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首曾在90年代初传唱一时的歌谣,不知道今天还会不会有人记得.我只记得当年它伴随着那部名为《北洋水师》的电视剧唱响的时候,曾几度令我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2.
二战期间,英国运输船队屡屡遭德国潜艇的攻击。仅1942年11月一个月,盟军就有上百艘共86万吨商船被德国潜艇击沉,英国海军上将蒙巴顿勋爵的指挥舰,竟两次被德国人击沉,他本人也差点送命。  相似文献   

3.
4.
<正>1915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整整一年了,整个欧洲大陆硝烟四起,欧洲水域英德两国海军交战日酣,战火也由此蔓延到平静的非洲东部。德军中校莱特冯比克率精锐非洲军团3000名精悍将士,驻扎在德属东非(今坦桑尼亚),为了取得非洲战场的胜利,英国陆军部决定派出一支有8000官兵的印度洋远征军,横渡波涛汹涌的印度洋开赴东非战场。  相似文献   

5.
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已经进行了半个多世纪.妇女争取选举权的方式也从温和的宪政方式发展到激烈的"战斗"方式.政府却对妇女的政治诉求充耳不闻,运动陷于僵局.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斗争双方从全新的视角看待妇女选举权问题提供了契机.妇女们很快从和平反战转到支持和参与战争的立场上来,她们开始从舆论宣传到实际参与,从工厂到志愿工作,从办公室到战地服务,全面参与.她们的全面积极的参与战争,使英国男性不得不承认女性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消除了阻碍妇女选举权的三大障碍,使英国部分女性在1918年获得了选举权.  相似文献   

6.
日本因为拥有铁甲舰,欺中国无铁甲舰,悍然出兵侵略台湾,刺激了清政府.丁日昌等极力主张购买铁甲舰,抵抗日本的侵略.但是,清政府不少高级官员认为,外国的威胁主要来自俄国,不是日本,且财政困难,不赞成购买铁甲舰,致使中国拥有铁甲舰比日本晚了11年.1888年,北洋舰队建成,实力超过了日本.此后,又停滞了,日本海军又远远超过了中国,挑起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历史的教训是沉痛的.  相似文献   

7.
1918年教育法案是一战后英国颁布的一部重要教育法案,该法案的颁布有其特殊的社会时代背景,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法案出台背景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其形成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王芳 《福建史志》2012,(6):42-43,52
林遵,原名林准,福州人,烟台海军学校驾驶十八届学生。民国17年(1928年)烟台海校停办,林遵和同学一起转入马尾海军学校完成学业。次年被选派赴英国留学,学成归国.先后担任海军枪炮官、航海官和副舰长等职。民国26年又赴德国潜艇学校深造.民国28年回国参加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9.
李会合 《沧桑》2008,(1):31-33
一战爆发后,在中国引起深刻反响。中国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积极寻求参战,借以提高国际地位,并得以参加战后和平会议,收回了部分国家主权,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尹新华 《安徽史学》2018,(1):62-69,161
一战是中国较全面参与战争法公约后面临的首场重大国际战争,战争法公约也是民初北京政府因应一战时局的重要工具。在民初中国与战争法公约关系发展进程中,北京政府逐步朝参战之路迈进。一战爆发前,北京政府决定补签一些战争法公约,借此平等融入国际社会和维护国家利权,这构成了其走向参战的重要背景。宣告完全中立之初,北京政府指望通过积极履行战时中立公约来避免战祸和维护利权,但强权挑战的危机为其转向参战埋下了伏笔。日本对华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后上述希望彻底落空,北京政府转而趋向参战,试图借此参与战后和会。它一方面同作战规则方面的战争法公约积极接轨,另一方面通过暗中违背中立公约而朝参战迈出实质性步伐。最后,北京政府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契机,援用战争法公约正式宣战。北京政府走向参战不失其必然性和主动因应之特征,亦不乏文明和正义的色彩,而其参战政策的推进也影响到中国与战争法公约关系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刘金霞 《世界历史》2007,(2):132-134
作为政治民主化的先驱,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了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政治,英国政党政治因此成为学术界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热点。作为现代政党政治的开创,从历史上看,英国一直推行两党政治——自由党与保守党交替执政。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工党却一举取代自由党而与保守党轮流执政。那么,有着数百年政治根基、曾叱咤英国政坛的自由党为什么会突然衰落呢?学术界对此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见仁见智的各种观点。有人认为工党的兴起削弱了自由党的阶级基础,加速了自由党的衰落;有人则坚持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迫使坚守“自由放任”原则的自由党被淘汰出局;还有人认为是一系列偶发事件和人为因素使自由党猝死。值得关注的是,北京大学高岱教授的新《英国政党政治的新起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英国自由党的没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独辟蹊径,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英国政党政治的影响人手,深入分析了自由党衰落的前因后果。该书的问世,标志着国内学术界对英国政党政治史的研究水平又迈上一个新台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1907年至1909年间,美国派遣一支被誉为大白舰队的战列舰编队进行环球航行。这次环球航行,被视为美国走向海洋霸权的里程碑式标志。引起这次航行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帝国在西太平洋的崛起,威胁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通过大白舰队的环球航行,美国不仅在美洲地区巩固并扩展门罗主义,而且维持远东地区的门户开放政策,消除日本帝国的潜在威胁。大白舰队的环球航行,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胡萝卜加大棒式强势外交的绝妙体现,同时,成为美国走向世界强权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近代海防史上阿思本舰队事件是清代第一次从西方购买舰队.然而,购舰计划的失败使清王朝的早期海防观念付诸东流.但在此过程中中国人的海防思维在悄然变化着,阿思本舰队的购买正好经历了关键的过受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方法,为后来的清末海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意味深远.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近代海防史上阿思本舰队事件是清代第一次从西方购买舰队。然而,购舰计划的失败使清王朝的早期海防观念付诸东流。但在此过程中中国人的海防思维在悄然变化着,阿思本舰队的购买正好经历了关键的过度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方法,为后来的清末海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意味深远。  相似文献   

