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日军全面侵华,已直接危及当时的执政党——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国民党党员也面临亡国亡党灭种的威胁,在全国军民强烈要求团结抗日的压力下,国民党已从“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国策转变为联共抗日的正确国策。广东国民党的方针政策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2.
1938年10月,中共中央青年工作会议在延安召开以后,中央青委书记兼组织部长陈云号召中央青委的干部走出延安到全国各地去宣传抗战青年工作的基本任务,传达贯彻中央青年工作的会议精神。由于湖南是当时的抗日前线,又是国民党右翼势力十分严重的地区,陈云就派有“大秀才”之称的胡乔木到湖南,  相似文献   

3.
“一二·三○”事件发生于1941年,是伪满政府对东北青年反满抗日组织的破坏事件。关于该抗日组织的政治背景,曾经引发一番争论,不明历史真相之人可能会将该事件与同时期发生的“贞星事件”相混淆,并将该青年组织误认为是国民党的组织,甚至在一些国民党人士口述的材料中也有此误解。近几年来,史学界的许多学者对“一二·三○”事件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同时还有这段历史的亲历者著书立说以缅怀过去。其中以郑新衡先生所著的《一二·三零事件始末——东北青年反满抗日地下斗争史事纪》最能够反映东北青年地下抗日活动以及“一二·三○”事件的全…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爆发以来,无数英勇青年投入到抗日斗争中,活跃在斗争的最前列。中国共产党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发动广大青年,尤其是农民青年参加抗战。在晋西根据地内,广大青年的文化水平整体上而言是很低的。为了提高广大青年的文化素质和爱国思想,动员广大青年积极参加抗日斗争,晋西青委会积极组织社会教育,利用夜校、识字班、冬学等各种形式让青年可以学到文化知识。但在在这一工作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注意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5.
1938年初,我跟随农工党的一些领导同志到了武汉.这时,武汉已成为中国抗日运动中心.国民党政府的首脑们大都在武汉.八路军在武汉设有办事处.《新华日报》、《解放》周刊公开发行.各民主党派的中央也在武汉,全国性的各种群众抗日团体也都在武汉.群众抗日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中共领导的民族解放先锋队很活跃.我们农工党也组织了自己的青年组织——武汉青年抗敌工作团,出了自己的报纸——《前进报》,自己的刊物——《抗战行  相似文献   

6.
延安,自从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在这里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便成了革命圣地,成了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抗战爆发后,大批爱国知识分子、抗日志士,从沦陷区,从大后方,从海外各地,冒着日军的炮火,冲破国民党顽固势力的封锁、阻挠,历尽艰辛,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探求真理,参加革命。  相似文献   

7.
忆战干团     
战干团是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的简称。它是抗战初期国共合作的产物。1937年上海、南京相继失守后,日寇的铁蹄逐渐伸展到我国内地,以致全国各地的流亡学生和爱国青年有的无家可归,有的感到报国无门。这时全国抗日气氛高涨,政府已决定了长期抗战的方针,为了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迫切需要强大的后  相似文献   

8.
《贵阳文史》2011,(4):30-31
1936年2月,中华民族在日本侵略者的虎视眈眈之下,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一群进步青年在北平成立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这是一个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抗日救国组织。这个在抗日战场上奋勇拼杀,流血流汗的青年先锋队在革命的洪流中发挥  相似文献   

9.
“一二·三0”事件发生于1941年,是伪满政府对东北青年反满抗日组织的破坏事件。关于该抗日组织的政治背景,曾经引发一番争论,不明历史真相之人可能会将该事件与同时期发生的“贞星事件”相混淆,并将该青年组织误认为是国民党的组织,甚至在一些国民党人士口述的材料中也有此误解。近几年来,史学界的许多学者对“一二·三0”事件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同时还有这段历史的亲历者著书立说以缅怀过去。其中以郑新衡先生所著的《一二·三零事件始末——东北青年反满抗H地下斗争史事纪》最能够反映东北青年地下抗日活动以及“一二·三0”事件的全貌。  相似文献   

10.
正1938年10月武汉沦陷,日寇铁蹄踏遍中原,武汉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过着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生活。爱国的知识青年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莫不义愤填膺,切齿痛恨。我和一些爱国知识青年一道,在中共鄂豫边区党委(后改为中原局)领导下,积极投身抗日救国活动。武汉青年参加新四军抗日抗战初期,在武汉的中共代表团(即长江局,后改为南方局)及其领导的革命团队——"民族解放先锋队""青救""蚁社"和一些进步文化人,在武汉青年知识分子中做了大量的宣  相似文献   

