史地理的专志,对后世城市志的编纂有重要的影响。唐宋西部都邑志的繁荣既是唐宋社会变革在方志学上的反映,也是学者对中国古代西部政治中心沧桑巨变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0.
近日看到新闻说裁撤驻京办一事,颇觉有趣。其实驻京办古已有之,在唐宋两代叫“进奏院”。不过在古代,一般只有省一级单位才有设立驻京机构的资格。  相似文献   

11.
邢合姜石椁墓出土于山西大同,因石椁周身四壁画满佛像成为“孤例”。石椁北壁“二佛并坐”图像体现出北魏的法华信仰,石椁南壁“七身坐佛”尊格属性为十方分身诸佛,起到“灭罪”、“增福”的作用。受佛教影响,北魏丧葬制度发生了变化,葬制有佛教的火葬元素,且有七七斋、百日斋等斋祭活动。  相似文献   

12.
近日看到新闻说裁撤驻京办一事,颇觉有趣。其实驻京办古已有之,在唐宋两代叫“进奏院”。不过在古代,一般只有省一级单位才有设立驻京机构的资格。  相似文献   

13.
唐宋时期对历书出版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期 ,我国的雕版印刷业蓬勃发展 ,造纸技术也进一步提高 ,从而促进了图书出版事业大发展。同时 ,这一时期封建的商品经济相对迅速的发展 ,加快了图书的商品化进程 ,促使了图书出版活动更大程度地带有商品生产的属性 ,加剧了出版商之间的竞争。由于历书事关节令 ,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 ,同时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 ,因而印量大 ,销量亦大。印卖历书的巨额利润吸引大了大批书商 ,他们纷纷将目光投向历书出版 ,使历书出版在当时的整个出版活动中显得异常活跃 ,同时 ,亦出现了不少问题。这便引起了政府的重视 ,并适时地采取了一些措施 ,…  相似文献   

14.
15.
<正>鄂伦春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具有明显东北内陆特色的鄂伦春族文化。其中鄂伦春族的丧葬习俗受其宗教信仰的影响较深。"鄂伦春"是民族的自称,是"山岭上的人"之意,也有解释为"使用驯鹿的人"。他们大部分生活在黑龙江,内蒙古地区。  相似文献   

16.
清入关前满族风俗,以进入辽沈地区后的满族社会为载体,是在明末女真各部于新环境下聚合、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它既保持本民族旧时代特征,又带有新文化模式影响的色彩,对研究民族习俗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变异颇具价值。本文试对这一时期的丧葬风俗加以探索,以通过带有典型意义的局部,为深入认识满族早期礼俗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唐戈 《民俗研究》2000,(1):126-131
华俄后裔,顾名思议就是中国人(指汉族)与俄罗斯人通婚的后代。作为一个特殊的种族和文化群体,在中国东北地区,除哈尔滨还有少数残存之外(人数不超过200),华俄后裔集中分布在中俄两国的界河——额尔古纳河及黑龙江上游中国一岸,其中又以额尔古纳河沿岸为多,人数大约在八、九千人。  相似文献   

18.
"瀚海"词义在唐宋之际发生了明显变化,由汉唐时期主要表示贝加尔湖、呼伦贝尔湖群等大型水体转而指代宋初灵州以南的沙碛。文献表明,"瀚海"原本作"旱海",宋人对其的区分起初是较为明确的,后世传写讹误导致"旱海"误作"瀚海"。鉴于"旱海"目前最早见于五代历史文献中,结合考察此一时期当地植物分布、环境干湿状况变化趋势以及相关考古发现中的地层结构信息,可认为唐宋时期灵州地理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并极大地影响到西北地区经济发展与政治形势。从这一角度入手,当可丰富对唐宋之际历史发展的认知。  相似文献   

19.
西夏墓葬可分为土洞墓室和砖室,砖室墓多为汉人墓,而党项人墓几乎均为土洞墓室,党项人墓代表着西夏墓葬的形制特点。西夏党项人墓的墓葬结构和葬俗,既反映了党项人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唐末、佛教文化因素,表现出西夏文化的多源性。  相似文献   

20.
天台地处海隅,“所立冥奥,其路幽迥”。但由于它是“山岳之神秀者”,“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因此自东晋名士孙绰写了掷地金声的《天台山赋》之后,高道、名僧、鸿儒争相遨游憩息,弘扬文教。 其实早在三国东吴时代,太常高察隐居华顶,葛玄择址炼丹,赤城、桐柏三所道观和南山六座寺庙的创建,已开天台山儒、释、道共栖之先河。中经两晋南朝,三教尤其是释道迅速发展,为隋唐五代和两宋的三教并峙共荣、互相融摄乃至会三归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