16.
周媛 《黑龙江史志》2010,(19):36-38
赫德是中国海关第二任总税务司,他执掌中国海关长达近半个世纪。在这漫长的45年中他不仅管理着整个海关,而且是总理衙门的最高顾问,恭亲王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赫德",他俨然成为了清政府对外交往中不可缺少的人物。那么作为一个为中国服务的英国人,他是怎样平衡本国利益和中国利益,又是怎样获得清政府的信任和重用的呢?而作为一个清政府眼中的"蛮夷",恭亲王和总理衙门的高级官员为什么会对他另眼相看并大加重用呢?本文即是想通过在阿斯本舰队事件中赫德个人的态度和总理衙门的评价以及赫德与李泰国的处事方法相对比来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7.
1949年初,面对国民党吹嘘为“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定利用分化敌人的方式来突破长江防线。因此,争取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起义,成为分化长江防线的一个重要步骤。鲜为人知的是,林遵还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侄孙。  相似文献   

18.
萧萧 《环球人物》2013,(23):58-59
中国创造了新的海军之最!英国《简氏防务周刊》7月31日的报道披露,中国海军已悄然列装世界吨位最大的常规动力潜艇,其硕大的指挥塔围壳尤其引人关注,西方军事专家普遍认为,那里部署了威力巨大的潜射弹道导弹,可完成战略反击任务。但也有俄罗斯专家认为,该艇为各类潜射武器提供孵化基地,以便让更先进的潜艇尽快形成战斗力。  相似文献   

19.
戚其章 《百年潮》2009,(7):67-72
中国到晚清时期才开始筹建和发展海军,历经曲折,总算建成了一支具有相当规模的北洋舰队,迄今已有120周年了。遥想当年,在威海的刘公岛前,舳舻相接,旌旗蔽空,可谓盛极一时。然  相似文献   

20.
雷炎 《环球人物》2013,(31):50-51
能潜伏10天以上,被称为"超级水下忍者""对于海洋主权和领海问题,要让日本妥协是绝不可能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前参谋长古庄幸一曾发出这样的"强硬信号"。日本媒体也积极发声,纷纷刊发相关文章和视频。NHK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日中海疆神秘攻防战》表示,为了应对"复杂而莫测的中国",日本海上自卫队特别是潜艇部队正悄然加紧"阻遏中国海军跨出‘第一岛链’"的准备。10月31日,日本海上自卫队最新型潜艇"黑龙"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