11.
桂系是以李宗仁、白崇禧为代表的广西地方实力派,是在北伐战争中发展起来的地方军阀集团。他们同国民党中央有矛盾,九一八事变后,桂系从国民党阵营中分裂出来,积极主张抗日,支持全国的救亡运动,并派军队开赴前线,抗击日寇,表现出进步的一面。但是,桂系毕竟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地方实力派,他们同进步势力也有矛盾,因此在抗战中表现出反共反人民的一面。本文试就桂系在整个抗战中的表现,分三个阶段进行论述。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的桂系  相似文献   

12.
刘绍韬  刘绍亮 《百年潮》2004,(12):31-34
1934年11月,国民党特务在天津策划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暗杀爱国抗日人士的事件--天津"国民饭店事件".对此,当时北方各报和全国媒体都作过连续和详尽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抗暴御侮反侵略史上的光辉一页。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抗战活动,则为其中之重要内容。加强研究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抗战活动,将会更有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反映当时全国军民的抗日爱国热忱,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伟大作用。因此,史学界近年来已开始重视该  相似文献   

14.
胡文虎是福建永定籍的著名爱国侨领.是华侨史上知名度很高的一位人物。在抗日救国时期.他继续办星系报纸和学校.宣传抗日道理.在国难当头,他捐款、捐物支援抗日战争,他组织青年回到祖国抗日前线工作.他积极投资开发和利用西南等地资源为抗战服务.他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做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15.
韩文宁 《文史春秋》2008,(10):12-15
孙科是孙中山先生的独子,1891年出生,早年赴美留学。1916年返回后任广东大元帅府秘书,1922年任广州特别市市长,1924年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此后历任国民政府委员、常务委员、广州市长、广东省建设厅厅长、国民党青年部部长、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6.
1931年至1945年日本侵占我国东北期间,大小不等的地下抗日组织在东北各大中小城市的秘密战线进行抗日斗争。大体可分为四个系统:共产党地下抗日组织、国民党地下抗日组织、无党派地下抗日组织、以无党派人士为主而各党派人士参加其中的地下抗日组织。上述地下抗日组织的斗争目标是一致的,但其工作内容和活动方式则不尽相同,有侧重情报的,有侧重支援配合抗日武装部队的,有侧重抗日宣传和积蓄力量、潜伏待机的,有组织、发展实力,准备武装抗日的,有专事某项活动的,有各项工作兼做的。他们在危险的环境中,在敌人的残酷镇压下,不屈不挠,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高风亮节。东北地下抗日人员虽然属于不同的政治派别,持有不尽相同的政治信仰,在如何进行抗日地下斗争方面的见解、方法也不尽相同,但大敌当前,他们有着同样的战斗任务——抗日救国,怀着同样的爱国心,因此,在关键时刻和生死关头,相互救助,手足情深。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潮汕地区凡人口较多 的城镇,几乎每所中学都成立了抗日宣传 队、话剧团(社)。此外,也有由工人、市民所组织的类似团体。通过独幕话剧、大型话剧宣传抗日救国,是这一时期爱国爱乡人士最活跃、成绩最显著的义举。爱国青年运用话剧这一最直接、最有力的宣传武器,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起到了一定的鼓舞作用,产生较大的影响,也为潮汕话剧运动史写下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8.
边区青救会是抗战时期建立的以青年为主体的抗日爱国救亡团体。它通过组织和领导边区的广大青年展开各项工作,为抗日救亡做出很大贡献。本文拟从参军抗战、配合生产及文化知识的普及三个方面探索边区青救会在抗战期间所发挥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在西安城内后宰门七贤庄,是抗日战争期间党在西安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团结爱国民主人士,维持前后方交通运输的办事机构;也是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政治斗争的"前沿阵地".西安事变期间,党为要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力量参加抗日,在这里设置红军为事处."七七"事变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于我党积极抗日,和全国人民坚决抗日的一致要求,国民党政府被迫承认中共合法地位.1937年8月22日西北的主力红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同志任总指挥,西安红军办事处才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陕办  相似文献   

20.
梁正  孙小琪 《世纪》2022,(6):14-19
<正>我的爸爸梁立言,1911年出生于广西临桂县两江乡梁村(我爸爸是1911年生,但身份证写成了1912年)。早年就读于桂林两江小学、林山中学,1932年考入上海复旦大学政治系,选修新闻学。两年后去日本留学。1937年初回国,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在上海、桂林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救国联合会和全国学联工作。组织抗日救亡战时动员,编辑抗日救亡刊物《学生之路》,团结爱国青年抗日。曾参加营救抗日“七君子”的斗争。后追随抗日将领李宗仁,投身到抗日前线,先后担任第五路军总政治部少校编译员,第五战区长官部政治部中校组员等职。1941年6月起担任李宗仁秘书兼《阵中日报》总编辑,黄埔军校第五战区分校教官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